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平陵之变后,曹家是否还有夺回政权的机会?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1

众所周知,在曹魏势力后期的政治斗争当中,主要是曹氏宗亲势力和司马氏族的斗争。双方就兵权等重要的事情进行了一系列斗争,最后以司马氏族大权在握而告终。而在我看来,高凌平之变之后宗亲势力已经失去了翻盘的机会。第一以曹爽为首的宗亲已经逐渐式微。第二司马等世家大族已经控制了魏国的权柄。以下依据相关资料做简要分析。这样的话,可见其懦弱无能,也难怪最后身首异处。

也就是说在高平陵之变前,曹氏宗亲的实力要远远强于司马氏族。可是因为高平陵之变当中,司马懿果断趁着曹爽曹芳二人不在帝都洛阳,曹操的这些子孙在经过了从曹丕继位到曹叡去世的长期控制和防范后,就完全没有什么政治能力了。到曹叡去世的时候,曾经安排曹操的儿子燕王曹宇辅政,因为在朝廷内外足够的支持力量,担心自己没有好结果的曹宇也直接拒绝了。伙同其他大臣控制了洛阳,最后逼迫两兄弟投降,自此以后曹魏大权尽落司马家。

在我看来其实曹爽在早些时候假若采取范桓的建议挟天子以令诸侯。兴许曹家还能有一战之力。但是据《资治通鉴》记载,曹爽面对范桓的谏言,居然说出来我亦不失作富家翁!其实当时夏侯霸率军入关中勤王,则还有着一线生机。当时司马懿控制的曹魏政权并不稳定。假如与陇西的军队交战未必能够取胜,可是夏侯霸当时早已经被吓破了胆。独自一人逃亡蜀汉,不由得让人感叹不已,想当年夏侯渊曹家的人分为内外两层。首先当然是曹操的子孙,也就是曹魏政权内部在血缘上和皇帝最近的这些宗室,其次是外围宗室,也就是曹真曹爽夏侯玄这种曹操的堂兄弟的后裔子孙。



政变之时有机会,政变之后机会全无,政变之时如果曹爽挟天子进许都,司马懿就算有天大的本领也会满盘皆输。这个机会也是曹氏的最后机会。更是除掉司马懿的最佳机会。

三国时“政归司马氏”与“曹魏政权建立”的过程截然不同,文武双全的魏武帝曹操生前南征北战,开疆拓土已基本上圈定了帝国边界,政治上清除异己,重要岗位已经培育、安插了亲信,早给曹睿君临天下扫平了障碍,所以曹睿不费吹灰之力就完成了改朝换代。

而政归司马氏时,司马家族并没有诸如雄才大略的曹操式人物出现,政权的交接也不是一蹴而就,过程迁延日久,而且当时蜀、吴政权依然还存在着,有机可乘;自然给曹魏旧部留有重新翻盘的机会。



尤其是,司马懿在高平陵之变后,对曹魏重臣并没委以重任但也没斩草除根彻底清除(如夏侯玄等),本来政变本身已经侵犯了他们的利益,他们早处于敢怒不敢的言的状态,如果此时曹氏或者夏侯氏家族有一人登高一呼,相信会应者云聚的!



众所周知,司马懿是曹睿的托孤大臣,他靠“演戏”除掉曹爽收回军权后已是耄耋老人,根本没有精力完成从曹魏政权到司马氏晋国政权的转变,而在即将他走向黄泉路把政权逐渐向大儿子司马师移交的过程中就漏洞百出。


很长一段时间,洛阳以外的大多地方武装力量仍属曹魏旧部,这实力不能低估;司马氏秉政初期的倒行逆施行为曾经激怒了天下的志士仁人,可以师出有名;手握陇西军权的夏侯霸完全能在陇西以“清君侧”为名搞军事政变……等等。这就是曹氏集团卷土重来的机会,就是恢复曹魏大好河山的最佳时机。

可惜风流早被雨打风吹去,曹氏与夏侯氏家族再没有出现过果敢坚决、一呼百应的风云人物了,所以机会也就“一江春水向东流”了.



