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11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有哪些?

大学生年龄处于18-23岁之间,根据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八阶段理论,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阶段处于从青春期过渡到成年早期。此阶段主要的心理冲突为亲密对孤独,表现为大学生在恋爱中、与他人的友谊中建立亲密无间的关系,从而体验到亲密感,否则将产生孤独感。根据大多数心理观点来看,大学生的心理特点有:认知方面:根据华纳.沙伊的认知发展毕生模型,大学生的智力发展在社会情境中的应用处于达成阶段,此阶段的特点是,他们不再仅仅是为了好奇求学而学习,而是利用所学来达到某种目的,如职业和家庭。所以大学生对自己喜欢什么专业、擅长什么专业以及未来可能从事的职业会充满兴趣,一旦确定,会积极的学习相关知识和技巧。思维方面: 大学生抽象逻辑思维处于一生中的顶峰,辩证逻辑思维逐渐趋向成熟和完善,创造性思维还在进一步完善,他们的思维更具有独立性和批判性。自我同一性方面:“自我同一性”是美国心理学家埃里克森提出的重要心理发展概念。自我同一性是个体在寻求自我发展过程中,对自我的确认和对有关自我发展的一些重大问题(如价值观、人生观等)的思考和选择,同时也是个体在过去、现在和未来这一时空中对自己内在一致性和连续性的主观感觉和体验,是个体在特定环境中的自我整合。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意味着个体对自身充分的了解,能够将自我的过去、现在和将来整合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确立自己的理想与价值观念,并对未来的发展做出自己的思考。所以建立自我同一性是大学生要解决的中心发展任务。部分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已逐步完善。 大学生所需要面临的心理冲突: 独立性与依存性:也即社会化的发展,“社会化”是指社会将一个生物人转化成为一个能够适应社会文化环境,参与社会生活,按照社会发展的需要承担社会角色和不断完善其社会性的社会人的过程。这是一个贯穿人生始终的过程。大学生随着自我意识的增强,离开家庭,进入拥有一定社会气氛的大学校园,强烈渴望社会承认他们的成人资格。他们面临的环境更自由,他们渴望、要求独立,却尚未有完全独立的能力,依然需要一靠家庭,二靠学校,而我国的社会氛围,也在一定程度上给尝试工作的大学生周全的呵护,所以大学生有独立的意识,又有依赖的行为,这种依赖性与迅速发展的独立性之间,存在现实的冲突。理想与现实的冲突。能考上大学者,在同龄人中属于佼佼者,故他们更具有理想性,然而理想与现实是有距离的。无论是在学习上还是在职业选择方面,在所难免的面临理想过高,现实无力的冲突,需要大学生面对和承担这一点,逐步调整认知,并作出努力,以获得平衡。心理避所与寻求理解的冲突。大学生既有对内心世界细致的探索的需求,希望有自己的空间,同时又渴望知己,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满足自己的需求,使得大学生的人际关系错综复杂,同时又需要理清与自己内在的关系。性心理与性生理的冲突。大学生的性生理已经发育成熟,而性心理尚处于趋向成熟的阶段,性心理与性生理发展有待获得同一性。情绪的冲突。这是最主要的冲突,以上几种冲突也会伴随情绪冲突,最重要的表现形式有,身体角度,如果情绪冲突过于强烈,可能会出现诸多躯体疾病;心理角度,大学的环境接近社会,存在诸多竞争,而大学生尚未达到调整自己行为的能力。同时,当代社会的变革对大学生产生影响,他们求知欲强,但鉴别能力尚弱,必然会引发一定的情绪冲突。 总之,大学生处于心理发展的关键期,多数大学生进入大学后,开启了新的人生旅程,他们离开父母和家庭的呵护,逐步独自建立属于自己的独立的心理世界,面临的压力和困惑可想而知,再加上心理发展尚处于接近成熟还未成熟的阶段,所以,如果遇到问题处理不当,加剧内心的冲突,会导致各类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








大学生的主要心理特点表现如下:一、强烈的求知欲望
知识经济时代的客观要求,反映在大学生的头脑中就成为一种内在需要。因为,大学生作为一个普通的社会成员,无论是追求个人未来高质量的生活,还是实现其社会价值和理想,都需要以知识和能力为基础。

