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恰当的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实践中?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6
如何恰当的将信息技术应用在教学实践中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就此问题,浅谈一下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对事物有了美感,也就变“苦学”为“乐学”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我们数学教师探索的主题,改变教学态度、改变教学方法等等。现在信息技术在教学的出现,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第一、信息技术手段进入课堂,给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活力,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通过屏幕出现的那一副副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那高质量的音响效果唤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劲头,那变化有序的文字不再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单调和枯燥乏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起到强烈地吸引着学生,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形成了一股学习的动力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时,我使用了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先在屏幕上用动画显示了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和合并不断出现的画面作为主题画面,通过一只小兔骑着摩托车在长方体的棱上绕圈,并加上美妙的音乐,一下吸引了同学的注意力,使同学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同学们对于老师要上的数学课充满了渴望,学习热情高涨。
第二、信息技术进入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实践证明:当学生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产生了兴趣以后,他们就会有很高的学习热情。这时,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教师)就应该为他们创设各种条件,使他们主动参与进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时,我先让用动画引出现猪八戒和孙悟空分西瓜的故事。故事里由于孙悟空没有把西瓜平均分成四分,师兄弟产生意见,为了搞好团结,共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现在需要同学们帮忙解决问题。这时候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了起来,迫切地想知道下面的内容。他们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及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在数学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不仅可使一些使本教师难教、学生难懂的概念、法则、公式在学习上教学简单化、形象化,也可以方便数学教师更好地突破知识的重点、难点,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化抽象为简单。在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优化和练习,并且不断巩固新知识。
(1)在概念、法则、公式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感性地掌握知识。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思考、讨论、操作、答问、质疑、总结。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知识,发展思维、提高了能力。例如在教学面积的含义时,我把它分为两部分教学,先教学物体表面的面积,然后教学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最后让学生得出面积的含义。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演示引导学生得出物体表面的面积、桌面的面积、操场的面积,从而得出物体表面的面积,由什么是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得出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再概括出面积的含义。
(2)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有助于教师解决重点、难点。如在“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认识”一课中,教学重点是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单位;教学难点是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确表象。这些内容都比较抽象,我利用信息技术的作用在教学边讲解边演示,电脑出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物体有多大,并与学生操作相结合,变抽象为具体,诱导启发学生,创造良好的思考问题的环境,促进他们动脑筋,使所有学生都去思考问题,除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以外,我还利用三把米尺组合成一个1立方米的正方体,让一个组的学生走进去,从而感知到1立方米的正方体可以藏12个人。通过生动的演示和实验使学生有所领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突破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3)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在教学中优化练习设计,巩固新知识。新授课中的巩固练习,就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时不是简单地重复书上学到的东西,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断优化练习。信息技术在教学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在“练习”的设计方面更富有弹性,体现练习的阶梯发展趋势,有易到难,体现差异教育:学生开始从模仿型的基本练习——变为提高辨析能力而设置的判断练习——再变为糅合知识而设置的综合练习等等。另外,老师在练习课上从基本问题出发,循序渐进地设计练习内容和增加难度,设计一定的尝试练习题和发展性练习题,使学生知道知识的内在联系及规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不依常规去寻求变异,使学生既长知识,长智慧。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这方面同样有很大的优越性,不仅数学题型变化多样,而且一题多变,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提高了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的能力。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教学密度和提高信息接受量。
