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国之主奢靡无度屡见不鲜,历史上有哪些帝王以抠门著称呢?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4
历史上哪些君王是出了名的节俭?

大部分人的印象当中,古代的皇帝是整个国家之中最权贵的一个人,也是最“不差钱儿”的一个人,每天过着锦衣玉食的日子。
小的时候我就经常想,如果我是皇帝,我一定要买什么买什么。事实上,不是所有的皇帝都过着一掷千金的日子,他们有时候也会很节俭。

一、汉文帝刘恒
他是西汉的第五位皇帝,在位期间,无论是穿着还是饮食,都力求节俭。妃子的衣服也不能太过华丽,对墓穴建设要求更是严谨,不允许用金银铜锡来做装饰。
二、隋文帝
提到隋文帝,我想大家都不陌生,就是他创立了科举制。谁能想到,这样一个伟大的皇帝,日常生活确实非常节俭,史书记载,他穿过的衣服都是补了又补,吃饭的时候,每桌也只有一个荤菜,不仅如此,他还把节俭,作为一种美德,令行至全朝上下,为的就是给老百姓更好的生活。

三、明太祖朱元璋
朱元璋也是历史上一个有名的皇帝,他在位期间,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并且进行了许多改革。当上皇帝之后,身体力行,在保证自身节俭的同时,要求臣子们,也要杜绝奢靡之举,节约粮食和财物。
四、宋太祖赵匡胤
他的女儿魏国公主,经常打扮的非常华丽,然后出入宫廷,宋太祖就指责她,说他这样的举动会引来其它人的模仿,纵使奢靡之风盛行。而且他连自己出行乘坐的轿子,也拒绝用黄金做装饰。