二、强烈的参与意识大学生的参与意识有两层含义:一是指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的社会群体积极参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活动;二是指大学生个体积极参与校园内的各项活动。大学生参与社会事务的领域是十分广泛的。“希望工程”的捐款里有他们的真挚爱心;在捍卫祖国主权和尊严的活动中有他们刚毅的面容;他们为改革开放取得的伟大成就热情讴歌;他们为成为一名青年志愿者为社区服务感到自豪……积极的参与意识来自当代大学生日益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这都标志着大学生心理的社会性的发展和成熟。

三、强烈的情感和交友需要人是社会性动物,人与社会的联系实际上是通过一系列的人际交往活动来实现的。一般人都会有和他人交往和建立某种关系的倾向。当代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生活环境的变化自我意识有了新的发展,他们十分渴望获得真挚的友谊,进行更多的情感交流。所谓友谊就是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建立发展起来的真挚情感,它反映着人际关系的状态。大学生一般都远离家乡父母,过着集体生活,与其他同学处在平等位置,失去了以前那种对父母的“血缘上的”、“无条件的”依赖。因此,人际交往活动,在交往过程中获得友谊,是适应新的生活环境的需要,是从“依赖于人”的人发展成“独立”的人的需要。事实上,在大学期间,能否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学习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1、年龄特点。我国大学生多数处于青年中期(18-24岁)这一年龄阶段。在这个阶段,个体的生理发展已接近完成,已具备了成年人的体格及种种生理功能,但其心理尚未成熟。对大学生而言,所面临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促使心理日益成熟,以便成为一个心理健康的成年人。可以说:青年中期,是走向成熟的关键期。

人的成熟,应具备以下三个基本条件:

第一是身体的长成。以个体生理成熟为标志,尤其是以性成熟为重要指标。大学生一般都已具备这种条件。

第二是心理发展完善。即形成了完善的自我概念,形成了稳定的个性。

第三是社会化程度的提高。以人的社会成熟为标志,即个体对自己在社会中所处的角色及所担负的社会责任有正确的认识。

在这三个条件中,生理成熟是心理成熟的物质基础和依据,社会成熟是心理成熟的必要条件。而社会化程度的提高,取决于个体的社会实践活动。由于大学生在校学习时间长,与社会生活有着某种程度的隔离。他们身在校园,对真正的社会生活并没有直接的、深刻的了解,他们的社会实践活动比较表面和肤浅。因而,大学生的社会成熟期较长,在整个大学时代,他们都要为这种社会成熟的完成而付出努力。

2、自我概念的增强与认知能力发展的不协调。自我概念是指人对自身的认识及对周围事物关系的各种体验。它是认识、情感、意志的综合体,是人心理发展过程中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

自我概念从童年期就开始产生并逐步发展,青少年时期是自我意识发展最快的时期,它使人心理的各个方面都发生着深刻而广泛的变化;它使一个人能反省自身,有明确的自我存在感,从而以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周围世界;它使人的心理内容得到极大的扩展和丰富。
自我概念的发展不仅与年龄有关,而且与人的知识水平有关。一个人的文化素质越高,其自我意识就可能越强。从这两点来看,大学时期是真正认识自我的时期。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和所具备的文化水准,决定了他们不再像中学生那样眼光向外,对外界的事物感兴趣,急于去了解世界,把握外部环境,急于显示自己的独立,想做环境的主人;而是眼光向内,注重对自己进行体察和分析,把自我分化为主体的我和客体的我,以及理想的我和现实的我。注意内省,注重探求自己微妙的内心世界,力图理解自己情感、心理变化,自觉地从各方面了解自己,塑造自己的形象,设计自我的模式。大学校园这种特殊的环境,又是十分强调独立、注重自我确立的地方,许多大学生在较大的程度上按照自己的方式安排自己的生活,有一种宽松自由的氛围;同时,由于大学生所处的独特的社会层次及具有较高的文化素质,他们对社会上的事有着自己的见解,他们看问题的视野可能与一般人有所不同,有一种以天下为己任的抱负和心愿。一方面,他们关心社会发展,这种关心是抛开切身利益,以大视角来进行的,注重的是整个社会的提高与进步。他们热衷参与社会,对社会舆论愿意独立思考。然而,另一方面,由于生活阅历有限,与社会有一定的距离,社会实践能力不强,使他们在谈论、评价、思考社会问题时,往往带上幻想的色彩,不能十分切合实际。他们对事物的认识,表现出一定的片面性和幼稚性,还不能深刻、准确、全面地认识问题。这种不足与他们极强的自我概念不相协调,这种不协调可能会一直困扰着他们。

