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自己,和谁结婚都一样--摘录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6
1. 我自身在婚姻中所经历的种种磨难都不是偶然现象,从中可以看到婚姻发展的规律性,它不仅适用于家庭内外人际关系的发展,甚至也适用于种族间冲突的解决。

2. 婚姻绝对不是将浪漫当作礼品加以精美包装,它的真意在于是否平衡和调节伴侣间的内在冲突。

3. 不管跟谁结婚,结果都一样。你不能总是期望你的伴侣帮你找到真正的快乐,让你重获自信。无论你和谁结婚,最终总是会与自己相遇。

4. 结婚几年后,有多少伴侣能一直相依偎,始终保持完满合一?他们还能感到多少和谐与快乐,是否还能剩层次地进行沟通?你是否认识一对结婚多年的伴侣,他们仍抱有希望,能通过彼此达到自身的完满合一?

5. 生活的时间越长久,就越无法控制自己,越来越偏离生活的轨道。易怒、伤害、误解、抱怨、疲惫、麻木、猜忌......因此,对我们的亲密关系和伴侣生活至关重要的是:我们应该诚实地看待自身,并学会如实地展现自己。

6. 我们为了不再孤独或找到自己的幸福而去寻找感情,这就如同一个残疾人为了不再跌倒,疯狂地去寻找拐杖一样,结果显而易见。

7. 任何一段感情,无论开始时是多么幸福、美满,迟早都系因为我们内在的期待、要求、紧张和恐惧走向毁灭。

就像一个单腿的人,为了能行走而去寻找另一个单腿的人。两人凑到一起,便以为他们有了两条腿,可以像健全人那样行走。似乎所有的问题都得到了解决,在最开始的快乐时光里,他们甚至忘记了自己从前只有一条腿。他们互相扶持,用合在一起的两条腿朝同一个方向奔跑。直到有一天,其中一个希望改变行走方向或速度,而另一个则坚持相反的意见,他们开始忘记自己原本只有一条腿。于是他们再也无法继续前行,开始步履蹒跚,最终只能摔倒在地。他们不假思索地将自己行走困难甚至摔倒的责任,以及所有的先天不足都推到对方头上。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曾在与另一个人相处的过程中,经历过这种情景,突然间我们感觉缺少了什么,温柔、依靠、安全、激情、关注......而之前那个伴侣则是罪魁祸首,因为是他将你所需要的一切都带走了。

如果你总是用单腿的状态进入一段感情,并因此觉得自己需要另一个人来帮助你,填补你缺失的另一半。这样的期待,恰恰为冲突乃至分离埋下了祸根。你的伴侣无法带给你你所期待的幸福。开始时,你也许还在奢望,新伴侣能为你的生活带来美妙的新气息。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当他不再向你表现出他的优良品质时,当他不再满足你,或者说,无法再满足你、让你感到充实时,你当初决定选择他的那些优点,恰恰会成为日后令你无法容忍而诅咒责难的特性。

8. 你的真实存在,你完整的人格结构,是沉在水面下更大的部分。这里沉睡着被你的意识驱逐出去或从来不曾意识到的一切。所有你的家庭所不允许的,很久以前你就已知道是没有价值、不受欢迎的;所有曾令你痛苦,让你宁可将其压抑下去或干脆忘记的;所有你从没理解过、接受过并且以为从中得到解脱的,都被挤压到这里。所有的一切,凡是你无法信任的:那些旧有的模式,儿童时代的早期经验,所有的痛苦、伤害和恐惧,以及你至今还没利用到的潜能和还没有激发的爱情。一切难能可贵的品质,从前很自然地属于你,而现在,因为没有空间被挤压到水面之下,转变成了不为人知的恶劣部分。沉睡至今的活力和兴趣、被禁止的欲望和本能将会在此转化为攻击、羞耻、贪欲和仇恨。最终我们会因此而谴责自己,因为我们已忘却,它们在转化之前原本是一些优秀的个性特征。

