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讨伐董卓的十八路诸侯,比实力的话,谁最强谁最弱,如何排名?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7

以三国演义为背景,因为董卓祸乱朝廷,废立皇帝,曹操刺杀董卓未遂,于是逃走,逃到陈留郡后,曹操在当地招兵买马准备讨伐董卓,同时曹操矫诏向各地发布讨伐董卓的檄文,檄文发布之后,很快就聚集了十八路诸侯,准备联合起来共同讨伐董卓。

这十八路诸侯分别是:后将军兼南阳太守袁术、冀州刺史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河内太守王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济北相鲍信、北海太守孔融、广陵太守张超、徐州刺史陶谦、西凉太守马腾、北平太守公孙瓒、上党太守张杨、长沙太守孙坚、渤海太守袁绍、奋武将军曹操。

其中曹操是发起人,袁绍是盟主,那么这十八路诸侯中,按实力来比,谁的实力最强,谁的实力最弱,如何排名呢?

以官职来看,十八路诸侯中官职最高的是刺史,其中一共有4名刺史,官职其次的是太守,一共有12名太守,此外还有一名济北相鲍信,官职相当于太守,而曹操的奋武将军则是自己任命的,还有一个特殊就是袁术,袁术除了是南阳太守之外还兼职后将军。

刺史相当于现在的省长,太守相当于现在的市长,按道理来说,实力最强的应该是这四个人:冀州刺史韩馥、豫州刺史孔伷、兖州刺史刘岱、徐州刺史陶谦

但是,考虑实力并不仅仅是考虑官职,而是考虑综合实力,包括手下人马、将领、领导能力等因素,如果按实力排名应该是这样的:

第一名:渤海太守袁绍

袁绍应该是所有人当中实力最强的,有两个原因:一是袁绍被推为盟主,因为他出身四世三公,门生故吏很多,二是袁绍参与会盟的军队数量最多,袁绍有三万人,是所有诸侯中出兵最多的,这就是实力。

此外,袁绍还有颜良、文丑这样的名将,这两天可在河北是数一数二的名将,其武艺不亚于吕布,要知道颜良二十回合就能打败徐晃,一个回合斩魏续,三个回合杀宋宪,而文丑能击败张辽与徐晃的联手,还能轻松打败公孙瓒,袁绍又有精兵,又有强将,又有名声,实力在所有诸侯的实力中当之无愧排名第一。

第二名:长沙太守孙坚

孙坚号称江东猛虎,本人武艺高强,手下人才济济,有四大猛将,分别是程普、黄盖、韩当、祖茂,华雄迎战孙坚还是靠计谋打败孙坚的,即使如此,孙坚实力也是仅次于袁绍,至少与华雄周旋了很久,孙坚本人的武艺能与华雄战平,虽然手下大将祖茂被华雄所杀,但是程普也杀死了华雄手下大将胡轸。

第三名:北平太守公孙瓒

公孙瓒的武艺虽然说不上多少高强,但是他敢迎战吕布,虽然数个回合被吕布打败,但是勇气可嘉,公孙瓒跟其他将领有些不一样,他打仗总虽亲自上阵,说明公孙瓒是有些武力,而且以勇猛著称,后来袁绍好不容易才打败公孙瓒,可见公孙瓒实力不弱。

这次公盟公孙瓒就带了一万五千士兵,虽然只有袁绍一半人马,但实力也不弱了,而刘备、关羽、张飞三人还是公孙瓒带来的,虽然不是直接下属,但刘备后来确实依附了公孙瓒一段时间,所以公孙瓒的实力排三名。

第四名:奋武将军曹操

讨伐董卓的檄文是曹操发出的,但是曹操因为刺杀董卓被通缉,所以他没有正式官职,奋武将军是曹操自己任命的,曹操虽然是凭借家族的资产和他人的资助招的兵,但是实力并不弱,曹操招兵之初,乐进、李典、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前来投靠,其中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四人各自带了一千余人投靠曹操。

也就是说曹操还没招兵,四五千人就有了,再加招来的兵,曹操手下少说也有一到二万人,即有将领,又有士兵,而且将领都是后来的名将,这个时候虽然初出茅庐,武艺能力都不低,所以曹操的实力并不弱,排名第四。