自从新教材实施以来,很多老师都有同感,就是我们所使用的教材课容量比老教材多了不少,而课时安排却没有增多,特别是一、二年级的数学,一个星期只有3节课,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如果使用过去的手段,增加每一节课的信息含量,存在一定的难度。教材内容是有限的,而课堂教学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后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把与有关的内容引入课堂,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大课堂的容量。例如在讲授“第十册《统计图》的教学”一节时,我利用电脑的Excel功能,设计了简单折线统计图和复合折线统计图,教会学生如何运用Excel功能。本来两节课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我一节课就完成了。学生通过在电脑室上课,动手操作,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对于重点、难点知识部分进行特殊区分显示,比较归纳,得出结论。以往需要两节课时完成的任务,在运用了信息技术教学之后,压缩成了一节课时来完成。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可以将教材按要求重新组合,增加课堂信息传输量,加大密度,同时又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觉器官,投入积极的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这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中介的整个课堂得到了优化,提高了教学的效果,还能减轻学生盲目地死记硬背的负担。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课件设计的形象生动,使学生右脑的直觉形象思维得到较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由于问题的设计和启发易于多样化和综合化,易于知识之间的渗透和条理化,把左脑的抽象逻辑性与右脑的具体形象性相结合。通过这样,教师就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和创新型人材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生活走进课堂。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起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例如,我教学五年级 “数学活动课”一节时,录像播放师游“广州东方乐园”的情景。参加这次活动的学生有980人,教师38人。门票价格为成人票每张10元,学生票每张5元,30人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团体票每张6元。问:请你设计一种最为省钱的购票方案。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各自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创设生活情景,突出主体地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例如,我在教学“几和第几”时,让学生模拟人们排队买票的情景,把静止的画面变成生动的场景,在生动有趣的生活中学生加深了对基数与序数的认识,学会了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来,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资源,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总之,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发挥其主导作用,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从繁琐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形成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

 (一)加强领导、转变观念,是确保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关键
  加强领导,广泛宣传,形成氛围,让全体教育工作者真正认识到,教育信息化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撑新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来认识,把信息技术作为信息时代每个人生活、工作、生存的基本素质来认识,把信息技术作为教师教与学的基本能力来抓落实。
  校长是学校的最高领导者、决策者和指挥者,对外代表学校,对内主持学校的日常工作,始终处于行政管理、教育教学、后勤服务的核心地位、决策地位和主导地位,因而校长的观念和意识更是有效利用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决定因素。
  (二)加强硬件建设,是利用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根本
  (1)教师办公室需装备必要的软硬件设施
  有效将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的主宰者是教师,学校要形成教师“学习、研究、运用”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的氛围,教师进行电子备课、互相交流及资源共享等工作都需要教师在办公室完成。所以除了在教室安装“班班通”外,还要在教师办公室安装足够数量的电脑和网络。
  (2)鼓励教师在家中安装必要的软硬件设施。
  由于教师劳动的特点,教师的备课等活动不仅局限于学校,在家中有更充足的时间和宽松的环境进行学习和备课,因而教师家庭必备上网设备。建议学校和主管部门从资金和制度上鼓励教师家庭配置网络、数码相机等硬件设施,(如与电信部门协调上网费、边远学校教师家庭装备电脑给与少量的奖金等)。(把电脑和电视都放到客厅,让我白天在学校完成教学任务,晚上与家人一起,家人看电视我上网,安静祥和,轻松高效的完成电子备课、试卷命制、查找资料、上网学习,既完成了工作任务,又提高了自己素养。我就是这么做的,让我真正享受到了无穷的成功的快乐)
  (三)加强管理,建立合理教师评价机制,是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保证
  规范管理是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有效利用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的根本保证。
  为保证软、硬件高效服务于课堂,⑴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应制定切实可行的管理制度,规范设备财产、技术维护的管理,提高设备的完好率和使用寿命;(2)规范信息技术应用的量化管理,提高设备的使用效益;(3)制定一些相关激励政策来鼓励教师不断学习,促进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的提高;(4)完善教师电子备课管理办法,教师使用电子备课,让教师从繁重的书写教案的无效劳动中解脱出来;(5)建议仪供站与教研室经常联合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形成教学研究的氛围,在教研活动中用“以帮带教”的手段来促进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
  (四)加强师资培训是提高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核心
(1)怎么培训?
