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简单的打坐方法与口诀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求静心口诀,打坐时用的


单膝盘坐意守呼吸

  1. 打坐的姿势和方法:

    1、双足跏趺

    先将左足置于右腿上,再将右足置左足上,称金刚坐。先将右足置左腿上,再将左足置右足

    中国古代的道家医理,认为“精从足底生”,那是不易的至理。盘足曲膝静坐,感觉足腿的酸麻,正是说明足腿的神经与血脉并不通畅,证明你的健康已有潜在的问题。坐到某一阶段时,因为气到臀部沉不下去了,无形中脑神经紧张起来,心里就坐不住了。如果气从臀部通到大腿、膝盖,一节一节通下来,要经历过痛、痒、麻、胀、冷、热、最后等气一走通,痛麻就好了。人体的两足,好像人参的枝叉,所以把两足盘曲起来,等于把一株人参或松枝卷曲成结,使它的生发能力,不致再向外面分散;返归根本而培养它的本源,因此使其本身更加健壮。所以盘足曲膝,不但无妨人体的健康,而且从适当的练习开始,对于健康长寿,是绝对有利而无害的。《内经》中提到,婴儿的气是在两腿。人到了中年,两腿的力量就减弱了,腿的活动也无形中减少了,喜欢坐在沙发上,常常休息自己的两腿。到了老年,更不堪设想,坐在沙发还不够,两条腿还要翘在桌子上才行,因为人体是从脚下面开始衰老的,人的死也是逐渐进行的,由脚开始而上行。

    2、脊直

    人在禅坐的时候,脊柱垂直是关键。臀部应垫一个两、三寸高的软垫,从大腿根部到膝盖是向下倾斜的,让两个膝盖触地作为支撑点,膝盖不可悬空,以自己觉得重心稳,无前倾后仰的感觉为原则。然后包腿,包腰,包自己后面的风池穴。天冷的时候,有些人还需要包头。上体自然正直,不前俯后仰,百会穴与会阴穴成垂直一线,但务必放松自然,须知松则气顺,经脉舒畅;僵则气滞,有碍气血流通。只有全身内外放松,才能给入静创造条件。屁股的姿势是微微往后外翘的,从侧面看,整个脊柱是在类似于屁股跟腿的中间的位置,坐着就像座塔,非常匀称。有的人喜欢在打坐的时候,靠着后墙,这样身体往后仰,就没有办法像塔一样。 身体坐的姿势不是垂直的,而是斜直,是往前面倾直,也就是说尾骨是悬空的。

    人身修行的特殊之处就在人身多直立, 笔直经纬与天地共振, 经脉有规律可循, 尚未完全紊乱。所以不能为畜类把脉, 因为其横生脉乱。身躯笔直不倾斜, 则督脉上乾清明, 下坤培藏, 升降有律, 任脉左右逢源, 箍束横固, 平定十方, 稳稳有度。

    3、肩张

    两肩应舒张下垂,但不要挺胸。修禅的人在禅坐时,双手微微抬起,肩膀微微向后摆,肩腋是内空的。从外看,肩是一条平行线;从后看,肩是圆的。

    4、手结定印于脐下

    把左手放在右手下面,大拇指随意有意的碰在一起,放于脐下。

    5、头中正

    头正,下巴稍微往前低一点点,后脑稍微向后收放,稍微压住颈部左右两条大动脉管的活动即可。最关键的地方,就是如果头是歪的,跟腰不能形成一条中空的直线,这时候最容易昏沉。人生于天地之间,本身是天地之间一灵物。由于这个中线的歪斜,天地这股正气,就落不到你身上。

    6、双眼微闭

    打坐时,先把两目定住了,然后再慢慢半闭眼睛,闭眼目光勿下垂,把两眼定住,一片光明,才合规矩。若是两眼向下看,绝对不能得定,只是坐着休息罢了。双目微张,似闭还开,好象半开半闭地视若无睹。目光随意确定在座前七、八尺处,或一丈一、二尺许。如平常多用眼睛工作的人,在静坐之初,先行闭目为佳。眼睛看到前面一米远的距离,这是最标准的。如果看得太远的话,就有点抬脖子了,如果看的太近的话,就有点低头了,所以说一米远的距离是最合适的,你要感觉到这个鼻子和这个肚脐形成一条线。

