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的沉积作用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3
浅海的沉积作用

(一)浅海环境
浅海位于大陆架之上,是低潮线以下至200m水深的海区。在此范围内的沉积称为浅海沉积,又称大陆架沉积。
各地浅海带的宽度不等,从几千米至上千千米,位于被动大陆边缘者宽,如北冰洋的欧亚沿岸、北美的白令海等,浅海带宽达千余千米。位于活动大陆边缘者窄,如太平洋东岸的中南美洲浅海带极窄,甚至缺失。我国东部诸海浅海岸宽度由100km至500km不等。
浅海带阳光充足,海水温暖,常有海流作用,波浪有时可波及海底,因此水体较动荡,具有良好的通气条件及稳定的盐度,加之离陆地较近,接纳着由陆地带来的大量物质,富含营养,故海洋生物极为丰富,90%以上的海洋生物在浅海中大量繁殖。浅海是海洋生物的乐园。
(二)浅海的沉积特征
浅海区是海洋沉积作用最主要的沉积场所,它接纳由陆地带来的大量碎屑和溶解物质,常形成巨厚的各类型沉积物,绝大多数沉积岩属于浅海沉积形成的。按其沉积方式分为机械沉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三种类型。
1.浅海机械沉积特征
浅海机械沉积的碎屑物质主要来源于陆地,部分来自海蚀作用产物;沉积物颗粒比滨海为细,砾石极少见。由近岸到浅海深处,沉积物由粗到细:粗砂—中砂—细砂—粉砂(粉砂质粘土);沉积物具有极好的水平层理,常含有较完整的动物遗体、贝壳等。
2.浅海化学沉积特征
浅海化学沉积物是来自海水溶蚀和河流、地下水从陆地上溶运来的溶解物质和胶体物质,化学成分主要有:NaCl、KCl、MgCl2、CaSO4、MgSO4、CaCO3、MgCO3、FeCO3、Al2O3、MnO2及SiO2等。这些物质按一定的顺序和分异作用在不同的环境下沉积下来,形成化学沉积物。

图8-9 海洋化学沉积和分异作用

浅海常见的化学沉积物,按其溶解度由小到大,顺序是:Fe→Al→Mn→SiO2→P2O5→CaCO3→NaCl→MnO2,前几种是胶体,后几种为真溶液。呈胶体状态的铁、铝、锰以氧化物或氢氧化物首先沉积下来(图8-9),有的可形成鲕状、豆状和肾状结构。我国华北诸省就有这种类型的铝土矿和赤铁矿,工业价值很大。接着是低价铁的硅酸盐和铁的碳酸盐沉积,形成海绿石与菱铁矿。然后是碳酸盐类沉积,形成分布广泛的石灰岩和白云岩。溶解度最大的碱金属硫酸盐和卤盐,只有在潟湖中才能沉积。
3.浅海生物沉积特征
浅海生物大量死亡后,其骨骼或外壳在原地或被波浪等搬运到适当环境沉积下来,形成由生物遗骸组成的沉积物,经成岩作用形成生物沉积岩。如贝壳灰岩、珊瑚礁灰岩、有孔虫灰岩及硅藻岩等。
珊瑚是浅海固着底栖生物,珊瑚礁是由群体生活的珊瑚动物形成的。群体珊瑚的生活条件要求较高。一般在水深<50m、氧和阳光充足、水温在20℃左右、水质清洁不含泥砂、含盐度正常的环境中生活。其躯体呈树枝状,由许多CaCO3小管构成,珊瑚虫就生活于管中。珊瑚不断繁殖、长大,形成巨大的珊瑚礁,构成海中岛屿,如我国的南沙、西沙群岛等。
浅海中有大量的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它们死亡后埋藏在泥沙中,在缺氧的环境下,受到一定的温度、压力和细菌的分解作用,有机质就转化成石油、天然气。我国大陆架海域辽阔,蕴藏着丰富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