3、概念丰富而不稳定。大学生是一群正在成长的青年,是一个极其敏感的群体,其内心体验极其细腻微妙。他们对与自身有关的事物往往体察得细致入微。随着文化层次的提高和生活空间的扩大,他们的思维空间急剧延伸,必然导致其情感越来越丰富和深刻。

由于大学生心理内部的需要结构发生变化,大学生的追求有其独特性,而他们的价值观念尚不稳定,时常处于波动、迷惘、抉择之中,其心理成熟又落后于生理成熟,因而大学生的情感是不稳定的,情绪变化起伏大,易受周围环境变化的影响,心境变化快。学业、生活、人际关系等等变化会引起情绪的波动,容易偏激、冲动,情绪冲突也较多。

4、性意识的发展。大学生正处于青年中期,生理发育已基本完成,所以性意识的明朗化与进一步发展都是正常的。又由于大学校园是年轻人的世界,每个大学生都有充分的机会与同龄的异性接触,因而意识的发展以及与之相伴而来的恋爱问题是大学生心理发展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一方面,性意识的发展带来强烈的按照性别特征来塑造个性和形象的精神向往,每个大学生都会在心里产生一种愿望,即:成为什么样的男子或女子;另一方面,性意识的发展也带来了对异性的倾慕与追求,这是每一个青春萌动的大学生都会遇到的问题。而这种愿望,会与大学生还不善于处理异性之间的关系,或者他们的经济地位与心理成熟度还不足以应付这种问题相矛盾,从而带来种种不安和烦恼。

5、智力发展达到高峰。大学生一般思维敏捷,接受能力强,通过专业训练、系统学习,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得到充分的发展,智力水平大大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其智力层次含有较多的社会性和理论色彩,这一显著特点,使大学生心理活动的内容得到极大的丰富。

6、社会需求迫切。为了接受系统严格的专业训练,大学生在校园里的生活期限比同龄人长,这使他们与社会有一定距离。也正因为如此,他们渴望加入社会的愿望更为迫切。在校园里,他们关注着社会,评判着各种社会现象,并希望自己加入进去,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改变各种令人不满意的现象,把自己的专业知识服务于社会,体现自己的力量,实现自身的价值。这种迫切的社会需求与大学生正在形成的价值观相互作用,是他们将来走向社会的重要心理依据。这一心理特点,支配、指导着大学生的学习态度,从而对大学时代的生活质量产生重要的影响。

1.在人际交往过程中,大学生也有可能受到一些人不好的影响,大学生思想尚未成熟,社会阅历浅,易感情用事,缺乏辨别力,受到不良思想、行为的侵蚀。如:抽烟、酗酒、打架、赌博、沉迷网络等等。现代大学生面临着各方面的压力,学习压力、就业压力、经济压力等,没有良性的疏通渠道,就很容易导致心理疾病。没有良好的人际交往环境和渠道,就无法形成健康的心理支撑系统,这可能导致两种情况:一是不良的交往可能会导致心理疾病的产生和加重;二是由于长期情绪、压力无法排解,没有形成正确的疏导渠道,而使心理疾病产生和加重。有可能形成小团体,不利于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小团体一般都具有封闭性和排外性,思维固化性。在团体内的人已经形成了较为统一的习惯和方式,对外来的人和思想有一定的抵触性,直接导致了思维的固化性。关心团体内的人多,和外界交流少,无法形成正常健康的沟通交流渠道。这种小团体已成为大学生人际交往的障碍。如老乡会。人际交往的复杂性。人际交往具有泛指意义,它不仅仅指学校、同学之间的交往。我们的校园同样不是封闭的,人际交往还包括与社会人员的交往和网络交往。大学生思想尚未成熟,社会阅历浅,容易被社会人员利用,陷入网络陷阱。