    普通人打坐起来,开眼也好、闭眼也好,都很低视向下面看的,眼珠子,不对。下沉一片无明中,而且心思更乱。 眼睛好像向下面看的那样,就是后脑的视觉神经跟著向下拉,影响了大脑,反是不得安详、不得清净。所以开眼也好、闭眼也好,眼睛眼珠子平视,闭著眼皮没有关系,眼珠子也是平视。平平的不向上的,也不低下来,然后眼皮闭上,眼珠子摆正,不低下来,不向下,不向上,平正的,眼珠子还是向前面看,然后不看了。

    看世界上任何的东西,要轻松不要严重,尤其眼睛要会看东西,一般人都要看花,看风景,把那个神,眼神看到好的花,都盯到花的上面去,错了。像杭州风景那么美,你出去看风景啊,叫风景跑到你眼睛里头来,看花要把花的精神收到我的眼神里头来,看山水要把山水的精神收到我的眼神里头来,不要把自己的精神放到山水上,放到花上,它没有用处,你也没有好处。打坐时,闭上眼睛也不要用力看。

    7、舌舔上腭

    舌头前半部轻微舔抵上腭,犹如还未生长牙齿婴儿酣睡时的状态,在修道被称为“搭桥”。搭什么桥?人身有365个大穴,对应地球公转太阳一周。地球公转太阳一周是365天,易数以9为最大,以9归真,所以人身每个穴位应填满9口真气。一天十二时辰,一时辰六刻钟,每刻钟二十分钟,即每二十分钟为一座。人坐禅时,六根清静,心志既不散乱也不昏沉时,每一刻钟能化一口真气。当真气化生时,由督脉上行百会再下行到口腔时,会化成一口清而甜的津液(口水),把这口津液渡咽下去,胜过服一支人参,补益身之四大五行五脏六腑,推动百脉千经。

  2. 打坐的要点

    一切放下

    恋着世间事物放不下,有什么用呢?这世界上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缘合成,无有实体,犹如过眼云烟,虚而不实,求不得,拿不走。即连各位自己的身体也是假有,留不住,不可得,身外的东西就可想而知了。所以认事物为真,抓牢不放,是不值达者一笑的愚痴之事,学佛修道是大智大慧的大丈夫事业,不是小根小慧的人所能胜任的。要成道,第一要看破一切。死心塌地地打坐,才能入定开悟,假如在座上想这样、想那样,妄念纷飞地乱想,那就完了。一定要一切放下,象个死人一样才行。

    心念耳闻

    这是修心密的要诀,对入定开悟,关系非常重大,所以再三提示大家,要毫无折扣地照之实行。人的妄念动惯了,不专心致志地倾听持咒的心声,把意根摄住,妄念息不下来,妄念不息何能入定、开悟?所以必须心念耳闻,一个字一个字从心里念出来,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才能摄住意根不起妄念,而渐渐入定。

    念起即觉

    念头来时,要能看见,如果看不见就跟着它跑了,一跟念跑,就妄念纷飞不能入定了。所以要念起即觉,既不随之流浪,也不压制不起,只不理睬它,提起正念,一心持咒,妄念自然化去而安然入定。

    按时上座

    每天按时上座,养成习惯就容易入定,最好早上打坐,凌晨更好。坐时不要急于入定,心情平和地以一种平常心安然入座,不急不缓地从容持咒,既不要求入定开悟,更不妄求神通。以要求入定、开悟、发神通等的一念即是妄心,此心一起,即障自悟门,非但不得开悟,而且不能入定。

    下座观照

    把打坐中的静定功夫推广到日常动用中去,在行、住、坐、卧当中冷冷自用;绵绵密密地观照,一切无住,既不让境界拉着跑,也不随妄念流浪。

    心量广大

    修道人心量不能小,要宽宏大量地容纳一切,纵然别人对我不好,我对他还要更好,没有丝毫爱、恶、喜、厌的观念。随缘随份地做一切善事,时时处处潇洒自在,没有患得患失之心,亦无毁誉成败之念。这就是最大的神通。

