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德国投降时还有700多万人,为何不继续抵抗,而要选择投降呢?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9-10
二战德国投降时仍拥有700万大军,为何轻易投降了呢?

电影“帝国陷落”里有一段比较能说明问题的情节:苏军已经打到柏林,一位德国将军视察阵地,看见有很多德国人拿着简陋的武器向苏军冲锋,就问手下,这些是什么人。手下告诉他是希姆莱还是戈培尔组织的国民敢死队。将军说让他们下来,这是屠杀。
德国、美国这类的国家极其重视士兵的训练。士兵必须有充足的训练,掌握了足够的技能才能参加战斗。不谈人道,只谈功利,这样做也肯定是最划算的。这些国家早就算计清楚,把不经训练的平民直接推上战场,是赔本的买卖,是没意义的事情。
抗日战争中,绝大多数的时候,日本的士兵面对中国士兵,都是占据很大的优势,原因就是他们在开战之前有着充足的军事训练,而我们的战士是应急从田里抓过来的顶数的,这打起来,肯定是咱们吃亏。
把士兵训练完善了,再上战场,打胜仗。仗打赢了,训练的成本会连本带利的赚回来。平时不备战,在训练上省钱,等打起来,拉农夫上战场,打败仗,然后赔钱,割地甚至亡国。这就是我们这个民族从宋朝一直到民国常干的赔本买卖。到现在网上还有不少人在那喊歼20太贵,不可能装备太多......
依旧是唠嗑,咱们稍微再扯远点。


德国、美国的士兵是经过长期训练的,是政府投入了大量资金的,所以这个士兵本身也是贵重的财产。一个训练充足的士兵如果死了,政府也就赔了。这就导致从高层就不希望士兵死。然后做出很大的妥协,譬如在什么情况下,这个士兵可以投降,什么情况下你可以撤退。尤其是那些有过战斗经验的老兵,那更是宝贝,是极其宝贵的财富。
这个宝贝先保证别打碎了,至于在谁手里,可以缓,可以等,有机会我再抢回来就完事了。所谓的美军怕死,归根结底是高层怕士兵死。然后建立了这样的文化:你先保住命再说,只要不叛国,最终能回来,你还是我的小宝贝儿。所以,在西方国家,当了俘虏回来,依旧是英雄。
甲午年,邓世昌、刘步蟾、林泰曾、丁汝昌......大量的海军将领自杀殉国。从气节上,这是符合中国人的价值观的。但是,站在利益的角度,站在国家利益的角度去算,这些人都是当时顶尖的军事人才,受过正规的海军教育,绝大多数人都是海外留学回来的,说着流利的英语......国家在他们身上投入了多少资金?如果他们活下来,未来重建海军,报仇雪恨是不是更容易?所以说这个账应该怎样算,即便是现在人也很难说清。
日本偷袭珍珠港以后,也曾经狂妄一时,大声的叫嚣:美国的海军在哪里?但后来发生了马里亚纳猎杀火鸡式的战争。日本飞机被美国飞机当火鸡猎杀,没有还手之力。发生这种情况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日本的老兵,有经验的老飞行员基本上全战死了,到马里亚纳海战的时候,剩下的就是菜鸡。
它不怕死,那些经验丰富的飞行员动不动就来个同归于尽。然后飞机的设计也不重视防护,一打就着火。日本损失了飞机还是小事,最后没飞行员才是最要命的。而它后来的关东军也是不堪一击,原因都是一个:老兵打没了。
中国以前千年的教训是:训练不足的战士上战场,是赔本的买卖。日本的教训是:不重视保护士兵的生命,赔的更大。
像德国这种靠普鲁士军事力量起家的,又是讲哲学讲数据,他战争帐算的非常精:打仗全得依靠训练到位,有打仗经验的士兵。当初德国之所以敢发动战争,其中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那时他的士兵是训练的最充分的,战斗素质和精气神远高于英法这些国家。
训练不足,甚至没有训练的平民上战场,是一件没有意义的事情。打不了仗,只是让人无所谓的屠杀。而希特勒那一撮人也懂这个道理,但他们说这些平民死就死吧,反正日耳曼人的精英也已经在这场战争中死干净了。道理都懂,只不过他们是不介意这些人去当炮灰。

问题里提的700万大军,现在大家也就明白是咋回事了吧?他们不是训练充分的士兵,只是临时拉来凑数的杂牌。这700万人要是够士兵的标准,像国防军,党卫军一样精良,希特勒能打到阿拉斯加,对不对?