总而言之,历史上崇尚节俭的皇帝还有很多很多,不是所有的皇帝都过着穷奢极欲的生活。而且身为皇帝,只有以身作则,才能减少朝中奢靡腐败之气。

  [编辑本段]【“皇帝”的来历】
  皇,古为上天,光明之意,“因给予万物生机谓之皇”
  帝者,生物之主,兴益之宗,“因其生育之功谓之帝”
  皇为上,帝为下,古人的皇帝意指天地,而皇帝一词则是告诉人们,天地是万物之主!
  “皇”的起源
  自公元前三千至前二十一世纪,是中国文明初起的时代,有三皇五帝之说。三皇的说法不一,一般认为是伏羲,女娲,神农。传说伏羲氏,又称皇羲,以通神明之德创八卦,教民结网,从事渔猎畜牧,致嫁娶,以丽皮为礼,造书契,以代结绳之政。而已考古发现中国最早的文字,就约在五千年前,因此,伏羲氏确实应该是中华文化最早的代表。女娲是在伏羲氏以后为天下共主,他作笙簧,是音乐的开始,传说她练石以补天,聚芦灰以止滔水。神农氏(炎帝)继女娲后为天下共主,传说他是农耕和医药的发明者,又创造了五弦琴,开始蜡祭和市场。看来,至他开始,中华民族开始进入农耕社会。
  “帝”的起源
  『五帝』乃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史记‧五帝本纪》
  黄帝,姓姬(或云公孙),号轩辕氏、有熊氏,原居于西北,后迁徙至涿鹿(今河北涿鹿东南)一带。炎帝传为神农氏,姜姓,号烈山氏或厉山氏。时南方强悍的九黎族,在其首领蚩尤率领之下,和炎帝争夺黄河下游地区,炎帝失败,向北逃串,向黄帝求救,并结为联盟。黄帝统帅炎、黄二部与蚩尤战于涿鹿之野,黄帝在大将风后,力牧的辅佐下,大败蚩尤,结果蚩尤被杀。涿鹿之战后,炎黄两部落发生战争,黄帝击败了炎帝。从此,中原各部落咸尊黄帝为共主,炎、黄等部落在黄帝的领导下融合成华夏民族。故中华民族素自承为『黄帝后裔』,又因炎、黄两部落融合成华夏民族,故也称为『炎黄子孙』
  “皇帝”的由来
  历史上把君主称为“皇帝”,是从秦始皇开始的。在此之前,中国的最高统治者称“王”或单称“皇”和“帝”,如周文王、周武王、“三皇”、“五帝”等。春秋战国时期,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一些国力强大的诸侯国的国君也自称为王,如秦王、楚王、齐王、赵王、燕王等。公元前221年,秦王嬴政灭掉六国,平定天下。嬴政自认为这是亘古未
  有的功业,甚至连三皇五帝也比不上他,如果不改变“王”的称号,“无以称成功,传后世”,于是让李斯等人研究一下怎么才能改变自己的称号,以显示自己的“丰功伟绩”。李斯等人商议后报告秦王说,上古有天皇、地皇、泰皇,泰皇最贵,可改“王”为“泰皇”。秦王反复考虑,认为自己“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决定兼采“帝”号,称为“皇帝”,以显示自己的尊贵.
  另一种说法:
  秦灭六国后,秦王政觉得自己的功绩超过三皇五帝,如果不改名号,显不出他的伟大,更不能让后代明白他的豊高德厚,於是他招集了李斯和博士们商议改帝号之事。
  丞相王绾禀奏:“三皇五帝的名称,是天下共主,实际上本身所占有的领土,不过方圆千里,而自商周称王后,才真正拥有天下,而且周维持了八百年的朝代,所以臣认为王的称号最好。”
  秦王政不悦的说:“我不要商朝七百年或周朝八百年的天下,而是要万世永传的朝代。”
  李斯上奏道:“陛下平定天下,如今海内都已成为郡县,法令由中央统一,这是自古以来从未有的事,所以陛下的功业为三皇五帝所不及。臣认为古有天皇、地皇、泰皇,而泰皇最尊贵,臣建议称泰皇。”
  秦王政一听,高兴的说:“泰皇仍与以前分别不出来,我看,去“泰”留“皇”,采上古“帝”号,称“皇帝”。我称始皇帝,后世以数计,二世、三世、直至万世,传之无穷。另追尊庄襄王为太上。”就这样,嬴政被称为“秦始皇帝”,通称“秦始皇”
  “陛下”的由来
  人们在文艺作品中,经常会看到臣民把皇帝称为“陛下”的情况。为什么把皇帝称为“陛下”呢?“陛下”是封建时代臣民对皇帝的称谓。“陛下”本来是指宫殿的台阶,又特指皇帝座前的台阶。皇帝临朝时,“陛”的两侧要有近臣执兵刃站列,以防不测和显示威风。群臣常常不能直接对皇帝说话,而要由站在“陛下”的侍卫者转达,以示皇权的崇高。“陛下”这一称呼最早见于司马迁的《史记》。《史记·秦始皇本纪》中有这样的记载:“今陛下兴义兵,诛残贼,平定天下,海内为郡县,法令由一统,自上古以来未尝有,五帝所不及。”后来,人们就用“陛下”作为对皇帝的直接称呼,表示自己虽然是在对皇帝说话,但在礼仪上不敢忘记自己本来无此资格。
  “太上皇”的由来