  3. 注意事项

    1、入手下静,先绝食腥荤香辣之物。盖腥荤之物,味主沉浊,食之必至后天之气粗,而难伏。香辣之物,性主轻浮,食之必至先天之气散而不聚。要知存乎理者,禁食腥荤香辣,专持清斋素食淡饭,以除原味。不食过饱,过饱则伤神。不食过饥,过饥则伤气。此节饮食之道,不可不知。

    2、静坐时心摇则气散,修了一点点精气神,不仅会从夫妻生活方面漏掉,还会从六根漏掉。眼睛看多了是一种“漏”、耳朵听多了也是一种“漏”、嘴巴讲多了更是一种“漏”!六根都会漏。为什么强调修行人上来第一步,就要关闭六根呢? 当六根关闭以后,精气神才会自动进入任、督二脉以及回到中脉里边。

    3、打坐时面带微笑。

    4、静坐胡思乱想时,可以把注意力放在数呼吸,不数入息,只数出息。当你数出息的时候,你把所有的一切,连自己的生命,一切烦恼、病痛,跟着出息放出去。尤其是感冒生病,或者身体里头生瘤、生癌,让它一齐跟出息出去,出去就空了。这样数息,身体马上就轻松了。

  4. 总结:

    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盘坐”、“静坐”。道教中的一种基本修练方式。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盘坐又分自然盘和双盘、单盘。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在中华武术修炼中,打坐也是一种修炼内功,涵养心性,增强意力的途径。打坐的特点是“静”,“久静则定,久动则疲”。因此,打坐结束后,要活动筋骨,如:打拳、舞剑、踢毽、自我按摩等等,做到“动静结合”。



清净心念佛的打坐简单方法2010-05-01 18:04 一般的打坐,如果你身边没有老师指导,最好不要做,因为没有人指导会出现一些打坐的境象,你处理不了,有一定的风险。但是可以介绍您一个非常简单又绝对安全,不需要老师指导的打坐方法,这个方法既可以健身去病,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尽快地体验念佛三昧的状态。此方法做好了就是以清净心念佛,我们知道用清净心念佛容易和佛菩萨感应道交,治病、健身、心想事成等方面的效益都非常显著。

(1)姿势:最好是盘腿姿势,松盘、单盘、双盘都可以,其它姿势例如坐着、站着、躺着也可以(躺着仅限病人和默念者),但是盘腿效果最好。双手可以简单地虎口相交或定心印即两手心朝上,两拇指相拄,(男的右手在左手上、女的左手在上)放在肚脐下,或自然放在腿上或其它任何自己认为舒服的地方,放在肚脐下健身效果比较好。头正颈直,下颚微收,虚灵顶颈,腋下悬空,全身放松,放下万缘。可以意念自己的身体从头到脚每一部分都在逐一放松,可以逐一意念头、脖子、胸部、腹部、胳膊、腿、脚等部位一部分、一部分地放松,如果还放松不下来,就意念得细致一些,例如眉毛放松、眼睛放松、口腔部位放松等等。

(2)口念佛号:可以是大声、小声、默念都可以。如果杂念多就跟着录音大声念,念得速度快一些,要用佛号伏住杂念,不给自己生杂念的机会。杂念少或者没有杂念时可以慢速念或默念佛号。如果打哈气就默念,不打哈气时就出声念佛。

(3)时间:根据自己的具体情况而定,可以在睡觉之前和之后(刚起床时)各打坐30-60分钟。打坐后你身体的能量提高了就不需要原来那么多的睡眠了,例如原来需要8小时睡眠,现在在睡前和睡觉后各打坐一小时,你只需要6小时睡眠了,因此这样打坐不需要单独占用时间,它作为睡眠的一部分,起到了比睡眠更好的健身效果。平时任何时候累了困了都可以随时随地打坐,少则5-10分钟,多则一小时或更多,时间越长所得到的能量和感应就越多。