我先吹毛求疵一下,对这个题目提点儿意见。首先,时间概念的先后顺序反了,柏林战役结束后,德国在1945年5月9日投降,而二战结束的时间一般按照日本投降的时间来计算为1945年9月2日,日本正式签署投降书。其次,对于德国这七百万大军很多人可能觉得比较夸张二战时期德国动员的兵力超过1700余万人。闪击波兰德军出动了88万人,算上预备役,兵力超过160万人。“巴巴罗萨计划”进攻苏联德军出动了大约500万人。结合各个战线投入的兵力德军总数超过1000万应该是靠谱的。二战后期,德军节节败退损失惨重,希特勒之所以坚持不投降,恐怕依仗的还是数百万德军有生力量。既然有这么多军队,那么德军为什么要投降呢,主要有这几点原因。一、这些所谓的700万军队恐怕只是纸面上的数据,能实际参加战斗的远达不到这个数字,而且精锐兵力在战斗中损失惨重,现存部队的战斗力是个大问题。二、随着德军的节节败退,德军内部也出现了厌战情绪,将帅意见不统一,甚至有些部队秘密和盟军接触,军队中反对希特勒的呼声也越来越高,队伍不好带啊。三、柏林战役德军最后的精锐被苏军歼灭,首都被攻陷,元首自杀,德军失去了继续战斗下去了理由。四、大势已去,随着德军在东线战场的节节败退,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北非战场的溃败,德军的失败已经是注定的。综合上述原因,当苏联攻陷了德意志第三帝国的象征帝国大厦时,希特勒选择了自尽,而德国也只能选择投降。

准确来说,在1945年德国宣布投降的时候,德军的人数在750万,日军的人数在719-826.3万之间。

根据相关史料记载,1939年,德军的人数为140—323.2万之间;1940年的时候,为560万人;1941年为720—725万人;1942年为860万人;1943年在950—1016.9万人之间;1944年在760.7—910万人之间;而到了德军投降的1945年,其人数为750万;

所以这样看来,德军在投降时,也还是拥有不少的军队的,那为何会选择投降呢?此外,日本军队数量与德军差不多的情况下,为何也会选择投降呢?篇幅有限,我们本文暂时先来分析一下德军为何在拥有700多万军队的情况下,还是选择了投降的原因!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我们还得清楚一个问题,那就是,为何德军在投降的时候,能有700多万的军队呢?难道是因为它国内的人口众多吗?

按照当时的记载,二战期间德国的人口大约有7000万到8000万之间,跟当时的日本人口总数差不多(当时日本人的人口在6000万到7550万左右)。粗略算下来的话,德国人口和它的军队人数基本上为10:1的状况。但是千万不要想当然地以为,人口就是衡量军队数量的唯一标准,更别说还是在战争期间了。

在战争期间,决定和影响军队数量的因数实际上有很多,虽然国家的人口是决定兵源的基本条件,但其实它还受到战争的需求、国家资源和财力状况,以及国家的社会经济、科技、文化发展水平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所以单单将德军数量归结为人口的多少来看的话,确实是不准确的。而之所以德国会拥有如此多的军队,除了这些条件之外,其实还有一点,那就是他们的“战争动员”做得非常到位,所以军队数量才会如此之多。

那么问题来,既然它拥有如此庞大的军队,却为何最终还是投降了呢?

