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如何维护自身健康状况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9-10
许多当代大学生处于亚健康状态,这不仅涉及生理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目前,大学生的健康问题已经成为社会各界广泛关注的社会问题。拥有卓越学业成绩的学生若缺乏社交能力,可能会感到孤独;若仅具备高智商却不能控制自己的情绪,可能会成为潜在的危险个体;即使拥有出色的逻辑能力,若对自己认识不足,可能会感到迷茫。心理健康教育旨在引导我们成为快乐、健康、自我认知的人。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根本在于缺乏积极主动、科学合理的自我维护,导致无法应对外界的压力和刺激,进而出现心理困扰甚至疾病。要解决这一问题,以下几个途径至关重要:1. 学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自我认知;2. 正确认识并接受自我;3. 客观面对挫折,积极调整情绪;4. 寻求社会支持,减轻心理压力。
根据《辞海》,健康是指身体器官系统发育正常、功能健全、体质强健、精力充沛,并具备良好劳动能力的状态。世界卫生组织将健康定义为身体、精神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而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健康不仅包括身体健康,还涵盖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能力。据相关资料,健康可依“5+3标准”来评判,即“五快”(食快、便快、睡快、言快、行快)和“三良”(良好个性、处世能力、人际关系)。若符合这些标准,可认为健康。
大学生心理健康是指在个人及环境条件允许的范围内,个体心理达到最佳功能状态。这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没有心理疾病;二是能积极调整心态,顺应环境,有效并建设性地完善个人生活。心理健康标准可从六个方面理解:智力发展正常、情绪稳定乐观、意志健全、行为协调适度、人际关系和谐、人格完整独立。这些标准既包括内在心理机能的健全和需求的正当满足,也包括外在行为规范、人际关系和社会适应的协调。心理健康分为积极和消极两个层面:积极层面涉及有追求、有价值目标的高层次心理状态;消极层面涉及适应和平衡,以及内心冲突的消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