  说到全员计算机培训,在这里我引用著名教育记者,高效课堂首倡者李炳亭先生在第七届中国名校长峰会上的一段讲话:“让学习发生在学习身上,就是课改。形象地说,如果一个不认识字的老太太想学麻将,需要语文老师补拼音,而且补习繁体字,数学老师教一加一,校长还要开设财会课,请专家讲座麻将技法20讲?如果这样做,一搞就是四年,本科,没学完,老太死了。简单的办法,只需要一个下午,给老太太找三个老头嘛,陪着她打,其实学习原本很简单,简单到让打麻将发生在老太太身上”。这里讲的是高效课堂学习,这个道理也可以应用到高效教师培训上来,创新培训模式。
  “首先是让老师想学”,讲三点理由:
  ①依托“班班通”建设的新奇感并认识“班班通”这一现代教学工具的高效性、实用性,认识互联网的娱乐功能和学习功能,激起老师的学习热情;
  ②时代的脚步在不断向前迈进,全国妇联老龄工作协调办、全国老龄办于2012年8月13日共同发布了新版“24孝”行动标准,其中包含“教父母学会上网”、“每周给父母打电话”……由此看出教师“学会上网”是当前的教育工作的需要,是赡养父母的需要、也是未来年老退休打发余生的需要,同是也说明学习电脑不是年轻人的专利,年龄偏大不能成为不学习电脑的理由。
  ③教学点上的老师,更应该学习信息技术, “班班通”是借互联网均衡教育资源的形式,通过互联网的学习功能开阔自己的视野,丰富自己的学养,提升自己的品味,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提高自己的教学质量,才能活出自己的尊严。
  让老师怎样高效学
  ①在学校教师中营造互学、互帮、互比的学习氛围,开展多形式的校本培训学习交流,是解决问题的根本办法;
  ②最大限度地发挥现有骨干教师的作用搞好教师培训,以点带面力求全体教师能认识并掌握这一新型教学工具,是提高培训效率的最佳途径;
  ③电脑既是学习的目的,更是学习的手段。充分利用互联网上的资源、针对性地向老师推荐和下载学习材料,是最行之有效的方法。
  ④电脑培训,是一个需较长时间的学习摸索、练习巩固,形成技能的过程,通过短期培训绝对是不能达到效果。我认为可以通过给受训教师制定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提供学习资料,给出足够长的自学时间,然后通过考试达标的形式,达到培训目的。利用这种方式,对教学点及其他师资紧张的学校,才有可操作性。
  ⑤通过展示课、研讨课、送课下乡等形式,让老师们开阔眼界、模仿学习,达到培训目的。
  我参加过多种形式的培训,假期培训都是在气候极端的寒暑假进行,给受训教师带来诸多不便,且假期培训内容都是空洞的说教,无法激起教师的学习兴趣。前面几位作报告的老师在报告中也提到展示课、研讨课、送课下乡等活动是针对教师急需解决的和教师感兴趣的问题而进行,是提高教师素养的最有效形式,其效果永远大于假期的教师集中培训。但是过多的这种教学研究活动的差旅经费又困扰着学校,让学校领导处于两难的境地。所以我建议能否把假期培训的专用资金也灵活处理,拔出一部分给教研室用于平时的教研活动,减少暑期的集中培训。
(2)培训什么?
  1、打字
  中文打字是学习电脑和使用电脑最基础的技能。不会打字或打字的速度慢了都觉得运用电脑是件痛苦的事,无法满足课堂教学需要。所以培训打字是让信息技术有效运用于教学的最重要的技能。(磨刀不误砍柴工)
  2、系统的备份与恢复
  许多老师,特别是年龄偏大的老师对电脑有恐惧感,主要是因为怕自己或因为技术原因误操作将电脑这一“高科技”产品弄坏。让老师会使用“一键还原”等操作,知道“电脑弄坏了也不要紧”,从而会大大减少其对电脑的惧感,也能真正意义上提高电脑的使用效率。
  3、懂得几种安装、卸载软件的方法。
  4、学会使用QQ。腾讯QQ能十分方便的进行文字、语音、视频对话功能,十分方便的传送文件、课件、发送文件功能,更有远程协助功能,这一功能是新接触计算计的人十分有用的一个功能,能让不在身边的“电脑师傅”控制你的电脑,为你安装、卸载或演示操作等。
  5、学会使用QQ影音等播放软件
  我对几款常视频播放软件进行对比使用,QQ影音是最适合课堂教学的。①支持的文件格式多,②能十分方便的控制全屏与退出全屏;③能十分方便的控制播放与暂停;④能十分方便的调整音量的大小;⑤还能十分简单的对原来的视频进行截取、合并、配音等;⑥能十分方便的将播放进度调整到任何需要的时间。
  6、学会网络搜索和下载
  网络是一本巨大的百科群书,有丰富的教学学课件、学习文字和视频,要运用网络的学习资源,就必须学会网络资源的搜索与下载。
  7、学会Powerpoint课件制作与使用,懂得制作简单课件,懂得如何修改网上下载的课件,懂得让自己的课件在其他机器上准确运行
  8、学会word 及学科专业软件。如数学的几何画板、化学的化学金排、物理金排等,能大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
  (五)建设资源库,是教师使用信息技术为课堂教学服务的保障
  ⑴建设教学资源库,提高教师备课效率。自建与购买并重,有针对性的征集、开发适合教与学的网络资源,是使信息技术有效服务于课堂的有力保障。教师通过该系统丰富的同步资源和拓展资源,结合实际教学需求,利用PPT等常用教学软件,对备课系统中已经下载的资源进行修改、整合、制作个性化的资源,提高了备课效率,搭建一个校本资源、均衡资源共享平台。
  ⑵对口支援、联片资源共享,提高教师备课效率。完小对口支援点小、乡镇直学校对口支援薄弱学校。
  二、微观上,教师加强学习,提高个人信息素养,
  “活用、精用”信息技术于课堂教学
(1)正确定位“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的含义。
  “现代信息技术”含义广泛,不仅仅是通常所说的多媒体教学。运用计算机命制试卷、编写导学案、运用计算机分析和诊断学生成绩及成长状况、运用网络资源教师学习提高个人素养、运用网络资源优化课堂教学设计、运用网络实现教学形式和内容的开放、利用网络实现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等都是“现代信息技术服务于课堂教学” 的形式。
