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基本知识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基本知识

   一、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冠状病毒是一类主要引起呼吸道、肠道疾病的病原体,除了感染人类以外,还可感染猪、牛、猫、犬、蝙蝠、老鼠、刺猬等多种哺乳动物以及多种鸟类。目前发现有7种冠状病毒可感染人类,其中4种冠状病毒在人群中较为常见,致病性较低,一般仅引起类似普通感冒的轻微呼吸道症状;1种引起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1种引起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后2种症状较重。

  此次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是一种新发现的病原体,是造成武汉不明原因肺炎的第7种感染人类的新型冠状病毒。

   二、人冠状病毒的抵抗力

  人冠状病毒中在室温24℃条件下在尿液里至少可存活10天,在痰液和粪便里能存活5天以上,在血液中可存活约15天,在塑料、玻璃、马赛克、金属、布料、复印纸等多种物体表面均可存活2-3天。

  该病毒对热敏感,56℃30分钟、乙醚、75%乙醇、含氯消毒剂等常用消毒剂均可有效灭活病毒,不耐酸不耐碱,最适宜PH值为7.2。

   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临床表现

  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表现。轻症患者仅有上呼吸道感染表现。重症及危重症患者可有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等表现。据已公布的病例情况初步估算,重症比例约为17%,病死率约为5%。

  四、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流行病学特点

  (一)传染源

  新型冠状病毒传染源尚未找到。

  (二)传播途径

  疫情传播途径尚未完全掌握,病毒存在变异的可能,现在已经出现了人传人和医务人员感染情况。

  (三)易感人群

  通常而言,人群对新型病毒普遍易感。现有资料显示,患者年龄主要集中在40-60岁,危重症者多为老年人、有基础病者及肥胖者。

  (四)传染期

  推断一般为发病前1天至发病后14天均具有传染性,当重症病例出现明显咳嗽、咳痰时,排毒严重,传染性增强。

  (五)潜伏期

  发病前1-14天。

   五、主要防控措施

  (一)病例隔离治疗

  所有病例(含轻症病例)均须隔离治疗。目前无针对性的抗病毒药物。主要采取对症和支持生命体征策略进行治疗。

  (二)检疫

  病例发病后的所有密切接触者均须进行医学观察。

  (三)预防

  个人应尽量避免接触野生动物;城市应取缔活动物(野生动物)交易。尽量避免近距离接触呼吸道感染病例,如需接触时须做好呼吸道防护。

  (四)免疫接种

  目前无可用的预防性疫苗。

   六、密接接触者的排查和管理要求

  (一)密接接触者定义

  指病例发病后,未采取有效防护措施,与病例共同生活、工作、学习;或照顾、探视、诊疗病例;或与病例同室治疗、同车近距离接触的人员。

  (二)密接接触者管理要求

  1.方式可采取集中或居家医学观察2种中任一方式;

  2.期限为末次接触后14天;

  3.居家医学观察对象应相对独立居住,尽可能减少与共同居住人员的接触。原则上不得外出,如果必须外出,经医学观察管理人员批准后方可,并要佩戴一次性外科口罩,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

  4.医学观察期间,由指定的管理人员每天早、晚各进行一次体温测量,并询问其健康状况后登记上报;

  5.医学观察期间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热、咳嗽、气促等急性呼吸道感染症状者,则立即向当地的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并按规定送定点医疗机构诊治,采集标本开展实验室检测与排查工作。

   七、法定传染病管理的相关要求

  《传染病防治法》规定要求防控的传染病共39种,其中,甲类2种(鼠疫、霍乱),乙类26种(非典型性肺炎、肺炭疽属乙类,但要求采取甲类管理措施),丙类11种。近日,国家明确,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为乙类传染病甲类管理病种。

  甲类传染病的防控要求:(1)报告时限短:2小时进行网络直报;(2)传染源管理严:病例管理需在有隔离和防护条件的定点医院隔离治疗;(3)密切接触者管理严格:需居家或集中医学观察,由指定管理人员负责测量体温,密接者原则上不能外出,必须外出需经管理人员批准,并佩戴一次外科口罩。(4)采取强制性手段:对于拒绝隔离治疗或者隔离期未满擅自脱离隔离治疗的,可以由公安机关协助医疗机构采取强制隔离治疗措施。(5)实施交通检疫:为了防止该传染病通过交通工具及其乘运的人员、物资传播,可以实施交通卫生检疫。(国内交通卫生检疫条例)

  乙类传染病的防控,根据病情采取必要的治疗和控制传播措施,没有强制要求病例医院隔离治疗,对密切接触者的管理没有强制要求,没要求必须由专人负责体温测量,没有要求密接者原则上不能外出。