2.大一是适应阶段,也是过渡阶段。这一阶段的大学生有着不同于中学生又有别于大学高年级学生的特点。他们刚刚从竞争激烈的入学考试中挣脱出来,满腔热情,对未来充满希望,特别是面对来自五湖四海、个性迥异的同龄人,更让他们兴奋、好奇。交往的范围比较广,认识了许多新朋友。二年级经历了一年级的大学生活,大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有了进一步的转变,通过一年的接触大家逐渐相互了解,交往范围缩小,学习开始繁忙起来,大都有针对性地交往有限的一些朋友。到了大三,学习压力相对小一些,并已习惯了大学及所在城市的生活,这个时期会更多地接触与了解社会,进一步扩大自己的社交范围。而进入大四,面临就业、考研等各种压力,很多人都在为自己的将来而忙碌,人际交往的意愿和行动会少一些。

3.不同性别大学生人际交往综合能力有显著性差异。在对人和人际交往的认知和评价取向、人际交往的社会退缩取向、对交往的意向性取向维度上,在对交往的自我评估、交往的外倾性、交往的坦诚性等特征上存在显著差异,都是女生的得分要高于男生。这表明,男性大学生在交往上可能显得更封闭些。对不同性别大学生心理健康各维度和特征的比较可以看出,男生的心理问题要多于女生。这种性别间的差异原因有很多,出现这一结果,除了男女生生理基础不同,女生比男生早熟外,还与男女生回答问卷的真实性程度有关系。在使用问卷法时,当问卷触及到的敏感问题,男生回答要比女生坦诚,少一些掩盖性。此外,男女性别角色的社会期望不同,社会与传统文化对两性性别角色及行为形成了较为固定的看法或观念,认为男性应当坚强,要有责任、敢担当。这种性别角色偏见和期待,使得男性在遇到挫折时,常常选择压抑自己的内心痛苦,不愿意敞开心扉与他人谈论自己的情感问题,更不愿意向他人寻求帮助,以维护其男性自尊。而女性则被容许脆弱,在遇到挫折感到痛苦时,往往会主动寻求别人的帮助,并善于通过倾诉等方式来宣泄被压抑的情绪,来缓解乃至消除心理上的障碍。

4.不同专业大学生人际交往综合能力不存在显著性差异,这与王军的研究结果一致。但在交往的外倾性、交往的互助性、对交往的理念上存在差异,都是理科生的得分要高于文科生。应当说,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和所学专业特点有关。理科学生平时得到的大多属逻辑推理训练,思维严谨。因此,在交往的理念上会比文科生更明确,更理性,对于自己认为是正确的东西,就会主动去追求,因此,也表现出一定的外倾性。由于理科专业的性质,有很多实践性的知识(比如实验)需要互相配合才能完成,因此表现了较好的互助性。不同专业的大学生在心理健康总体水平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情绪失调上存在差异,文科生的问题要多于理科生。文科生由于平日接受各方面文化的教育,对生活、文化的体悟比较深刻,与理科生相比,有更多的情绪体验,容易多愁善感,因此情绪更容易失调。



作为大学生一枚的老学长,以下是学长对于“大学生的心理特点”的几个见解。

一、攀比心

在大学里,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人,有的人比我们出生好,而有的人比我们出生差,有的人来自北方,而有的人来自国外。各色各样的人我们都会遇到,我们很容易地把自己与别人对比。

其实,不止是大学生有攀比心,社会上的人也有。只不过大学生的攀比心比较严重一些罢了,大学生很少经历过社会上的毒打,而出国社会上的人都明白,自己赚的每一分钱,都很难。因此社会上的人会更加地珍惜每一分钱,冲动消费可以很容易压制。

很大一部分大学生就不一样了,他们吃穿用度都是父母含辛茹苦一分一分地挣来的。父母也很少会抱怨,他们工作很辛苦,你不要买那么贵。

父母也会想苦了自己也不能苦了孩子,因此孩子只要不是很过分的要求或者是父母不能达到的,父母一般会满足孩子的要求。从而导致大学生校园内的攀比心比较严重。

二、脆弱性

大学群体里面有相当一部分学生的心理是十分脆弱的,一点点生活压力就会把他们搞垮。

普遍的大学生都没有很丰富的社会经验,他们当中很大一部分易受到他人的诱惑。大学生网贷事件频繁发生,这很大一部分是他们太脆弱性了,不敢告诉家人。最后弄得家毁人亡的下场,他们如果勇敢地向不法分子做出反抗,至少不至于落得这样的下场。