  秦朝末年,楚汉争霸,汉高祖刘邦最终取得了胜利。汉王五年(公元前202年)十二月,项羽被刘邦十面埋伏,围于垓下(今安徽灵璧县东南)。项羽突围不成,自刎于乌江(今安徽和县东北的乌江浦)。汉高祖刘邦当上皇帝后,每天都去参拜自己的老父亲。谁知有一天当他又去参拜父亲刘太公时,却见父亲穿着一件旧袄,手拿扫帚,毕恭毕敬地迎接他。刘邦大吃一惊,急忙上前搀扶父亲,而刘太公却连连后退。刘太公说:“您贵为天子,谁敢不敬?我虽然是您的父亲,也只是一个平头百姓,平头百姓不敬皇帝,是要被杀头的。我也不想为这事坏了天下的法纪。”汉高祖犯了愁,对于怎样才能不失礼度地对待自己的父亲,他一直想不出个好办法。后来,有个大臣说秦始皇曾尊去世的父亲为太上皇,建议封刘太公为“太上皇”。刘邦听了这话大喜过望,马上举行大典,将刘太公扶上太上皇位。皇帝的父亲从此就被称为“太上皇”,这一叫法历代沿袭下来。
  皇帝是专制政治体制国家的最高统治者。中文“皇帝”一词相传为秦始皇所创,取“三皇”及“五帝”合一而成。秦始皇(嬴政)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皇帝。
  在中国历史上,秦始皇创建了皇帝制度,自己成为第一个皇帝,称“始皇帝”。自此,中国开始了长达2232年的皇帝制度时期。皇帝是中国中央政权的突出代表,是政府和社会的核心,享有最高的权力和荣誉。皇帝自称“朕”,其他人则称皇帝为“陛下”、“万岁”或“圣上”等。秦朝时,秦始皇试图将国家的全部权力都集中在自己(即皇帝)手中,即“天下事无大小皆决于上”,但由于统治国家的事务繁多,这种制度实际上是不成熟的。在秦朝之后,皇帝的权力和职能逐渐由一个中央政府辅助完成,汉朝时这种中央政府的形式是三公九卿,隋朝开始三省六部制。因此即使皇帝年幼中央政府也可以照常运作,但同时由于中央政府长官(如宰相、丞相等)的权力可能过重,有可能威胁皇帝的权力,甚至通过政变自己当皇帝,比如王莽篡政。
  欧洲
  西方的“皇帝”一词来自拉丁语的imperator或caesar,意思为罗马军队的最高统治者、元首、皇帝。古代欧洲国家君主通常称为国王,只有神圣罗马帝国因为自称是罗马帝国的继承人和延续,所以其君主称为皇帝。
  法国
  法国大革命后,拿破仑恢复君主制,因为国王(roi)这个头衔在大革命后的法国已经极不得人心,象征腐朽、专制、蛮横,所以拿破仑不称国王而称皇帝。从这个时候起,“皇帝”这个称号有一种冠冕堂皇的、比国王高一级的味道在里头。所以,1804年,奥地利大公兼匈牙利和波希米亚王国国王弗朗茨二世宣布采用“奥地利皇帝”的称号,并于1806年放弃神圣罗马帝国皇帝称号。1867年,奥地利帝国实行二元君主制,改为奥匈帝国,奥地利皇帝兼任匈牙利国王(而非匈牙利皇帝,匈牙利王国有自己的议会和政府)。
  俄国
  1721年,俄国元老院授予沙皇彼得一世以皇帝(Imperator)的头衔,以与其更加强大的君权和更加庞大的国家相对称。俄国元老院直接把古罗马帝国皇帝的拉丁文头衔拿来献给彼得。这也是彼得大帝吸收西方文化的成就之一。在此之前俄国最高统治称者称“沙皇”(Tsar),也就是“恺撒”的意思。
  普鲁士
  德文“皇帝”是Kaiser,凯撒的意思,而不是Imperator。“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这个头衔,德文写成Römischer Kaiser,拉丁文写成Romanorum Imperator。意思都是“罗马人的皇帝”。 到了18世纪以后,欧洲许多国家变为君主专制国,皇帝这个头衔大多作为专制君主的头衔使用。当时欧洲的皇帝只有法国(拿破仑)、奥地利和俄罗斯三个。1850年,德意志邦联议会曾经给普鲁士国王加皇帝的尊号,但是被拒绝。1871年,普法战争结束,德意志统一,普鲁士国王才接受这个头衔。
  英国
  英国本土一直是王国。维多利亚女王加冕为印度女皇,继承莫卧儿王朝皇帝的帝位。她的头衔是“天佑大不列颠、爱尔兰及海外领地女王,国教保卫者,印度女皇”
  这是所谓“大英帝国”的来源。不过确切地说,应该说是有一个共同君主的两个国家,大不列颠王国(及其海外领地)和印度帝国。英国在印度的直接统治者为Viceroy,直译为“副王”,意译为“总督”。而英文皇帝称emperor,女皇称emperess。
  在维多利亚女王之后,男性的英国君主头衔是“国王大皇帝”。只有爱德华七世、乔治五世和乔治六世三个国王用了这个头衔。爱德华八世未加冕即逊位,乔治六世时期印度独立,印度皇帝的头衔被取消。
  其他