第五名:南阳太守袁术

袁术在当时身兼后将军及南阳太守,后将军可是三品的四方将军,算得上高官了,但是当时袁术也算是逃亡在外,与朝廷的董卓决裂,所以后将军只是挂个职,不过他的南阳太守确实就是实权了,连当时的孙坚都依靠袁术提供粮食。

南阳是当时中原地区人口最多、经济最富庶的地方,所以说袁术实力雄厚,袁术手下还有骁将俞涉,都敢迎战华雄,武艺自然也不弱,虽然死于华雄之手,也算实力不错了,排第五名。

第六名:西凉太守马腾

马腾是西凉太守,西凉兵都比较强悍,虽然这个时候马超、庞德等人还年幼,但马腾手下不乏精兵强将,所以马腾排第六名吧。

第七名:徐州刺史陶谦

陶谦是徐州刺史,比这些太守都要高一个级别,虽然后来他打不过曹操,但在这个时候,陶谦实力还算可以,毕竟是一州之长,手下都有五六个太守,排第七名。

第八名:兖州刺史刘岱

刘岱是兖州刺史,跟陶谦一个级别,像济北相鲍信、陈留太守张邈、东郡太守乔瑁、山阳太守袁遗等人都是刘岱的手下,刘岱也算实力强劲了,只是后来跟黄巾军打仗时战死了,实力排第八名。

第九名:冀州刺史韩馥

冀州刺史韩馥掌控着河北四州中最富庶的大州冀州,人口有百万之众,在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韩馥就坐镇后方提供粮食,可见冀州物产丰厚,但是韩馥这个人,昏庸无能,虽然名为太守,但是冀州这个地方他都控制不住,后来直接被袁绍被忽悠了,把冀州拱手让给袁绍,这样的人就算实力再强也是没用的。

韩馥手下虽然人才济济,无奈他都不会用,三国演义中韩馥讨伐董卓时,让他的上将潘凤迎战华雄,结果不到三个回合,潘凤就被华雄斩杀,可见韩馥不会用人,冀州刺史韩馥按实力排名第九。

第十名:豫州刺史孔伷

孔伷跟韩馥、刘岱、陶谦等人是一个级别的,但是孔伷没什么作为,毕竟身为一州之主,也算是个实力派人物,排第十名。

第十一名:济北相鲍信

华雄出战时,鲍信为了抢头功,派出他的弟弟鲍忠率领三千马步军首先攻打华雄的五百铁骑,结果鲍忠三千人打不过华雄五百人,鲍忠本人被华雄一个回合斩杀,而手下将校多半被华雄生擒,鲍信敢先对华雄出手,看他是有点实力的,排第十一名。

第十二名:陈留太守张邈

张邈就是后来背叛曹操的人,后来与陈宫、吕布一起攻打曹操,但被曹操打败,同时张邈是陈留太守,曹操在陈留招兵买马就是张邈协助的,张邈敢背叛曹操,也是有实力的,排第十二名。

第十三名:河内太守王匡

三国演义中的王匡是河内太守,只知道他手下有个河内名将方悦,敢迎战吕布,结果被吕布一个回合刺杀,王匡也被吕布打败,要不是乔瑁和袁遗救援王匡,王匡可能就会死在吕布手中了,王匡排第十三名吧。

第十四名:广陵太守张超

张超是张邈的弟弟,也是徐州刺史陶谦的部下,后来也跟随张邈一起反曹操,他的实力只能算一般吧,排第十四名。

第十五名:上党太守张杨

张杨手下有个叫穆顺的大将,居然敢迎战吕布,只一个回合就被吕布所杀,而张杨本人的实力也算一般,后来曹操攻打吕布时,张杨救援吕布,结果被自己的部下杨丑所杀,一个被自己部下所杀的太守,能力只算一般了,对部下的控制力也不行,实力自然也是一般了,排第十五名。

第十六名:东郡太守乔瑁

乔瑁是东郡太守,是刘岱的部下,只不过那个时候由于朝廷瘫痪,地方上都算半独立状态了,讨伐董卓期间,刘岱向乔瑁讨要粮食,乔瑁不给,于是刘岱就杀了乔瑁,兼并了他的军队,所以乔瑁实力比较弱了,排第十六名。

第十七名:山阳太守袁遗

袁遗是袁绍的族兄,三国演义中没有任何作为,实力也不强,排第十七名。

第十八名:北海太守孔融

孔融就是那个让梨的孔融,文采不错,但是行军打仗不行,后来黄巾军管亥部包围了北海,孔融毫无办法,只能让太史慈去找刘备求援,后来还是刘备救了孔融,他的实力算是十八路诸侯中最弱的了,所以排第十八名。



