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蒙娜·德·波伏娃的人物履历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7
西蒙娜·德·波伏娃的人物研究

国外关于波伏娃的研究,最早、最突出、也最深入系统的无疑是关于《第二性》的。这部著作与伍尔夫(Virginia Woolf)的《一间自己的屋子》 (A Room of One's Own)一起被视为女权主义运动的精神指导,从而开启了当代新女权运动的先河,成为西方女人的床头书、必读书。国外的波伏娃研究涉及面比较广泛,从其女权主义到哲学思想,从其小说的主题、内容到女性主义创作手法和形式,都有所论及。相比较而言,中国学术界对波伏娃的研究从总体上来说要少得多。在二十多年的时间中,波伏娃作为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的先驱在中国的传播与接受较广泛,但远未达到专门化、系统化的研究程度。波伏娃在中国的译介最早见于1983年朱虹编选《美国女作家短篇小说选》的序言中,在此朱虹简要地介绍了《第二性》等女性主义批评经典及美国女性主义文学的概况。1986年出版的《第二性》第二卷《第二性 女人》(湖南文艺出版社),是中国第一部西方女性主义译著,且较其他西方论著而言,它对中国女性主义文学创作与批评产生的影响最为深远。中国波伏娃的研究热潮兴起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但迄今尚无波伏娃研究的专著,而这些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三个方面 :一是对其小说中存在主义哲学思想的解读,如葛雷的《评波伏瓦的小说》《国外文〈他人的血〉(学》1986年第1、2期合订本)和杨传鑫的《活着,做一个人 ———评波伏瓦的〈人都是要死的〉》《妇女研究论丛》,1994年第2期)等 ;二是论及其女权主义理论和对中西妇女运动与实际生活的影响,典型的有荣维毅《西蒙·波伏娃妇女解放运动理论探讨》(姻式的波性《江汉大学学报》1989年第1期);三是对她与萨特反抗传统的研究。以上三方面的研究是指专门研究波伏娃及其作品的论文,当然,更常见的是在论及中外女性主义文学作品和理论的文章中,引用波伏娃的相关理论进行分析及评介,而这也应属于国内研究的一种方式和角度。

作品正是从人性和人的价值高度来探寻女性的生存处境和解放道路的。“波伏娃远不同意共产党人的所有观点,她同我们的争论是毫不动摇的,但我代表法国全体共产党员向她致意,因为她始终代表着我们社会进步思想发展的一个重要时刻。”——马歇“法国和全世界的杰出的作家。”——密特朗”她介入文学,代表了某种思想运动,在一个时期标志着我们社会的特点,它的无可置疑的才华,使她成为一个法国文学史上最有地位的作家。”——希莱克

西蒙·德·波伏娃,又译做西蒙·波娃。波伏娃全名为西蒙·露茜-厄尔奈斯丁-玛丽-波特朗·德·波伏娃,出生于巴黎,毕业于巴黎高等师范学院, 1929年通过考试,和萨特同时获得哲学教师资格,并从此成为萨特的终身伴侣。
波伏娃于1908年1月9日出生于巴黎比较守旧的富裕家庭,父母均是天主教徒,但她从小就拒绝父母对她事业和婚姻的安排,具有很强的独立性。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父亲的律师工作受到影响,全家生活困顿。因此,波伏娃的少女时代是在枯燥闭锁的家庭环境中度过的。波伏娃酷爱读书,性格沉稳,14岁时突然对神失去了虔诚的信仰。波伏娃生活和创作的核心建立在令人惊骇的反叛性上。波伏娃头脑明晰、意志坚强,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和强烈的好奇心。当她还是名不见经传的穷教师时就开始写作,决心成为名作家。由此她终身不断努力,勇往直前,沿着成功之路成为了20世纪思想界的巨星。