  自从彼得一世和拿破仑使得“皇帝”的尊号成为伟大帝王的头衔和象征之后,一些小国的君主也称自己为皇帝,比如葡萄牙王太子出身的巴西皇帝,自称墨西哥皇帝的奥地利马克西米连大公等等。海地独立之后,还曾经有一个奴隶出身的黑人皇帝——亨利一世。埃塞俄比亚也有皇帝,不过更确切的翻译是“万王之王(国王们的国王),犹太人的雄狮”。因为在埃塞俄比亚,国王也是一种和公爵伯爵一样的贵族头衔。中非共和国总统博卡萨也曾经在20世纪70年代加冕为皇帝。
  匈奴采用单于,突厥和蒙古采用可汗。日本使用天皇称号大概是在隋朝时期,日本天皇最早文字记载是673—688年前后天武天皇的《飞鸟净御原令》。中国称日本元首为天皇大约是在清朝的同治、光绪时期。越南的后黎朝和阮朝君主对内自称皇帝,对中国则称国王。朝鲜在1896年后改为帝国,其国王李熙也改称皇帝。
  当今世界上仍有不少王国,而政体绝大多数是君主立宪制,皇帝只是象征性,没有多少实权。曾做个小统计,目前尚存的王国共有29个,其中亚洲14个,欧洲11个,非洲3个,大洋洲1个。
  中国末代皇帝溥仪已死了四十年,越南末代皇帝保大于前年在法国病逝,世界上到底还有多少皇帝的后人?开国、治国、亡国,朝代之兴衰起落,都和皇帝分不开。君王已成了历史名词,中国再不会有皇帝,留下大量史料让后人去挖掘。要研究中国历史,就必须从“皇帝学”入手。
  中国历代皇帝到底有几位?各说不一,如果只从秦始皇开始算起,秦朝2位,汉朝31位,三国11位,晋朝16位,五胡十六国78位,南北朝59位,隋朝3位,唐朝22位,五代十国55位,宋朝18位,金辽西夏35位,元朝18位,明朝16位,清朝12位,还有南明、北元,其它诸如李自成、张献忠,以及太平天国洪秀全父子、甚至称洪宪帝仅两个月的袁世凯,加起来一共408位。
  但如果把秦始皇以前历时840年的东周、西周和春秋、战国时代之王、公、侯加进去,就更多了,这些君王总共121位,公217位,侯23位。若再把周朝以前的商朝、夏朝60帝也算进去,中国帝王应该有829位。
  [编辑本段]【中国的小皇上】
  12岁以下登基:
  汉
  西汉
  汉昭帝刘弗陵(8岁登基,21岁死)
  汉平帝刘衎(9岁登基,14岁死)
  孺子婴刘婴(2岁登基,21岁死)
  东汉
  汉和帝刘肇(10岁登基,27岁死)
  汉殇帝刘隆(100日登基,1岁死)
  汉顺帝刘保(11岁登基,30岁死)
  汉冲帝刘炳(2岁登基,3岁死)
  汉质帝刘缵(8岁登基,9岁死)
  汉灵帝刘宏(12岁登基,34岁死)
  汉献帝刘协(9岁登基,54岁死)
  三国
  魏
  魏齐王曹芳(8岁登基,45岁死)
  吴
  吴废帝孙亮(12岁登基,20岁死)
  晋
  东晋
  晋成帝司马衍(8岁登基,25岁死)
  晋穆帝司马聃(2岁登基,21岁死)
  晋孝武帝司马曜(11岁登基,35岁死)
  南北朝
  南朝
  宋
  宋后废帝刘子业(12岁登基,13岁死)
  宋顺帝刘准(11岁登基,14岁死)
  北朝
  北魏
  北魏孝文帝元宏(5岁登基,33岁死)
  北魏孝明帝元翊(6岁登基,19岁死)
  北魏幼主元钊(3岁登基,3岁死)
  东魏
  东魏孝静帝元善见(11岁登基,28岁死)
  北齐
  北齐后主高纬(8岁登基,21岁死)
  北齐幼主高恒(8岁登基,8岁死)
  北周
  北周静帝宇文衍(7岁登基,9岁死)
  五代十国
  后周
  后周恭帝柴宗训(7岁登基,16岁死)
  宋
  北宋
  宋哲宗赵煦(10岁登基,25岁死)
  南宋
  宋恭帝(4岁登基,5岁死)
  宋端宗(7岁登基,10岁死)
  宋幼主(7岁登基,8岁死)
  辽
  辽圣宗(12岁登基,61岁死)
  西夏
  西夏毅宗(2岁登基,21岁死)
  西夏惠宗(8岁登基,27岁死)
  西夏崇宗(4岁登基,58岁死)
  元
  天顺帝(9岁登基)
  元宁宗(7岁登基,7岁死)
  明
  明英宗(9岁登基,39岁死)
  明神宗(10岁登基,57岁死)
  清
  清世祖(6岁登基,24岁死)
  清圣祖(8岁登基,69岁死)
  清穆宗(6岁登基,19岁死)
  清德宗(4岁登基,38岁死)
  清恭宗(2岁登基)
  中国皇帝(君王)包括正统朝代和少数民族建立的政权,还有一些政变、夺权所建立的政权,再加上农民起义建立的政权,中国皇帝共有1000多位呢!
  附:南越、东越、闽越、东瓯、匈奴、突厥、回纥(回鹘)、吐蕃、高昌、于阗、柔然、吐谷浑、渤海国(大震)、南诏(大蒙、大礼、大封民)、大长和、大天兴、大义宁、大理国(前理、后理)、大中、东夏(大真)(以上不包括十六国时期和五代十国时期的少数民族政权)