(4)身体反应:打坐时如果身体比较放松了,经常出现打呵欠、流鼻涕、流眼泪等反应,这是身体在自然地排除身体里的负面情绪和病气,例如紧张、压力、焦虑、悲伤、怨恨、嫉妒、不平等等。打哈气是身体本身自然调节的功能(例如困倦劳累时身体会自动打呵欠调节,悲伤时会流泪排毒),打坐可以强化这一功能,使身体自然地排除负面情绪和病气等不良信息,增强肾气(肾气乃身体之本,肾气增强了,精气神就旺盛了)。打坐中的流眼泪不但可以排除各种负面情绪,还能保护和改善视力,治疗多种眼疾。如果没有上述反应,一是身体可能还没有真正放松,杂念较多;二是因吃众生肉等因素业障比较重。打坐时排毒的作用较大,吃肉的同修可能会出现痰多等反应,也可能很快就不能吃肉了(吃了就觉得恶心)。若口水增多说明体内精气增多了,要咽下去,切不可浪费这极为宝贵的精华物质。如果身体发热说明与佛菩萨感应道交较好,有能量进入身体。

我们每天的经历(接触的人与事物)不同,身体接受的不良信息量也不同。一般20-30分钟就可以把不良信息排掉,打坐时如果不打哈气、不流眼泪了,说明病气排得差不多了,余下的时间可以专心打坐念佛了。晚上睡觉时身体处于开放状态,在休息的同时也有很多不良信息进入体内,如果早上能打坐排一下不良之气,哪怕只做10分钟,一天都会有精神、有能量。

请注意:排除不良信息(包括病气)的时间因人而异,如果每天能坚持排除不良之气,一般20-30分钟就可以了,如果当天接触了较多的不良信息,例如看了充满杀盗淫妄和贪嗔痴慢等负面内容的影视作品、小说、广告、新闻和网络媒体的相关内容,有时要用2个小时甚至更长的时间才能基本上排除体内的不良信息。因此在打坐过程的任何时候都可能出现打哈气流眼泪和鼻涕的现象,由于我们每天接触社会不良信息的情况的情况不同,因此每天打坐时排除不良之气的情况也不同,所以有任何反应都不必担心、好奇、追究、研究等等,要顺其自然。

(5)当不良信息排除后,心里会变得比较清净,定中出智慧,此时一般人虽然达不到入定,但是也入了一点静(入定的初级准备阶段),因此,会生出一些小智慧,例如对工作和生活中的技术难题和人际关系等难题突然有了解决方法、对所做事情突然有了如何加以完善的想法。这是初级阶段的小智慧,不是杂念,一般打坐者事后都在工作生活中运用这些答案,效果很好。

(6)收功:首先要用意念反复告诉自己要收功了,然后搓搓手和脸,揉一揉肚脐和涌泉(脚心)就可以了。也可以做一下八段锦作为收功内容(主要是一些穴位的按摩,网上到处都是)。另外一边收功,一边要诱导出哈气,要尽量多打哈气,直到没有哈气为止,要学会打哈气,一开始是诱导,以后身体就自动化了。有一个打坐组,要求成员们每次打坐和收功加起来必须至少要打50个哈气以上,如果没有时间打坐,只收功打哈气也会使你排除病气,达到某种程度上的思维清晰、神清气爽(要看你排多长时间的不良信息)。

(7)衡量打坐和收功成果的标准是看头脑是否清晰,情绪是否宁静、爽快和愉悦,精力是否旺盛,身体是否清净和安逸。如果没有上述感觉有几种可能:

1. 收功不够,要反复收功直到有上述感觉为止。

2. 体内一般性的不良信息总量太多,而打坐和收功的时间太短,无法全部或大部分地清理这些不良信息。这种情况只要增加打坐和收功的时间就可以了。

3.打坐者近期由于工作和生活上的重压或突发事件(例如与领导闹矛盾、面临解雇、亲人去世、配偶离异等)而干扰过大,需要通过用佛法进行大量调心后再打坐才有好的效果。

4.该做的事情由于懈怠拖着不做或没有完成,在头脑中形成干扰,把这些拖着没做的事情做了,打坐后就会有轻松和爽快的感觉。

5.业障深重,头脑从来的感觉都是象“浆糊一团”(不清爽、不愉悦),或者是情绪抑郁。这种情况在打坐的同时,要通过大量的诵念佛经咒、忏悔、超度、放生等方法消减业障。业障少了,打坐时就容易入静,打坐之后也容易感觉到清爽和愉悦。

上述打坐方法就象念佛法门一样非常的简单和安全,因为一直在念佛,始终有佛号加持,不会出现深层打坐时容易出现的境象问题,因此没有任何风险。同时还可以帮助我们进入清净心念佛的三昧状态。

