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治疗有什么要点?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0
糖尿病护理有哪几个要点?

【心理护理】糖尿病是终身疾病,治疗需要长期进行;且慢性并发症可遍及全身各重要器官,病人多出现焦虑不安、恐惧和失望心理。要劝慰病人保持心情愉快,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要坚信:糖尿病虽不能根治,但如果控制良好,仍然可以享受正常人同样的寿命。
【饮食护理】饮食指导是基础治疗措施,它能降低血糖、减轻胰岛细胞的负担。部分病人经饮食治疗后,血糖完全恢复正常。
注意点:①热量标准对儿童、孕妇、乳母、营养不良者每日酌情增加5kcal/kg左右。②营养不良或低蛋白血症者,蛋白质为每日1.5~2.0g/kg,有肾脏功能损害者,蛋白质每日小于0.6g/kg。③最好是粗纤维含量较多的食品,如糙米、面、蔬菜等,因含粗纤维较多的饮食能增加胃肠道蠕动,促进排空,减少消化吸收,有利于控制高血糖。④合理安排膳食结构,蔬菜应选择含糖分较少的小白菜、大白菜、油菜、白萝卜、空心菜、芹菜等为主。水果如香蕉、西瓜、梨子等因含糖量较高,故不宜多食。⑤烹调宜用植物油。
【运动护理】运动疗法是一种辅助治疗,它能促进糖的氧化作用,增加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达到降低血糖的目的。可在医师指导下选择运动方式及运动量,以不感到疲劳为宜。运动方式有太极拳、气功、散步等,不可间断,要持之以恒。为了避免低血糖发生,最好选择在饭后血糖较高时进行,并携带糖块。
【用药指导】胰岛素能促进糖原和脂肪的合成与贮存,促进蛋白质和核酸的合成,使各组织加速摄取、贮存和利用血液中的葡萄糖。故当口服降糖药治疗血糖仍未得到控制时,应早期使用胰岛素,能有效地控制血糖,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因此要教会病人出院后能自己注射胰岛素。