(2)充分认识多媒体教学的优越功能,“用好”班班通
  ①利用多媒体形象性和直观性的特点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爱学。
  ②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模拟功能,突破教材重难点,使学生易学。
  多媒体能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利用多媒体的动态模拟,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直观,化枯燥为有趣。那些逻辑思维性强、较为抽象的知识、学生难以想象、难以建立起概念的知识,运用多媒体是比较容易突破的。
  ③利用多媒体信息量大的优势,能扩大教学容量,拓展教材内容、开拓学生视野,使学生会学。
  ④利用多媒体能将声、光、色、形等信息同时作用于学生的多种感官,容易引起学生的有意注意和持久记忆,使学生乐学。
(3)走出多媒体教学的误区,“用精”班班通。
  ①误区之一:计算机“代替”教师的“教”。
  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核心特征应是辅助,“有效教学的精彩靠教师而非机器”,课堂中所有的活动应该以学生为中心。但是,教学过程中教师未根据学情去设计课件,导致教师不能驾驭课堂,从上课开始时的“欢迎光临”到下课时的“再见”都是课件预设的程序进行,限制了课堂的“生成性”,偏离教学主体,教师成了“播放员”。还有一些教师从导入到讲课,从练习到作业,从复习到评价,都由电脑包揽。教学由原来的“人灌”变成了“机灌”,传统的“填鸭式”演变为现代高科技的“填鸭式”。
  ②误区之二:课件替代传统的板书
  课件替代传统的板书,会影响学生思维的深化和知识体系的构建。板书的内容往往是对教学内容的加工和提炼,具有与实物不同的直观作用,具有长时间地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作用,具有不能用转瞬即逝的课件替代的效果。另外,板书具有较大的灵活性,能记录课堂突发的现象或结论,这是课件无法替代的功能。
  ③误区之三:盲目扩大信息量,忽视学生吸收效果
  多媒体课件的使用,大大节省了教师板书、画图时间,增大了一节课的信息容量。但是,稍不注意会过快的更换屏幕内容,就造成学生因滞留时间短,来不及理解和记忆,不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
  ④误区之四:课件制作片面追求课堂“热闹”的效果,造成学生注意力分散,弱化了知识点的落实。
  有的老师喜欢把课件做得很“花俏”,每一页幻灯片都有不同的背景,作为背景的图片又过于复杂,色彩太浓烈,使得重点内容无法突现。幻灯片之间的过渡过于强调过渡效果,什么百叶窗式、盘式、盒状式、梳理式、插入式等等,这些都容易使学生眼花缭乱,结果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同时,个别老师还在每一个过渡中使用各种不同的声音,如爆炸声、抽气声、针打声、喷气机的声等等、每一个变化都引来学生的惊叹声。过渡追求这种效果的结果,是反而把原来应该突出的重点弱化了,剩下的是图、形、声、色、像的狂轰烂炸,最后反而让学生厌倦了这种“花俏”的表演
  总之,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以计算机和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教育已成为深化教学改革的重要途径。“班班通”工程在我县的全面铺开,标志着学校教育信息化的核心价值能够在我县真正实现。在以唐局长为核心的局领导的正确领导下,高瞻远瞩,激发了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的激情和学习需求,最终将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教学质量,开创我县基础教育的新局面。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学科教学,以形象具体的“图、文、声、像”来创造教学的人文情景,使抽象的教学内容具体化、清晰化,使学生的思维活跃地参与教学活动,使其重视实践操作,科学地记忆知识,并且有助于学生发挥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思考,主动探究,使教师以教为主变成学生以学为主,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优化教学过程,增强教学效果。就此问题,浅谈一下本人在实际教学中的几点做法:
一、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学习是艰苦的脑力劳动,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对事物有了美感,也就变“苦学”为“乐学”了。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那么怎样才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一直是我们数学教师探索的主题,改变教学态度、改变教学方法等等。现在信息技术在教学的出现,给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带来了一个全新的局面。