自古以来,野心家对权力的追求都是无止境的,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巨大的权力往往伴随着无尽的财富,因此,历史上极尽奢靡的君主比比皆是。不过,历史长河中总少不了一些“奇葩”,他们与奢靡无度的帝王反其道而行之,身为一国之君却抠门得令人发指。

第一个抠门国君,就是汉武帝的祖父汉文帝。汉文帝其实是一个厚道的统治者,他的抠门只是针对自己,在位期间一切从简,连一座行宫都没有修建,而死后更是没有一件金银珠宝的陪葬品。汉文帝的“抠门”源于他悲惨的童年经历,当时他和母亲在吕后的手下艰难度日,小小年纪就知道生活不易,百姓皆苦,因此后来当了国君,虽对自己要求节俭,但从不苛待百姓。


另一个奉行节俭的国君就是隋文帝。隋文帝的抠门不止针对自己,还要求他后宫的妃子们都要节俭,不得铺张、奢靡,连金银首饰都不许佩戴,而他自己更狠,一日三餐清汤寡水,不仅只穿粗布衣服,甚至龙袍都要打着补丁穿,出行也不讲排场,只用最简陋的马车。不过,隋文帝的节俭,换来的是国库的丰盈,为百姓生活和后面几代的富足打下了基础。

清朝也有一位抠门君主,就是道光帝。据说,道光帝在位时要求自己和大臣们衣着从简,他自己的衣服都是一个多月才换一次,而且为了节省灯油,他都早早就睡下,甚至于他的皇后过生辰时,道光帝只赏了几碗炸酱面,寒酸得令人心疼。



历史上最抠门的皇帝,我觉得是万历皇帝。万历皇帝是一个特别贪财的人,但是他对自己却特别苛刻,作为皇帝有时候他还穿有补丁的衣服。

与其说“抠门”不如说是“节俭”,历史上有很多节俭的帝王,比如周武帝宇文邕生活过的很俭朴,不铺张浪费,还有陈武帝陈霸先也很节俭朴素,等等还有一些帝王都比较“抠门”。

