明史・申时行传阅读答案附翻译,明史・申时行传阅读答案附翻译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申时行,字汝默,长洲人。嘉靖四十一年进士第一。万历五年,由礼部右侍郎改吏部。时行以文字受知张居正,蕴藉不立崖异,居正安之。

  六年三月,居正将归葬父,请广阁臣,遂以左侍郎兼东阁大学士入预机务。张居正揽权久,操群下如束湿,异己者率逐去之。及居正卒,张四维、时行相继柄政,务为宽大。以次收召老成,布列庶位,朝论多称之。四维忧归,时行为首辅。十二年三月,御史张文熙尝言前阁臣专恣者四事,请帝永禁革之,时行疏争,帝深以为然,绌文熙议不用。

  初,御史魏允贞、郎中李三才以科场事论及时行子用懋,贬官。给事中邹元标劾罢时行姻徐学谟,时行假他疏逐之去。已而占物情,稍稍擢三人官,三人得毋废。世以此称时行长者。

  评事雒于仁进《酒色财气四箴》,帝大怒,召时行等条分析之,将重谴。时行请毋下其章,而讽于仁自引去,于仁赖以免。

  十四年正月,光宗年五岁,而郑贵妃有宠,生皇三子常洵,颇萌夺嫡意。时行率同列再请建储,不听。廷臣以贵妃故,多指斥宫闱,触帝怒,被严谴。十八年,帝召皇长子、皇三子,令时行入见毓德宫。时行拜贺,请亟定大计。帝犹豫久之,下诏曰:“朕不喜激聒。若明岁廷臣不复渎扰,当以后年册立,否则俟皇长子十五岁举行。”时行因戒廷臣毋激扰。

  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仪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内阁中亦有疏入时行方在告次辅许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上封事言:“臣方在告,初不预知。册立之事,圣意已定。有德不谙大计,惟宸断亲裁,勿因小臣妨大典。”于是给事中罗大劾时行,谓阳附群臣之议以请立,而阴缓其事以内交。中书黄正宾复论时行排陷同官,巧避首事之罪。二人皆被黜责。御史邹德泳疏复上,时行力求罢。诏驰驿归。四十二年,时行年八十,帝遣行人存问。诏书至门而卒。诏赠太师,谥文定。

  (节选自《明史·申时行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居正将归葬父,请广阁臣 广:扩充

  B.而讽于仁自引去 讽:讽刺

  C.有德不谙大计 谙:懂得

  D.帝遣行人存问 存:慰问

  5.对文中画虚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仪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内阁中亦有/疏入时/行方在告/次辅许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上封事/

  B. 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仪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内阁中/亦有疏入时行方在告次/辅许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上封事/

  C. 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仪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内阁中亦有疏入/时行方在告/次辅许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上封事/

  D. 明年八月工部主事张有德/请具册/立仪注帝怒/命展期一年/而内阁中亦有疏入/时行方在告次辅许国/首列时行名/时行密上封事/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申时行因为文采受到张居正赏识,又因为为人含蓄宽容不标新立异,让张居正很放心,但申时行的为政风格却与张居正有很大的不同。

  B.张四维、申时行相继执政后,依次召回被张居正贬黜的有经验的臣子,让他们担任各种适宜的职位,这样的做法得到了朝廷上下的称赞。

  C.为了向万历皇帝施加压力,次辅许国在建议立太子的奏章中把当时休假的申时行的名字列在最前面。申时行密上奏章说明实情,这种明哲保身的做法造成他最终被弹劾。

  D.给事中邹元标弹劾请求罢免申时行,罪名是他和徐学谟结为儿女亲家。后来申时行还是借其他的奏章罢免驱逐了邹元标。

  7.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张居正揽权久,操群下如束湿,异己者率逐去之。(5分)

  (2)于是给事中罗大劾时行,谓阳附群臣之议以请立,而阴缓其事以内交。(5分)