第一、信息技术手段进入课堂,给数学课堂教学注入了一股活力,给学生带来了新鲜感。通过屏幕出现的那一副副生动的画面,吸引了全体学生的注意,那高质量的音响效果唤起了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劲头,那变化有序的文字不再使学生感到数学知识的单调和枯燥乏味。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能起到强烈地吸引着学生,激发了学生求知欲,形成了一股学习的动力的效果。例如我在教学“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 时,我使用了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先在屏幕上用动画显示了一个长方体的展开和合并不断出现的画面作为主题画面,通过一只小兔骑着摩托车在长方体的棱上绕圈,并加上美妙的音乐,一下吸引了同学的注意力,使同学们产生强烈的好奇心,同学们对于老师要上的数学课充满了渴望,学习热情高涨。
第二、信息技术进入课堂,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实践证明:当学生对信息技术在教学中产生了兴趣以后,他们就会有很高的学习热情。这时,作为课堂的组织者和策划者(教师)就应该为他们创设各种条件,使他们主动参与进来,成为学习的主人。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时,我先让用动画引出现猪八戒和孙悟空分西瓜的故事。故事里由于孙悟空没有把西瓜平均分成四分,师兄弟产生意见,为了搞好团结,共同保护唐僧西天取经,现在需要同学们帮忙解决问题。这时候学生的积极性就被调了起来,迫切地想知道下面的内容。他们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这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及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从而活跃了课堂气氛,达到了教学目的。
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化数学课堂教学效果。
在数学课堂上运用信息技术进入课堂,不仅可使一些使本教师难教、学生难懂的概念、法则、公式在学习上教学简单化、形象化,也可以方便数学教师更好地突破知识的重点、难点,把抽象的知识形象地展现给学生,化抽象为简单。在学生学习的角度看并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优化和练习,并且不断巩固新知识。
(1)在概念、法则、公式教学中,充分利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变抽象为具体,让学生感性地掌握知识。老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进行适当的思考、讨论、操作、答问、质疑、总结。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获得知识,发展思维、提高了能力。例如在教学面积的含义时,我把它分为两部分教学,先教学物体表面的面积,然后教学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最后让学生得出面积的含义。在教学中,通过信息技术演示引导学生得出物体表面的面积、桌面的面积、操场的面积,从而得出物体表面的面积,由什么是正方形的面积、长方形的面积得出围成的平面图形的面积,再概括出面积的含义。
(2)信息技术进入课堂,有助于教师解决重点、难点。如在“体积和体积单位的认识”一课中,教学重点是理解体积的含义,认识体积单位;教学难点是建立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正确表象。这些内容都比较抽象,我利用信息技术的作用在教学边讲解边演示,电脑出示1立方厘米、1立方分米、1立方米的物体有多大,并与学生操作相结合,变抽象为具体,诱导启发学生,创造良好的思考问题的环境,促进他们动脑筋,使所有学生都去思考问题,除了应用信息技术手段以外,我还利用三把米尺组合成一个1立方米的正方体,让一个组的学生走进去,从而感知到1立方米的正方体可以藏12个人。通过生动的演示和实验使学生有所领悟,有所发现,有所创新,突破了本课的重点难点。
(3)利用信息技术的优点在教学中优化练习设计,巩固新知识。新授课中的巩固练习,就是运用知识解决问题。这时不是简单地重复书上学到的东西,这需要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不断优化练习。信息技术在教学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优越性。在“练习”的设计方面更富有弹性,体现练习的阶梯发展趋势,有易到难,体现差异教育:学生开始从模仿型的基本练习——变为提高辨析能力而设置的判断练习——再变为糅合知识而设置的综合练习等等。另外,老师在练习课上从基本问题出发,循序渐进地设计练习内容和增加难度,设计一定的尝试练习题和发展性练习题,使学生知道知识的内在联系及规律,引导学生从多个角度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同时也可以培养学生不依常规去寻求变异,使学生既长知识,长智慧。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在这方面同样有很大的优越性,不仅数学题型变化多样,而且一题多变,可以让学生通过多层次,多角度的练习,提高了学生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学生活中的数学,从而提高学生数学的能力。