19岁时,她发表了一项个人 独立宣言 ,宣称 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 。在当时法国的第一高等学府巴黎高师读书时,她与萨特、梅洛·庞蒂、列维·斯特劳斯这些影响战后整个思想界的才子们结为文友。在通过令人望而生畏的教师资格综合考试时,波伏娃的名次紧随萨特排在第二。她和萨特相识后,两人有共同的对书本的爱好,有共同的志向,成为共同生活的伴侣,但终生没有履行结婚手续。这两个有志于写作的人彼此维护着自己的自由和独立,一起工作一同参加政治活动。他们住在不同的地方,保持着一定程度的隐私权,但每天都见面,常共同工作或是边喝威士忌边交换意见,而且常常一起外出旅行。并互相尊重对方与其他人的性关系,但两人建立在互相尊重,有共同信仰基础上的爱情非常强烈,萨特去世后波伏娃写了《永别的仪式》,是对和萨特共同生活的最后日子的痛苦回忆,流露出强烈的爱情。纵观波伏娃的一生,萨特可以说是她最深爱、最尊重的人物,不过,两人也都有被其他异性吸引的时期。
西蒙娜·德·伏娃一生写了许多作品,如:《第二性》是她获得世界性成功的一部巨著,是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意志、智慧的一本书,被誉为女人的“圣经”,成为西方女人必读之书。西蒙娜。德。伏娃的《第二性》是人类求索中的女性哲学,向所有的读者,无论男性还是女性,提示了当代妇女面临的问题:生命的自由、坠胎、卖淫和两性平等。既是当代妇女问题的探寻,也是历史与永恒的品味。波伏娃还将自己作为 “一种特殊的女性状态 ”,在四卷本回忆录中 “暴露给世人 ”。她用卢梭《忏悔录》式的笔调坦诚率真地剖析自己。尽管《第二性》曾经使她遭受到恶毒狂怒的攻击,而诸如 “性贪婪 ”、“性冷淡 ”、 “淫妇 ”、 “慕雄狂患者 ”、 “女同性恋者 ”等恶骂之声仍不绝于耳。但是,这一切不能阻止她将自身作为反传统、追求个体独立的典范,不加粉饰和修改地奉献出来。1955年9月,也就是波伏娃47岁的时候,她和萨特接受中国政府的邀请,联袂来到中国访问了两个月,两年后发表了《长征》一书。
波伏娃将存在主义哲学和现实道德结合在一起,写过多部小说和论文,她的小说《名士风流》获得了法国最高文学奖龚古尔文学奖。小说的主题在于说明知识分子不能为革命和真理同时服务,两位主人公的革命目的和方法虽然不同,但在错综复杂的关系中都失败而牺牲了。此外她还写过多部小说如《女宾》,《他人的血》,《人不免一死》, 以及论文《建立一种模棱两可的伦理学》,《存在主义理论与各民族的智慧》,《皮鲁斯与斯内阿斯》等,提出道德规范与存在主义理论之间的关系,她一直被人们视为是第二萨特。
五十年代访问中国。此行的结果是《长征》的问世。
西蒙晚年将萨特给她的情书刊行于世。书名《致河狸的书信》。可惜的是:“河狸”的回信却一封也没编进去。
1986年4月14日,西蒙·德·波伏娃于巴黎去世。享年78岁。西蒙的逝世在全世界引起了反响。各种美誉纷纷而至。
波伏娃去世后,和萨特合葬在巴黎蒙帕纳斯公墓。
影片《花神咖啡馆的情人们》,是她和萨特一生的传奇写照。



  • 女权主义代表人物
    答:1、索杰纳·特鲁斯:这位出生于纽约的杰出女性,原名为伊莎贝拉·鲍姆弗里,她在反对种族歧视和性别不平等的斗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成为了一位女权主义的代表人物。2、西蒙娜·德·波伏娃:作为法国存在主义文学的重要代表,她不仅是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而且在1908年于巴黎出生后,于1945年创办了《现代...