抠门的帝王挺少的,但是有节俭的皇帝,清朝道光皇帝就是节俭的代表,他在登基之前就很节俭,到登基后就崇尚节俭,他自己也很少吃肉。

有一些帝王是想做明君的,就会想要在全国推行节俭之风,于是会显得有些抠门,比如国家身处危难之地的明朝末年,崇祯皇帝就被迫这样节俭。

  • 历史上有哪些皇帝是纵欲过度,得性病死的?
    答:唐玄宗跟纵欲也有一定的关联,他当时拥有后宫佳丽整整好几万,在这种情况,纵欲是不可避免的。根据文献资料记载,死于纵欲的有一个皇帝,他就是汉文帝。在当时赵飞燕、赵合德是非常漂亮的妃子,也正因为如此,汉文帝死在床榻之上。历史上还有一位皇帝那就是宋度宗赵禥,他是比较好色成性,甚至一晚上...
  • 历史上东吴后主孙皓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他都有什么成就?
    答:有好有坏吧!手段残暴,为了维护统治不择手段古代,出现抢夺王位的世界历史上屡见不鲜,而卸磨杀驴的故事更是如数家珍。孙皓生活在东吴后期,伴随着中原统一的趋势越来越明显,东吴已经渐渐失去了和其他强者进行争夺的实力,等到东吴第三任皇帝孙休即将一命呜呼之时,为东吴选择一个更好的君主,成为他的...
  • 奢靡无度的洪秀全因为什么会滥杀无辜曾国荃呢?
    答:久而久之,洪秀全完全忘记了最初起义的目的,管理太平军全是一些馊主意和没有参考价值的腐朽思想,他没有变成比清政府官员更加好的领导,而是变成比清政府官员皇帝更加贪得无厌、奢靡无度的领导者。不仅变成这样,洪秀全还毫无知觉,盲目自大,最后促使原本已经实力雄厚的太平军内不得军心,外不得民心,...
  • 司马懿好不容易篡位,可是为何建立西晋之后,宛如昙花一现?
    答:如此荒淫无度的生活,必然会让人丧失斗志。其次,司马炎奢侈无度。司马炎决定享受生活之后,变得越来越奢靡无度,尽情挥霍。上行下效,官员们也都以比富为乐。简直是‘以骄奢意淫为荣,以节俭朴素为耻’。最典型的就是石崇王恺斗富,司马炎知道他们在比富之后,不但没有惩罚,反而把珊瑚树...
  • 安乐公主:唐中宗李显幼女,恃势骄横,奢靡无度
    答:阿武尚且当上皇帝,我本是皇帝的女儿,有何不可呢?”与太平等七公主全都开置府署,而安乐公主府属官员尤为浮滥,尽都出自屠贩之家,因是捐纳资财买得官职,批降墨敕斜封授职,以故被称之为“斜封官”。奢靡无度 安乐公主营建居室及安乐佛庐,全都模拟宫禁,而工巧还要超出一头。她曾奏请将...
  • 为什么说五代十国时建立的南汉国是一个荒唐的国家?
    答:而且在这样的一个国家里,并不仅仅只是君王这样,就连大臣和平民百姓都是享乐主义的,整个国家呈现一种奢靡的风气,由此可见这是一个多么荒唐的国家。同时,想要在南汉国做官的话,那么 首先第一条就是要阉割,如果没有阉割的话,是不能做官的。因此,当时的南汉国朝中大臣基本上都是太监了,而南汉国...
  • 隋朝隋炀帝杨广:大有作为和奢靡败家的混为一体
    答:李世民通过与杨广一样的不正当手段登上皇位后,努力将自己包装为一个英明之主。他与大臣们谈及那位表叔时说,“炀帝恃此富饶,所以奢华无道,遂至灭亡。炀帝失国,亦此之由。”将隋炀帝亡国归之于他的大兴土木与奢华无度。然而事实正如学者袁刚所说,“隋炀帝区别于历史上诸多昏君的一个最大特点是,...
  • 历史上的几位后主
    答:这个早年能励精图治的君王,在位后期却挥霍无度,生活奢靡无度,整天和他在《玉楼春》词中所赞美的那位“冰肌玉骨清无汗,水殿风来暗香满”的花蕊夫人沉迷于诗词享乐之中。如此这般,纵是据有富庶之地的“天府之国”,最终也难逃灭亡的命运。投降北宋后,他千里迢迢奔赴汴京,得到了最高的赏赐,却在...
  • ...感觉唐玄宗好昏庸啊,历史上对唐玄宗评价如何?
    答:《长安十二时辰》当中的圣人,对应的就是历史上大名鼎鼎的唐玄宗。在看电视剧的时候,圣人给人的一种感觉就是他很昏庸,自己明明有太子却要把国家政事都交给林九郎。那么在历史上,真实的唐玄宗究竟是不是也是个昏君呢?1、唐玄宗统治前期 重视地方官的选拔,曾亲自考核县令,把不称职的人斥退。任用有...
  • 南唐后主李煜生前有着怎样的生活?令人羡慕却又为人所不齿
    答:在某种意义上李煜还成了赵匡胤统一皇权攻打其他割据政权坚实有力的后盾。李煜不仅仅在经济上毫无原则的...在李煜继位以来就是这两位绝代的美人皇后陪李煜一起疯,一起纵情享乐,肆意挥霍过着奢靡无度的生活。...从奢靡无度的一国之主到一朝沦为阶下囚的巨大心理落差,让李煜在心灵上饱受摧残的同时,也为他写出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