除了个别,大多数都可以根据地方来排名。

01、十八路诸侯实力排名。

首先我得说明,我给出的这个排名是根据他们的硬实力,而不是根据什么名望,如果加上名望的话,那么肯定就是袁绍了,毕竟他是盟主,在十八路诸侯内都很多人支持他。

言归正传,个人觉得实力排名可以分为五个等级,第一等级应该是袁术,袁术当时是后将军外加一个南阳太守的名头,实际上整个淮南地区都是他的,而且在挥师讨伐董卓时,十八路诸侯之一的孙坚也接受了他的封赏,成为了他的部下。

第二个等级应该是韩馥了,韩馥在整个三国时代中其实只是个小人物,但他的那个地方却是非常富庶,韩馥的官职是冀州牧,而冀州在当时是非常富庶的地方之一,很多人都觊觎这个地方,袁绍后来就是靠冀州发家成为北方最大诸侯的。

第三个等级在我心中陶谦、刘岱、孔伷这三人都可以成为第三等级,这三人都是一州刺史,虽然刺史只是一州的二把手,但这三人其实就是三洲的掌权人,汉末的州比咱们现在的省有时候还要大。

第四个等级应该是马腾与孙坚,这两位能排第四完全就是因为两位个人能力出色,孙坚英勇善战吗,马腾也是一样,可惜的是两人地盘不多,马腾虽然是西凉太守,但西凉那块还有其他小诸侯,孙坚在前面就说了在严格意义上是属于袁术部下。

第五等级就是剩下的那些人了,其实剩下的那些人也有一些能人,但实力在当时确实不行。比如袁绍与曹操,袁绍当时虽有名望,但连个正儿八经的根据地都没有,而曹操跟袁绍情况差不多,这两位都是讨伐董卓后起势的。

02、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只是个笑话。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看起来声势浩荡,连董卓都自己当时都慌了。实际上这些诸侯虽然都有实力,但都是各怀鬼胎的,这些人建立盟军后,每天都在设宴玩耍,用易中天的话来说就跟咱们现在开派对一样。

这诸侯谁都不肯出力,只想坐享其成,因此这些人名义上去讨伐董卓,实际上都没正式和董卓交过战。但有两位猛人还真去讨伐董卓了。

这两位猛人就是孙坚和曹操,这两人看不过那些诸侯的行为,两人各自带兵讨伐董卓,两人结果不同,曹操被董卓手下徐荣所败,而孙坚最后战胜了徐荣。

所以怎么说呢,这个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实际上就是个笑话,所以在我心中这些十八路诸侯很多人实力很强,但都没有孙坚和曹操这两位有种,而且这两位确实也是人中龙凤,曹操最后一统北方,成为魏国的奠基人,孙坚如果不死的话,估计也能成就一番事业。



实力最强的是渤海太守袁绍,实力最弱的是北海太守孔融,其中袁绍身世四世三公,而且军队也最多,从其被选为盟主就可以看出来他的实力在当时是很强的,而孔融虽然是孔子之后,但行军打仗不行,从其面对黄巾军都束手无策来看,其军事实力是诸侯中最弱的。