修行的六个要点

第一:一切放下,死心塌地。恋着世间事物放不下,有什么用呢?这世界上
的事事物物都是因缘合成,无有实体,犹如过眼云烟,虚而不实,求不得,拿不
走。即连各位自己的身体也是假有,留不住,不可得,身外的东西就可想而知了。
所以认事物为真,抓牢不放,是不值达者一笑的愚痴之事,学佛修道是大智大慧
的大丈夫事业,不是小根小慧的人所能胜任的。要成道,第一要看破一切。死心
塌地地打坐,才能入定开悟,假如在座上想这样、想那样,妄念纷飞地乱想,那
就完了。一定要一切放下,象个死人一样才行。

第二:打坐持咒,心念耳闻。这是修心密的要诀,对入定开悟,关系非常重
大,所以再三提示大家,要毫无折扣地照之实行。人的妄念动惯了,不专心致志
地倾听持咒的心声,把意根摄住,妄念息不下来,妄念不息何能入定、开悟?所
以必须心念耳闻,一个字一个字从心里念出来,耳朵听得清清楚楚,才能摄住意
根不起妄念,而渐渐入定。

第三:念起即觉,不压不随。念头来时,要能看见,如果看不见就跟着它跑
了,一跟念跑,就妄念纷飞不能入定了。所以要念起即觉,既不随之流浪,也不
压制不起,只不理睬它,提起正念,一心持咒,妄念自然化去而安然入定。

第四:按时上座,不急不缓。每天按时上座,养成习惯就容易入定,最好早
上打坐,凌晨更好。坐时不要急于入定,心情平和地以一种平常心安然入座,不
急不缓地从容持咒,既不要求入定开悟,更不妄求神通。以要求入定、开悟、发
神通等的一念即是妄心,此心一起,即障自悟门,非但不得开悟,而且不能入定。

第五:下座观照,绵绵密密。把打坐中的静定功夫推广到日常动用中去,在
行、住、坐、卧当中冷冷自用;绵绵密密地观照,一切无住,既不让境界拉着跑,
也不随妄念流浪。

第六:心量广大,容纳一切。修道人心量不能小,要宽宏大量地容纳一切,
纵然别人对我不好,我对他还要更好,没有丝毫爱、恶、喜、厌的观念。随缘随
份地做一切善事,时时处处潇洒自在,没有患得患失之心,亦无毁誉成败之念。
这就是最大的神通。

记住这六点,照之修行,决定能打开本来,亲证佛性。做好这六点,丝毫不
懈,保证能圆证菩提,得大成就!

佛教讲因缘,即内因,外在条件,因此,要想“坐”出“禅”来,对初学者,要有个好的因缘:
初学者如何打坐
1,选安静的,光线不要太强地方.
2,硬地板或床,加一个薄的软垫.
3,坐软垫上后,可以采用自然盘,单盘,双盘,瑜伽中的达人坐等,左右轻微摆动,领会一下,自己的臀部的两个骨头是不是均匀着力在地板上.
4,入坐后双手可以结定印,瑜伽印等.头部正直,腰不要弯,全身放松,眼轻轻闭上,自然均匀呼吸.
5,可以专注呼吸,仔细观察一呼一吸间的变化.

开始遇到的是杂念丛生,一个念头接一个,不要人为控制,来杂念就让其来,去就让其去,自己观察这些杂念是如何起的,又如何灭的.仔细观察万物间的生灭变化.

接下来是腿的疼痛和麻木,开始时候非常难以忍受,时间一长就钻心地疼,一刻都不能忍受,恨不能立刻下坐.这时候最叫劲了,不要立刻下坐.自己应该仔细寻找疼痛的来源,仔细观察它的源头,慢慢会发现疼痛不是连续的,是波状的,也就是中间有间断的,我们意识的拖后造成了我们认识它是连续的,要仔细观察,找到疼痛的波的高峰和波的低谷.波的高峰时间非常短,两个高峰之间其实一点疼痛都没有的,每个高峰生起,随即灭去,只有自己的妄心始终停留在高峰上造成自己感到无比的疼痛.要自己树立信心,击退自己的妄心.造成腿疼的不是别的,正是我们的妄心,痛苦也是我们妄心自找的.