曹魏政权其实是秦汉以来,中央集权程度最高的政权,曹魏没有宦官之祸,没有外戚干政,没有皇族争权,全国所有的权力全部集中在皇帝一人之手,从魏文帝曹丕开始,到魏明帝曹睿,皇帝一人独掌大权,独断专横。

但是,没有想到的是曹丕与曹睿两代皇帝的寿命太短了,两人加起来的寿命也不过76岁,只比司马懿一个人多活了3岁而已,而且曹睿还没有亲生儿子,直接导致了曹睿之后的皇帝即位年龄太小了,曹睿之后的曹芳即位时只有8岁。

皇帝年幼,因此国家政权只能交给大臣辅佐,曹睿在临死前安排了司马懿和曹爽作为两大辅政大臣,这是错误的决定,因为曹睿没有认清司马懿这个人,同时司马懿与曹爽的能力差距太大了,权力是需要平衡的,能力的不对等会让权力斗争越来越激烈,所以十年后,高平陵政变发生了。

司马懿以韬光养晦和低调隐忍麻痹了曹爽及天下人,然后利用高平陵一个机会,就诛杀了曹爽及所有反对他的人,篡夺了曹魏的政权,牢牢地控制了曹魏的军政大权,这同样说明一个问题,曹魏的权力过于集中,一旦皇帝不能理政,军政大权非常容易被篡夺。

司马懿能够凭借一次政变,就篡夺了曹魏的政权,其实曹魏照样也能凭借一次政变再夺回政权,只要有能人,有机会,有能力,曹家仍然是有机会诛灭司马氏,夺回属于自己的权力的,但很可惜,历史上的曹家,在经过二三代人之后,整个皇族之中, 没有几个人,否则至少有两次机会夺回政权。

第一次机会就是高平陵政变曹芳浪费的机会

在高平陵政变中,每个人关注的目光不在曹爽身上,就是在司马懿身上,基本上没有人关注皇帝曹芳是怎么样的,当时的曹芳已经18岁了,霍去病17岁就率军出战,孙策18岁就开始带领他父亲的旧部打天下了,而18岁的曹芳在高平陵政变中毫无反应。

当司马懿诱骗曹爽投降,许诺给曹爽富家翁的地位时,曹爽经过一夜的思考,不顾桓范等人的劝说,毅然准备投降,如果这个时候皇帝曹芳能发挥作用,阻止曹爽投降,然后以皇帝命令号召天下起兵勤王,这将是一次极好的夺权机会。

因为司马懿与曹爽斗争的时候,其实就是曹芳亲政的最好时机,司马懿和曹爽是两大权臣,他们如果斗争就会维持一种权力的暂时平衡,尤其是双方胶着的时候,谁都需要皇帝的支持,都会争取皇帝的支持,曹芳就能利用这个机会培养自己的势力,在看着司马懿与曹爽斗争的时候,让他们两败俱伤,从而自己掌控权力。

曹芳都18岁,完全可以亲政,利用皇帝的招牌到许都号令天下魏军一起对会司马懿,曹魏在许都及洛阳附近有大量的屯田兵,可以全部号召起来,再加上桓范有大司农的官印,可以调集天下粮草,况且这个时候天下并不都是归属司马懿,还有大量官员是忠于曹魏的,但是,曹芳没有抓住机会,或者说曹芳根本没有这个能力,这是曹魏浪费的第一次可以挫败司马懿的机会,可惜就这样浪费了。

第二次机会是公元254年,皇帝曹芳联合中书令李丰和外戚光禄大夫张缉,图谋废除掌权的大将军司马师,立夏侯玄为大将军,但最终事情败露,李丰、张缉、夏侯玄全被诛灭三族,而皇帝曹芳都被司马师废黜。

这一次机会根本没有实施就失败了,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曹芳能力不行,用人也不当,李丰这人本来就是两面派,事情败露很大程度是李丰告诉了更多的人。二是忠曹派或者曹氏宗亲根本不团结,几乎没有人站出来反抗司马师,而相助于曹芳。这个时候司马师掌权,其权力基础还并不稳定,还有机会扳倒,只要杀掉司马师,很可能就能终结司马氏掌权,毕竟司马昭这个时候还没有掌握大权。

