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有几百年的历史了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1
重庆潼南县的历史?

 1914年设潼南县。因地处潼川府之南而得名。
  1999年7月9日,潼南县县委、人大、政府、政协机关驻地由梓潼镇正兴街27号、23号、34号、59号迁至梓潼镇莲花村拟新建的行政中心内(渝府[1999]123号)。  
  2000年,潼南县辖22个镇、9个乡:梓潼、双江、花岩、桂林、柏梓、崇龛、古溪、宝龙、飞跃、新华、玉溪、群力、米心、上和、龙形、塘坝、太安、永胜、新胜、小渡、卧佛、五桂22个镇;田家、永安、文明、红花、安兴、龙项、檬子、别口、寿桥9个乡。 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总人口860016人,其中:梓潼镇 118646人、上和镇 30323人、龙形镇 24883人、古溪镇 35298人、宝龙镇 27341人、飞跃镇 15999人、新华镇 12947人、玉溪镇 23928人、米心镇 15849人、群力镇 20781人、双江镇 47814人、桂林镇 31149人、花岩镇 12782人、柏梓镇 46867人、崇龛镇 43348人、塘坝镇 62765人、新胜镇 27034人、太安镇 35755人、永胜镇 8086人、小渡镇 47035人、卧佛镇 39944人、五桂镇 13688人、田家乡 14323人、龙项乡 11576人、檬子乡 13071人、别口乡 11959人、红花乡 15707人、安兴乡 11313人、文明乡 13623人、永安乡 15137人、寿桥乡 11045人。
  2002年,潼南县辖22个镇、9个乡,21个居委会、283个村委会。年末户籍总人口90.43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9.46万人。
  2006年6月16日,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潼南县行政区划调整方案的批复》(渝府[2006]126):同意潼南县将现有的31个乡镇调整为22个乡镇和街道。具体调整如下:
  (一)撤销5个镇、6个乡:梓潼镇、桂林镇、新华镇、飞跃镇、永胜镇、文明乡、龙项乡、檬子乡、红花乡、安兴乡、永安乡。
  (二)设立2个街道办事处
  1.梓潼街道办事处管辖原梓潼镇的东升、哨楼、四方、大佛4个办事处和李家祠、豆芽湾、纪念碑、碉楼坡、接龙桥、岩湾、大桥7个社区居委会,幅员面积127.873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凉风垭(原梓潼镇政府驻地)。
  2.桂林街道办事处管辖原桂林镇、原梓潼镇的东风办事处及井田、莲花2个社区居委会,幅员面积80.387平方公里。街道办事处驻原梓潼镇东风片区。
  (三)调整6个镇、2个乡行政区域范围
  1.双江镇管辖原双江镇、原安兴乡九道村和白云村所属行政区域,幅员面积119.306平方公里。镇政府驻金龙街(原址)。
  2.柏梓镇管辖原柏梓镇、原文明乡、原永安乡所属行政区域,幅员面积134.75平方公里。镇政府驻柏梓镇正街(原址)。