  八、防护用品(口罩)的选择

  大众人员外出佩戴口罩佩戴医用外科口罩即可,如需工作需要进入感染科病区需佩戴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浅色面朝内,深色面朝外,金属条要压紧鼻梁,整个口罩要拉开包好口、鼻、下颌。佩戴前应洗手,或者佩戴过程中避免手接触到口罩内侧面,口罩4小时更换一次。

 



  • 新冠疫情防控知识教育
    答:14.新冠肺炎如何鉴别诊断?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轻型表现需与其他病毒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相鉴别;新冠肺炎主要与流感病毒、腺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等其他已知病毒性肺炎及肺炎支原体感染鉴别;还要与非感染性疾病,如血管炎、皮肌炎和机化性肺炎等鉴别。15.新冠肺炎有哪些防控措施?
  • 小学生新冠肺炎防疫小常识
    答:马恩祥的文章 · 22 赞同 新冠肺炎疫情何时终结,要看天气?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从暴发到现在,虽然社会、政府和医疗机构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防控疫情,大多数人民群众也自觉留在家里,减少传染机会,但确诊病例仍在持续增加。 戴口罩、洗手、消…金选医课的文章 · 31 赞同 防疫健康手抄报插画素材|...
  • 新冠肺炎的知识及预防
    答:但发热仍为主要症状,我们要高度重视。其次我们还要重视隐性传染源,就是患者已被感染,但还未出现相关症状,在这期间他也是可以传染给其他人。二、临床诊断和分型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诊疗方案第五版诊断标准:1.流行病学史 (1)发病前14天内有武汉市及周边地区、或其他有病例报告社区的旅行史或...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护要点是什么
    答:平时在和妻子交流的时候,即便是保持一定距离,也要戴好口罩,这个是非常重要,因为病毒的传播更多的是透过呼吸唾液等等传播,所以说戴好口罩非常关键,其次与确诊的患者近距离接触时口罩一定要更换,平时可以在3~4个小时更换一次,但一旦接触以后,必须立马更换新的口罩,以确保不被感染。
  • 新型冠状病毒防疫知识有哪些?
    答:二、人感染了新型冠状病毒后会有哪些症状?患者主要表现为发热、干咳、乏力,严重者可导致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脓毒性休克等。多数患者为中轻症,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危重,甚至死亡。三、去医院就医需要注意什么?就医时,应如实详细讲述患病情况和就医过程,尤其是应告知医生近期的武汉旅行和居住史、肺炎...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如何防护?
    答:新冠感染的防护方法:一、规律休息,适当运动,保证睡眠。二、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勤洗手,不用脏手接触眼睛、鼻或口,打喷嚏或咳嗽时要用纸巾掩住口鼻。三、家庭成员不共用毛巾,保持居家清洁。四、居家多通风换气或保持整洁。五、冲厕所马桶时要盖上马桶盖。六、居家要常备温度计、一次性医用口罩、...
  • 新型冠状肺炎科普小知识
    答:1. 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即新型冠状病毒对肺脏组织的损害引起的炎症,将其定义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此前需要区分细菌和病毒,细菌是在人类生活当中感染性最强的物种,细菌和病毒的区别就在于细菌有细胞壁,而病毒并没有。平时用的抗生素主要是针对细菌起作用,使用抗生素之后,细菌由于不...
  • 新冠疫情防控知识教育中小学生
    答:2.新冠疫情防控知识教育中小学生 1.什么是新型冠状病毒? 此次流行的冠状病毒为一种新发现的冠状病毒,国际病毒分类委员会命名为SARS-Cov-2。因为人群缺少对新型病毒株的免疫力,所以人群普遍易感。 2.新冠肺炎由什么引起? 由SARS-Cov-2冠状病毒引起,WHO将SARS-Cov-2感染导致的疾病命名为COVID-19,其中多数感染可以...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建议有哪些
    答:个人觉得面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我们在日常的生活中,怎样才能做好个人防护呢?在中国人口出版社联合中华医学著作网工作团队编辑出版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防控漫画》中,专家们给出了几条条实用建议。1、勤洗手和保持良好的呼吸道卫生习惯 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洗手,用一次性纸巾或干净...
  • 疫情防控知识培训内容有什么?
    答:2、是感染者核酸检测阳性,采样时无任何可自我感知或可临床识别的症状与体征,但随后出现某种临床表现,即处于潜伏期的“无症状感染”状态。二、无症状感染者通过什么途径发现?目前主要通过以下途径主动发现无症状感染者:1、是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病例的密切接触者开展医学观察期间的主动检测;2、是在聚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