曹芳这个时候都23岁了,当皇帝都当了15年了,依然不能亲政,先是被曹爽所控制,曹爽被杀后,又被司马氏所控制,曹芳当了15年皇帝,不可能一次机会也没有,要怪也只能怪曹芳能力平庸,又没有了解政治形势,拉拢更多的忠曹派,最终成为曹魏政权第一个被废除的皇帝。

第三次机会是淮南二叛发生期间到司马师去世,司马昭未接班时的机会。当时司马师因为率军讨伐文钦和毌丘俭的叛乱,这也是淮南二叛,淮南二叛持续了一个月时间就被平定,这一个月时间中,曹魏其他地方基本上没有任何叛乱,可见反司马忠曹的力量经过几次打击后,基本上被消灭了,所以后来诸葛诞发起的淮南三叛持续了近半年时间,除了东吴,曹魏方面连个盟友也没有,这说明曹魏反司马的力量基本上灭绝了,无力反对。

但并不代表就没有机会扳倒司马氏了,司马师虽然平定了文钦和毌丘俭的叛乱,但自己也因为眼瘤发病而痛死过去,这个时候司马师与司马昭还没有完成权力交接,当时15岁的皇帝曹髦下令司马昭留守许昌,让尚书傅嘏率领大军回到洛阳,但是司马昭并不听从,而是亲自率领大军回洛阳,挫败了曹髦夺权的计划。

曹髦需要的就是兵权,没有兵权就无法与司马昭相抗衡,满朝文武中,没有一个亲近曹魏的官员,反而全部是倾向于司马家的官员,实际上这个时候,曹髦再聪明也济于事了,但凡有一两个亲近并同情曹髦的官员,曹髦也是有机会夺取政权的,事实上,曹髦是曹魏所有皇帝中算是最聪明的了,但可惜最后也没有成功。



有的,机会一半一半吧。但问题是,曹爽和夏侯玄,一个横行无道,一个规整过头,二人综合一下,哪用得着非得曹丕,曹叡复生,才能按下司马之心,平了高平陵之变?只是,司马懿已经羽翼丰满,纵使曹家能够夺回大权,少不了流血牺牲,自我消耗的,这可能就是夏侯玄手握重兵,却放弃抵抗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知道,司马懿在发动高平陵政变后,就基本篡夺了曹氏政权。在曹叡去世前,他留遗诏,传位给曹芳,并让曹爽和司马懿辅政。曹叡一生都很睿智,在他临死前的托孤安排却暴露出了他的最大最致命的弱点。他应该知道曹爽的能力低下,完全不是司马懿的对手。当曹叡做此安排时,就等于把他们曹氏江山送给司马懿。高平陵政变后,司马懿让曹爽交出兵权,并允诺他,只要交出兵权,高官厚禄一样可以不变。当时,连曹爽的智囊桓范都看出这是司马懿在诓骗曹爽的鬼话,不值得信任。如果交出兵权,别说高官厚禄了,连性命都难保了。但愚蠢的曹爽不听桓范的忠告,执意将兵权交给了司马懿,他还说,只有交出兵权,司马懿才能相信他是忠臣。但后来的事恰恰相反,他交出兵权后不久,司马懿就诬陷他谋反,并以谋反罪诛灭了曹爽三族。自从曹爽被诛灭,曹氏大权也基本上被司马懿控制。不过这时,如果曹芳想夺回政权,应该还有机会。只是不知为何,曹芳一直没有任何行动,坐视司马懿政变成功?