打坐一段时间会有快感出现,也不可执着.我们妄心的习性是,每当遇到不爽事情,产生厌恶、瞋恨.出现快感,就产生贪爱、执取。无论是贪,瞋,痴迷,必然都会埋下恶的种子,瞋恨是明显的,比较好提防,贪爱不好警觉,一定要注意。

读读老子吧,使人心静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持咒、念佛、诵经、打坐等主要有为修行法门中,个人以为打坐是最为根本的。打坐其实不拘形式,只要能坐下就好,哪怕如宋明理学家所倡导的正襟危坐、闭目养神也行。
不打坐,难以察觉自心微细的欲望和烦恼,就不容易彻底明白自心相。仅仅在理上通达佛法,只能使我们粗得心安,还不能真正降伏烦恼,因为吾人“行阴”之力不可小瞧,如果不能在事上透过,要真正无所住甚难。事上透过,根本是在生活中大小事情的处理对待上能心境平直安和;但要一下子做到此点甚难,是故在禅坐中反观自心,检查自心的起意作念及烦恼是非常重要的。
一般人禅坐,很少不抱求点境界甚至出神通心态而来的,以此方式禅坐,容易出偏差。
网上论坛探讨的佛友们,多数是在家居士,很难如出家师父那样专修,专注修定。是故,在家居士修禅定之方法理当与出家师父有所不同。
个人推荐曹洞宗的“默照禅”,历史上有人曾评为是邪禅,这是大误解。
方法也很简单,调整好姿势,就那么一坐,就行了,口诀就是“只管打坐”不管其他!
如果对此还不能领会,还有一小诀窍,就是“意遍全身”。
打坐,有教守丹田,守这守那的,其原理无非是教人专注一点。
佛陀所教,南传及天台宗所倡之观呼吸法门,其实比守丹田等法门要殊胜得多。但很多人还是不容易修成。
退而求其次,打坐时将自己的意念,不是集中在身体某一点,也不是集中在对境的某一点上,只是闭目(初学最好闭目,境界出来后;若害怕,则开目;若再害怕,则暂时停止,请人指导,有把握以后再继续),将自己的意念一下子集中注意到自己的全身。
这意念要放得恰到好处,不能太紧,也不能太松。太紧,则说明心有贪心,急于求成,急于求止求定,则要放一放。太松,则随着妄想跑。松紧有度,能使自己意念遍身后,这便是“止”住了;一开始可能不熟,多练习几次就好,从这个方法学“止”是很快的,这法门实际上非常好,在历史上却因被错误批判后而少人了解,实在可惜。“止”住以后一定要“观”,所谓“观”不是再起一个作意去“观”,因为我们本身就能观,无须再起作意去“观”!“观”的要诀在于:不要求止求定求静!因欲界中人都很贪心,在打坐中就表现出来贪求境界贪求得定的心态,把这心态去掉才是根本。也就是说,当意念能遍身止住后,不要太刻意把持自己,希望脑子里没想法,空空荡荡,一如此起作意,哪怕再微细,就不对头了。意念遍身后,就只是观察自己脑子里起起伏伏的各种念想,通过对自己各种念想的“明察”,了解自己的缺点,性格缺陷,认识自己。
如此打坐,才是真正的打坐;盘腿坐熟后,此方法也便能逐步自在地运用于下坐。久而久之,功夫便能落堂,不求止而止,不求定而定。
此外,能坚持打坐,固然佳!还是要记住一点:佛法以通理为根本。真正理通之人,具体的修行方法,会自己找到,不拘形式!
是故禅宗祖师爷说“不识本心,修法无益”!“惟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
我们还是应当高度重视明心,哪怕毫无功夫,能够通理明心,真正得心轻安,也是非常好非常殊胜的!
将禅定功夫练出来,不仅能做到自受用而且他受用,老实说,对多数在家居士来说,是不现实的,那是出家师父的主要任务!
所以,在家居士不要羡慕出家师父之禅定功夫,还是安守本分,看清自己现实,通理为本,若能得真正理悟,就非常了不起,便已永脱恶道了!只是不能懒,虽不专修禅定,每天最好还是定时给自己点功课做做,诵点经,念点佛,持点咒,再打点坐。
至于有的在家居士修得甚至比不少出家师父要好,那是少数人,很难做范本的!