关于德国投降的原因实际上非常之多,我们就暂举两点加以说明;

一、战略目标不明确

我们知道,纳粹德国在举兵之时,其战略目标就是“称霸世界”,建立所谓的“大德意志帝国”,就像日本要建立“大日本帝国”一样。用希特勒所著的《我的奋斗》中一句话来说,就是要“保障日耳曼民族在地球上所应得到的领土”。

但是我们知道,德国如果想要实现这一“宏伟目标”,至少得分两步进行。首先第一步,就是要先取得欧洲霸权地位,简言之就是要征服整个欧洲,而这就意味着,德国必须同时打败法国、英国和苏联。在征服欧洲之后,第二步就要开始征服美国;这样一来,德国才能够实现其独霸世界的战略野心。

我们细细考量下来的话,会发现,实际上德国战略目标的实质,就是要获得对欧洲的陆地控制权,以及大西洋的海洋控制权。但是想要实现陆权的控制,就必须要打败法国和苏联;而想要得到大西洋的海洋控制权的话,就必须要打败英国和美国。但无论是陆权还是海权,都必须要获得绝对的制空权。简而言之,德军需要建立起强大的三军队伍,而不是过度的侧重陆军和空军。但我们发现,德军在三军建设中,并没有太过侧重于海军的建造,这也是为什么后来德军策划的“海狮计划”失败的原因,当然,这也是德军日后失败的一个重要原因。

总的来说,德军所缺少的,并不仅仅是海军而已。德军所缺少的还是战略的前瞻意识,忽视了海军“制空权” 力量建设。在二战时期,很多新式武器接连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技术决定了战术,所以各种新式武器的出现,则必然会改变战争的形式。虽然前期,德军所依靠的“闪电战”确实取得了不小的成果,但他们所依靠的只是坦克和飞机,至于海上,还依然只是简单的军舰而已。而在当时的海战中,已经有了潜艇和航母。

而当时德军的战略思想,还依然只停留在了一战时期的“大炮巨舰”时代,始终没有建造过自己的航母。当然了,德军依靠潜艇的“狼群”战术,确确实实在大西洋海战中初期取得了一定的生理,但最终还是没有控制海洋制空权,所以最后便走向了失败。

当然,除了战略问题之外,德军当时还烦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在后来的“苏德战场”上德军犯的种种错误。

二、德军在“苏德战场”上犯的种种错误

在二战史上,“苏德战场”是主要战场之一,苏联是德军必须要攻克的重要地区之一,但事与愿违,苏联不仅没有被德军攻下,反而还成了德国最重要的埋葬者。那么,“兵强马壮”的德军为何会在苏德战场上失败呢?

关于德军在苏德战场上失败的原因,一直以来人们都将其归结为是因为苏军作战英勇,以及当时利于苏军的“天时”,即寒冷的冬天。当然,这确实是德军失败的原因,但并不是最重要的原因,德军之所以失败,还是由于德军在战略上所犯的种种错误。篇幅有限,笔者只说其中一个即可——战略目标不明确

1941年前夕,德军在入侵苏联的时候,制定了历史上著名的“巴巴罗萨”计划(原名为“奥托计划”,后于1940年12月改为“巴巴罗萨”),试图占领整个苏联。在该计划中我们可以看到,德军有三个主要的战略进攻点:彼得格勒、莫斯科和乌克兰。当时德军中有两种不同的意见出现,一些将领认为要从军事战略出发,攻取莫斯科才是发动该场战争的主要目的;但是希特勒却从主要需求出发,他认为乌克兰及北部波罗沿海地区才是战略的重点,因为那里有着可以维持德军开展战争所必需的石油和粮食。

由于希特勒固执的认为打击敌人的经济腹地比占领敌人的政治中心要管用得多,最后的结果是德军的进攻重心并没有得到彻底的解决。要知道,在战场上,军事战略的基本要求是战略重心必须要做到明确性和唯一性。当然了,希特勒此举并非全是错误的决策,因为本身明确战略重心,还是要取决于国家战略资源的实际情况。但严格来说,希特勒的这种“需求目标性”的战略思维方式,本身就是一种狭隘,且不符合战争规律的战略思维。为何呢?

