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和家长怎么共同教育孩子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5-05-22
  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离开了家庭教育的孩子,无论老师如何努力,很难让孩子成功。单靠学校教育,很难教育好孩子。以下是我分享给大家的老师和家长共同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可以帮到你!

  老师和家长共同教育孩子的方法
  一、懂得尊重和理解

  要做好家长工作,使家园合力作用发挥到最大,尊重与理解必须是前提,家园合作要以老师对家长的尊重与理解为起点。有时候,我们会埋怨到“某某”家长不来参加幼儿园的活动,不帮我们收集资料、很少与老师见面、沟通……。并把这类家长归为“不配合者、不支持者”,而渐渐地忽视和远离他们。其实,我们老师可以换位思考一下,家长们都有自己的工作,工作压力大,下班后,又要忙于繁琐的家务,空闲的时间本来就不多。因此,家长的“不配合、不支援”也是情有可原的。作为老师,我们应该尊重家长、给予理解,而不是心生埋怨。针对这样的情况,我们老师可以采取有针对性的活动安排。例如:我班浩一、邦邦、芷盈还有荣琳几个小朋友的爸爸妈妈工作忙,经常是由保姆接送,班上的通知事项经常传达不到。为此我们特意准备了一些便条把每次的通知事项写在上面转交到家长手上,或者给家长发个简讯。这样既让家长及时了解到班上的活动程序和安排又体现了老师对孩子的关注对家长的理解。又如我班在开展关于了解分享阅读的家长座谈会活动中,发现好些爸爸妈妈没有前来参加,大部分是爷爷奶奶或者是保姆。针对出现的情况我们就采用“问卷”的形式,去了解每一位家长在哪段时间便于前来参加亲子活动。我们再根据家长的具体情况作好亲子活动的时间安排。这样做了以后,家长们有了相对自主的支配时间的权利。参与活动的态度也积极起来了。通过小小的一张问卷,也使家长们感受到了老师对他们的尊重与理解。

  二、建立平等的地位

  在幼儿教育活动中,教师与家长同样是教育者的身份应该是平等的。双方以平等的身份互相尊重为前提才能建立积极健康的合作关系。教师过分地以专家自居,不能够理解尊重家长的教育方式理念的话,就会在教育方式方法最基本的问题上开始与家长产生分歧。

  老师虽然受过专门的教育,有一定的育儿知识和经验。但是,我们不能自以为是教育的行家而高高在上,总觉得家长没有水平,溺爱孩子,而一味地去指挥家长。这样可能会引起家长的反感,不能真正发挥家长的作用,很难形成教育孩子的双向互动,也不可能使家园共育取得良好的效果。实际上,幼儿园的老师受过专业的训练,在专业知识和教育技能方面是有一定的优势。但是,家长是看着孩子长大的,对孩子的了解要比我们老师深刻得多,在家庭教育实践中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如果老师能以平等的态度与家长对话,充分了解他们的需要和愿望,家长也一定会真诚地配合老师,真正做到家园配合,共同教育。例如:我班上有位女孩子典典,她的小嘴巴能说会道,而且很喜欢表演,经常在班上的在才艺表演中展示她的艺术才能。可家长平时注重对孩子语言和艺术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孩子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因此,这个孩子吃饭很慢,生活自理能力很差。于是,我就主动与其家长取得联络,充分肯定孩子家长在培养孩子语言能力和艺术才能上的做法,同时和家长共同制定如何培养孩子生活习惯的方法与措施。老师与家长建立了平等的地位,形成了合作的关系,共同教育孩子,那么,我们的孩子才能全面地、健康地发展。

  三、注重沟通的多样性

  为了达到家园同步的配合教育,家园双方要围绕着孩子的发展经常联络,相互沟通,让家长了解具体教育目标及幼儿各方面的发展,与幼儿园取得共识,从而使家园同步教育更有效地促进孩子的发展。因此,教师如何和家长沟通就成了我们工作中的重要内容。与家长沟通不要只局限于单一的交谈或电访,这难以达到良好的效果。我们应采取多渠道多样化的沟通方式,让家长更好地了解到自己孩子在园情况。
  老师和家长共同教育孩子的建议
  一、欣赏孩子

  说一个很小的故事。一个孩子特别顽皮,成绩也很差,每次开家长会,老师都会向他的母亲告状,当然母亲的心里也很不是滋味了,但她想,如果自己都不相信自己的孩子,不鼓励他,孩子的一辈子不就完了吗?她回家是这样和孩子说的:“老师今天表扬你了,只要你再认真些就更好了。”孩子感到老师和妈妈都是认可自己的,就努力学习,不断地进步。