  3.龙形镇管辖原龙形镇、原檬子乡所属行政地域,幅员面积80.63平方公里。镇政府驻茶店子(原址)。
  4.古溪镇管辖原古溪镇、原飞跃镇、原红花乡所属行政区域,幅员面积116.06平方公里。镇政府驻古溪镇正街(原址)。
  5.玉溪镇管辖原玉溪镇、原安兴乡大龙村和曹家村所属行政区域,幅员面积54.414平方公里。镇政府驻迎龙街(原址)。
  6.米心镇管辖原米心镇、原新华镇所属行政地域,幅员面积51.9平方公里。镇政府驻米心场(原址)。
  7.田家乡管辖原田家乡、原永胜镇、原龙项乡小石村、桂圆村、老庙村所属行政区域,幅员面积63.13平方公里。乡政府驻罗汉村。
  8.别口乡管辖原别口乡及原龙项乡花院村、老君村所属行政区域,幅员面积41.34平方公里。乡政府驻别口沱(原址)。
  (四)保留11个镇、1个乡行政区域政府和驻地不变:小渡镇、塘坝镇、崇龛镇、卧佛镇、太安镇、上和镇、宝龙镇、新胜镇、群力镇、花岩镇、五桂镇、寿桥乡。
潼南县域在周秦之际属巴国和蜀国。周代,今四川地区分割为巴、蜀两国,潼南涪江一带属蜀国,琼江一带属巴国。秦统一中国后,实行郡、县制,潼南分隶巴、蜀二郡。
潼南建县设治始于东晋,孝武帝(373~396年在位)时分德阳县设晋兴县,治所在今玉溪乡青石坝,为潼南县内治县之始。潼南建县较晚,民国元年(1912年),由蓬溪县划出下东乡11个场镇,遂宁县划出上安里、中安里、下安里17个场镇,取东乡及上中下安里联合设县之义,成立东安县,治所梓潼镇。民国3年(1914年),东安县与广东、湖南县名重复,因定名未久,其地处潼川府(四川省三台县)之南,设置于梓潼镇,遂更名为潼南。

白石泉有二百多年的历史
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春夏之交,天旱,山东布政使江兰主持疏浚河道,从地中涌出一泉,泉周有很多山石,故名为“白石泉”。水甘美如风醴,即可灌溉又可饮用,居民为之欢欣。为记此事,清代书法家桂馥于嘉庆二年(1797年)秋,撰文并收白石泉碑(今碑已没)。

江河,总是顺流而下,城市,总是依水而建。涪江水流了千年,潼南城也筑就了千年,可翻开历史一瞧,潼南名不见经传,一千年便这样不显山不露水地过来。就连潼南这个称谓,都是近代才得名。潼南的不出名,有直观的表现,外地客到潼南,往往开口就错把“潼南”叫“铜梁”,自尊的潼南人听了很憋气,可又能怎样?你潼南就没有铜梁响亮,要想不被人看扁你,凭本事去打拼、去扬名。
上个世纪,潼南人谈历史,除了闇公烈士和尚昆主席,似乎没别的;谈地理,除了205国道和319省道,似乎没别的;谈经济,除了种养业和化工厂,似乎没别的;谈建设,除了三块石电站和涪江大桥,似乎没别的;谈特产,除了东升茶和太安鱼,似乎也没别的。谈来谈去,潼南人就是谈不起硬话。别人都小康了,潼南人才脱贫,有几个零钱,都是靠外地打工。怪谁?不怪天,不怪地,只怪命不如人,生在潼南这个边缘地带,说句硬话都底气不足。
潼南不小,92万人的故乡。生于斯、长于斯的故乡,谁会不热爱?可看着潼南穷乡僻壤的样子,潼南人心里特不是滋味。每当唱起《春天的故事》,潼南人就感叹:小平同志当初为什么不在潼南也画一个圈,否则潼南不也像深圳珠海一样发达了?听说上海浦东大桥建成了,如何雄伟了得,潼南人便免不了想入非非,要是涪江上再架几座桥,让潼南人过天堑、奔通途该有多好?然而,千年的贫瘠史表明,要改变命运,奢望天时地利不行,只能靠潼南人奋进!