9. 早期的负面经历持续的时间越长久,  创伤程度越严重,在我们性格中留下的烙印就越明显,今天所起的作用就越强烈。

10. 在我们自己和伴侣身上,在每一个人身上,都存在着被压抑的伤痛和一些被抑制的人格组成部分,它们在我们目前的生活中仍然起着重要的作用。了解这一切,对我们是否能更好地生活下去至关重要。

在每个人身上都遗留着过去未曾消解的老故事,它们仍然在影响着我们今天的生活,将我们原本生机勃勃的人生,包裹上一层令人无法看透的剪影铠甲。正是这层铠甲阻碍了我们的幸福,而不是我们的伴侣。

11. 我们看到的世界,并不是世界本身,只是自身对世界的认知。

12. 不要试图改变你的伴侣。

13. 我们试图从伴侣那里得到爱和关注,这个愿望永远无法实现,因为谁也不肯自觉自愿地给予。

14. 当你的内心充满各种情绪,诸如被疏远,被扼杀,被封锁,孤独伤感,虚弱无助,甚至满腔仇恨时,你的伴侣也许完全不需要对此负责。只需要一点小小的理性,不需要任何对心理学具体理论的理解,就已足够为你的伴侣关系注入新的生机。如果你能对此有些微的感受,就能为你的伴侣生活增添新的力量和希望。你会变得更加开放和善良。

15. 我们彼此越接近,就越能够清醒地认识到对方的缺点,或者说对方的真实面目。从前是我们如果着魔一般被深深吸引的那些与众不同的特点,如今却成了我们分离的理由。我们无法接受他的行为方式和思维习惯。当我们走近他并有机会仔细观察时,我们才发现,那个曾给我们生活带来快乐时光和轻松感觉的人,竟是如此不可依赖。他很晚才回家,让我们独守空房,久久等候,而就在我们等他时,他甚至会与其他人一同享受快乐而忘记了我们的存在。

16.(伴侣间的权力斗争) 每个人都会用自己的方式去斗争,但大多时候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当一个人在家里无所顾忌地将各种东西四处乱扔时,另外一个人会更细致规则地将房间收拾整洁;当一个人回家越来越晚时,另一个人则会越来越多地外出寻找希望;当一个人越来越多地要求就原则问题进行对话时,另一个人则会沉默寡言,不断回避退缩;当一个人对性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时,另外一个人则越来越清心寡欲,无动于衷。

每个人都试图摆脱来自对方的压力和期待,而期望能与对方一起去满足自己的需要,并尽可能地保护自己内在的伤口和疤痕不再被触碰。同时也试图实现自己对婚姻,对生活以及对伴侣的理想设计,或者期待能将对方拉入自己设计好的轨迹。通常情况下,两个人中谁都无法真正赢得这场战争,与此相反,只会使矛盾激化,整个局势变得举步维艰。

当一个人总是牢骚满腹时,另一个人就会逃的更远。同样一个人,从当初那个独特的另一半,变成今天我们试图压制和摆脱的对象,其原因就在于,我们觉得他给予我们的,大部分都是伤痛,而不是我们所期待的关爱。有时置身于权力斗争阶段,我们会变的连自己都认不出来。由于失望,我们指责爱人的时候远远多于指责敌人。从前我们曾向朋友说,这个人是多么的与众不同,完美无缺,现在我们则无助的挑剔着,指责他们变得无所顾忌,为所欲为,完全不考虑我们的感受。有时候甚至我们自己都会感到震惊,针对伴侣,我们会无端地产生强烈的愤怒和反感。我们感到绝望和迷茫,从心底感觉到对这个人的拒绝和反抗。在热恋时期我们还把他当做神一样来崇拜和敬仰,现在则感觉到被伴侣背叛。或者我们会自我谴责,当初自己为什么没有看清楚,为什么会被他迷惑?

