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示势如破竹的诗句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30
1. 关于势如破竹的诗句
关于势如破竹的诗句 1.关于描写历史的故事成语:势如破竹
成语势如破竹的意思:势:气势,威力。形势就像劈竹子,头上几节破开以后,下面各节顺着刀势就分开了。比喻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近义词】势不可当、所向披靡、摧枯拉朽

【反义词】牢不可破、坚不可摧、节节败退

典故:

西晋时期,有一位着名的将领、学者名叫杜预。他曾任镇南大将军,都督荆州诸军事。他有很高的谋略,被人称为“杜武库”。

他曾撰写过《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春秋释例》《春秋长历》等学术着作。其中《春秋左氏经传集解》是流传至今的《左传》注解中最早的一种,被收入《十三经注疏》之中,成为后世儒家学者必读的经典之作。

三国时期,魏国由司马氏执掌政权。魏国吞并蜀国后,司马炎索性夺了帝位,建立晋朝,他就是历史上着名的晋武帝。此时,杜预主张出兵灭吴,一统天下,他给晋武帝写了一道奏章。晋武帝看罢奏章后,觉得杜预的意见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就不顾众臣的反对,下了伐吴的决心。

公元280年,杜预率领几路大军向吴国发动攻势。他只用了十几天的时间,就占领了长江上游许多城镇,沅、湘两江以南一带的州郡,也都投降晋军。吴军都督孙歆等二百多名官员被俘、被杀。

杜预想紧紧抓住这个有利时机,一下子把吴国灭掉。可是有人却认为,吴国是个大国,实力非常雄厚,要把它一下子灭掉实在很困难,况且当时正是夏季,暑热难当,雨水丰盛,疫病容易流行,不如暂时停止军事行动,等到冬季再发动进攻也不算晚。

杜预不同意这种意见,他坚定地说:“从前,燕国的乐毅靠着济西一战,一口气就占领了齐国七十多座城池。取胜的原因,除了乐毅指挥有方以外,就是靠士气旺盛。现在我方士气旺盛,如果及时进攻吴国,就好像用刀破竹子,劈破几节以后,剩下的就可以迎刃而解,不会受到什么阻碍了。”

杜预按照自己的想法,继续与敌军作战。凡是他的旌旗所指之处,敌人没有不被打得大败的。很快,晋军攻下了建业,吴主孙皓被迫投降。晋朝终于统一了全国。征南军队班师回朝后,晋武帝封杜预为当阳县侯,以表彰他平定东吴的盖世功勋。

杜预认为天下虽然安定,但爆发战争的可能依然存在,绝不能掉以轻心。于是他仍然勤于军备。后来,他还利用军队兴修水利,为人民造福。他的这些功绩,都长久地留在人民的心中。

故事出自《晋书·杜预传》:“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形容战斗节节胜利,毫无阻挡。
2."势如破竹"的上一句是什么
“势如破竹”上一句是“今兵威已振”,原为“譬如破竹”,比喻作战或工作节节胜利,毫无阻碍。

一、出处

昔乐毅藉济西一战以并强齐,今兵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无复著手处也。——《晋书·杜预传》

二、释义

从前,乐毅凭藉济西一伏而一举吞并了强大的齐国。目前,我军兵威已振,这就好比破竹,破开数节之后,就都迎刃而解了,不会再有吃力的地方了。

三、用法

1、语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2、近义词:势不可当、所向披靡 、摧枯拉朽等。

3、反义词:牢不可破、坚不可摧 、节节败退等。

扩展资料

“势如破竹”的典故

三国末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夺取魏国政权以后,准备出兵攻打东吴,实现统一全中国的愿望。他召集文武大臣们商量灭大计。多数人认为,吴国还有一定实力,一举消灭它恐怕不易,不如有了足够的准备再说。