佛教讲因缘,即内因,外在条件,因此,要想“坐”出“禅”来,对初学者,要有个好的因缘:
初学者如何打坐
1,选安静的,光线不要太强地方.
2,硬地板或床,加一个薄的软垫.
3,坐软垫上后,可以采用自然盘,单盘,双盘,瑜伽中的达人坐等,左右轻微摆动,领会一下,自己的臀部的两个骨头是不是均匀着力在地板上.
4,入坐后双手可以结定印,瑜伽印等.头部正直,腰不要弯,全身放松,眼轻轻闭上,自然均匀呼吸.
5,可以专注呼吸,仔细观察一呼一吸间的变化.

开始遇到的是杂念丛生,一个念头接一个,不要人为控制,来杂念就让其来,去就让其去,自己观察这些杂念是如何起的,又如何灭的.仔细观察万物间的生灭变化.

接下来是腿的疼痛和麻木,开始时候非常难以忍受,时间一长就钻心地疼,一刻都不能忍受,恨不能立刻下坐.这时候最叫劲了,不要立刻下坐.自己应该仔细寻找疼痛的来源,仔细观察它的源头,慢慢会发现疼痛不是连续的,是波状的,也就是中间有间断的,我们意识的拖后造成了我们认识它是连续的,要仔细观察,找到疼痛的波的高峰和波的低谷.波的高峰时间非常短,两个高峰之间其实一点疼痛都没有的,每个高峰生起,随即灭去,只有自己的妄心始终停留在高峰上造成自己感到无比的疼痛.要自己树立信心,击退自己的妄心.造成腿疼的不是别的,正是我们的妄心,痛苦也是我们妄心自找的.

打坐一段时间会有快感出现,也不可执着.我们妄心的习性是,每当遇到不爽事情,产生厌恶、瞋恨.出现快感,就产生贪爱、执取。无论是贪,瞋,痴迷,必然都会埋下恶的种子,瞋恨是明显的,比较好提防,贪爱不好警觉,一定要注意。

读读老子吧,使人心静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坐禅之前必要的准备功夫
佛教讲因缘,即内因,外在条件,因此,要想“坐”出“禅”来,对初学者,要有个好的因缘:
初学者如何打坐
1,选安静的,光线不要太强地方.
2,硬地板或床,加一个薄的软垫.
3,坐软垫上后,可以采用自然盘,单盘,双盘,瑜伽中的达人坐等,左右轻微摆动,领会一下,自己的臀部的两个骨头是不是均匀着力在地板上.
4,入坐后双手可以结定印,瑜伽印等.头部正直,腰不要弯,全身放松,眼轻轻闭上,自然均匀呼吸.
5,可以专注呼吸,仔细观察一呼一吸间的变化.

开始遇到的是杂念丛生,一个念头接一个,不要人为控制,来杂念就让其来,去就让其去,自己观察这些杂念是如何起的,又如何灭的.仔细观察万物间的生灭变化.

接下来是腿的疼痛和麻木,开始时候非常难以忍受,时间一长就钻心地疼,一刻都不能忍受,恨不能立刻下坐.这时候最叫劲了,不要立刻下坐.自己应该仔细寻找疼痛的来源,仔细观察它的源头,慢慢会发现疼痛不是连续的,是波状的,也就是中间有间断的,我们意识的拖后造成了我们认识它是连续的,要仔细观察,找到疼痛的波的高峰和波的低谷.波的高峰时间非常短,两个高峰之间其实一点疼痛都没有的,每个高峰生起,随即灭去,只有自己的妄心始终停留在高峰上造成自己感到无比的疼痛.要自己树立信心,击退自己的妄心.造成腿疼的不是别的,正是我们的妄心,痛苦也是我们妄心自找的.