越来越多的人在这个阶段分手,越来越多的人在分手后会迅速地找到下一个伴侣,但同样更快地在这一阶段无可奈何地再次分开。恰恰在这个阶段,潜伏着各种治愈创伤和成长发展的机会,因为作为另一半的伴侣提供了可能性,使我们能超越自我的限制成长起来。

17(第三阶段:独立与斗争阶段)仅仅闯过权利斗争这关是远远不够的,若没能真正了解对方并好好利用这个机会去成长,便会迅速进入下一个荆棘丛生的灌木林:依赖与独立斗争的阶段。已成为伴侣的双方都逐步接受了眼前的现实,一切都不再像开始时期待的那么理想。它们之间保持着一定的距离,各自占据了一定的空间开始适应彼此间充满矛盾的角色。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将矛盾降到最低限度,来占据最安全的位置,以便休养生息,度过权力斗争阶段后的相对平和期。在这一阶段,他们会尽量保持距离,力争在其他方面更有成就,尽可能得到外界的认可,吸引更多的关注与爱慕。大部分人会以追求独立自主来结束权力斗争。看起来,在经历了所有失望和伤害后,似乎只有独立自主才能使我们在一定程度上重新恢复自己对生活的控制。在这一阶段两人会有更深层次的交锋,试图平衡伴侣双方内在的冲突。因此,两人之间的关系依然是犬牙交错,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知道其中一个首先感到有能力进入看起来更安全的独立自主的状态,那么,另一个会相应被迫开始寻求依赖性的亲密关系。

热恋时期那种表面上的接近,此刻变成了失望迷惘的感觉。作为伴侣的两个人,在权力斗争的混战中彼此纠缠,谁也无法成为最终的胜利者。从这时起,双方之间开始出现两极分化,一个人越是封闭自我,对对方的言语及感觉不做出任何反应,那么另一个人就会越来越向对方倾斜,试图接近或控制他。这种角色分配是由双方相互影响而产生的,也可能在关系发展中出现角色转换的现象。

大部分情况下,这种角色分配就如同一个走不出来的怪圈,其中的一方摆出拒绝的姿态,不愿搬到一起居住,不肯结婚,不想一起度假,甚至不愿在一起过圣诞节。这一方不想在现实中承担任何责任,不愿在另一方前表达自己的爱。如此,他便在潜意识作用下,将对丧失和拒绝的恐惧隐藏了起来,同时也压抑了对要求得不到满足的恐惧。避免拒绝和丧失的最好办法,就是期待不再得到,于是他退缩到独立自主的位子上,表示自己什么东西都不需要。

这样的行为会使他的伴侣感到失望和不确定,并由此陷入困境和满腹牢骚。伴侣所感受到的伤害以及提出的要求,更是独立的一方所不愿意经历的。荒诞的是,这些都会使他更强烈的回忆起自己的担心和恐惧,因而更加远离伴侣。对此,具有依赖性的一方自然就会更加不满,更加悲观,更觉得自己陷入了牢笼,并误以为自己在积极的采取行动来拯救自己的婚姻。他实际上是将对方当成了堵漏的塞子,并希望能利用对方来不断满足自己的需求。即便看起来他在设法使双方靠近,努力去表达自己的感受,但在更深的层面,这种依赖并不是发自内心的真正的需求。从表面上看,她似乎是真的想要面对现实,但内心却没有真的做好为对方付出的准备,她的行为也只是出于恐惧。

事实上,在这一阶段,两个人中的一个总认为自己受到了伤害,另一个则竭力回避眼前的困境。因此恋爱关系中的两个人的位子也很容易在一瞬间发生倒转:一辈子只想自由自在无拘无束生活的小伙子战胜了自我,突然向姑娘求起婚来。多愁善感的姑娘却一下子被吓着了,不禁对此产生极大的怀疑。当攀岩藤蔓突然身价倍增时,荒原野狼就会因为嫉妒之火烧灼而忙着发出求爱的信号。如果我们过去在婚姻中感觉如陷牢笼,那么在下一次婚姻中依然会重蹈覆辙。所有这一切的问题都与爱情无关,而与控制有关。

在这一阶段,无休止地进行原则问题的争论,只会使两个人变得疲惫不堪,麻木不仁。伴侣间的合作非常重要。如果她们能学会重视对方的能力,就能更顺利地抵达目的地。(所有我们拒绝的,正是我们应该整合的)对方那些因与我们不同而遭到拒绝的特征,意图,世界观以及方式方法,都是我们所缺乏的,经过整合就能就能使我们的生活更加充实。如果你不想在家中久久等待另一个人,那么就走出去;如果你对太过接近感到忧虑,那么就说出你的感受。