其实原因很简单,我们举一个古代蒙古草原上的例子就知道了。在古代的蒙古草原上,部落之间的战争实际上并不是战略层面的战争,而只是简单的为了夺取财物、牲畜和女人,并有对敌人实行有效的打击,有生力量还是存在的,于是等到修整好以后,马上又发动战争报仇雪恨,但是形式还是一样的,只顾抢夺。所以这并不能达到战争真正想获得的目标和效果。

就像《战争论》的作者克劳塞维茨说的那样:“战争的原则之一就是要打击敌人的心脏”,战争一旦开始,全部的目标,就应该是要打败对方,而不是先掠夺资源。只要你将对方彻底征服,那么财富资源自然全是你的,还不用考虑敌人是否还有反击的力量。

当然了,在德军中,持有这种观点的将领还是比较多的,其中德军的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元帅就是持该观点的代表人物之一,他认为,只要在北方消灭了苏联红军的主力部队,并夺取莫斯科,那实际就彻底摧毁苏联的抵抗意识和军事实力,剩下的事情就水到渠成了。那时,德军和苏军的关系,就像现在网络上很火的“打耳光”一样,一个重掌挥过来,另一个就必然会重掌挥过去,除非你能一耳光就将对手打趴下,否则在你打完之后就会出现防御危机。

所以我们看到,虽然当时德军计划要兵分三路同时进攻北部地区、莫斯科和乌克兰,从当时的情况来看,这似乎不存在什么战略重心,或者是任意一方都能成为战略重心。可问题是,一旦三路进攻收到阻力的时候,究竟先以哪一个目标为主体就成为了一个问题。也正是因为这样模棱两可的战略部署,才使得战争开始之后不久便开始出现目标争议和命令混乱的现象。不过即便是这样,当时德军还有一个机会!

苏德战役开始之后,德军的中央集团军迅速攻克了明斯克和斯摩棱斯克,歼灭苏联西南方面军60余万人,此时莫斯科门户大开,此时便有人建议趁机一举攻克苏联首府,但是希特勒并没有同意。希特勒当时还是认为,获取资源比消灭敌军更为重要,于是就在这样的战略思维引导下,德军的中央集团军被迫将主力部队兵分两路,试图在乌克兰基辅形成一个巨大的包围圈。从战术层面上来看的话,德军的“包围战术”已经到达了炉火纯青的地步,效果非常之好。

但如果从战略层面上来看的话,德国却已然失去了取得最后胜利的机会,相比于歼敌来说,取得最终胜利才是最终目标。如果当时希特勒真的能够将战略进攻的重心问题解决的话,那么历史很可能就会改写。当然了,历史没有如果,德军的失败是必然的。

综上所述,德军失败的原因,也是投降的原因,简要点来说的话,那就是德军此时已经无力再支撑起如此大规模的战争,不论是财力还是人力,更何况当时德军中已经出现反战情绪了。再者来说,军队数量庞大,实际上里面的水分也不少!



“抵抗?抵抗个屁!我们要讨论的是和平!”

