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8月我国部分科考队员前往青藏高原进行高原适应训练是要去南极哪个科考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我国在南极建有4个考察站,其中南极昆仑站是我国首个南极内陆考察站,位于南极内陆冰盖最高点附近,海拔4087米。南极昆仑站考察队员属于高原工作,高原适应性训练是选拔昆仑站队员的一项重要措施。

8月9日-19日,中国第37次南极考察昆仑站预选队员高原训练选拔工作拉开帷幕,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在西藏拉萨和羊八井开展了高原适应性训练。



训练前的准备工作

受极端环境条件所限,南极内陆救援能力弱,选拔出适合高原工作的考察队员是昆仑站科学考察任务能否得以顺利实施的关键。要成为中国南极考察内陆队员之前,必须参加高原适应性训练,提高抵抗低氧能力,增强低氧耐受能力,提升自身对高原环境的适应能力。同时,还安排有特殊的训练科目,针对南极内陆雪冰环境中可能遇到的冰裂缝情形而设立,通过互救训练和自救训练,使参训队员掌握摆脱不慎跌入冰裂隙的技术。

因疫情防控要求,来自不同地区的预选队员到达上海后,首先被安排进行核酸检测、统一体检,结果出来之后才安心地在会议室召开教育会,主要就内陆考察任务与安全、高原训练计划、训练要求和注意事项、高原病的预防和诊治、外伤处理和紧急救助、高原适应性训练医学检测相关内容进行培训。



图:室内教育会



图:参训27名预选队员在上海出发前合影

预选队员乘飞机到达拉萨后,在西藏喜马拉雅登山向导学校举行了高原适应性训练动员会,自然资源部国家南极考察训练基地副主任夏立民、西藏自治区体育局副局长张明兴出席会议。



图:高原适应性训练动员会



高原适应性训练

绳结授课:西藏登山队教练向参训队员们讲授登山作业中最常用的几种绳结打法,包括八字结、意大利结、渔人结和布林结等。





室外实操训练:器材的识别和使用、结组行走、保护站的设立、互救训练和自救训练等冰上技能。







徒步训练:这是4000米级海拔高度的徒步训练。队员冒着蒙蒙细雨,全天行走约5小时,行进距离8.8公里,累计爬升540米,抵达最高点海拔约4100米。





高山训练:适应了4000米级海拔高度的徒步训练之后,预选队员被安排到4300米的羊八井高山训练基地,继续开展更高海拔的适应性训练。





上升与下降技能训练:开展上升器和下降器使用训练,教练耐心讲解动作要领,鼓励队员克服恐高畏难心理。







终级挑点:这是在羊八井高山训练基地,开展GPS实操训练后,预选队员挑战4800米级海拔高度的野外徒步训练。









至此,中国第37次南极考察昆仑站队员预选高原适应性训练圆满结束。在此,感谢西藏自治区体育局、西藏登山队和西藏喜马拉雅登山向导学校的大力支持和辛苦付出。

2020年11月10日,我国第37次南极科学考察队乘坐“雪龙2”号极地科考破冰船从上海起航,奔赴南极执行科考任务,预计2021年5月上旬返回上海。2020年8月,部分科考队员前往青藏高原进行高原适应性训练。

这次选拔训练主要是针对南极内陆考察队员身体、心理素质、高原适应性、野外生存技能、互相协作等进行综合性考察与训练。

  • 怎么加入南极科考队?
    答:考察队于2020年11月10日出发,历时179天,行程3.6万余海里,顺利完成南极长城站、中山站物资补给和人员轮换任务,开展了南大洋生态系统和海洋环境综合调查,成功回收西风带环境监测浮标。2021年11月23日,中国第38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两批队员均已出征。两艘破冰船将分别前往南极不同区域开展科考作业,预计...
  • 2020年长江发现了多少只白鳍豚?
    答:2020年没有发现。最近的一次官方报道的发现白鳍豚在2017年。2017年5月14日早上9:53,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与绿色发展基金会(以下简称“中国绿发会”)官方微博发消息称,14日早晨6:30,绿发会白鱀豚科考队在长江芜湖段“中华白鱀豚保护地”目击、拍摄、记录到两头疑似白鳍豚。14日中午,中国绿发会白鳍豚...
  • 36次南极科考队几时国?
    答:2019年10月22日,搭乘107名考察队员的中国极地科考破冰船“雪龙”号,离开位于上海的中国极地考察国内基地码头,前往南极执行中国第36次南极考察任务。“雪龙”号于2019年10月22日由上海出发,首先前往中山站开展作业,随后继续开展罗斯海和阿蒙森海工程和科考作业,后程回到戴维斯海、普里兹湾、中山站作业后...
  • 2020年10月11日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叫什么名字?
    答: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奋斗者号其他情况简介。2021年10月5日,记者在“探索一号”科考船马里亚纳海沟海域作业现场获悉,我国全海深载人潜水器“奋斗者”号已首次实现常规科考应用。此次下潜期间,“奋斗者”号开展了...
  • 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鲸落,鲸落是什么?
    答:鲸落是指鲸鱼。死亡后落入深海,形成的生态系统,与热液、冷泉一同被称为。是深海生命的“绿洲,它是在,北太平洋深海中,鲸落,也是维持了,至少有43个种类,外加12490个,生物体的生存,促进了深海。海洋生物,生命的繁荣。另外在2020年4月3日报道,我们中国科学家,在南海首次发现了,一个约3米长...
  • 百度知道2020-01-18
    答:5、2021年上海世界技能大赛吉祥物和主题口号揭晓。2019年8月28日第45届世界技能大赛目前正在俄罗斯鞑靼斯坦共和国首府喀山举行。将于2021年在中国上海举办的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26日在喀山发布了吉祥物和主题口号。经过全社会公开征集,2021年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吉祥物确定为男、女一组卡通图案,男孩叫“...
  • 2020年11月10日什么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
    答:2020年11月10日8时12分,“奋斗者”号潜水器在马里亚纳海沟刷新了中国的载人深潜纪录,抵达了10909米的海底。该潜水器自2016年起由中国科研团队负责研发,继蛟龙号和深海勇士号之后,成为我国最新一代的万米载人潜水器。2020年6月19日,“奋斗者”号正式命名。11月13日8时04分,“奋斗者”号再次...
  • 2020年5月27日11时8名珠峰测量时间
    答:这一时刻注定载入历史!1975年5月27日,我国登山队员登顶珠穆朗玛峰,并首次测得珠峰8848.13米的岩面高度!中国人对珠穆朗玛峰的最早发现、命名与1975年首次精确测量”也入选了2009年《中国国家地理》杂志社与中国地理学会共同发起的“中国地理百年大发现”。在那一次的登山中,中国在‘登山、测绘、科考...
  • 2020年10月至11月奋斗者号在哪里?
    答:7. 11月30日,在无锡举行了“奋斗者”号研制和海试团队的返锡迎接活动。8. 2021年3月16日,奋斗者号潜水器交付给中国科学院深海科学与工程研究所,该所开始负责其运维与管理。9. 2021年8月11日,奋斗者号从海南三亚出发,参与执行TS21航次深海科考任务。10. 截至2021年12月5日,奋斗者号已完成21...
  • 2020年10月至11月奋斗者号在哪里?
    答:2020年10月至11月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2020年10月27日,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下潜突破1万米达到10058米,创造了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11月10日8时12分,奋斗者号在马里亚纳海沟成功坐底,坐底深度10909米,刷新中国载人深潜的新纪录。11月13日8时04分,“奋斗者”号载人潜水器在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