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三农”建设 保持初心不变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2

 

印伟(前排左一)在乡村调研 印伟 供图

1997年,在农业银行基层办事处工作,为农村提供政策性贷款服务,支持发展地方棉纺织业,帮助解决棉农资金短缺难题;2017年,被原江苏省旅游局授予首批“乡村旅游牛师傅耕耘计划专家”称号,对口帮扶盐城东台市五烈镇甘港村乡村旅游发展;2021年,被江苏省文化和旅游厅聘为江苏首批“乡村旅游驻村辅导员”,对口帮扶南京市浦口区后圩村,打造南京星甸现代农业博览园……从农业银行基层办事处的信贷专员,到位列2021年乡村文化和旅游能人支持项目拟入选名单,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副教授印伟一步一个脚印,始终坚守服务“三农”的初心,持续助力乡村旅游发展。

为服务“三农”做足准备

其实在真正接触乡村旅游之前,印伟从事过的工作不少。2002年,他从河海大学亚澳商学院毕业后,前往西安民办高校从事英语教学工作,当时生源绝大部分来自河南农村。出生在农村的印伟,对这些农村的学生有一种天然的亲切感,全力帮助他们顺利完成学业,并且不少学生在他的帮助和影响下考上了研究生,也开始从事“三农”服务工作。

2010年,印伟从南京师范大学法学院毕业,到南京旅游职业学院从事旅游政策法规研究工作,针对乡村旅游土地保障、资金扶持、人才引进等方面开展了深入的研究。在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印伟受原江苏省旅游局委托,参与起草了《江苏省旅游条例》,参与制定了若干旅游政策规范性文件,并长期为江苏各地市以及江苏对口支援城市新疆伊犁、西藏拉萨提供送教上门服务,讲授乡村旅游政策法规课程。此时,印伟与乡村旅游的联系已经变得十分紧密。

印伟坦言,第一次真正发现乡村旅游的潜力是在2015年为盐城东台市制定“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的时候。当时他带领团队深入调研了东台市14个乡镇,与村干部座谈30余场,走访村民100余户,对东台乡村的旅游资源进行了全面的普查和摸底。这是他第一次掌握了一个县域的乡村旅游资源一手资料,顿时觉得乡村旅游发展潜力巨大。

“虽然之前从事的部分工作与乡村旅游关系不大,但是我始终坚守为‘三农’服务的初心,牢记服务‘三农’的使命。”如今,印伟认为,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便是做好“三农”服务的突破口,而之前学习金融、语言、法律的过程,则是他为“三农”服务的知识储备过程,经历这段过程,他已经总结出一套为“三农”服务的“+旅游”乡村振兴模式。

用专业解决发展难题

印伟得心应手地把专业知识应用到助力乡村旅游中。在江苏省委首批重点高端智库“中国法治现代化研究院”和江苏省高校哲社重点研究基地“江苏旅游文化研究院”担任特邀研究员期间,印伟重点致力于乡村旅游法治建设研究,以“江苏旅游业营商环境优化的行政法治保障研究”为课题,先后申报江苏省政府法治研究课题、江苏省文化和旅游课题并获得立项,在政策研究部分,则重点研究了如何在国家关于农村用地政策的前提下保障、规范和创新江苏乡村旅游用地。

“以南京市浦口区星甸街道九华村为例,当地一直以茶文化为主题打造乡村康养度假旅游产品,但是受到乡村旅游用地政策制约,九华村乡村旅游发展比较滞后,很多项目无法推进。为此,我积极协助九华村协调与星甸街道、南京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浦口分局的相关工作,将理论研究成果报送给相关部门,利用‘政府+社会资本+村集体’的模式打造了九华村飞行营地,由星甸街道招商社会资本投资滑翔伞项目,再由九华村以土地入股,与南京华飞户外有限公司签订土地经营权流转合同,成为生长在南京乡村土地上的体育旅游风景线。”

此外,印伟还与星甸街道及九华村领导一起,利用存量建设用地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利用土地增减挂钩政策建设了游客中心,利用闲置农房和宅基地建设了停车场,利用空闲和低效用地建设了文化长廊等,解决了九华村原先旅游基础服务设施薄弱、乡村旅游产品单一的问题。

最欣喜看到乡村变化

接触乡村旅游之后,印伟也结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乡村干部和村民。印伟说,印象最深刻的是南京市浦口区星甸街道文旅科科长戴仕俊,此人曾先后在当地三个村担任村书记,是星甸街道名副其实的乡村旅游百事通。印伟与其走遍了星甸街道9个村、5个社区,白天下乡调研, 全国旅游监管服务平台,晚上挑灯夜战,讨论星甸街道乡村旅游的发展之道。两人怀着共同的愿景,解决重重困难,充分利用各自的资源和平台,推动星甸街道乡村旅游高质量发展,并促成南京旅游职业学院和星甸街道签订了校地战略合作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