(一)深海区环境
深海是位于大洋底(洋盆)上的水域,水深大于3000m,是海洋的主体部分,范围宽广,洋盆内地貌地势复杂,可发育平顶海山、深海平原、大洋中脊(参见图1-10)。高等生物极少,但在浅层海水中繁殖着大量的藻类、放射虫及有孔虫等低级生物。具有较特殊的浊流沉积,化学沉积作用较微弱,沉积速度十分缓慢。
(二)深海沉积物特征
深海主要是浊流沉积物以及浮游生物的遗体、海底火山口喷发的物质、宇宙尘埃等组成的各种软泥、金属泥和锰结核。
1.浊积物
沉积物主要来自大陆,依靠浊流的搬运,沿海底峡谷冲入深海盆地,在峡谷口处形成深海扇,填平了海底起伏的地形,形成巨大的海底平原。由于浊流的多次频繁运动,常表现为陆源碎屑沉积物与深海软泥互层,形成由粗到细的韵律性重复变化。
2.软泥
1)生物软泥。含有丰富的(常占50%以上)生物骨骼,主要是浮游生物骨骼,其余为泥质及粉砂物质。按其成分分为钙质软泥与硅质软泥两类。属于钙质的有抱球虫(有孔虫之一种)软泥及翼足虫(属于软体动物)软泥;属于硅质的有放射虫软泥及硅藻软泥(常含有硅质海绵骨针)。它们分别以其占主导的有关生物种属而命名。
2)深海粘土。主要为粘土构成,含大量火山碎屑(主要为火山灰),生物很少,CaCO3含量微弱,颜色多为红色。
同成分软泥的分布与气候有明显关系。硅藻软泥主要分布在位于寒冷气候带的海洋,放射虫软泥主要分布于热带的海洋,钙质软泥与热带及温带气候有关。如太平洋洋底沉积物的分布表明这一特点(图8-10)。

图8-10 全球深海沉积物分布图

(据吴泰然,2003)
3.金属泥和锰结核
1)金属泥。富含重金属元素的泥状沉积物。自1965年科学家首次在红海海底约2000m深处发现金属泥后,现已在大西洋、太平洋、印度洋的洋脊上陆续发现了许多类似的金属泥,2005年我国海洋科考也在印度洋发现金属泥,跻身深海研究的世界前列。
金属泥产出部位具有海水温度高、含盐度高、重金属含量高的“三高”特点。如厄瓜多尔西部加拉帕戈斯附近的东太平洋洋隆上发现有厚约30~40m的金属泥,总体积达8×106m3,含有丰富的Cu、Ag、Cd、Mo、Pb、V、Zn等元素。
2)锰结核。是海底的一种多金属结核,具有工业价值的金属元素主要有锰、铁、镍、钴、铜等,其含量超出地壳正常丰度的100倍以上,主要分布在中太平洋和东北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洋底沉积物的表层。估计太平洋中有锰结核7.5×1012t,而且每年以1.4×105t的速度在形成中。如夏威夷以西约1×107km2的范围内普遍发现有富含Co的锰结核,估计储量达5.7×1010t,其样品含Mn 31%、Co 2%、Ni 0.8%。
海底沉积物中Mn、Co、Ni、Cu金属的储量,远远超出大陆上同类金属的储量,是维系人类可持续发展的资源宝库。

海洋是地球表面最大的积水盆地,是最终的沉积场所。地壳中的沉积岩和沉积矿产绝大多数是由海洋沉积作用形成的。海洋沉积物主要来源于陆源物质,其中又以河流搬运、海蚀作用及风带来的物质最为主要;其次为海洋源物质,如海洋生物遗体、海洋化学物质等;再次为火山源物质和宇宙物质。

海洋沉积作用在不同的海洋环境中,其沉积作用的方式和沉积物成分各异。

(一)滨海的沉积作用

滨海区临近陆地,海水运动强烈,波浪和潮汐反复作用于滨海的碎屑物质,使其不停地来回滚动,从而使砂、砾石具有良好的磨圆度和分选性。滨海的生物以底栖生物为主,多具硬壳,所以滨海沉积物中常夹有贝壳碎片。因环境特殊,滨海区以碎屑机械沉积为主,动荡的海水不利于化学沉积(只有在潟湖环境中才有)和生物沉积。

滨海区常见的沉积类型有以下几种:

1.海滩沉积

海滩是由沉积物堆积而成的平坦的滨海地带。根据沉积物不同又分为砾滩、沙滩和泥滩。砾滩是由砾石堆积组成的海滩,多分布于山区河流的入海口或基岩海岸附近。砾石的分选性及磨圆度均较好;砾石常定向排列,长轴方向平行海岸,最大扁平面倾向海洋。沙滩是由砂组成的海滩(图4-21①),分布最广。砂粒的分选和磨圆均较好;矿物成分以石英为主,常见锆石、锡石、磁铁矿、金等,并伴有生物贝壳碎片;沙滩表面常具不对称波痕,内部具交错层理。泥滩(又称潮坪)是由粉砂和粘土组成的海滩,多由潮流作用形成。潮坪上的沉积物粒度具有自陆向海由细变粗的趋势;沉积物表面常具有泥裂、波痕、爬痕等现象。

2.沿岸沙堤、沙坝和沙嘴沉积

沿岸沙堤是位于高潮线附近、大致平行海岸的堤状地形。沙堤的形成是波浪横向搬运作用的结果。沙堤一般由砾石、粗砂和贝壳组成,具交错层理。沙坝是离岸有一定距离、大致平行海岸的长条形海底垄岗地形。沙坝的形成与底流的搬运与沉积作用有关。沙坝主要由分选和磨圆均较好的砂所组成;沙坝生长到一定高度后,可以露出水面,称离岸坝(图4-21③)。沙嘴是一端与陆地相连,一端伸入海中的垄岗状地形。它常发育在岸线弯曲的地带或海岛侧方后,主要由沿岸流搬运的砂粒沉积形成。

图4-21 滨海沉积形成的地形示意图

①-沙滩;②-沿岸沙堤;③-离岸坝;④-沙嘴;⑤-连岛沙嘴;⑥-潟湖

3.潟湖沉积

潟湖是因沙坝或沙嘴扩大相连,使之与大海隔离的海湾。海水可以通过涨潮漫过沙嘴进入潟湖,也可由沙嘴的缺口进入。

干旱气候条件下,因陆地淡水注入较少而蒸发量大,潟湖水咸化,且湖水面低于海水面,只有当高潮来临时,海水才能补给潟湖。过量的蒸发使潟湖水的盐度升高,最后导致各种盐类矿物按溶解度大小结晶沉淀。因此,咸化潟湖的沉积物主要有盐类物质和碎屑物质两种类型。

潮湿气候条件下,淡水补给量大于蒸发量,潟湖水淡化,且湖水面高于海水面,湖水出现分层现象,即下层为密度大的咸水,上层为密度小的淡水。因此淡化潟湖仍以碎屑沉积为主,也可形成黄铁矿、菱铁矿等典型的还原矿物。

(二)浅海的沉积作用

浅海地带波浪和潮汐运动比较强烈,能直接影响海底,使海水具有良好的通气条件及稳定的盐度;浅海水较浅,阳光充足,海水温暖,又是大量海洋生物繁殖的地区;浅海接近陆地,可接纳从陆上搬运来的大量碎屑物和溶运物质。因此,浅海是海洋中最主要的沉积区。浅海沉积按沉积作用方式的不同分为机械(碎屑)沉积、化学沉积和生物沉积。

1.浅海的机械沉积

浅海机械沉积的碎屑物主要来源于大陆,部分来自海岸地带。浅海沉积物颗粒比滨海带要细,以沙泥为主,砾石较少。浅海区的机械沉积分异现象明显,由近岸到远岸,依次沉积粗砂-中砂-细砂-粉砂-粘土,表现出平行海岸呈带状分布。近岸带的沉积物以砂为主,具良好的分选性和磨圆度,交错层理和不对称波痕发育,含大量底栖生物化石;远岸带的沉积物以粉砂和粘土为主,分选性好但磨圆度差,具水平层理,波痕不常见,含底栖和浮游生物化石。

2.浅海的化学沉积

浅海化学沉积物主要来自海水溶蚀,河流、地下水从陆地上溶运来的溶解物质和胶体物质。发生沉积的原因是海水的盐度、温度、pH值、Eh值等因素发生变化。化学物质通过过饱和沉淀、胶体电性中和产生凝聚、颗粒吸附和生物浓集等方式发生沉积。