三、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大教学密度和提高信息接受量。
自从新教材实施以来,很多老师都有同感,就是我们所使用的教材课容量比老教材多了不少,而课时安排却没有增多,特别是一、二年级的数学,一个星期只有3节课,这就要求教师在课堂中提高教学效率。如果使用过去的手段,增加每一节课的信息含量,存在一定的难度。教材内容是有限的,而课堂教学采用信息技术手段后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把与有关的内容引入课堂,从而拓宽学生的视野,加大课堂的容量。例如在讲授“第十册《统计图》的教学”一节时,我利用电脑的Excel功能,设计了简单折线统计图和复合折线统计图,教会学生如何运用Excel功能。本来两节课才能完成的教学任务,我一节课就完成了。学生通过在电脑室上课,动手操作,教师利用信息技术优势对于重点、难点知识部分进行特殊区分显示,比较归纳,得出结论。以往需要两节课时完成的任务,在运用了信息技术教学之后,压缩成了一节课时来完成。运用信息技术进行科学,可以将教材按要求重新组合,增加课堂信息传输量,加大密度,同时又充分调动学生运用多种感觉器官,投入积极的思考,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程度。这样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信息技术为中介的整个课堂得到了优化,提高了教学的效果,还能减轻学生盲目地死记硬背的负担。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有利于促进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由于课件设计的形象生动,使学生右脑的直觉形象思维得到较充分的训练和提高,可以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又由于问题的设计和启发易于多样化和综合化,易于知识之间的渗透和条理化,把左脑的抽象逻辑性与右脑的具体形象性相结合。通过这样,教师就更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思维力,不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和创新型人材培养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让生活走进课堂。
数学本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为了让学生学有用的数学。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瞄准与学生生活经验的最佳联结点,并架起桥梁,使数学知识因贴近生活而变得生动有趣,让学生感受生活化的数学,用数学眼光看待周围的生活,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素养,提高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设计学生熟悉的、感兴趣的、贴近他们实际的生活素材。例如,我教学五年级 “数学活动课”一节时,录像播放师游“广州东方乐园”的情景。参加这次活动的学生有980人,教师38人。门票价格为成人票每张10元,学生票每张5元,30人以上可以购买团体票,团体票每张6元。问:请你设计一种最为省钱的购票方案。同学们展开热烈的讨论,各自提出自己的设计方案。
创设生活情景,突出主体地位。把教材内容与生活情景有机结合起来,使数学知识成为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现实,让数学贴近生活,使学生真正体会到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例如,我在教学“几和第几”时,让学生模拟人们排队买票的情景,把静止的画面变成生动的场景,在生动有趣的生活中学生加深了对基数与序数的认识,学会了处理生活中的问题。 将信息技术融合到小学数学科教学中来,充分运用各种信息资源,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
总之,把现代信息技术融入到小学数学教学中去,发挥其主导作用,创设生动形象的生活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让学生从繁琐的学习中解脱出来,形成合作交流、主动探索的学习氛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促进素质教育实施,达到优化课堂教学,增强教学效果。从而有效地培养更多的跨世纪的创造性人才。

  • 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如何进行教学
    答:5、模拟仿真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使用电脑技术、虚拟实验室等工具,模拟现实场景的各种学习活动。这种模式的特点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复杂的理论知识,并在虚拟场景中进行实践活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教育技术也随着社会的发展不断更新换代,不断推出新的教育工具和应用场景,让信息技术与课程更好地融合,...