潼南人是幸运的。盼了千年的天时地利,竟然真的来了。首先是重庆直辖,随后是两高路建设,接着是重庆“一小时经济圈”、城乡统筹发展……一个又一个千载难逢的机遇接踵而来,让潼南人心里乐开了花,干涸的眼窝盛满热泪,很有些久旱逢甘霖的喜悦。潼南宛如一个落魄才子,落魄了很久,突然有了用武之地,便迫不及待地使出浑身解数,挥动着一个接一个的大手笔。潼南人明白,再错过了机遇,赶不上末班车,就真的会再等一千年。
潼南人是有思想的。重庆直辖以后,潼南的决策者们,开始重新审视发展蓝图,有了新的思路和出路。从当初“县城东下北移”的浪漫设想到如今“现代宜居城市”的现实定格,从“全国无公害蔬菜生产县”到“中国西部绿色菜都”,从传统农业大县的基本县情到现代农业大县、现代工业大县、现代经济强县的终极目标,从自力更生、团结协作、敢创第一的“三块石”精神到自强不息、创新创业、图变图变的潼南人文精神,潼南人经历了一次次的思想大解放、理念的大升华和精神的大洗礼。
潼南人更是实干的。他们有抱负,有雄心,决非平庸之辈。他们想通过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县城一体化、农业产业化,实现潼南由穷到富、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凤凰涅磐;他们想借“两高路”的贯通,把潼南打造成为一座充满活力的渝蓉桥头堡、一座实质性的卫星城。于是乎,县城东下北移战略实施了,一小时工程实施了,“二四六八十”工程实施了……随着一棒棒的接力,一个崭新的潼南,完成了从孕育、分娩、第一声啼哭和不断成长的过程,随之而来的,是一片惊叹之声、喝彩之声。如今,展现在人们面前的,是一座已建成面积14平方公里,拥有城市人口17万人的山水园林城市。十年间,潼南的城市“腰围”猛增了三倍,再造了一个新城、一个新区,奠定了“三桥飞架南北、一江两岸三组团”的城市格局。随着城市的变迁,潼南人的腰包也一天天鼓起来,收入在成倍的增长。
十年的奋斗历程表明: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是潼南腾飞的强大精神动力,过去如此,现在如此,将来也如此。小富即安,小富即满,绝不是潼南人的性格。不进则退,慢进亦是退,新世纪的潼南人,危机意识比谁都强,心中只有一信念:奋进,奋进!
一说到潼南奋进,潼南人总是踌躇满志,希望满怀。一说到抢抓机遇,潼南人总是意气风发、叫得山响。可一说到钱,潼南人就会头疼,免不了着急上火。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一分钱难倒英雄汉,先天不足的财政,的确给奋进的潼南人出了一道跨世纪难题。想以羸弱之躯,追赶财大气粗的兄弟区县,并且后来居上,谈何容易?潼南如何在新的发展阶段开启新的征程,书写新的篇章?诚如县委书记向和平、县长罗建极所说,潼南新一轮发展定位是准确的,思路是清晰的,发展的最大难题是资金链接问题。潼南要发展壮大,突出重围,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树立适度举债发展的思想,着力解决融资问题;必须实现政府性投入与社会投入的良性互动,以适量的政府性投入,拉动更大的社会投入,进而带动财政增收;必须牢固树立经营城市的理念,善于运作土地,将土地资源变为土地资本,将小雪球滚成大雪球,最终换来一个气势恢宏、气宇轩昂的新潼南!
解放思想,扩大开放,不能挂在嘴边,必须付诸行动。它是一个使命,需要打破常规、突破藩篱的勇气,需要敢作敢为、敢闯敢干的性格。热爱潼南,建设潼南,也不是粉饰之词,必须发自肺腑。它是一种责任,需要创新不息、创业不止的奋斗精神,需要有钱出钱、有力出力的宽广胸怀。潼南要腾飞,每一个潼南人都责无旁赁。要想打拼出一个响当当的新潼南,除了依靠县委、县政府高瞻远瞩的集体智慧,除了依靠潼南人92万双苦干实干的手,除了依靠92万颗同荣辱共进退的心,还有什么更雄厚的资本?奋进的潼南人果然看得明白,当仁不让地担当起了解放思想的弄潮儿、扩大开放的排头兵,自愿投资支援家乡城市建设,很有些舍我其谁的气概。过去不敢想的敢想了,过去不敢做的敢做了。当旁观者、评论员的人少了,做实干家、参与者的多了。奋进的潼南人拍着胸脯说:要从根本上解放思维、解放自我,解放行动,只要有利于潼南腾飞的事情,就要心无旁骛地抓,豪气冲天地干,艺高胆大地试,推动潼南新一轮的大发展!
奋进的潼南人是大智大勇的,是开拓开放的,是与时俱进的,

  • 潼南县以前的名字
    答:潼南历史悠久,建县较早。公元373年,东晋孝武帝在潼南设晋兴县(今玉溪青石坝),乃潼南设县之始。公元1912年,于县属梓潼镇设置东安县。公元1914年,改东安县为潼南县(因地处潼川府之南而得名)。1949年12月5日,潼南解放后,隶属关系变更四次。潼南建县时,辖地由蓬溪县、遂宁县两县分出,今...
