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与道家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6
道学鼻祖老子在《道德经》第四十二章指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是老子的宇宙观本体论,是至今为止哲学家们表述宇宙的生化过程最简明、最深刻、最生动也最完满的公式。老子的这一千古奇文揭示了宇宙之道德根本规律,是中国古代哲学之精髓。
陆羽著《茶经》创茶道时,吸收了老子思想之精华,把“天人合一”的理念融入了茶理之中,中国茶道吸收道家“天人合一”的哲学思想,树立起了茶道的灵魂,道家的思想理念对中国茶道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天人合一”的哲学命题包含了“人化自然”和“自然的人化”两个层面。“人化自然”在茶道中表现为人对自然的回归渴望,以及人对“道”的体认。具体地说,人化自然表现为品茶时乐于与自然亲近,在思想情感上能与自然交流,在人格上与自然相比拟并通过茶事实践去体悟自然的规律。
“自然的人化”即自然界万物的人格化、人性化。中国茶道吸收了道家的思想,把自然界的万物都看成具有人的品格、人的情感,并能与人进行精神上相互沟通的生命体,所以在中国茶人的眼里,大自然的一山一水、一石一沙、一草一木都显得格外可爱,格外可亲。
道家对茶道的影响除了“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之外,其影响主要还表现在尊人、贵生、崇静、无己、道法自然及返璞归真等6个方面。
1、尊人
老子在《道德经》第二十五章说:“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在中国茶道中,尊人的思想在表现形式上常见于对茶具的命名及对茶的认识之中。茶人们习惯于把有托的盖杯称为“三才杯”。杯托为“地”,杯盖为“天”,杯身为“人”,意思是天大、地大、人更大。如果连杯身、杯托、杯盖一同端起来品茶,这种拿杯手法称为“三才合一”,如果仅用杯身喝茶而杯托、杯盖都放在茶桌上,这种手法称为“唯我独尊”。
在对茶的认识上,古茶人认为茶是天涵之、地载之、人育之的灵芽。对于茶,天地有涵载之功,人有培育之功。道家“尊人”的思想对茶人的品格的影响表现为:“四大之中,而人居其一,此人之所以可尊、可贵、可重,以至无可比量者在此。”所以茶人之为人,宜自尊其尊、自贵其贵、自重其重、自大其大,处处事事表现出自爱自信的精神。
2、贵生
《列子天瑞》中讲:“天生万物,唯人为贵”。庄子讲“来世不可待,往事不可追。”在道家贵生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茶道提倡茶人们不可迷惑于往世来生之说,往世是无法追回的,来世是没有指望的,只有把握今生今世,享受今生今世,才是最可靠的。在道家贵生、养生、乐生思想的影响下,中国茶道特别注重“茶之功”,即注重茶的保健养生的功效,以及怡情养性的功能。
3、坐忘
“坐忘”是道家为了要在茶道达到“致虚极,守静笃”的境界而提倡的致静法门。老子在《道德经》中讲:“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其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意思可释为:致虚达到了极点,守静达到了纯笃,万物相并发,我从中可观察到它们的归宿。万物茁壮成长后,各自归于它们的根底。
归根称之为“静”,“静”是复原生命,复原生命叫作规律,了解这规律叫明白。不了解这规律妄为乱作必有凶险。受老子思想的滋养,中国茶道把“静”视为“四谛”之一。而如何才能在品茗中使自己的心境达到一私不留、一尘不染、一妄不存、一相不着的空灵虚静境界呢?道家为茶道提供了入静的法门,这称之为“坐忘”。
庄子对坐忘的解释是“堕肢体,黜聪明,离形去知,同于大通,此谓坐忘。”意思是:忘掉自己肉身躯体的存在,抛开自己的聪明,离形弃体,去掉世俗认为的聪明才智,始能与大道相通。
4、无己
道家不拘名教,纯任自然,旷达逍遥的处世态度也是中国茶道的处世之道。要真正达到自由逍遥的境界,最根本的办法是“无己”。庄子说:“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道家所说的“无己”即茶道中追求的“无我”。无我,并非要从肉体上消灭自我,而是从精神上泯灭物我的对立,达到契合自然,心纳万物。“无我”是中国茶道对心境的最高追求,国内外常有举办无我茶会就是茶人们对“无我”境界的尝试。
5、道法自然,返璞归真
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人类与天、地、道一样在宇宙“四大”中居一席之地,就必须顺应自然规律。人类首先要效法于地,而地效法于天,天效法于道,道要效法于自然,这四者层层递进,揭示了人类认识事物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的规律,同时也突出强调“自然”才是道的最高准则,是道德最本质的特性。
中国茶道强调“道法自然”,包含了物质、行为和精神3个层面。在物质方面,中国茶道认为:茶是“南方之嘉木”,是大自然恩赐的“珍木灵芽”,在种茶、采茶、制茶时必须顺应大自然的规律才能生产出好茶。
在行为方面,中国茶道讲究在茶事活动中,一切都要以自然为美,以朴素为美,动则如行云流水,静则如山岳磐石,笑则如春花自开,言则如山泉吟诉,一举手、一投足、一蹙一颦都应发自自然,任由心性,毫不弄巧造作。
在精神方面,道法自然,返璞归真,表现为使自己的心性得到完全的解放,使自己的心境清静、恬淡、寂寞、无为,使自己的心灵随着茶香弥散,仿佛与宇宙相融合,升华到“无我”的境界。

  • 为什么道家对茶情有独钟
    答:要知道,上述这个传说中的茶的老祖宗,在道教中,却是太上老君点化而成的徒弟。《太上老君开天经》中说:“神农之时,老君下凡为师,曰大成子,作《太微经》,教神农尝百草,得五谷,与人民播植,遂食之以代禽兽之命也。”不管这种传说的真实性如何,它与道家精神及其自然观是极其吻合的。在道家看...