海水中的化学沉积作用是有一定顺序和规律的,表现在溶解物质按溶解度的不同,并受溶液成分、温度、酸碱度等因素的影响而依次沉积,这种现象称为化学沉积分异作用(图4-22)。浅海中常见的化学沉积物,按其溶解度由小到大,其沉积顺序是Fe-Al-Mn-SiO2-P2O5-CaCO3-CaSO4-NaCl-MgCl2。前几种是胶体沉积,后几种为真溶液沉积。呈胶体状态的铁、铝、锰以氧化物或氢氧化物首先沉积下来,可形成鲕状、豆状和肾状结构。我国华北就有这种类型的铝土矿和赤铁矿。按着沉积的是低价铁硅酸盐和铁的碳酸盐,可形成海绿石和菱铁矿等。然后是碳酸盐类沉积,形成分布广泛的石灰岩和白云岩。溶解度最大的碱金属、硫酸盐和卤盐最难沉积,只有在潟湖中才能沉积。

图4-22 化学沉积分异作用模式

3.生物沉积作用

浅海是海洋生物竞相生存的主要场所,生物沉积作用非常显著。生物在其生长过程中不断产生气体、分泌有机质等,可以影响化学沉积作用,其遗体本身也可以构成沉积物。浅海中形成的以生物沉积作用为主的沉积物有:

(1)生物碎屑岩 生物死亡后,它们的骨骼和外壳会在原地集中堆积,也可与沉积物混杂堆积,经成岩作用后形成生物碎屑岩和介壳灰岩。

(2)生物礁 珊瑚、海藻等群体造礁生物在其自身的新陈代谢过程中,分泌的物质可堆积起来,构成形态多姿的礁体,称为生物礁。生物礁中以珊瑚礁最为常见。珊瑚生活在浅海区,现代珊瑚生长条件是:①在温暖的热带海区,水温25℃左右;②水质要清,不能含大量泥沙;③阳光充足,水深小于50m;④盐度正常。在这种环境中,珊瑚虫不断繁殖、生长,形成巨大的珊瑚礁,并可构成海中岛屿。我国西沙、南沙海域就广泛分布着珊瑚礁和珊瑚岛。

(3)有机质沉积 生物软体被分解形成的有机质多分散在其他沉积物中,若被随后沉积物迅速掩埋后,在特定的物理、化学作用下可转化为石油。

(三)半深海及深海的沉积作用

半深海和深海区远离陆地,陆源物质大部分已沉积于滨海和浅海区,只有极少数粒径小于0.005mm的悬浮物进入半深海区,进入深海区的粒径小于0.002mm。半深海和深海区的生物远不及浅海繁盛,但在浅层海水中的藻类、放射虫等低等生物较多。此外,还可有少量的火山喷发物质及浮冰带来的碎屑物质。它们形成的沉积物类型主要有:

1.软泥沉积

软泥是指粒径小于0.005mm、主要由粘土组成的沉积物。按其成分和其中生物碎屑的不同,可进一步分为生物软泥(如抱球虫软泥、硅藻软泥、放射虫软泥等)、红色粘土等。

2.锰结核沉积

锰结核是一种黑褐色、外表呈球形或椭圆形、内部具同心圈层结构的锰、铁氧化物团块。结核大小不一,其直径一般为0.5~25cm,个别达到1m。锰结核中MnO2和Fe2O3的含量分别达到31.7%和24.3%(质量百分比),还含有Cu、Pb、Zn、Co、Ni等30多种元素,其中Mn、Cu、Co、Ni的含量已达到工业品位,其储量可观,具有重要的经济意义。