糖尿病的治疗,我们提倡“五驾马车”原则。所谓五驾马车,是指糖尿病的治疗不是一个单一的治疗,而是一个综合治疗。这五驾马车包括:1.饮食治疗:主要是控制总热量的摄入,要求进食低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适量蛋白质、高纤维素膳食,进餐时要定量,以利于血糖水平的控制。2.运动治疗:进行适量有规律的体育锻炼以降低体重改善体质。3.药物治疗:遵医嘱口服降糖药及注射胰岛素等。4.糖尿病教育及心理治疗:学习了解糖尿病知识、调整心态、树立信心。5.患者血糖的自我监测:定期监测血糖为医生调整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体育锻炼对糖尿病患者的益处
  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可信的证据表明,运动有助于1型糖尿病病人控制血糖,但对2型糖尿病病人而言,运动可以明显改善非胰岛素依赖型病人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长期有规律的运动锻炼,可使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提高,或使胰岛素与受体结合力提高,使血胰岛素水平下降而葡萄糖耐量不变。运动还可以改善机体对自由脂肪酸的利用,降低血脂,增加高密度脂蛋白。由此可见,运动能使肌肉在血浆胰岛素浓度降低的情况下,加强对葡萄糖和自由脂肪酸的摄取和利用,同时减少糖尿病合并症的发生。
  运动对减轻糖尿病对机体的其它危害作用也是非常有效的。糖尿病的危害之一是血小板的凝集性比正常人高,而耐力锻炼可以减少血小板的凝集性。如跑步、游泳、骑自行车等耐力活动,可使糖尿病病人血小板的凝集性在14小时内保持正常。
  经常运动可明显改善糖尿病病人代谢功能,从而大大提高患者的健康状况。通过运动,可降低糖尿病患者的血压、减轻肥胖程度、降低血脂及血尿酸水平,改善呼吸功能,减少患冠心病的危险。
  糖尿病患者如何锻炼
  1、血糖得到很好控制后,才能参加运动
  体育锻炼应作为糖尿病治疗的一项基本措施而受到重视。一般先实行饮食控制和药物治疗,使血糖得到适当控制,然后再进行体疗。锻炼应以有氧运动为主,从小的运动量开始,逐步增加。病情进一步好转时,逐步减小药物用量,适当放宽饮食控制,尽量用运动来控制血糖平衡。如何控制运动过程中血糖的变化呢?由于个体差异很大,只能在反反复复的摸索中自己加以解决。
  对于1型糖尿病病人,如果血糖控制得很好,仅有轻微的血糖偏高,没有酮症酸中毒,适量运动可以降低血糖,并可减少外源性胰岛素的需要。如果血糖没有得到很好控制,或运动前胰岛素用量不足,则会带来很多问题。譬如,在运动过程中,糖原不能向肌肉转移,也不能被分解供能。而由于代谢的需要,大量的自由脂肪酸被动用,分解供能,使得酮体大量产生,这很可能导致血糖的大幅度升高,以至病情恶化。因此,1型糖尿病病人必须在血糖得到很好控制的前提下,并在医生指导下才能参加体育锻炼。运动本身有胰岛素样的效应,而糖尿病病人又必须限制糖的摄入。因此,运动有可能引起糖尿病病人的低血糖反应,这也是糖尿病病人锻炼中最常遇到的问题。低血糖可能发生在运动过程中,也可能发生在运动结束后4~6小时内。为了避免由于运动引起胰岛素的吸收速度加快的情况发生,糖尿病患者在参加锻炼前应适当减少胰岛素的剂量或适当增加糖的摄入。医生建议,采取下列措施可以将锻炼中出现低血糖的危险控制在最小范围内:①和同伴一起参加体育锻炼。②锻炼初期要经常监测血糖,以便找到血糖变化的规律。③运动前适当减少胰岛素的剂量(一般比处方规定的剂量少l~2个单位)或适量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每半小时10~15克)。④胰岛素注射在运动中相对不活动的部位,譬如腹部。⑤胰岛素活动的峰值期不要参加体育活动。参加较长时间活动时,可以在活动期间吃些饼干、面包等。⑥对低血糖的先兆症状应预先有所了解。
  2、糖尿病患者怎样选择运动项目和运动强度
  1型糖尿病病人运动比较复杂,一般锻炼宜选择在餐后进行,运动量不宜过大,维持时间也不宜过长。同时,餐前胰岛素皮下注射于腹壁,使运动不过多增加胰岛素吸收速度,以避免运动后的低血糖反应。运动时可以随身带些巧克力等糖果,一旦出现低血糖,立即食用,以助于缓解症状。1型糖尿病人进行运动治疗,虽然不能改善其糖代谢的过程,但可维持机体运动能力和健康水平。运动治疗一定要在有经验的医生指导下进行,并与胰岛素治疗相适应。可采用持续时间较短而重复次数较多的方式,如每次运动20~30分钟,每日重复l~2次。2型糖尿病病人,可按最大吸氧量50%~60%或最高心率的60%~70%的强度进行锻炼,可采取持续时间较长的活动方式,以便尽可能多地消耗能量,每次锻炼时间以40~60分钟为宜,以达到消耗血糖的目的。对于有合并症者和老年人,最好做运动耐量试验,评价其心肺功能,制定运动处方,以便根据个体情况采用适当的运动形式、强度、运动量和时间。锻炼时间和强度,可根据不同类型的糖尿病病人的要求而选择不同。首先,糖尿病患者的锻炼应遵循中等强度、较长时间的有氧练习。除了有氧耐力运动外,我国传统保健方法如太极拳、气功等也可采用。一般认为糖尿病病人的运动强度,可采用心率作为控制强度的指标,锻炼时心率范围达到(170-年龄)×(60%~70%)为宜。对于2型糖尿病病人,由于活动持续时间较长,锻炼应采取上述公式的低限作为控制强度的指标。但对应糖尿病而影响了植物神经功能的病人,就不宜采用心率作为控制强度的指标,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心率并不反应运动强度的大小,这类病人最好是通过自我疲劳程度感觉来控制运动强度。一般在运动过程中感到有点费力,身体能微微出汗,时间也足够了,就可以了。
  总之,糖尿病病人可以参加所有正常人参加的体育活动。但对于身体肥胖、体重过大的病人,则应选择一些不负重的活动项目,如步行、划船、游泳、骑自行车等有氧运动,以减少由于体重过大而造成的足部损伤。无论是1型,还是2型,都应该每日进行锻炼,1型糖尿病病人,还应特别注意每日锻炼的规律性。一般应采用相同的模式、相同的时间、选择相对固定的饮食及胰岛素用量。2型糖尿病病人则应更多地进行锻炼,以便消耗多余的能量,减轻体重。
  专家提示:
  1.患有糖尿病合并症的病人应注意,在锻炼前必须征得医生的同意和指导。a)合并末梢神经病者宜参加水上运动如游泳、上肢运动和低阻力自行车运动。b)合并末梢血管病者应以上肢运动为主。c)有足部溃疡的应避免下肢负重,可进行上肢运动和下肢肌力练习。
  2.为了避免发生运动低血糖,还应做到:a)糖尿病病人在开始参加运动时应经常监测血糖。b)运动前减少胰岛素用量(由医生决定),或增加碳水化合物的摄入。c)运动时间应避开胰岛素作用的高峰期。d)糖尿病病人开始参加运动时应有陪伴者,并携带糖果备用。3.运动时应保护足部,选择合适的鞋和柔软棉质的袜子。