大将杜预不同意多数人的看法,写了一道奏章给晋武帝。杜预认为,必须趁目前吴国衰弱,忙灭掉它,不然等它有了实力就很难打败它了。

司马炎看了杜预的奏章,找自己的最信任的大臣张华征求意见。张华很同意杜预的分析,也劝司马炎快快攻打吴国,以免留下后患。于是司马炎就下了决心,任命杜预作征南大将军。

公元279年,晋武帝司马炎调动了二十多万兵马,分成六路水陆并进,攻打吴国,一路战鼓齐鸣,战旗飘扬,战士威武雄壮。

第二年就攻占了江陵,斩了吴国一员大将,率领军队乘胜追击。在沅江、湘江以南的吴军听到风声吓破了胆,纷纷打开城门投降。司马炎下令让杜预从小路向吴国国都建业进发。

此时,有人担心长江水势暴涨,不如暂收兵等到冬天进攻更有利。杜预坚决反对退兵,他说:“现在趁士气高涨,斗志正旺,取得一个又一个胜利,势如破竹(像用快刀劈竹子一样,劈过几节后竹子就迎刃破裂),一举攻击吴国不会再费多大力气了!”

晋朝大军在杜预率领下,直冲向吴都建业,不久就攻占建业灭了吴国。晋武帝统一了全国。

参考资料来源:搜狗百科-势如破竹
3.描写战士们在战场上勇敢厮杀势如破竹的句子有哪些
1、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

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lie)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

埋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

出不入兮往不返,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

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2、王邑、王寻拒绝了严尤的建议,决定先破昆阳,再进兵宛城。

新军全部兵力42万人,把一座小小的昆阳城包围了几十层。他们在昆阳城外扎下几百座营盘,真是旌旗蔽野,尘土遮天,擂鼓呐喊的声音一直传到几十里外。

王寻、王邑一面命令士兵挖掘地道攻城,一面用冲车猛烈地撞击城门。汉军顽强抵抗,新军没能把城攻破。

王邑又命令士兵推出十多丈高的楼车,靠近城墙。楼车上的士兵居高临下,对着城中放箭和发射石块。

新军的箭和石块像雨点般地向城里射来。城中的人不能出门行走,老百姓要到井边汲水,都得背着一块门板挡住箭石。

王寻、王邑更加得意,认为攻破昆阳,是早晚之间的事,只须坐等破城的捷报,再不去留心其他事情了。3、在两军相持阶段,能否不断地补给军粮,会直接关系到战争的胜败。

一天,曹军的探子侦察到,有几千辆袁军的粮车,正往官渡这边押运过来。押运官韩猛是个有勇无谋的人,打起仗来轻敌少备。

荀攸听到这一情况,便建议曹操派兵去劫夺袁绍的粮车。曹操派部将徐晃和史涣率兵前往,在半路上打跑了韩猛,烧掉了他押送的全部粮车和军用物资。

到了十月,袁绍又派人从河北运来一万多车军粮,囤积在大营以北40里的故市、乌巢(都在今河南省延津县境内),还特派大将淳于琼带领一万人驻在那里保护。由于上次粮车被烧,沮授这次特别提醒袁绍,要他另派一员战将率领一部分军队驻防在淳于琼的外侧,以防曹军偷袭。

4、完颜亮过高地估计了他自己的力量,过低地估计了南宋军民的力量。就在他出兵南犯的前后,南宋的义军领袖魏胜和王友直,起兵收复了长期沦陷的海州(今江苏省新海连市)、沂州(今山东省临沂县)和大名(今河北省大名县南)。