  • 如何把信息技术运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
    答:2、比喻教学法对于中学生来说,计算机教学中的一些概念的名词术语最难被他们接受,适当运用一些形象生动的比喻,对学生计算机知识的学习尤为重要。这样一来,不仅有助于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而且还能达到帮助理解和记忆的目的。比如在讲计算机的组成时,如何让学生理解那些枯燥的专业名词呢,我用一个车间的...
  • 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实验课教学中?
    答:想要更好的将信息技术应用于实践课教学中,最好的方式就是能够采用正确的教学方式,把信息技术的优势更多的直观的应用于实践,课教学里面这样才可以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让学生们能够更形象的去理解和掌握知识。所以正确的教学方式在教学过程当中显得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 在实际教学中是怎样融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
    答:随着信息技术在中小学课堂中的广泛应用,对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行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而如何有效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有效的整合则是教育实践中面临的一个新的挑战。许多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只存在表面的认识,以为在课上只要运用了信息技术就是在进行整合,于是为了整合而整合,生硬的将信息技术应用到教...
  • 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自己的学科教学中
    答:如何将信息技术应用到自己的学科教学中?答:一、利用信息技术中的计算机辅助教学,促进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二、利用网络,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的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精神,着重培养学生美术欣赏的最基本方法,不断提高学生的欣赏和评述能力。三、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综合实践能力。四、 信息技术教...
  • 实际教学中怎样融入信息技术应用能力?
    答:通过信息技术课程,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把信息技术作为支持终身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手段,为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在日常教学中,不少教师错误地将学生对“计算机”的兴趣误以为对“信息技术”的兴趣,认为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的兴趣已经很高,不存在提高的问题。然而课堂实践和调查表明,学生对信息...
  • 如何将信息技术与教学融合
    答:(4)利用信息技术的交流功能,促进相互学习。总之,信息技术与学科知识的渗透与融合只是一种手段、一种工具,它是一个复杂的长期实践过程,但终极目标是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发展学生,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因此,我们应合理有效地将这种手段和工具运用到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去,使其能在更广阔...
  • 如何合理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答: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热情,形成良好的学习动机。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适时地将声音、图像、视频、动画及文字等信息进行处理,进行巧妙恰当地呈现,制成课件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补充学习的知识背景,使课文内容形象化,使学生对所要学习的课题产生深厚的兴趣,必能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欲望,...
  • 如何运用信息技术助力小学英语课堂教学
    答:很高兴和大家分享我对信息技术在英语课堂中的理解和实践。新课标基本理念之一就是丰富课程资源,拓展英语学习的渠道。建议我们应根据教和学的需求,创造性地利用和开发现实生活中鲜活的英语学习资源,积极利用音像、广播、电视、书报杂志、网络信息为学生拓展学习和运用英语的渠道。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具有能够感性地展现...
  • 如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有效运用信息技术
    答:在大量的课堂教学实践中,信息技术手段的有效性在一些教学环节中已得到证实。1、写字教学。识字写字教学是低年级的重中之重,很多教师的板书缺乏示范性,而运用课件展示生字的写法直观、形象、规范,学生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已成为教师指导学生写字的重要而有效的手段。2、配乐朗读。再好的歌手清唱歌曲也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