  • 高平陵之变后,为什么曹魏就实存名亡了?
    答:司马懿是一个非常隐忍的人,他在曹操时代就懂得隐藏自己,因此就连英明如曹操也没有及时除掉司马懿,为自己的曹魏政权留下了祸根。司马懿和曹爽同为托孤之臣,刚开始曹爽全面压制司马懿,不过司马懿暗中养死士,成功发动了高平陵之变。高平陵之变后,虽然司马懿没有直接废掉曹芳,但是曹魏政权也可以说...
  • 高平陵之战以后,司马懿在曹魏是不是就没对手了呢?
    答:换句话说,在高平龄改变之前,曹氏家族的实力远比司马氏家族强大。然而,由于高平岭的变化,司马Yi果断地利用了帝国首都洛阳缺少曹爽和曹芳的优势,并与其他部长一起控制了洛阳,最终迫使两兄弟投降。在高萍岭政变之后,司马嘉泉席卷了这个领域,有没有机会的曹家站起来?其次,在高萍陵政变之后,曹家会有...
  • 曹操当年如果除掉司马懿的话 曹魏的江山还能不能保住
    答:曹睿临死前,为了托孤于他,坚持到司马懿回来见了面,托付了后事才死。可是,就是这样被曹军信任的两代托孤的老臣,最终成为曹魏的掘墓人。虽然曹睿临死前希望司马懿如同诸葛亮一样扶保幼主,司马懿还是发动了高平陵之变。他在夺取政权后,大肆屠杀曹氏宗族,夺取了曹魏的政权。他的后人最终篡夺了曹魏的...
  • 高平陵之变后司马懿掌握曹魏政权,为什么司马懿不称帝
    答:发动高平陵之变时,司马懿刚刚70岁,按理说司马懿已经完全把政权握在手中,为何不直接称帝呢?按照古人的思路,过了古稀之年后,也没多少年好活了,为何不过把瘾?其实司马懿是个老奸巨猾的阴谋家,他图谋曹魏集团的政权已经不是一天两天了,所以为了让计划万无一失,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后,他还在...
  • 高平陵事变后,司马懿夺权诛杀曹爽,曹魏的老臣为何不搭救?
    答:自九品中正制实施后,曹魏有实权的官员绝大多数是士族子弟,他们在高平陵事变发生后,肯定是以家族利益为先,不会贸然出手,当个骑墙派两边观望一下。 因此,等司马懿篡夺曹魏政权,曹爽被诛杀的时候,再也没有像五子良将那样的寒门子弟对曹魏政权忠心耿耿了,全部都成了两边观望的骑墙派。 曹操能建立大业,与颍川士族的...
  • 高平陵政变,曹爽竟然投降司马懿,曹家是如何一步步丢掉政权的?
    答:我们可以简单的分析一下:高平陵是策划好的,有预谋的事件 从政治上(根本原因):曹爽倒行逆施,挟持幼帝专横跋扈,使得朝廷之上,即便是曹氏集团的人也对他天怒人怨。这就是无可奈何的事情了,自己搞成这样怪不得别人。原因二:洛阳武装力量分配的不合理。当然这也算得上是司马懿占据了地利,自己的...
  • 曹魏非常强盛,为何最后没能一统三国呢?
    答:因此有了人,也有了地的曹魏发展的是很快的。后来在曹丕死后,曹叡继位。曹叡他也是一个很有作为的君主,但是在曹叡死后,他的继承人曹芳就不行了。当时魏国的大权便是被大臣曹爽所垄断,后来司马懿发动了高平陵之变,诛杀曹爽,司马家族是彻底的接管了魏国的权力。而高平陵之变之后的司马懿也是年纪大...
  • 高平陵政变后,司马家独掌大权,为何过了三世才篡夺曹家江山?
    答:因为一开始司马懿还是非常感激曹操的知遇之恩,到了他的后代,野心开始膨胀,积累了一定的权力之后开始叛变。
  • 司马懿为了夺权,诛杀了曹爽,为啥夏侯家族不救援?
    答:高平陵之变后。作为整个夏侯家族的顶梁柱,夏侯玄不仅没有反抗,反而大大方方地依诏入洛阳,他天真认为司马师是他妹夫,他们司马家族断不会害他,可是他低估了司马懿的心狠,最后被妹夫司马师夷三族,其妹妹也不能幸免。而夏侯玄作为夏侯家、甚至是整个魏国朝堂的中流砥柱,他的死,直接导致了淮南二叛。至于夏侯家其他认...
  • 魏帝曹叡死后,哪个曹氏宗亲有能力挽救政权,不使司马氏篡魏?为何...
    答:很明显,魏明帝的意思就是要将权力全部把控在曹家手中,所以换个人来,也是会这样做,即打压士族势力。前面我说了一大堆曹爽如何作死失败,但事实上,相对而言,他前期做的已经很不错了。其他人不一定有他做得好,毕竟不是谁都能把司马懿逼到那种地步。你的知道,高平陵之变也是运气,如果不是曹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