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如何解决民生问题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如何解决民生问题

民生问题是建设和谐社会的根基。近年来,我们党和政府在保障民生、改善民生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大成绩。但现在仍然存在不少问题需要解决。解决问题的对策很多,这里谈6条建议:建议1:政府要进一步向“民生政府”的方向转变政府应当管经济,可是,只能是从宏观上管,用方针、政策去管,而不是直接插手企业,更不能成为企业的主体。对经济,政府只能是间接政府,不应是直接政府。政府直接的职能应该是管社会。市场经济是竞争经济,优胜劣汰,无疑会使富者更富。近些年来,在40多个国家中开展以“瘦身政府”、“重塑政府”为目标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响亮地提出:政府是为弱势群体而设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政府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不断建立、健全社会政策,保障广大人民的利益,特别是在保护弱势群体的利益方面,颁布了许多相关的社会政策,为弱势群体提供有效的制度性支持。可是,弱势群体支持的制度化依然急需加快、加强和落实。要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建设民生政府。
  政府是为民生而建,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代表人民,一切为民谋福利。建设民生政府,就是政府要树立“公民权利本位,政府义务本位”、“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思想,从民众最为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民生问题着手,以提高民生质量为宗旨,以民众是否满意为评价民生工程的唯一标准。建设民生政府,就是要重点关注就业、教育、分配、社会保障等涉及人民群众的基本生存与发展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固国安民之策,是人民的生活与生存之根本。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推动全民创业,实现“人人有活干、有饭吃”。要维护劳动者的权益,推行企业人员工资集体协商,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教育是民生之基,是强省与富民的基础,也是人民群众的基本权利。提高全省各族人民的基本素质,必须实行教育优先的发展战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让城乡孩子都能无忧无虑地上学,都能公平享受优质教育资源。分配是民生之源,是人民群众休生养息的源泉。要提高城乡居民收入,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逐步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实现城乡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与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社会保障是民生之依,是人民生存与发展的依托。要把老百姓都装进“社会保险箱”,使民众能够“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快推进住房供应体系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做好保障性住房的公共产品回归工作,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问题。

  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民生做实。
  “把民生做实”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战略重点与着力点,是民生政府建设的核心内容。把民生做实,就是要合理配置公共财政资源,将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公共财政资源配置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公共财力和资源更多更好地用于民生工程建设。把民生做实,就是要大力发展民生经济,实施公共财政理念,把公共财政投入到公共领域,以满足民生需求为目标,真正做到服务于人民、关注民生。把民生做实,让大多数社会成员的生活水平能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而不断提升,让大多数社会成员能够有平等的机会进行自身发展。把民生做实,就是要按照投资于人的标准来选择发展模式,把财力与资源用于与人的发展直接相关的社会事业和社会发展,投入到就业、收入、教育、文化、卫生医疗、社会保障、居住等方面。把民生做实,就是要大力发展经济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改善民生的基本前提是发展。经济不发展,就失去了保障和改善民生的物质基础,公共财政理念也将变成无本之源。经济发展必须要依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

  把民生做实,成效考评是标准。
  民生成效表现为民众的生存状况改善、民众的发展权利提升以及民众的生活质量改善三个层次,是检测民生工程与民生经济建设的试金石,是把民生做实的测试标准。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提出“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政绩考核评价的重要取向”,明确要求建立民生成效考评机制与考核指标,要将涵盖民众基本生存发展状况改善的恩格尔系数、基尼系数、居住条件、教育资源公平配置、劳动就业、社会保障覆盖、公共卫生体系完善、公共民生投入、劳资关系、经济增长和财政收入状况等作为民生成效的基本指标,对各级政府工作绩效进行考核。建立政府、社会、民众三者相结合的考评机制,让政府的民生工程与民生经济置于人民群众和社会各主体的监督之下。

  把民生做实,人民群众是主体。
  人民群众不仅是民生成效的受益者,更是民生工程与民生经济的建设者、民生绩效考评的参与者、民生制度的维护者与监督者。把民生做实,建设民生政府,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主动参与、积极参与。人民群众的参与体现在把民生做实与民生政府建设的各个环节与过程之中,体现在参与科学决策、参与民生工程建设、参与民生经济发展、参与民生绩效考评、参与民生制度建设等方方面面。人民群众通过系列参与,将收获劳动就业与工资收入增长、收获能力提升与发展机会;人民群众通过参与,有利于提高科学决策水平,促进社会阶层流动,提升社会公平,改善民生绩效。保障人民群众的参与并发挥主体作用,需要制度层面给力,用制度固化人民群众的充分参与。