大学生脆弱性还体现在工作技能上,很多上了大学的大学生,他们都不知道上大学自己能干什么,他们只能在大学期间,得过且过,一天天过去。

其实,他们完全可以在学习之余找一份兼职做,提升自己的工作能力。



随着生理发育成熟,大学生智力发展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心理迅速走向成熟,大学生特有的学习和活动方式,形成了他们这个时期的心理特点。

(一)生活不适应

每次生活环境的改变都有一个从不适应到逐渐适应的过程。人的适应能力与自身的生活能力有关,并受到性格和智慧的影响。一般而言,在当代的在校大学生中,不适应问题在大一的新生中表现的尤其明显。大学生第一次离开父母来到一个陌生的城市、陌生的环境和一群陌生的同龄人生活在一起,心理上会发生强烈震荡。大学生活不适应问题是大学生心理问题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可以说,大学生的其他很多心理问题也是因为一开始适应问题没解决好而引起的,这应该引起高校教育的足够重视。

(二)人际交往障碍

从人的本质上来看,人是一种"社会性生物",人要想在社会上获得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处理好人与人之间这种复杂的关系。尤其是对大学生而言,在集体环境中,更要学习如何处理好人际关系。在与他人相处时,如果与周围人关系融洽,心情就会舒畅,关系冷淡或紧张,就会心烦意乱。大学生的人际关系是多方面的,如果处理不好,心理上就会产生孤独,情绪上自然低沉压抑。

(三)学业问题

在学习生活中,有些学生遇到竞选失败,奖学金没评上,学习成绩不理想、压力大,跟不上学校培养计划和教学进度,等等各种问题,这也是大学生会经常遇到的问题,如不采取正确的方法和解决措施,同样会引起很多心理健康问题。

(四)恋爱问题

大学生恋爱人数日益增加,而且越来越早期化。现在大学生中恋爱问题也是心理问题的主要方面。恋爱是大学生生活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他们正处于所谓"恋爱季节",限制他们恋爱是不实际的,只能正确引导。围绕恋爱产生的心理问题有多种表现∶有的因没有异性朋友而难耐孤独,烦躁,情绪不定。



进入大学,学生的心理会发生很多变化,大一新生的心理特点最为明显。

1.孤独和归属
大学会遇见各种各样的人,因此,友情不会是小时候以为的那样单纯,与人交往不能缺少真诚但也不能缺少心眼。
大学生有着鲜明的社会性行为。有些大学生在人际关系上不像初高中一样了,在处理事情上更加成熟,但是在逐渐成熟的同时也失去了一些快乐。没有真正可以谈心的朋友,没有真正互相帮助的朋友。
但是还有些大学生不甘孤单,好似一时无法排遣自己,以依靠同伴来求得自己的快乐;孤独时他们觉得无聊和厌烦,只是同别人在一起时,才感到生活、活泼、有趣,他们只对群体中的核心人物才暴露内心秘密,喜欢在亲密相处的时刻或在信件里作坦率的倾吐。
喜欢独处还是与人一起都是看个人的喜好,享受孤独也是一个人开始成熟的象征。


2.学业问题
学业问题大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他们最关心的莫过于学业成就问题。
但是环境与地位的变化、错位给大学生们带来了不少的心理负担。高中时期还是佼佼者,进入大学生活后,相当一部分学生发现自己在高中时的那种优势不再存在,面临的是一种重新分化组合的严峻局面,尤其是对于那些中学时的尖子学生其反差更加明显。
进大学后,可以说几乎每一个学生或多或少多有一种失宠感。部分同学为了保住自己在中学时的优势,废寝忘食,除了学习自己的专业课,还去自学一些 社会急需的课程。
另一部分学生则感到考入大学“如释重负”,认为船已靠近码头,因而即使感受到竞争的危机、就业的压力,也提不起真正努力学习的劲头。


3.情绪起伏问题
情绪起伏问题情绪起伏包括:心理冲突、自我评价不客观、低能的心理承受力和薄弱的自我控制力大学生处于青春发育的“暴风雨时期”,生理发育极为迅速,已基本趋于成熟,但由于阅历较浅,社会经验不足,对人生和社会问题的认识往往飘忽不定,有时正确深刻,有时错误肤浅。
面对大学生活中各类心理冲突的 冲击,其中“接近一回避冲突”: 是现今大学生遭遇最多,又最难解决的冲突类型。
大学生缺乏正确的应对方法。加之青年特有的任性和理想的困惑交织在一起,极易出现各式各样的心理矛盾,很容易受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和影响,会导致其心理偏差和行为怪僻。部分大学生出现焦虑和恐惧情绪,情感过于压抑。
群体性的这种负性情绪还是校园事端的直接制造者。学生的群体情绪一旦激发,很难受到理性与校纪校规的约束,而一旦情绪稳定下来,又多是后悔不已。