各地义军的反抗斗争,有力地扰乱了金军的后方,分散了金军的兵力。在金军内部,从完颜亮出兵那天起,先后就有两万多人在半路上开了小差。

更加严重的是,一部分女真贵族利用完颜亮率军南下的机会,发动政变废除了他的帝号,拥立完颜雍为新皇帝(即后来的金世宗)。可是当时走在南侵路上的完颜亮还蒙在鼓里。

5、陈友谅果然亲自率领水军顺流东下,先到大胜港,打算从这里登陆。可是这里的港口很窄,大船开不进去,而且发现朱军早有准备,就急忙掉转船头,直接驶往江东桥。

到了近前,一看是大石桥,不是木桥,陈友谅不禁大吃一惊;接着按照约定信号,连喊“;老康!”又没人答应。陈友谅这才恍然大悟,自己受了康茂才的骗,赶紧指挥部队撤退。

6、白起针对赵括没有作战经验、鲁莽轻敌的弱点,决定对赵军采取迂回包抄的战术,并进行了具体的战斗部署:第一,在长壁构成一个袋形阵地,以主力部队坚守营垒,阻止赵军的进攻;第二,把原来在第一线上的军队作为诱敌部队,命令他们受到赵军进攻就向长壁撤退,引诱赵军深入包围圈;第三,在长壁的两翼布置精兵22000人,准备出其不意地插入赵军的后方,断绝它的粮道,并协助长壁的部队,包围来进攻的赵军;第四,另外再派出骑兵5000人插入赵军营垒的中间,把赵军分割成为两部分,使赵军首尾不能相顾。7、这次金军南犯,兀术亲自率领精锐的“;铁浮图”和“;拐子马”15000余骑,准备以此抄袭岳家军的大本营,进而消灭岳家军的主力。

“;铁浮图”是兀术的特种骑兵,人马都披上厚重的铠甲,以三骑为一队,作为正面冲锋队。每向前进,就用障碍物堵塞后路,只许进,不许退。

“;拐子马”指的是左、右翼骑兵,作战时,配合“;铁浮图”从两面包抄。这种骑兵队伍都是由女真人组成的。

打起仗来,像围墙铁幕一般,很难对付。岳飞认为“;铁浮图”和“;拐子马”虽然厉害,但还是可以利用它的弱点,找出对付的办法来。

他发现“;铁浮图”的马腿安不上铁甲,只要马腿被砍断,骑在马身上的士兵就要跌下。因此,他机智地指挥将士手持马扎刀、长斧和敌人对阵。

宋军上砍敌兵,下砍马腿,金兵马倒人也跟着倒,人马大乱。岳飞提枪跃马,亲临战阵。

他在敌阵中左右开弓,往来冲杀,将士们见了,勇气倍增。岳飞的心爱部将杨再兴单骑突入敌阵,左冲右突,锐不可挡,差一点把金兀术活捉住。

这次大战,从申时(下午四时左右)打到黄昏,金军有的被宋军杀死,有的被马踏成烂泥,死尸布满原野。8、项羽派蒲将军率兵昼夜兼程,从三户津向南渡过漳水,再次打败秦军,切断了章邯的退路。

项羽又率主力部队猛攻,在汗水(漳水支流,在今河北省临漳县附近)把秦军打得大败。章邯接二连三地遭到失败,既无援军,又怕被秦二世和赵高杀害,再次向项羽求降。

9、十一月二十七日黎明,金将完颜元宜率领将士们来到完颜亮的御营。完颜亮听到喧哗声,从梦中惊醒,还以为是宋军来劫营。

他急忙披衣坐起,早有一支羽箭嗖的一声射入帐中,完颜亮拣。
4.四年级语文:关于竹子的成语和诗句
势如破竹shì rú pò zhú

[释义] 势:气势;威力;破竹:劈开竹子。气势就像劈竹子一样;劈开了头几节;下面各节就顺着刀势分开了。比喻打仗或工作毫无阻挡;节节胜利。

[语出] 《晋书·杜预传》:“今军威已振;譬如破竹;数节之后;皆迎刃而解。”