当时比实力的话最强的应该就是公孙瓒了,最弱的应该就是刘备这一路了。排名的话,应该根据他们代理的将军,还有他们背后占领的国土面积以及事例

最强的是袁绍,最弱的是孔融,实力排名是不仅要考虑官职的大小,还要考虑手底下的人马数量,自身和将领的领导指挥能力,手下士兵是否骁勇善战等因素。

  • 三国时期有几路诸侯讨伐董卓?
    答:三国演义上是18路诸侯。历史上,曾经出现了两次讨董联盟。第一次是在臧洪的联络下,张超、张邈兄弟,以及刘岱、孔伷,檄文里还提到了乔瑁。由于粮少,所以第一次讨董同盟并没有真正的进攻董卓。臧洪又去联合刘虞,由于公孙瓒正在和刘虞闹别扭,所以臧洪没能抵达,被袁绍留下。由于有了第一次讨董同盟...
  • 东汉末年是否真有十八路诸侯讨打董卓?他们的结局又是怎样的?
    答:公元189年,由于宦官和外戚火并,董卓渔翁得利,他率领精锐的西凉兵进入京城洛阳,废少立献,独揽大权,引起天下大乱,各地太守,州牧纷纷起兵勤王,准备驱逐董卓。三国演义中,在曹操的首倡下,关东十八路诸侯组成联盟,选举渤海太守袁绍为盟主,一同讨伐无道的董卓。那么,正史上,各地军阀也曾讨伐过董卓,...
  • 《三国演义》第五回的主要内容
    答:《三国演义》第五回的主要内容:曹操到陈留发文召集天下英雄讨伐董卓,各路诸侯纷纷响应,并立袁绍为盟主。刘关张三兄弟在公孙瓒推荐下也参加了。董卓派吕布、华雄来守关,华雄在汜水关连斩两名大将,关羽毛遂自荐斩下华雄。诸侯在虎牢关迎战吕布,吕布威风凛凛,连杀两员大将,伤一大将。此时刘关张上...
  •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时,为何要带骁将二十余名?
    答:《三国演义》中的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是演义中的一场经典大战,虽然关东群雄这边大部分诸侯都没有派出最强阵容参战,比如袁术麾下第一猛将纪灵就没来,但是也算得上是猛将众多。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从曹操首倡振臂一呼众诸侯云集开始,到董卓迁都长安、曹操荥阳遇伏、孙坚藏匿玉玺背盟以及众诸侯一哄而散结束,...
  • 三国时期发生过哪些大战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是怎么回事
    答:>>> 《三国演义》中,开局最热闹的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之战,三位超凡脱俗,骨骼清奇,将要维护和平的闪亮登场,温酒斩华雄,刘关张三英战,从此三位的名号响彻后汉大地,所到之处基本亮瞎人的眼。>> 可是,上没有温酒斩华雄,也没有三英战吕布,(当然更没有搞笑的刘刕刘三刀)倒是有一位英雄在那场轰轰烈烈的战役...
  • 三国演义中18路诸侯讨伐董卓,发起人是谁呢?
    答:陆柏熺读三国第5期 三国演义正式进入诸侯争霸的时代是董卓废刘辨为弘农王立刘协为帝,原著中是曹操发矫诏号令诸侯反董卓,在电视剧中,我们看到的是袁绍发起了这一场反董卓之战。但是根据三国志记载,其实这次真正的发起人是乔瑁。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 曹操在行刺董卓失败后,逃出洛阳,然后遇到陈宫,误杀...
  •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的联军,最终失败的原因是什么?
    答:袁绍之所以能被众人推举成盟主,与他的身份背景脱离不离干系,可以这么说,他的地位确实是家族背景换来的。而他本人更是胜任不了这个位置,领导能力平庸,相关事件证明,袁绍无力指挥关东各诸侯。因为曹操擅自行动导致兵败,袁绍也不能把曹操怎么样。总得来说,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是一场注定失败的战争。
  • 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除关羽外,还有谁可以斩华雄呢?
    答: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是《三国演义》里的一个重要桥段。在这次讨伐凶逆的勤王战争中,刘备还只是个微不足道的小县令,关羽、张飞仅仅只是弓箭手的身份,这三人还是沾了公孙瓒的光才到了虎牢关前,有了会斗吕布的机会。然而,战吕布以前,一个拦路虎华雄就把诸侯们给虐得很惨。华雄,男,生得虎体狼腰...
  • 三国演义说有十八路诸侯讨伐董卓,可实际上有几路?
    答:《三国志·魏书·武帝纪》和《后汉书·袁绍传》之所以未提孙坚,可能是因为孙坚当时对袁术有某种依附关系,《后汉书·献帝纪》就有“袁术遣将孙坚与董卓将胡轸战于阳人”,“袁术遣将孙坚攻刘表于襄阳”的记载)。综合以上资料可知,历史上联合讨伐董卓的诸侯,总共有十三家。《三国演义》...
  • 《三国演义》中十八路诸侯会盟各怀心思,为何还能成功会盟并推选盟主...
    答:三国中的十八路诸侯是为了讨伐董卓而成立的。这些人那真是来个自个营地,带着各自不同的目的,但是却也有一个共同目的,那就是打败董卓,结束他的专政。既然是目的一致,那么敌人的敌人那就是朋友,暂时的联盟也是有可能的,后来还推选了袁绍当盟主,但最后还是因为各自的利益无法平衡,导致失败了。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