  • 潼南县大佛寺历史
    答:潼南县的大佛寺,其历史可以追溯至唐朝末年。最初的佛首开凿工作始于那时,而佛身的雕琢则是在北宋靖康丙午年(1126年)启动,经过南宋绍兴辛末(1151年)的精心完成,整个造像工程耗时长达二百多年,堪称石刻艺术中的瑰宝,被尊称为“蜀中四大佛”之一。寺内保存有众多的造像,总计七百多躯,从宋朝至清朝...
  • 有哪些去潼南老城游玩打卡的指南?
    答:拍摄美照:潼南老城有许多适合拍照的景点,如古街、古桥、古井等。游客可以带上相机,捕捉到潼南老城的美丽瞬间。尊重当地风俗和习惯:在游览潼南老城时,要尊重当地的风俗和习惯,遵守相关规定。不要随意涂鸦或破坏古建筑,保持环境整洁。总之,潼南老城是一座充满历史和文化魅力的古城,游客可以通过参观古...
  • 潼南县志内容提要
    答:潼南县志是一部历史文献,其时间跨度从1911年至1985年,内容详尽且有时会超越这一时期,探讨历史的前因后果。这部志书采用了多种表达方式,如述、记、志、图、表、录和传等,其中以志为主要内容,展现了丰富的历史叙述和数据记录。志书内容涵盖广泛,分为二十八编,分别是建置、自然地理、人口、经济管理...
  • 重庆市潼南区有多少个乡镇?
    答:重庆市潼南区下辖3个街道、20个镇。分别是∶梓潼街道、桂林街道、大佛街道、上和镇、龙形镇、古溪镇、宝龙镇、玉溪镇、米心镇、群力镇、双江镇、花岩镇、柏梓镇、崇龛镇、塘坝镇、新胜镇、太安镇、小渡镇、卧佛镇、五桂镇、田家镇、别囗镇、寿桥镇。
  • 重庆潼南县发展前景 ?
    答:潼南历史悠久,早在东晋孝武帝时就开始建县设治,其后于民国元年(1912年)新置东安,治所梓潼镇。民国3年,因地处潼川府之南,遂更名为潼南县。解放后,潼南县归属川北行政署遂专区,1958年隶绵阳专区,1976年1月归江津区(1981年更名永川地区),1993年4月潼南划归重庆市领属至今。潼南交通四通八达,...
  • 潼南区的介绍
    答:61万)。2014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34.16亿元。潼南区先后诞生了革命先驱杨闇公、第四任国家主席杨尚昆、解放军上将杨白冰等时代伟人,孕育了道教至尊陈抟、明代重臣吕大器、清代名臣张鹏翮、川剧大师廖静秋等历史文化名人;太安鱼、狮舞、车车灯纳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 中国第二条大运河在哪里?重庆潼南运河简介
    答:整条运河上有13座人行桥,河两岸村落星罗棋布,小桥流水,青山一望无际,风景秀丽。潼南东河历史不长。70年代末,全国各地出现了自力更生发展小水电的高潮。在那个物资和粮食匮乏的年代,为了摆脱电力短缺,潼南人也勒紧裤腰带,风餐露宿,在涪江下游扎营三十里,为修建水电站布置战场。据当时参与建设的...
  • 潼南旅游景点值得去的地方
    答:青云湖位于重庆市潼南区小渡镇高坝村琼江支流青云河小支流小磴河上,国道319线旁边,距潼南城区40公里,占地2216亩,水体面积2000亩。6、天保寨 天保寨俗称屋场坡寨子,位于潼南龙形镇红岩村八社。天保寨修建于清朝咸丰年间,距今有170年左右,历史悠久。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双江古镇 以上内容参考:...
  • 百年黄桷兰地址在哪里?
    答:百年黄桷兰位于重庆市潼南区双江镇,靠近杨尚昆故居的杨氏民宅内。这株黄桷兰已有百年的历史,是当地著名的自然与文化遗产。走进杨氏民宅,一眼便能望见那株枝繁叶茂、高大挺拔的黄桷兰。它的树冠如伞,遮天蔽日,为这座古老的民宅增添了几分神秘与宁静。黄桷兰的叶子翠绿欲滴,花朵洁白如雪,散发着淡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