  • 人都是要死的作者
    答:法国历史上闪耀着一颗璀璨的女性明星,那就是西蒙娜·德·波伏娃,她的全名是西蒙·露茜-厄尔奈斯丁-玛丽-波特朗·德·波伏娃。她以其深远的文学影响力和对女性运动的杰出贡献,在二十世纪法国的女性名人中独树一帜。波伏娃是存在主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让-保罗·萨特共同构建了哲学上的存在主义理论,...
  • 女权主义代表著作《第二性》的作者是
    答:此书被誉为“有史以来讨论妇女的最健全、最理智、最充满智慧的一本书”,甚至被尊为西方妇女的“圣经”,被誉为“女性圣经”。2015年11月,该作被评为最具影响力的20本学术书之一。作者介绍: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deBeauvoir,1908年1月9日-1986年4月14日),又译做西蒙·波娃瓦。法国存在...
  • 人都是要死的的作者
    答:西蒙娜·德·波伏娃是法国著名存在主义作家,女权运动的创始人之一,让-保罗·萨特的终身伴侣。又译做西蒙·波娃。 全名为西蒙·露茜-厄尔奈斯丁-玛丽-波特朗·德·波伏娃,出生于巴黎,二十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女性之一。西蒙娜·德·波伏瓦(1908—1986)是享誉世界的法国著名作家和社会活动家。代表作有被...
  • 女性主义代表人物波伏娃的著名作品是
    答:1. 简介 西蒙娜·德·波伏娃(Simone de Beauvoir)是女性主义的代表人物之一,她的著名作品包括《第二性》(The Second Sex)、《美丽的人生》(The Beautiful Life)、《为了自由而战》(The Coming of Age)等。2. 《第二性》《第二性》是波伏娃的代表作,它是女性主义的经典之一。这本书探讨...
  • 20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女性之一——波伏娃
    答:20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女性之一——波伏娃 西蒙娜·德·波伏娃,20世纪法国最有影响的女性之一,存在主义学者、文学家。19岁时,她发表了一项个人“独立宣言”,宣称“我绝不让我的生命屈从于他人的意志”。波伏娃一生写了许多作品,其中最重要的是她的《第二性》。这部作品被认为是女权运动的“圣经”。...
  • 和女学生三人行,情史混乱不堪:终生未婚的他们,会美满吗?
    答:1941年,文学界瞩目的一对灵魂伴侣,西蒙娜·德·波伏娃与让-保罗·萨特,以他们的生活实践诠释了一段不寻常的三人行恋情。在《女宾》这部小说中,波伏娃以自己的亲身经历,探讨了多角恋爱的可能性,而这个故事正是她与萨特开放式关系的真实写照。两人,一个终身未婚的哲学家,一个双性恋的文学巨匠,...
  • 西蒙娜·德·波伏娃人物影响
    答:世界范围内,西蒙娜·德·波伏娃的影响力主要源于她的女性主义理论著作《第二性》。在中国,她不仅因其理论家身份被熟知,还是存在主义文学领域的代表人物,被界定为“存在主义女性主义”。1970年代末的中国,社会经历文化大革命后,人们急需寻找个体在历史变迁中的生存之道,存在主义恰好提供了这样的视角。...
  • 西蒙娜·德·波伏娃的人物轶事
    答:西蒙娜·德·波伏娃的人物轶事  我来答 1个回答 #热议# 已婚女性就应该承担家里大部分家务吗?钻石gaP 2016-05-12 知道答主 回答量:74 采纳率:100% 帮助的人:6.8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波伏娃与萨特的关系一直备受人们关注。他们曾就一些敏感问题回答过记者的提问。谈到不生...
  • 西蒙娜·德·波伏娃的主要作品
    答:被誉为“二十世纪最重要的女性之一”的西蒙娜·德·波伏娃 (Simone de Beauvoir,1908 -1986),以其《第二性》(Le Deuxième Sexe,1949)震撼了欧美乃至世界,并确立了她在西方女权运动及女性主义研究中的先驱者地位。波伏娃不仅是一位妇女活动家,而且是一位关注女性命运与生存境遇的著名作家与文学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