18.(第四阶段,装在套子里的人)

经历了权力斗争和信任危机之后,经历了独立和依赖之间持续的摇摆之后,两个人的全部生活似乎已变成了了无生趣的例行公事,任何其他人的婚姻都比自己强一百倍。无聊悄然潜入,共同生活变成了彼此束缚。

婚姻中深度的冰川时期,两个人都只是在尽职尽责地努力演好自己的角色。她们扮演成夫妻,父母,养家的男主人,待客的女主人,但作为真实的个体,彼此之间已经没有了任何实质性的联系。

真正的联系是自由的,建立在真正相互吸引的基础上。这种表面的融合会损害人格框架。如果与伴侣的真实关系受到干扰,我们便会表现出儿童式的友好,常常为了他人而牺牲自己,并越来越依赖对方。如果这种关系根本就不存在了,那么我们就会转而扮演成一个补偿性的角色,以便维持表面的关系。在儿童时代,我们都学会了这样的方式来获取家庭的认可。

我们越是毫不动心地去做,我们越能完美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越能与我们肩上所扛的纸人相匹配,同时我们便将自己更深地封闭起来,使其他人无法触及我们的内心。 我们越少减少对角色的投入,就越能够完美地扮演它们。我们越来越难以真实地表现自己,因为内在似乎越来越缺乏值得展现的爱与渴望,因而也就越来越缺乏外界的认可,于是,我们就会更加严格地控制自己--越来越将自己置身于幕后,对自己感到不满,生气,愤怒,失望。总有一天,我们会像定时炸弹一样,因为最轻微的震动而爆炸。

19.(第五阶段,我们必须生病)即便是在卧病或逞强之后,隐藏的仍是恐惧与自我拒绝,以及对认可的期待--有时这种期待甚至是隐秘的,令人难以察觉的。我们试图从伴侣那里得到爱和关注--当然这个愿望永远无法实现,因为在追求的道路上,两人之间永远在进行着交换,而谁也不肯自觉地给予。而相互给予正是治愈往日创伤的前提条件。

20. (第六阶段,一起成长中的挑战)如果我们能共同面对在婚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那么我们就能始终保持共同成长。有一天,你会发现一种前所未有的感觉,内心深处的平和感,虽然平和,但绝对不是静止不动或者无聊空虚。我们相互扶持,彼此爱护,共同重获勃勃生机。我们感觉自己被对方包容,出于安全的状态,不必再焦虑地寻找方向和动力。

当真正的伴侣关系在婚姻中逐渐展开时,有时看起来我们好像又回到了相识之初,有时感觉比当初还要深刻。但即便是这一阶段,仍然有挑战在等待着我们:恰恰因为此刻我们前所未有地接近,彼此的了解都比任何时候都深入,那些时间尤为久远,埋藏得特别深的伤害与痛苦,最终都会浮出水面。那些直到今天仍被我们完全压制下去的问题冒了出来,权力斗争的危险又隐隐出现在阳光灿烂的天空,而当这样的情形出现时,对我们来说就显得尤为荒谬。从前那种僵化的感觉再次出现,使双方感到难以忍受。我们在危险中奔走,失去了耐心,对往日那些似乎早已解决的问题为什么又浮出水面无法理解。

只要还在一起,我们就要面对发展的挑战,面对带来治愈机会的更多可能性--首先我们必须面对反弹。我们彼此间的信任将会一再受到考验,就像我们每向对方迈出勇敢的一步,都将得到新的回馈一般。我很清楚走上这条共同成长之路的,不仅仅是作为伴侣的两个人,同时也包括双方的家庭,他们的生活将由此变得更加戏剧化,充满更多生机。

谁能发自内心地为对方服务,谁就能体会到给予的快乐--给予会使人自然而然地感到强大。

21. 如果希望婚姻能长期正常运转,那么女性就必须逐渐打好自己的基础,包括物质的,理性的和情感的。

22. 被骗的那一方往往觉得自己很长以来以这种方式那种方式依赖着伴侣,她很不情愿。却不相信自己能摆脱这种依赖,害怕自己会因此而受到伤害。她没有勇气再次面对真相,依靠自己的力量去生活。