3.浊流沉积

浊流是典型的重力流。浊流沉积物称为浊积物。浊积物平面上呈扇状分布,成分主要由砂和粘土组成,也有砾石、生物碎屑等,具有递变层理,即由下至上,沉积物粒度由粗变细。





  • 沉积质海岸海洋地质作用
    答:海洋生物的多样性令人瞩目,它们在深海和浅海区域广泛分布,其中大陆架的海域尤其繁盛。生物遗体在海洋底部的沉积过程,即生物地质作用,是海洋中一个重要的现象。在海洋的地质作用中,滨海地区以其强烈的海蚀作用最为显著。然而,广阔的海洋盆地主要以沉积作用为主,这里积累了大量的沉积物,种类繁多,构成了...
  • 海洋沉积学的形成和作用是怎样的?
    答:在全球变化研究中,人们采用比较沉积学、碳酸盐浊流沉积和事件沉积进行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例如,确定了第四纪以来的海面变化,特别是渐新世以来变化的可比性。资料显示,它与全球气候的变化曲线有某种一致性。再如,对灾变事件研究表明,灾变事件对沉积物的影响,要比长期正常沉积作用大许多。20世纪80年代后...
  • 比较湖泊沉积与海洋沉积的异同
    答:湖泊的沉积物有来自于河流的固体碎屑和可溶性矿物质,也有湖中生物死亡后的有机物质。干旱气候区的湖泊很多是无出口的不泄水湖,周围地区的可溶性矿物盐类通过地表径流不断汇聚于湖中,强烈的蒸发作用使湖水含盐度不断升高。当湖水浓缩至溶液达到过饱和状态时,矿物盐类便陆续沉淀析出,形成盐湖。海洋是...
  • 什么是地质学中的沉积作用
    答:母岩风化和剥蚀产物在外力的搬运途中,由于水体流速或风速变慢、冰川融化以及其他物理化学条件的改变,使搬运能力减弱,从而导致被搬运物质的逐渐沉积,这种作用称为沉积作用。 沉积作用可以发生在海洋地区,也可以发生在大陆地区,所以沉积作用包括海洋沉积和大陆沉积,前者又分为滨海、浅海、半深海和深海沉积,...
  • 湖泊沉积与海洋沉积的异同
    答:同:湖泊沉积与海洋沉积都可以接纳有地表流水等以及大量生物残骸。异:沉积规模的不同:海洋沉积的规模通常比湖泊沉积更大。海洋是一个广阔的区域,因此海洋沉积物可以分布在更广泛的范围内。而湖泊通常面积较小,因此湖泊沉积物的分布范围也相对较小。沉积物成分的不同:海洋沉积物通常由海洋中的悬浮颗粒...
  • 大洋盆地上有很多沉积物,这些沉淀物都是什么?
    答:海洋沉积物(marine sediments)是指各种海洋沉积作用所形成的海底沉积物的总称。以海水为介质沉积在海底的物质。沉积作用一般可分为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的3种不同过程,由于这些过程往往不是孤立地进行,所以沉积物可视为综合作用产生的地质体。海洋沉积物可分为机械的、化学的和生物的3种类型。整个海洋底...
  • 海洋有哪些作用
    答:水的化学作用主要是对可溶性岩石的溶解作用(也叫溶蚀),以及海水中溶解物质的化学反应在海底上形成沉积物的作用。海洋中的生物不仅数量大而且种类多,在不同深度的海水中都有生物繁殖,但以大陆架上的海水中最为繁盛。海洋生物的地质作用主要指生物的遗体在海洋底上的沉积作用。海洋的3种地质作用中,海蚀...
  • 海洋沉积沉积分带
    答:首先,我们来看纬度分带。在极地冰带,冰川海洋沉积广泛存在。在干燥的亚热带区域,褐粘土发育丰富。而在湿润的温带和赤道带,生物沉积作用非常活跃,硅藻软泥主要在纬度较高的温带海域,而放射虫软泥则常见于赤道带。高纬度地区沉积物富含长石和岩屑等易风化物质,粘土矿物以绿泥石和伊利石为主。在化学风化...
  • 海洋沉积研究意义
    答:海洋沉积研究在地质科学领域内具有深远的含义。其核心内容主要包括对海底沉积物的类型、组成、分布模式以及它们形成和演化历史的探究。这些是海洋沉积学的核心内容,也是海洋地质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研究海底沉积物的土力学性质,对于海洋开发活动具有实际应用价值。它为海底电缆和输油管道的铺设规划,以及...
  • 沉降带和沉积物统称什么?
    答:海洋沉积是各种海洋沉积作用所形成的海底沉积物的总称。沉积作用一般可分为物理的、化学的和生物等3种不同过程,由于这些过程往往不是孤立地进行,所以沉积物可视为综合作用产生的地质体。①物质来源。包括陆地岩石风化剥蚀而成的砾石、砂、粉砂和粘土等,海水中由生物作用和化学作用生成的固体物质如生物遗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