糖尿病治疗的五项原则(又称五驾马车):即糖尿病教育及心理疗法、饮食疗法、药物疗法、体育疗法、糖尿病检测。

1.糖尿病教育和心理疗法

“既来之,则安之。”积极配合治疗,正确对待疾病。

2.饮食治疗

控制总热量,合理配餐,少量多餐,高纤维饮食,饮食清淡,避免高糖、高脂肪,忌烟酒。

3.运动疗法

量力而行,有氧运动,持之以恒。

4.药物治疗

(1)口服降糖药:①磺脲药:如优降糖、美吡达、糖适平、达美康、D860。这类药物具有刺激胰岛素分泌作用,能降血糖,使体重增加。②双胍类药:如苯乙双胍(降糖灵)、二甲双胍(降糖片、美迪康、迪化糖锭等)。这类药有抑制食欲、增强胰岛素敏感性作用。可引起乳酸性中毒。③糖甘酶抑制剂:如拜糖平等。降低餐后血糖,延缓吸收。④胰岛素增敏剂:如曲格列酮。具有增强糖氧化利用,减少糖生成,降低胰岛素抵抗作用。

(2)胰岛素:用于Ⅰ型、口服药失效Ⅱ型、急性并发症、较重的慢性并发症、妊娠糖尿病等。

(3)其他口服药物:如降压、利尿、降脂、血管活性药物、维生素等对症治疗药物。

(4)中医药:可辅助降糖,减轻症状,治疗并发症。

5.糖尿病监测定期进行,以了解糖尿病控制状况及并发症程度,包括血糖(尤其是餐后2小时血糖)、尿常规、血脂、血液黏度、肝肾功能、心电图、眼底等病变、糖化血红蛋白(HbAIc)、血脂(包括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胆固醇)、肝功能、肾功能、胰岛素和C肽、尿糖(四段尿糖、四次尿糖、随机尿糖)、尿酮体、尿蛋白、眼科检查、体重指数BMI、胸透、心电图、皮肤、足部检查。



糖尿病服用药物治疗,一般服用磺脲类药物、双胍类降糖药、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胰岛素增敏剂以及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不过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的治疗是有区别的,1型糖尿病需要通过胰岛素治疗,而2型糖尿病则先是口服降糖药,如果没有收到效果的话,就采用联合治疗的方式。

1型糖尿病一旦确诊就要使用胰岛素的降糖治疗。2型糖尿病的患者除了饮食治疗、运动治疗,还包括有药物治疗以及胰岛素治疗。药物治疗又包括了胰岛素的促泌剂和胰岛素非促泌剂两大类的药物,胰岛素包括了短效胰岛素、中效胰岛素、长效胰岛素以及超短效胰岛素等等。选择什么样的治疗方法,是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的定制的。