23. 婚外恋很少是偶然现象,往往是因为我们自己与伴侣已长期处于相对无言的状态,或完全陷入了权力的泥潭第三者才会出现。

然而我总是鼓励被欺骗的一方尽量与第三者建立真诚的关系,为的是能使她能认识到自己在发展过程中所欠缺的特征。

24.学会善待自己,照顾自己,当我们心里想说不时,嘴上绝不顺应别人的意志说是。

25. 当对方对我们无所谓时,我们很少会离开,我们离开太多是因为我们感到毫无希望且满心沮丧。

分手看起来是拯救自己最佳的方案。我们终于可以自由呼吸,怪圈被打破了,平和安宁又重新回来了,伤痛也终于缓解了。可是后来呢,当我们一阵惊喜平复下来,重新获得力量之后,起身四顾,我们不得不承认,我们被禁锢在了孤岛上。

如果我们希望能与原有的伴侣保持平和的关系,就必须真正地继续发展自我,化解从前埋藏在心里的愤怒和积怨。

在彼此分离的过程中,我们重新发现了自身独立自主的能力和互相间的关注。正是通过这样的方式,我们可以好好练习,如何将网球打过去。

只有当我们理解了昔日伴侣的行为举止,认识到其局限性时;只有当我们不再需要他继续供给,而能反过来给予他时;最终,只有当我们能与他和平共处,并重新香他敞开心胸时,我们才能真正走出他的阴影,摆脱过去的影响。到此,我们才是真正自由了,才能自然地进入下一段关系。

爱并不意味着彼此相爱,也不代表两个人能继续生活在一起,不是让你对恶劣的行为保持笑脸相迎。正好相反,爱是依赖的对立面,爱是自由,它不需要任何人,它只想去爱。爱就是接受一切本来的面目。

26. 在离异过程中,接受就意味着能清楚地认识到,昔日伴侣的错误行为与你毫无关系。他所做的一切,并不是为了损害你的利益,把你推到阴暗的角落或伤害你。他只是他,与从前一样。他或许不能让你实现自己的梦想,也不能满足你的需要。但是只要你还在痛斥他,抱怨他,谴责他,蔑视他,只要你和昔日伴侣间还没有出现平和景象,那么你就与他依然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谁也离不开谁。你还在向他索求--一次补偿,一个关怀,一些改变等。你还没有满足。

27. 对于离异阶段的人来说,你们往日的爱人,现在是你们心怀怨愤,怒火中烧,但实际上他们是你们人生道路上发展个性的最佳礼物。因为这个伴侣实在是上帝送给你们的,不过不是与他相亲相爱,而是为了学习接受,了解真爱并且正确认识自己的价值。

如果我们为了得到我们的爱去生活,去行动,去控制或去放弃,那么这就不是爱,而更多的是集控制与依赖于一身的一种行为。

希望有人能给予我们所需要的一切,好让我们得到拯救,这种期待正是童年我们童年时期遗留下来的痕迹。当我们因为缺乏力量,不够强大而被成年人所压抑,我们体会到的是自己的局限和弱小。