  我希望自己不是这样的老师,但我希望你们能做这样的家长。孩子是需要表扬的,需要赞美的。一次次地表扬会巩固孩子的优点,激发他们的自信。比如孩子比较胆小,你可以多给他机会,和别的人接触,如果他能和别人打招呼了,那你就可以说“我们家xx最有礼貌了。”而不要和别人说,我们家xx很胆小,次数多了,他自己就会认同家长的看法:我是胆小的。就拿我们班来说,贴花瓣时,有的家长说:“花瓣这么多,你很能干,再努力!”有的家长说:“就这么一点啊,最后一个了吧。”有一次我看到一个孩子兴冲冲地让爸爸贴花瓣,他的花瓣已经比较高了,爸爸是这样说的:“你看,还没谁高!”孩子的积极性一下子打击了。例子很多,可举一反三。

  二、疼爱孩子

  这一点,应该是不用说的,哪个家长不把孩子当掌上明珠,可以正因为这样,疼爱就成变成了溺爱。孩子要什么给什么,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甚至和大人发脾气,一味地迁就孩子只会助长孩子的不良习惯。有的家长可能会有这样的想法,孩子一个星期在学校里,挺苦的,毕竟这么小,周三来探望时,回家时,孩子提什么要求都会满足。其实我们培养的是学生适应集体的能力,适应社会的能力,一个小集体能反应出大集体,连一个小集体都不能适应,今后在社会中的适应能力肯定会比别人弱的。放手让孩子们自己成长,以前扶著走,现在应该让他们自己走走,你会发现你的孩子很能干的。

  三、理解孩子

  每个孩子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例如有的同学在音乐方面有特长,有的同学绘画方面有特长,有的孩子爱好体育,有的孩子喜欢看书,有的孩子学习成绩很好,有的孩子思想很好,语文数学是非常重要的,人的一辈子都要用到,可我们不能说语文数学不好,就是笨孩子,而过多地加以指责,我们的孩子才一年级,你能说他现在语文、数学考得不好,他就不聪明吗?就把他否定掉了吗?那对他是太残忍了。有个孩子听写时一个字写错了,让他重写一百个,那个字他肯定记到了,但很可能他学习语文的兴趣就没了。孩子们不是不想得第一的,不是不想考好成绩的,可由于家庭、学校、社会多方面的影响,孩子的发展是不同的。孩子刚起步,他们未来的路还很长。我们最重要的是让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学习!

  四、帮助孩子

  一个好的氛围能造就一个好的孩子。试想一个爸爸妈妈成天打麻将,对孩子的学习不闻不问,你想让孩子有多好,那是不可能的。父母是孩子的启蒙老师,是孩子最好的榜样。孩子没有自我约束的能力,是需要家长管的。我们班的黄重威同学,他的家人就十分注重对他的培养,这个培养不是说硬把一些知识塞给他,而是为他创设这样一种氛围,培养他学习的兴趣。只要一空下来,他就会拿著书看,只要一上完新课,他就会把书背掉,课堂上他的见解和别人是不同的,他能背许多的古诗,认识一千多个汉字,现以也许还不止了。他不是生来就爱学习的,是家长引导的,养成了这样爱学习的好习惯,对他来说是受益终身的。

  再举个例子,一个家庭为孩子准备了一个单人的小房间,让孩子在里面学习,游戏,可父母却发现孩子还是喜欢到客厅里来游戏。父母想到了可能是孩子需要别人的欣赏,于是在客厅里开辟一块地方,专门展示孩子的作品,如一幅画,一张字,一件手工等要求孩子自己满意才可能展示出来。这样孩子有人欣赏了,就有了学习的兴趣。

  作为老师,我有义务教好我的学生,三十八个学生,就是我三十八个孩子。我会尽我所能,热心教之,爱心育之,这点请家长放心。但毕竟是那么多的孩子,肯定有不到之处。请家长们见谅。有任何意见,请各位家长当面帮我指出,感激之至。

  作为家长,你有义务教好你的孩子。一个孩子,是你们的希望。我们现在培养孩子创新,要求老师创新,也希望家长们能有创新的精神,培养你们的孩子。
  老师和家长教育孩子的技巧
  1、专心致志是一种智慧

  真正有智慧的人能综观全域性,以巨集观的眼光考虑大事,也能通晓利害的关键所在,胸怀宽广,不囿于蝇头小事。让孩子专心致志地埋头于手中的事,而不为无所紧要的事情所困扰、打断,这是一种智慧,也是一种豁达。

  2、 教会孩子用事实说话

  成见是阻碍人们形成正确认识的大敌。准确的判断来源于对客观事实的调查,而不是主观的猜想。作为家长,应该引导孩子学会以证据和事实说话,客观地、中肯地对待周围的人和事,绝对不能心有成见。

  3、了解孩子需求,不盲目追求虚名

  只有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家长教育孩子时要真正了解孩子的心理需要,知道他到底需要什么,然后再给予。千万不要盲目追求虚名,看到别人给孩子什么就给自己的孩子什么,很可能那并不是他所需要的。

  4、挖掘孩子的天分

  当孩子产生自卑心理时,要让孩子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在某一方面很出色。而事实上,每一个人,至少有七种基本的智力方面的技能,如:数学逻辑、语言、音乐、空间、身体动觉以及两种型别的个人理解力。