打坐一段时间会有快感出现,也不可执着.我们妄心的习性是,每当遇到不爽事情,产生厌恶、瞋恨.出现快感,就产生贪爱、执取。无论是贪,瞋,痴迷,必然都会埋下恶的种子,瞋恨是明显的,比较好提防,贪爱不好警觉,一定要注意。

  • 打坐心法十六字口诀_百度问一问
    答:六、少字诀:精宜少漏,神宜少耗,气宜少损,福宜少享,乐宜少寻,名宜少得,利宜少积,少一分思虑多一分精神。七、静字诀:形欲静,心欲静,气欲静,练功中固宜求静,平时亦应求其能静,静中固宜求静,闹中亦应求其能静,静能生定,定能生慧 八、寡字诀:寡言以养气,寡视以养...
  • 我今年18岁了,想趁着高考完后的一两个月中学习打坐,不知道行不行,又...
    答:(一)坐式八段锦口诀 闭目冥心坐,握固静思神。叩齿三十六,两手抱昆仑。左右敲玉枕,二十四度闻。微摆撼天柱,动舌搅水津。鼓漱三十六,津液满口生。一口分三咽,以意送脐轮。闭气搓手热,背后摩精门。尽此一口气,意想体氤氲。左右辘轳转,两脚放舒伸。翻掌向上托,弯腰攀足频。以候口水至,再...
  • 打坐心法十六字口诀
    答:5、身心放松:打坐保持身体平衡,让身心得到放松,释放不良情绪。篇4 动念无念,用心无心,无天无地,无人无我。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不想任何事情。在佛教中被称为“禅坐”或“禅定”,在中华武术修炼中也是一种修炼内功的途径。打坐的特点是“静”,因此打坐结束后...
  • 道家打坐手法口诀,道家正确的打坐方法
    答:1.道家打坐时的口诀心法是《清心诀》:心若冰清,天塌不惊。2.万变犹定,神怡气静。3.虚空甯宓,浑然无物。4.无有相生,难以相成。5.份和物忘,同乎混涅。6.天地无涯,万物齐一。7.飞花落叶,虚怀若谷。8.千般烦忧,才下心头。9.即展眉头,灵台清幽。10.心无挂碍,意无所执。11.解心释神,莫...
  • 打坐时都能捏那些手诀,有什么口诀
    答:1. 端坐冥想,首先要调整姿势,闭上双眼。2. 十指交叉,轻轻放在大腿上,全身肌肉放松,呼吸逐渐平稳。3. 摒弃一切杂念,心灵逐渐进入空灵的状态,与宇宙的混沌之力相融。4. 在这个过程中,个人可以深入体会自然的奥秘,达到心灵的宁静。5. 虽然古代的口诀如今多已失传,但现代的实践者仍然可以根据个人...
  • 谁知道打坐怎么弄的?要详细点的,有口诀不?
    答:直道谋身。至性至善,大道天成!《静 心 诀 》冰寒千古,万物尤静 。心宜气静,望我独神。心神合一,气宜相随。相间若余,万变不惊。无痴无嗔,无欲无求。无舍无弃,无为无我。一般打坐是念49次算小周天,81次大周天。一天一两周天就够了,除非你真的下定决心修真,否则不要太沉迷 ...
  • 打坐心法口诀
    答:1、灵独觉法:当做工夫时,宜绝念忘机,静心定神;提防动心起念,惟有一灵独耀,而归真返朴;此时便易入无为正定,山河大地。十方虚空,尽皆消殒,归于寂灭。在一灵独耀境中,不可动心思量,才涉思维,便成剩法。2、泯外守中法:儒门以「执中」为心法,并以中庸之道为天下后世倡。老子以「守中...
  • 打坐入静口诀是什么?
    答:打坐入静口诀是:动念无念,用心无心,无天无地,无人无我。人在禅坐的时候,脊柱垂直是关键。臀部应垫一个两、三寸高的软垫,从大腿根部到膝盖是向下倾斜的,让两个膝盖触地作为支撑点,膝盖不可悬空,以自己觉得重心稳,无前倾后仰的感觉为原则。普通人打坐起来,开眼也好、闭眼也好,都很低视向...
  • 打坐心法十六字口诀是什么?
    答:如下:动念无念,用心无心,无天无地,无人无我。打坐是一种养生健身法。闭目盘膝而坐,调整气息出入,手放在一定位置上,不想任何事情。打坐又叫“盘坐”、“静坐”。在佛教中叫“禅坐”或“禅定”,是佛教禅宗必修的。盘坐又分自然盘和双盘、单盘。打坐既可养身延寿,又可开智增慧。在中华武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