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家风教育子女的家风严正的故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9
古代家风故事

“家国一体”,“家”是缩小的“国”,“国”即放大的“家”,因此,家风家教也在岁月的积淀中自然而然地成为了中华文化的重要内容。

“俭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它的主要功绩在于积有限之社会资财,以兴家业,繁吾中华。故此,我国历史上众多有识之士在生活土都十分注意自身的俭朴,也十分重视对后代的“俭朴”教育。这种身教言传之精神,成为后人正身教子的楷模。
北宋杰出史学家司马光,进士出身,屡官天章阁侍兼侍讲、御史中丞、尚书左仆射,后追封为温国公。他著述宏丰,其名著《资治通鉴》是我国一部很有价值的历史著作。他的生活十分俭朴,工作作风稳重踏实,更把俭朴作为教子成才的主要内容。
在司马光的一生中, 流传着许多动人的故事。 据有关史料记载,司马光在工作和生活中都十分注意教育孩子力戒奢侈,谨身节用。他在《答刘蒙书》中说自己“视地而后敢行,顿足而后敢立。”为了完成《资治通鉴》这部历史巨著,他不但找来范祖禹、刘恕、刘敛当助手,还要自己的儿子司马康参加这项工作。当他看到儿子读书用指甲抓书页时,非常生气,认真地传授了他爱护书籍的经验与方法:读书前,先要把书桌擦干净,垫上桌布;读书时,要坐得端端正正;翻书页时,要先用右手拇指的侧面把书页的边缘托起,再用食指轻轻盖住以揭开一页。他教诫儿子说:做生意的人要多积蓄一些本钱,读书人就应该好好爱护书籍。为了实现著书立说治国鉴戒的理想,他15年始终不懈,经常抱病工作。他的亲朋好友劝他“宜少节烦劳”,他回答说:“先王曰,死生命也。”这种置生死于不顾的工作、生活作风,使儿子和同僚们深受启迪。       
在生活方面,司马光节俭纯朴,“平生衣取蔽寒,食取充腹”,但却“不敢服垢弊以矫俗于名”。他常常教育儿子说,食丰而生奢,阔盛而生侈。为了使儿子认识崇尚俭朴的重要,他以家书的体裁写了一篇论俭约的文章。在文章中他强烈反对生活奢痱,极力提倡节俭朴

司马光教子有方
司马光,字君实,号迂叟,世称涑水先生。北宋政治家,历史学家,官至宰相。
司马光虽官高权重,但严于教子,很注重培养子女自律自立意识。他写了了篇传诵至今的《训俭示康》。他在总结了历史上许多达官显贵之子,因受祖上荫庇不能自强自立而颓废没落的教训,告诫其子:"有德者皆由俭来也。""俭以立名,侈以自败"。
由于教子有方,司马光之子,个个谦恭有礼,不仗父势,不恃家富,人生有成。以致世人有"途之人见容止,虽不识皆知司马氏子也"。
吉鸿昌不忘父训
吉鸿昌,字世五,河南扶沟人。察绥抗日同盟军领导人之一。早年在冯玉祥部队当兵,以英勇善战升为营长、师长,后任国民党军长和宁夏省主席。
1920年,25岁的吉鸿昌,当时任营长,父亲吉筠亭病重。他对前来探视的吉鸿昌说:"当官要清白谦正,多为天下穷人着想,做官就不许发财。否则,我在九泉之下也不能安眠。"吉鸿昌含泪答应。
吉鸿昌父亲病逝后,他把"做官不许发财"六字写在瓷碗上,要陶瓷厂仿照成批烧制,把瓷碗分发给所有官兵。在分发瓷碗大会上说:"我吉鸿昌虽为长官,但决不欺压民众,掠取民财,我要牢记父亲教诲,做官不为发财,为天下穷人办好事,请诸位兄弟监督。"
吉鸿昌言行一致,一生清白谦正,处处为民众。当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人民陷入水深火热之中,他反对蒋介石的投降政策,奋起抗日。遭国民党反动派杀害,牺牲时年仅39岁。