  即我们理解别人以及处理自己的梦想、恐惧和烦恼的能力。或许孩子不喜欢写作,却可能在设计上很有天赋或者有能言善辩的口才。

  5、善待孩子的自尊

  父母不应该把孩子看得过于弱小,因为没有哪一个孩子愿意承认自己是弱小的。在成人的心中他们或许只是孩子,力量微不足道,但在他们自己看来,自己和成人无所区别。这就是孩子的自尊和自强。

1.家长应该怎么正确的去教育孩子

2.老师和孩子沟通的技巧

3.家长分享如何教育孩子的方法

4.家长如何教育孩子与人交往

5.家长怎样教育孩子的经验心得

  • 儿子读中班,家长怎么和老师交通教好他
    家长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和老师合作,共同教育好中班的孩子:以身作则树立榜样:家长应在日常生活中保持礼貌,遵守公共秩序,做到言出必行。孩子的很多行为和说话方式都是模仿大人的,因此家长的言行举止对孩子有着深远的影响。注重日常习惯培养:家长应在家中注重孩子的定时作息、整洁卫生等日常习惯的培养。这些...
  • 家长怎样配合老师做到家校共育
    2、促进孩子的社交技能和情感发展:家校共育有助于孩子在与老师、同学和家长的交往中学会沟通和合作,提高他们的社交技能。同时,通过家校合作,孩子能在家庭和学校的双重关爱下获得更全面的情感支持和引导,有助于形成健康、积极的心态。3、提高教育效果:家长和老师共同参与孩子的教育,可以相互补充、相互...
  • 家长怎样和老师配合好,共同促进孩子的成长呢?
    2. 尊重老师的专业性:家长要尊重老师的教育方法和建议,相信老师的专业能力。在教育孩子方面,家长和老师要相互支持、相互理解,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努力。3. 参与学校活动:家长可以积极参与学校组织的各类活动,如家长会、亲子活动等,增进与老师和其他家长的沟通,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4. 家庭教育与学校...
  • 家长怎么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孩子
    孩子的成长离不开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孩子的人格形成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家庭的培养熏陶。教孩子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处理各种关系,是家庭和学校的共同的责任。作为孩子的家长,应根据孩子的身心特点,配合学校和老师教育好孩子。家长怎么配合学校共同教育孩子1、要负起管教孩子的...
  • 教师和家长怎样配合教育孩子更好?
    3.共同制定计划。教师和家长可以共同制定计划,以确保孩子获得最佳的教育和成长。这包括制定学习计划、制定家庭任务、安排时间表等等。这样的计划,能够充分考虑孩子的个性和需求,有效地帮助孩子更好地成长。总之,教师和家长的互相配合是非常重要的,这需要双方共同努力。只有在相互理解、相互支持的基础上,...
  • 家长如何配合老师共同教育孩子 如何配合老师教育孩子
    勤和老师沟通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你要多和老师沟通,尤其是和班主任经常沟通。因为孩子生活在学校和家庭的两个空间里。在老师和你之间,有一些互不了解的情况,要做好孩子的教育,就要有针对性,如果不了解学生的另一面,对学生在家的表现教师不了解,老师就不能恰到好处地教育学生;如果家长对孩子在...
  • 家长应如何配合老师教育孩子?
    解决问题和分歧:当家长和老师之间出现分歧或问题时,双方应本着开放、理解和合作的态度进行解决。通过沟通、协商和寻求专业意见,找到最合适的解决方案。总之,家长和老师的紧密配合是孩子教育成功的关键之一。双方应以孩子的全面发展为出发点,建立积极的合作关系,共同为孩子的成长和进步努力。
  • 如何全力配合老师的工作,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
    这种情况回应如下:1、全力配合老师的工作是家长应该做的,家长和老师之间的配合是孩子成长的关键,只有家长和老师共同努力,才能让孩子在学校和家庭中得到更好的发展。2、尊重老师的教学方式,积极配合老师的教学计划,帮助孩子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和任务。家长配合老师一起制定孩子的学习计划,为孩子的学习...
  • 作为家长如何配合老师教育好孩子
    4. 家校合作:家长和老师要形成良好的家校合作关系,共同关注孩子的学习和成长。家长可以参加学校的家长会、家长讲座等活动,了解学校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式,与老师共同探讨如何更好地教育孩子。总之,家长和老师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两个重要角色,只有家校合作,才能更好地教育好孩子。
  • 家长如何配合老师做好孩子的教育工作呢?
    1、您太客气了,作为一个老师,这是我的职责所在。其实每一个孩子,都是需要家人和老师共同的教育努力,学习和身心才能健康成长,您在家里也多多费费心,关注孩子的作业和身心,就是对我们做老师的最大的支持。2、作为老师我们和家长的目的是一致的,都是为了教育好孩子,教育孩子也是我们老师的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