  • 明史的解释及造句
    答:15、清代纂修《明史》不仅是中国史学史上一件重要的.事情,也是中外史学交流史上一件值得注意的事件。16、他参与《明史》编修,为后世留下丰富的史著;17、特别考证了《明史·历志》的编撰过程,指出它极有可能最终出自梅成之手。18、记录郑和宝船尺度的文献,包括《明史》、随行翻译马欢的纪行著作《...
  • 文言文《明史》
    答:编辑本段明史历史背景 清朝入主中原之后,转年即顺治二年(1645年)四月癸亥(十一日),御史赵继鼎奏请纂修《明史》(注:赵继鼎奏请纂修《明史》的记载,见于《清世祖实录》卷15,何冠彪《顺治朝〈明史〉编纂考》一文首揭此事。但清廷何时决议纂修,尚无确切史料证实。 清代官书中亦不见有关纂修《明史》的诏令,《清世...
  • 明史是什么意思
    答:《明史》是张廷玉写的。《明史》是二十四史中的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明史》记载了自明太祖朱元璋洪武元年至明思宗朱由检崇祯十七年二百七十六年的历史。在二十四史中,《明史》以编纂得体、材料翔实、叙事稳妥...
  • 《明史》写了什么内容
    答:《明史》写了什么内容 《明史》是“二十四史”的最后一部,共计三百三十二卷,其中,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书中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到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即公元1368年到公元1644年,276年间的史实。《明史》内容详尽,篇幅庞大,在“二十四史”中仅仅次于《宋史...
  • 明史修了多少年
    答:《明史》的正式开馆修纂始于清顺治二年五月初二(1645 年5 月26 日)。据清朝顺治实录记载,当日以修《明史》总裁官内三院大学士冯铨、洪承畴、李建泰、范文程、刚林、祁充格等奏请,正式设置副总裁官,以学士、侍读学士詹霸等十一人充任,并且选定纂修、收掌、誊录官。从清顺治二年(1645年)开设...
  • 文言文明史
    答:1. 文言文~《明史》 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 它是一部纪传体明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二百多年的历史。其卷数在二十四史中仅次于《宋史》,但其修纂时间之久,用力之勤却大大超过了...
  • 明史是清朝谁组织修订的?
    答:后来万氏去世,王鸿绪任总编,对明史稿进行了改编。雍正元年,四部卷的《明史》稿本完成。至乾隆四年(1739年)时,清政府再次组织人员对明史稿进行修改,最终形成了定稿的《明史》。一般认为,因为最后这次修书的总管是张廷玉,所以目前通行的《明史》版本上写的是“张廷玉等撰”。《明史》作为二十四史...
  • 明宪宗有过哪些贡献,为何会获得清朝编纂的《明史》高度评价?
    答:《明史》对明宪宗的描述只能算是较为公正公平,不好说对明宪宗评价很高。《明史》赞曰:“宪宗早正货位,更为多故,而践阼以后,上文帝尊号,恤于谦之冤,抑黎淳而召商辂,恢恢有些人君之度矣。时际休明,朝多耆彦,帝能笃于任由,谨于天戒,蠲赋省刑,闾里日益充裕,仁、宣治世于斯复见。顾以...
  • 清代统治者编修明史的原因
    答:原因:1644年满清入关后,满清便设立史馆拟修《明史》,以示明朝已亡,借而否认南明政权,并笼络明朝遗老和降清汉臣。《明史》是二十四史最后一部,共三百三十二卷,包括本纪二十四卷,志七十五卷,列传二百二十卷,表十三卷。它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洪武元年(公元1368年)至朱由检崇祯...
  • 明史文言文原文翻译
    答:(节选自《明史·翟銮传》)[注]①献替,即献可替否,给君主提出建议。【译文】翟銮,字仲鸣,考中弘治十八年进士。嘉靖年间,他几经迁升,做了礼部右侍郎。六年春天,朝廷推举阁臣,世宗有意用张孚敬,(群臣)不赞同。就命令再一次推举,才提及翟銮。侍从宦官大多称赞翟銮,皇帝于是越级任用他。杨一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