  • 陶母拒鱼告诉我们什么
    答:1. 陶侃以公家之物赠鱼,本想尽孝,却被母亲批评。2. 陶母将鱼封好附信,直言忧虑:作为官吏,以公物赠母,反增其忧。3. 陶母的信反映了她的严正家风和对儿子为官之道的深刻理解。4. 陶侃后来成为东晋大将军,其成功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家庭教育。5. 陶母的行为教育儿子明白:廉洁自律是为官的基石...
  • 【家风家训】朱子治家格言
    答:(译文):兄弟叔侄之间要互相帮助,富有的要资助贫穷的;一个家庭要有严正的规矩,长辈对晚辈言辞应庄重。 (原文):听妇言,乖骨肉,岂是丈夫?重资财,薄父母,不成人子。 (译文):听信妇人挑拨,而伤了骨肉之情,哪里配做一个大丈夫呢?看重钱财,而薄待父母,不是为人子女的道理。 (原文):嫁女择佳婿,毋索重聘;娶媳...
  • 陈毅的严正家风
    答:陈毅的一言一行给子女们以深刻的教育。陈毅要求父母和岳父不搞特殊的这些言行举止,以活生生的颇具说服力的言传身教,使子女们对共产党为人民谋利益的这一宗旨认识得更清楚了。 陈毅不仅对父母关爱之际不忘叮嘱其克己奉公,而且对子女更是严格要求。他时常告诫子女不要忘了父辈创业的艰难,“汝是无产者,勤俭是吾宗”...
  • 家风的作品
    答:他最大的功劳是重视对子女的教育,开创了谢氏家族重视书香、重视读书育人的家风。在他的精心培养下,他的儿子谢衡当上了“国子祭酒”,相当于今天的国立大学校长,史书上称其为“硕儒”。此时,谢家的文化底蕴已经很厚实了。到了第三代谢鲲,是一位享誉朝野的“玄学之士”,官至豫章内史,被封为咸亭侯,是谢氏家族第...
  • 天光杨府尽忠魂,严正家风不染尘。三惑传承功百代,四知告诫力千钧。巾...
    答:这是汉网社区网友“大谟”的一首原创七律。客观评价,该诗思想的起、承、转、合尚属一般。精彩之处是颔联的对仗——三惑传承功百代,四知告诫力千钧。三惑:东汉大臣杨震的儿子、孙子和曾孙位居高官,仍坚持不嗜酒、不好色、不贪财。四知:杨震拒绝答谢之言:天知、地知、你知、我知。后为杨家堂号。
  • 教的文言文
    答:王大司马母魏夫人,性甚严正;王在湓城时,为三千人将,年逾四十,少不如意,犹捶挞之,故能成其勋业。梁元帝时有一学士,聪敏有才,为父所宠,失于教义,一言之是,遍于行路,终年誉之;一行之非,揜藏文饰,冀其自改。年登婚宦,暴慢日滋,竟以言语不择,为周逖抽肠衅鼓云。 扩展资料 教子的其他故事: 1、孟母三...
  • 家风家训道德讲堂主持稿
    答:导语:孝老爱亲是中华民族的优良美德,也是好家风形成的关键所在。我整理了有关孝老爱亲道德讲堂的主持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孝老爱亲道德讲堂主持稿范文: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们: 下午好! 欢迎大家来到我们觅渡教育集团道德讲堂,讲述身边好人的道德故事,我是主持人庄韫。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是“礼仪之邦”,光...
  • 姓氏史的家谱家训家风来历
    答:史佚的远古祖先是高辛帝元妃姜嫄生后稷为周始祖,历至文王,文王生皇子伯邑考、伯邑考生佚。西周初年佚任太史令一职,辅佐武王克商,与周、召、太公共辅成王。一生为人严正, 《桐叶封臣》里“天子无戏言”的千古名言就出自他口。后人把他作为史官的楷模,并将他与太公、周公、召公并称为四圣,史佚...
  • 关于重拾家风的高三作文及素材
    答:我说我的家风家训故事3关于家风家训作文高中。 我出生在教师世家,从祖父吕瑞往下排,老少四代有十人当过教师。爷爷在庄河“昌隆义”大户人家教私塾,家训自然离不开“四书五经”。爷爷过世太早,伯父和父亲继承了儒家思想,在教学之余,便用孔子和《论语》的思想来教育儿女子孙。孔子宗尚仁、义、礼、知、信和温、良、...
  • 围绕家风对个人和社会的积极影响设计两条公益广告词
    答:推荐理由:祸从口出,要严于律己,家风要正,严正克己。这些写实的诗词是我曾经的随笔感触,希望能帮到你,勿用做商业用途,支持公益事业。以后我会将自己的诗词整理。所以,请记住我们的约定。希望你能够采纳。顺便打个小小的广告,@南宁彪骥广告公司竭诚为您解答,@南宁彪骥广告,报纸、新闻、媒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