最后说一句:调整好自己心理状态,才能在大学期间更好得学习。



  • 大学生心理特点
    答:大学生心理特点如下:1、逻辑思维能力大大提高 随着独立性、创造性、敏锐性、批判性、广度和思维深度的进一步发展,大学生能够全面理解和分析不同的事物,掌握事物发展的一些规律,有创新的思想,敢于创新。2、观察能力明显增强 大学生对事物的理解不限于五官的感受和对事物的理解。他们希望探索事物之间内在...
  •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有怎样特点呢?
    答:大学生自我认识方面的主要特点包括:1. 自我意识增强:大学生进入大学后,面对新的环境和挑战,开始更加关注自身的优缺点和未来的发展方向,逐渐形成自我意识。2. 价值观理性化:大学生在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开始接触不同领域的知识和思想,逐渐形成自己独特的价值观,并能够通过理性思考来反思和调整。3...
  • 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
    答: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详细介绍如下:一、认知功能成熟:1、认知是指个体对周围事物的看法想法或观点,表现为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一系列过程,包含对刺激物的解释,评价,预期等心理内容。2、认知功能成熟能够使个体正确认识自己,恰当评价他人,客观考察周围环境,积极适应社会生活。大多数大学生已经...
  • 大学生的心理发展有什么特点吗?
    答:大学生心理发展的特征主要包括:1. 自我意识和认知发展:大学生开始关注自身的外部形象和内在价值观,并进一步加强自我认知能力;2. 情感发展:大学生的情绪管理能力会加强,在处理复杂关系时也会更加灵活和自如;3. 道德发展:大学生开始对道德、价值观和人生观有更深入的认识和体验;4. 社会发展:大学...
  • 大学生心理特点分析2000字论文
    答:《新时期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心理品质发展状况分析》 【摘要】本文全面系统地研究了当代中国大学生的心理品质发展状况及心理发展的特点,包括自我意识特点、学习心理特点、人际交往特点、恋爱心理特点、择业心理特点等,希望能为新时期大学生健康成长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开展起到一定的积极促进作用。 【关键词】新时期 ...
  • 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是什么
    答:大学生心理健康发展的特点如下:1、认知功能成熟,思维表现出更多的逻辑和理性色彩 认知是指个体对周围事物的看法、想法或观点,表现为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一系列过程,包含对刺激物的解释、评价、预期等心理内容。认知功能成熟能够使个体正确认识自己,恰当评价他人,客观考察周围环境,积极适应社会生活。
  • 大学生由于其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答:4. 心理发展特点:大学生的心理发展逐渐成熟,他们开始形成独立的思考能力和价值观。面对学业、就业、人际关系等多方面的压力,大学生需要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他们注重自我认知、自我探索,寻求个人成长和发展的方向。综上所述,大学生具有独特的生理和心理特点,这些特点使他们在学习、生活、社交...
  • 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特点是
    答:大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特点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思维发展迅速但深度不足。大学生们的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快速提升,但思考问题的深度和广度仍有待加强。他们在自我意识上的认识开始分化,表现出快速的发展趋势。然而,这种自我意识的矛盾较为突出,他们在自我调控上的能力相对较弱,面对自我意识的冲突时,...
  • 大学生的心理品质特点主要有哪些?
    答:大学生的心理品质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社会性与实践性。大学生的心理素质主要是在学习和生活实践中形成的,是社会实践的产物,实践性和社会性是大学生心理素质的主要特征。内潜性。心理素质表现为一种本质的潜在力量,大学生的外在气质、性格等,并不能静止地体现其心理素质水平的高低及其心理素质结构...
  • 大学生的心理特点???
    答:人际关系的和谐性。人际关系和谐既是身心统一的特征,又是促进心理健康发展的条件,它主要表现为一个人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有充分的安全感,能够与人和谐相处,在集体中受人尊敬,人们信任他、并且欢迎他。大学生要做到身心统一,就是人的身体、心理等方面能够健康协调、和谐一致,全面发展。身心统一是当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