(一)一般治疗
1.教育
要教育糖尿病患者懂得糖尿病的基本知识,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如何控制糖尿病,控制好糖尿病对健康的益处。根据每个糖尿病患者的病情特点制定恰当的治疗方案。
2.自我监测血糖
随着小型快捷血糖测定仪的逐步普及,病人可以根据血糖水平随时调整降血糖药物的剂量。1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时每天至少监测4次血糖(餐前),血糖不稳定时要监测8次(三餐前、后、晚睡前和凌晨3:00)。强化治疗时空腹血糖应控制在7.2毫摩尔/升以下,餐后两小时血糖小于10mmol/L,HbA1c小于7%。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
(二)药物治疗
1.口服药物治疗
(1)磺脲类药物 2型DM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降低体重等治疗后,疗效尚不满意者均可用磺脲类药物。因降糖机制主要是刺激胰岛素分泌,所以对有一定胰岛功能者疗效较好。对一些发病年龄较轻,体形不胖的糖尿病患者在早期也有一定疗效。但对肥胖者使用磺脲类药物时,要特别注意饮食控制,使体重逐渐下降,与双胍类或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降糖药联用较好。下列情况属禁忌证:一是严重肝、肾功能不全;二是合并严重感染,创伤及大手术期间,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三是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期间,临时改用胰岛素治疗;四是糖尿病孕妇,妊娠高血糖对胎儿有致畸形作用,早产、死产发生率高,故应严格控制血糖,应把空腹血糖控制在105毫克/分升(5.8毫摩尔/升)以下,餐后2小时血糖控制在120毫克/分升(6.7毫摩尔/升)以下,但控制血糖不宜用口服降糖药;五是对磺脲类药物过敏或出现明显不良反应。
(2)双胍类降糖药 降血糖的主要机制是增加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葡萄糖的无氧酵解,减少胃肠道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体重。①适应证肥胖型2型糖尿病,单用饮食治疗效果不满意者;2型糖尿病单用磺脲类药物效果不好,可加双胍类药物;1型糖尿病用胰岛素治疗病情不稳定,用双胍类药物可减少胰岛素剂量;2型糖尿病继发性失效改用胰岛素治疗时,可加用双胍类药物,能减少胰岛素用量。②禁忌证严重肝、肾、心、肺疾病,消耗性疾病,营养不良,缺氧性疾病;糖尿病酮症,酮症酸中毒;伴有严重感染、手术、创伤等应激状况时暂停双胍类药物,改用胰岛素治疗;妊娠期。③不良反应一是胃肠道反应。最常见、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下降、腹痛、腹泻,发生率可达20%。为避免这些不良反应,应在餐中、或餐后服药。二是头痛、头晕、金属味。三是乳酸酸中毒,多见于长期、大量应用降糖灵,伴有肝、肾功能减退,缺氧性疾病,急性感染、胃肠道疾病时,降糖片引起酸中毒的机会较少。
(3)α葡萄糖苷酶抑制剂 1型和2型糖尿病均可使用,可以与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①伏格列波糖餐前即刻口服。②阿卡波糖餐前即刻口服。主要不良反应有:腹痛、肠胀气、腹泻、肛门排气增多。
(4)胰岛素增敏剂 有增强胰岛素作用,改善糖代谢。可以单用,也可用磺脲类,双胍类或胰岛素联用。有肝脏病或心功能不全者者不宜应用。
(5)格列奈类胰岛素促分泌剂①瑞格列奈为快速促胰岛素分泌剂,餐前即刻口服,每次主餐时服,不进餐不服。②那格列奈作用类似于瑞格列奈。
2.胰岛素治疗
胰岛素制剂有动物胰岛素、人胰岛素和胰岛素类似物。根据作用时间分为短效、中效和长效胰岛素,并已制成混合制剂,如诺和灵30R,优泌林70/30。
(1)1型糖尿病 需要用胰岛素治疗。非强化治疗者每天注射2~3次,强化治疗者每日注射3~4次,或用胰岛素泵治疗。需经常调整剂量。
(2)2型糖尿病 口服降糖药失效者先采用联合治疗方式,方法为原用口服降糖药剂量不变,睡前晚10∶00注射中效胰岛素或长效胰岛素类似物,一般每隔3天调整1次,目的为空腹血糖降到4.9~8.0毫摩尔/升,无效者停用口服降糖药,改为每天注射2次胰岛素。
胰岛素治疗的最大不良反应为低血糖。
(三)运动治疗
增加体力活动可改善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降低体重,减少身体脂肪量,增强体力,提高工作能力和生活质量。运动的强度和时间长短应根据病人的总体健康状况来定,找到适合病人的运动量和病人感兴趣的项目。运动形式可多样,如散步,快步走、健美操、跳舞、打太极拳、跑步、游泳等。
可以吃蜂胶,蜂胶对于糖尿病人的作用主要体现在降低血糖,原理是通过本身的抗炎、免疫、抗氧化的特性,恢复一部分的胰脏功能,使胰岛细胞损伤得到修复,功能有所提高。蜂胶以及其所含的一些物质,对于延迟糖的吸收,以及延迟或者减少餐后血糖的升高,都具有很大的意义。蜂胶在临床中的应用范围相对较广,治疗难点在于蜂胶本身的提纯度比较低,所以在临床上应该谨慎的、合理的使用。蜂胶除了控制血糖之外,还可以降低血脂、改善血液循环以及保护肝脏等一系列对人体有益的作用。
【食用量及食用方法】每日2次,每次2粒,温开水冲服
在选择上注意两点:1看品牌,选择大品牌,质量好,效果佳;2看平台,资质是否齐全、是否有追溯机制,是否与消费者站在一起,售后有保障