因为德国投降是大势所趋,当时世界上很多的国家都是非常反对法西斯的,所以德国寡不敌众,根本不可能是这些国家的对手。

因为德军首领希特勒死亡。发动战争的毕竟是少数人更多数的世界人民更加的渴望和平,所以只要看到和平的曙光,一般都会去抓住。

因为当时德国的主帅希特勒已经死亡,这700万人虽然人数不少,但是已经没有凝结力,而且继续抵抗下去已经没有任何意义。

  • 为何德国有700万大军还是选择了投降
    答:最近很多人也都在说这个德国的事情,其实二战快结束的时候,这个德国还是有接近700万大军的,竟然还有这么多大军,希特勒为什么还是会选择投降呢?对于这个问题大家如果感兴趣的话,下面我们可以一起来详细的揭秘分析看看到底是什么原因吧。 其实原因希特勒早就告诉我们了,从二战开始到二战结束,一直有三个因素在困扰德国取胜,德...
  • 德国投降时,还有70万精锐部队,为何不调回柏林和苏联决战?
    答:随着德军一次又一次的战败,德军内部士气低下,很多人甚至还厌战情绪,内部矛盾突出,有些将军又秘密和盟军联系,德国国内反对希特勒的呼声也越来越高。士兵自然也无心战斗!大势已去。盟军在诺曼底登陆,德军在北非战场的溃败,柏林战役中德军仅剩的精锐被苏军歼灭,首都被攻陷,战败已成事实,而一系列的事情...
  • 希特勒在临死之前还掌握着多少兵力?为何不拼死一搏?
    答:美国接受了250万德国犯人,英国在欧洲和拉丁美洲接受了525万犯人,拘押了100万战俘营中身亡的人。在德国撤兵前,军队人数约为700万。德国纳粹制订“巴巴罗萨”方案后,在前苏联边境线鼓励了320数万人。德国撤兵时的军力是德国侵入前苏联时的二倍多。德国部队尽管也有许多,但品质早已没法与盟军对比。一点也...
  • 二战结束后德国其实还有700万军队,为何那么顺利的投降了?
    答:最近很多人再说这个二战时期德军的事情,二战中德军的实力还是非常的强悍的,虽然最后败了,但是话说二战结束的时候,德国还有700万军队,那么当时德国为何如此简单顺利的投降了呢?这个问题是值得思考的,下面跟随小编脚步一起简单分析分析。其实德国就单纯的从军队气质来说的话,强是真的强,让人十分的敬佩...
  • 德国投降时还拥有数百万军队,为何德国没有继续抵抗呢?
    答:第三,虽然在日德国投降之时,德国的确还有400万大军,但是这400万大军远称不上精锐部队,这400百万人,不过是德国在最后挣扎时征集的老弱病残。柏林战役时,已经山穷水尽的德国,甚至征召了大量未成年人上了战场,也可见此时德国人力资源之匮乏。被征召的未成年人 二战时期的德国人,包括德国境内及周边...
  • 二战德国投降时,日本也想投降,为何又坚持了3个月呢?
    答:二战德国投降时,日本也想投降,为何又坚持了3个月呢?  我来答 1个回答 #活动# 参与造句大挑战,答题瓜分万元豪礼 梵之音文化 2022-08-25 · TA获得超过955个赞 知道小有建树答主 回答量:114 采纳率:0% 帮助的人:30.4万 我也去答题访问个人页 关注 展开全部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不要...
  • 二战德国军队到后期是不是死的差不多了?
    答:2、二战开战时,即德军攻击波兰时兵力120万,(有的说160万)3、德军攻击法国时,兵力335万 4、德军巴巴罗萨行动时,兵力55万 5、德国最强的1941年.全欧洲的纳粹军队有1020万 6、德国宣布投降时,兵力还有250万左右。1945年五月,德国向美,英,法三国投降人数的分布大致是:蒙哥马利的英军受降50万...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德国宣布投降后,德国还剩下多少军队
    答:估计也是有的,毕竟二战末期,纳粹德国已经出现全民皆兵的状态,再加上一些集中营的看守了,大量的军事后勤人员了之类的,百万的规模肯定还是有的,估计这个数字,会有很多迷恋德国的粉丝来惋惜了,为什么有几百万军队,竟然投降了?其实答案很简单,因为柏林战役失败了,希特勒自杀了,纳粹德国的核心已经死...
  • 二战德国为什么不能收编投降的苏联军队为自己所用?
    答:苏军在整个苏德战场上俘虏了570多万士兵。这个数字相当惊人。事实上,如果所有这些囚犯都被带回德国做工,生产力是可以想象的。这些囚犯被派去当劳工了吗?如果是的话,已经派了多少人?不,那时候这些囚犯是怎么被安置的?让我们看看战后的统计数字。在570万战俘中,有100多万人叛逃,组成了所谓的&ldquo...
  • 二战结束时日本还有军力为什么要选择投降?投降原因是什么
    答:战争进一步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最后日本是选择了头像,签订了波茨坦条约。有不少的人也是在问我,二战结束时日本为什么要投降呢?投降原因是什么?具体的我们也一起来看看吧!1945年8月15日,在各方面的联合作用下,日本裕仁天皇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日本正式投降。其实当时日本还有700余万军队,大部分军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