能够与他人建立充满活力且长久稳定关系的人,大多学会了让自己的行为举止不受限制,不依赖于是否感觉到自己具有爱的价值。

  • 爱自己和谁结婚都一样内容简介
    答:《爱自己,和谁结婚都一样》这本书的核心内容在于倡导“爱自己”的重要性,它像一股温热的力量,能够融化情感中的困扰和冲突,给予我们在爱情旅程中所需的温暖与勇气。书中探讨了多种复杂的情感议题,如婚姻危机、秘密恋情、家庭矛盾、背叛、欲望等,这些都是现代社会中常见的情感挑战。在我们所处的...
  • 爱自己和谁结婚都幸福基本内容
    答:畅销书《爱自己,和谁结婚都幸福》以其作者夫妇的真实故事和对上千个婚恋案例的深刻洞察,为即将步入婚姻殿堂以及已婚男女提供了宝贵的心灵指南。这本书探讨了诸如婚姻危机、爱情陷阱、出轨等各种复杂的情感问题。我们常常在期待一个完美的伴侣中迷失,却忽视了自我关爱的重要性。德国首席夫妻情感专家楚尔...
  • 爱自己和谁结婚都一样作者简介
    答:德国资深记者和情感作家爱娃-玛丽亚·楚尔霍斯特(Eva-Maria Zurhorst)以她的人生经历和专业视角,为我们揭示了一种重要的婚姻观念——"爱自己,和谁结婚都一样"。她曾经历过婚姻的痛苦与破碎,但凭借这一理念,她与丈夫沃尔夫拉姆·楚尔霍斯特共同走上了康复之路,实现了婚姻的甜蜜和健康。楚尔霍斯特曾活跃...
  • 《爱自己,和谁结婚都一样》读后感
    答:但这本书从另一个视角带给我的心灵震撼与成长也非常大。婚姻情感的咨询案例完全可以借用一二。爱自己,提升自己爱的信念、爱的能力并学会宽恕,运用爱的理念击碎心灵礁石,自己疗愈心灵的创伤。这样的人,如此关注心灵的成长,与谁结婚都一样。爱娃.玛丽亚是欧洲最受信赖的情感医师,她自己曾与丈夫走过了...
  • 无论跟谁结婚,女人都要记住哪些忠告,爱自己才是最终浪漫的开始?_百度...
    答:无论跟谁结婚,女人都要记住哪些忠告,爱自己才是最终浪漫的开始?关于婚姻,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婚姻的理解和认知。我一直认为婚姻是生活的一部分,不能成为一个人的全部,一个人是他自己。所以对待婚姻,我们应该掌握这个程度,处理好与生活的平衡。无论你多么爱一个人,嫁给谁,你都应该明白拥有自己是...
  • 有人说:有些人和谁结婚都一样,真的一样吗?
    答:只能说,这样的人,对婚姻没有美好的憧憬和幻想,觉得婚姻不过是混日子。这样的人,对于生活,多半是抱着将就的态度,才会觉得和谁结婚都一样,和谁过日子都一样。这是一种消极的情绪,甚至可以说是一种厌世的情绪。真的和谁结婚都一样吗?并不然,想要得到幸福,就必须找到那个爱自己,还合适自己的...
  • 爱自己和谁结婚都一样基本信息
    答:便于在图书销售系统中进行识别。书本的尺寸为23.6厘米宽、16厘米长,厚度仅为1.8厘米,重量约为358克,轻巧便携,无论是书架收藏还是日常阅读都非常适宜。如果你对自我关爱和人生选择有所思考,这本书的"Love Yourself, and It Doesn't Matter Who You Marry"主题可能会给你带来启示和帮助。
  • 爱自己,和谁结婚都一样小说txt全集免费下载
    答:爱自己,和谁结婚都一样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第一部分 换伴侣不能解决一切问题如何长期有效地戒除嗜好?首先我们必须了解,香烟、巧克力或啤酒,或其他任何一种令我们上瘾的东西,并不能真正给我们带来愉悦的感觉,我们只是暂时将注意力转移了而已。当麻醉作用降低到...
  • 《爱自己,和谁结婚都一样》txt全集下载
    答:爱自己,和谁结婚都一样 txt全集小说附件已上传到百度网盘,点击免费下载:内容预览:致中国读者信Dear Chinese readers,I am so exited to bring my words and my heart to your country and hopefully right in touch with your hearts. I am totally convinced that our hearts everywhere on our ...
  • 我们的苦难来自哪里——《爱自己,和谁结婚都一样》读后感
    答:阅读全文 (共7页)By my friend爱自己,和谁结婚都一样。我不能完全认同这个命题,爱情和婚姻毕竟要一定的基础,两个性格格格不入矛盾重重的人,硬要捆在一起也很难好得起来,一个心地善良的人要想和另一个穷凶极恶、阴险狡诈、无赖泼皮的人在一起好好过日子恐怕一辈子都做不到的可能性更大,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