  • 糖尿病病人最基础的治疗措施是( )。
    答:IDF提出了糖尿病治疗的5个要点:医学营养治疗、运动疗法、血糖监测、药物治疗和糖尿病教育。其中糖尿病健康教育和医学营养治疗是两项重要的基础治疗措施,同时应进行有规律的合适的运动,在上述治疗的基础上根据病因及病情程度选择合适的降糖药物以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故选A项。
  • 糖尿病的饮食治疗原则有哪些?
    答:糖尿病人首先要保持饮食均衡,糖尿病病人无论是一型或是二型糖尿病,都要达到控制血糖的目标,一定要养成正确的饮食习惯。首先是三餐一定要定时,保持饮食均衡,最重要的是少吃油腻,含糖分的食物,多吃高纤维素的食物,如各种蔬菜,全麦面包,全麦饼干,水煮马铃薯等等,有人误以为,糖尿病患者不应吃米饭,面包等碳水化合物食...
  • 糖尿病的治疗方法有哪些?
    答:(1)饮食疗法。饮食治疗是任何类型的糖尿病患者都必须严格执行和长期坚持的一项基础治疗措施。总热量:适当控制,休息者每日每公斤体重给予25~30千卡,而重体力劳动者可给予40千卡以上。孕妇、乳母、营养不良者酌加,肥胖者酌减。营养成分比例:碳水化合物占总热量的50%~65%,蛋白质占15%~20%,脂肪占...
  • 糖尿病的症状是什么,如何治疗?
    答:回答:你好,一般糖尿病是由于遗传和环境因素相互作用,引起胰岛素绝对或相对分泌不足以及靶组织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引起蛋白质、脂肪、水和电解质等一系列代谢紊乱综合征,其中一高血糖为主要标志。临床典型病例可出现多尿、多饮、多食、消瘦等表现,即“三多一少”症状。可分主一型与二型糖尿病。糖尿病...
  • 试述糖尿病的营养治疗原则和营养护理要点
    答:1 热能。合理控制热能是糖尿病营养治疗的首要原则,总热能以维持或略低于理想体重为宜;肥胖或超重的病人应控制热能摄入和增加热能消耗,逐步减轻体重。潍坊市人民医院营养科张明 2 糖类。并非饮食糖类越低越好,高糖类饮食可改善糖耐量,也不增加胰岛素供给,还可提高胰岛素敏感性,但过高升高血糖而增加...
  • 糖尿病有哪些治疗措施?
    答:饮食控制就是营养疗法,是糖尿病治疗中不可缺少的基本疗法。不论糖尿病的轻、重程度,也不论是哪种类型,只要是糖尿病,饮食就一定要有严格的规定。饮食控制是在保证给糖尿病患者供给足够量的、而且是均衡的营养、维持理想体重、保持血糖良好稳定的前提下的控制,而不是无限的控制。适当运动是针对糖尿病...
  • 2型糖尿病的基础治疗措施是
    答:【答案】:B 合理的饮食治疗是各种类型糖尿病治疗的基础,但饮食控制对1型糖尿病和2型糖尿病要求重点有所不同。对2型肥胖病人的要求重点是限制饮食中总热量的摄入,使体重减轻以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从而使临床症状改善。饮食治疗是2型糖尿病的基本治疗措施之一。在糖尿病的治疗中有70%~80%的问题与...
  • 妊娠糖尿病治疗大揭秘!
    答:妊娠糖尿病并不可怕,只要掌握正确的方法,你和宝宝都能安然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本文将从饮食、运动到胰岛素,全方位呵护你的孕期健康。️饮食调理为了控制血糖,主食量需要减少到1/2-1/3。不妨在两主餐之间的加餐时间进食,既满足口腹之欲,又保持血糖稳定。运动健身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让孕期更...
  • 糖尿病的最好治疗方法是什么?
    答:2型糖尿病患者自我监测血糖的频度可适当减少。 (二)药物治疗 1.口服药物治疗 (1)磺脲类药物 2型DM患者经饮食控制,运动,降低体重等治疗后,疗效尚不满意者均可用磺脲类药物。因降糖机制主要是刺激胰岛素分泌,所以对有一定胰岛功能者疗效较好。对一些发病年龄较轻,体形不胖的糖尿病患者在早期也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