[正音] 破;不能读作“pè”。

[辨形] 势;不能写作“事”。

[近义] 势不可当 所向披靡

[反义] 坚不可摧

[用法] 用作褒义。一般作谓语、定语、状语。

  • 乘风破浪诗句
    答:8. 颜面和身材是男人的名片,如果一递出去就震惊四座,那以后的事情就乘风破浪,势如破竹了。9. 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10. 我们相依为命,却各自为营,各自等待,各自幻想,各自破灭。11. 乘风破浪由此始,壮志未酬誓不休。12. 世界因生命而美丽,生命因梦想而精彩。在人生的航程中,只有...
  • 致敬奋斗者的诗句
    答:势如破竹。2.激发斗志的诗句 走自己的路,让人家说吧! ——但丁 伟大的精力只是为了伟大的目的而产生的。 ——斯大林 正确的道路是这样,吸取你的前辈所做的一切,然后再往前走 ——列夫·托尔斯泰 奋斗这一件事是自有人类以来天天不息的。 ——孙中山 人类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更要奋斗。 ——孙...
  • 关于高考加油的诗句
    答:势如破竹捣黄龙,千帆竞发齐凯旋。 月寒更觉日暖,分别更恋相聚,在这毕业之时,祝愿你--万事如意,我们的生活充满了阳光和欢笑快乐地跳吧,世界属于我们! 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炎炎夏日里,高考又来临;抖擞精气神,步入考场中;考卷拈在手,下笔如有神;胸中万卷书,答题如流水;心中有才情,文采尽...
  • 关于竹的诗句和名言
    答:形容办事顺利,毫无阻碍。 朽竹篙舟 烂竹竿作篙推舟。比喻做事的工具或条件不佳,难能成就。 胸无成竹 谓心中没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武昌剩竹 比喻尚可备用的材料。 松茂竹苞 《诗·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后遂以“松茂竹苞”比喻兴盛繁荣。 势如劈竹 见“势如破竹”。
  • 形容乘风破浪的诗句
    答:8. 颜面和身材是男人的名片,如果一递出去就震惊四座,那以后的事情就乘风破浪,势如破竹了。9. 学习必须如蜜蜂一样,采过许多花,这才能酿出蜜来。 10. 我们相依为命,却各自为营,各自等待,各自幻想,各自破灭。11. 乘风破浪由此始,壮志未酬誓不休。 12. 世界因生命而美丽,生命因梦想而精彩。在人生的航程中,...
  • 关于竹子坚韧不拔的诗句有哪些
    答:文能降龙,武能伏虎。百万壮士从天出,奋臂为我击天鼓。击天鼓:摧枯拉朽,势如破竹。4.老 年 天将暮,凭栏望断天涯路。天涯路:日薄西山,大江东去。动如流水静如玉,天公劝我天边住。天边住:瑶台一梦,大彻大悟。5.送 年 北风寒,北风南去何时还?何时还:才弃孤帆,又登客船。
  • 关于积极向上的诗句古诗
    答:击天鼓:摧枯拉朽,势如破竹。老 年天将暮,凭栏望断天涯路。 天涯路:日薄西山,大江东去。动如流水静如玉,天公劝我天边住。 天边住:瑶台一梦,大彻大悟。送 年北风寒,北风南去何时还?何时还:才弃孤帆,又登客船。 如烟往事成笑谈,神州亿万尽欢颜。尽欢颜:爆竹声起,又是一年。 壮别泉城何时还?齐鲁英豪尽少...
  • 鼓励创新创业的诗句
    答:势如破竹。 参考资料:《诗词三百首》,作者:白玉 4.表扬“成功的创业者”的诗句有哪些 1.天生我材必有用, 千金散尽还复来 2.断头今日意如何?创业艰难百战多。 3.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 4.后死诸君多努力,捷报飞来当纸钱。 5.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6.投身革命即为家,血雨腥风应有涯。 一...
  • 描写竹子的诗句或成语
    答:形容办事顺利,毫无阻碍。 朽竹篙舟 烂竹竿作篙推舟。比喻做事的工具或条件不佳,难能成就。 胸无成竹 谓心中没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武昌剩竹 比喻尚可备用的材料。 松茂竹苞 《诗·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后遂以“松茂竹苞”比喻兴盛繁荣。 势如劈竹 见“势如破竹”。
  • 写关于竹的诗句古诗词
    答:形容办事顺利,毫无阻碍。 朽竹篙舟 烂竹竿作篙推舟。比喻做事的工具或条件不佳,难能成就。 胸无成竹 谓心中没有完整的谋划打算。 武昌剩竹 比喻尚可备用的材料。 松茂竹苞 《诗·小雅·斯干》:“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 后遂以“松茂竹苞”比喻兴盛繁荣。 势如劈竹 见“势如破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