  • 茶文化与儒家道家的关系
    答:下面是我精心为你整理的茶文化与儒家道家的关系,一起来看看。 茶文化与儒家的关系 茶文化的概念有(内蕴、不露锋芒),和衷(恭敬、和善)、和平、和易、和乐(和睦安乐、协和乐音)、和缓、和谨、和煦、和霁、和售(公开买卖)、和羹(水火相反而成羹,可否相成而为和)、和戎(古代谓汉族与少数民族结盟友好)、交和(...
  • 道教与茶文化的发展历史:茶文化发展历史
    答:他在一首《长思仁·茶》中写道:“一枪茶,二旗茶,休献机心名义家 ,无眠为作差。无为茶,自然茶,天赐休心与道家,无眠功行加。”另一首《西江月》也很巧妙:“江畔溪边雪里,阴阳造化希奇。黄芽瑞草出幽微 ,别是一番香美。用玉轻轻研细,烹煎神水相宜。山侗啜罢赴瑶池,不让卢仝知味。”这两道词的涵义归结...
  • 茶道精神指的是什么?中国茶道与儒家思想有什么联系?
    答:茶道精神指的是什么?1.怡指的是身体和精神两方面,茶本身具有保健功能,可以强身健体,同时,人们从茶中学习,从而自得其乐,得到精神上的升华。洁强调人的身心纯洁,与道家思想密切相关。中华民族历来崇尚中庸之道,以茶为友,以茶待客,以茶会友等。真就是真诚守信,它是道家哲学“天人合一”的体现...
  • 道教茶道的茶道中的道家理念
    答:如马钰的一首《长思仁·茶》中写道:一枪茶,二枪茶,休献机心名利家,无眠未作差。无为茶,自然茶,天赐休心与道家,无眠功行加。可见,道家饮茶与世俗热心于名利的人品茶不同,贪图功利名禄的人饮茶会失眠,这表明他们的精神境界太差。而茶是天赐给道家的琼浆仙露,饮了茶更有精神,不嗜睡就更...
  • 中国茶文化与儒释道文化的关系
    答:所以,从历史事实与观念发生的角度看,都显示了道教与茶文化的关系是最为久远的。“自然”的理念导致道教淡泊超逸的心志,它与茶的自然属性极其吻合,这就确立了茶文化虚静恬淡的本性。道教的“隐逸”,即是在老庄虚静恬淡、随顺自然的思想上发展起来的,它与茶文化有着内在的关联;隐逸推动了茶事的发展,二者相得益彰。
  • 为何会有茶里有乾坤,茶中有智慧的说法?
    答:茶里有乾坤,更多是道家的一种说法。我们都知道老子哲学,讲究的无为而治,逍遥自在。道家主张的是的天然合一。所谓天然合一,就是你在喝茶的一系列程序中感受到了天地间的美。我们可以借以茶艺茶道去嗅出一个人的品行。茶的生长很讲究,一小撮名茶叶吸收天底之精华,在这个过程中可以看出很多的茶与人与...
  • 中国古代佛教与道教饮茶养生的方式方法有何区别?
    答:道家和道教在很多意念思维上述有区别的,不能相混,但道家延续至道教的思想,则以全性、养真、保身为目的,以静、虚、淡等为共同的表现特色。所以表现在品品位上也有一番类似,就饮茶而言,茶的本用是清除宿毒,提醒精神,增强活力,也就是说,从医道同源去看,茶的养生目的是第一位的,调理血脉才...
  • 道家庄子《大宗师》与茶道养生
    答:古人特别是道家目的就是一个修炼成神仙真人,茶道的目的也是如此,只有这样才能与天道合一长寿长生,这也是《茶经》推崇的道家七碗茶歌虽说的“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的境界了。 按照这篇文章来看,我们要达到茶道养生的目的。首先得有对于茶和道的真知。第一步就是茶的真知。如果不了解茶的话,何谈超越茶之外去养生...
  • 中国茶文化核心来自儒释道的
    答:中国的茶文化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茶文化是指整个茶叶发展历程中有关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的茶文化则专指其精神财富的部分。而茶文化的核心是茶道精神,茶道基于儒家的治世机缘,倚于佛家的淡泊节操,洋溢道家的浪漫理想。于是,茶文化与儒、释、道的结合有了一定的契机。中国人的最基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