  把民生做实,制度建设是保障。
  现在很多民生问题实际凸显了制度缺失,保障与改善民生的持续之举是确立关注民生的价值理念与制度基础。解决公平问题、社会稳定问题、社会保障等问题,均需要制度作保障。不能以经济发展水平高低作为借口影响民生,不能搞运动式、应急式的民生工程,应该实施持续的民生制度建设。制度建设才能保障社会各个阶层的民生权益,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个人发展、社会公平以及社会稳定等问题。用制度来规范公共财政资源配置,用制度来规范民生工程建设与民生经济发展,用制度来规范人民群众的民生参与主体,用制度来规范民生绩效考核,用制度来规范工资增长,用制度来规范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才能将民生问题纳入常态化管理的轨道,才能根本避免应急式、运动式的民生工程建设,才能把民生做实,才能建设好民生政府。

政府怎样解决民生问题?
  ①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构建和谐社会;
  ② 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践行“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和谐发展”的执政理念;
  ③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定不移推进改革开放;
  ④实施科教兴国、可持续发展、西部大开发等战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共同富裕;
  ⑤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大力弘扬顽强拼搏、同舟共济的抗灾精神;
  ⑥政府部门要依法行政,切实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 、最现实的利益问题。

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持科学发展观,按照建设和 谐社会要求,从群众利益出发,切实解决群众利息息息相关的民生问题。

具体措施:
(1)优先发展教育;
(2)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
(3)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增加城乡居民收入;
(4)加快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5)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提高全民健康水平;
(6)完善社会管理,维护社会安定团结;
原则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转变工作作风。
备注:措施每条都要分写,你可以个人去扩展,如优先发展教育可这样写:
研究制定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促进教育公平。优化教育结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会公平的重要基础。1,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2,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3,,重视学前教育。更新教育观念,深化教学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4,坚持教育公益性质,加大财政对教育投入,规范教育收费,扶持贫困地区、民族地区教育,健全学生资助制度,保障经济困难家庭、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平等接受义务教育。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5,鼓励社会力量兴办教育。发展远程教育和继续教育,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 请举出党和政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采取的措施?
    答: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享共治的社会理智格局
  • 保障和改善民生8个措施
    答:3、坚持保障与激励相统筹,增强民生工作针对性。一方面,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关键小事入手,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织就密实的民生保障网。4、坚持当前与长远相兼顾,增强民生工作持续性。保障和改善民生是一项长期工作,没有终点站,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民生是人民...
  • 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民生工作直接同老百姓见面、对账,来不得半点虚假,既要积极而为,又要量力而行,承诺了的就要兑现。”对各级政府部门而言,持续推进民生改善,根据各自资源禀赋和发展阶段出台务实举措,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落实各项惠民政策,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
  • 联系实际谈谈我国政府将怎样完善公共服务,补齐民生短板
    答:着眼于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卫生保健服务的目标,坚持公共医疗卫生的公益性质,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强化政府责任,增加政府投入,严格监督管理,建设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卫生保健制度,为市民提供安全、有效、方便、价廉的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解决好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完善疾病预防控制体系、...
  • 当今政府是如何改善人民生活的
    答:②加大政府财政对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社会事业等有关民生方面的投入,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建立和健全社会福利制度和社会保障制度,增加城乡居民收入,切实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③ 就业是民生之本,解决就业问题是有关改革发展稳定大局的重大问题,也是改善民生的重大问题...
  • 当今政府对民生方面做主了哪些贡献(举例,3个以上)
    答:一是扩大消费尤其是居民消费。增加政府支出用于改善民生、扩大消费的比重,增加对城镇低收入群众和农民的补贴。推进连锁经营向农村延伸。二是千方百计促进就业。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大学生到基层就业,到中小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就业,鼓励农民工返乡就业,加大对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力度,大力支持自主创业...
  • 我国应采取哪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措施
    答:“就业是民生之本”,就是说“就业”是人民生存和生活的根本。就是要大力解决下岗职工再就业,引导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抓好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新增劳动力的就业问题,实行“劳动者自主择业,市场调节就业,政府促进就业”的方针,使人人有活干,有饭吃。二、教育方面 “教育是民生之基”...
  • 政府应怎样高度关注民生,反映民意,做到一切为了人民幸福生活
    答:(1)政府要坚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对人民负责原则。在工作中,切实坚持为人民服务 的工作态度,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 (2)政府要组织好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职能,优化公共服务、完善社会管理。特别关注 公共服务、社会保障、就业、物价、住房、教育等民生问题,使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 尊严,让社会...
  • 党和政府为解决民生问题还采取了哪些惠民措施
    答:1、养老保险,全称社会基本养老保险,是国家和社会根据一定的法律和法规,为解决劳动者在达到国家规定的解除劳动义务的劳动年龄界限,或因年老丧失劳动能力退出劳动岗位后的基本生活而建立的一种社会保险制度。2、住房公积金,国家机关和事业单位、国有企业、城镇集体企业、外商投资企业、城镇私营企业及其他城镇...
  • ,政府如何保障和改善民生
    答:过上衣食无忧的生活。健全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实现人人享有基本社会保障。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积极发展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加快推进住房供应体系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做好保障性住房的公共产品回归工作,解决低收入群体的居住问题。保障和改善民生,把民生做实。“把民生做实”是党和政府工作的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