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的有哪几种保护接地方式。有何特点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常见托盘堆码方式有哪几种各有何特点

1、 木质、纸质和金属容器等硬质直方体货物单层或多层交错码放,拉伸或收缩膜包装;
2、 纸质或纤维质类货物单层货多层码放,用捆扎带十字封合。
3、 密封的金属容器等圆柱体货物单层或多层码放,木质货盖加固。
4、 需进行防潮、防水等防护的纸制品、纺织品货物单层或多层交错码放,拉伸或收缩膜包装货增加角支撑,货物盖隔板等加固结构;
5、 易碎类货物单程或多层码放,增加木质支撑隔板结构
6、 金属瓶类圆柱体容器或货物单层垂直码放,增加货框及板条加固结构;
7、 袋类货物多层交错压实码放。



扩展资料
商品堆码的原则
1、较多采取立体储存的方式。
2、仓库通道与堆垛之间保持适当的宽度和距离,提高物品装卸的效率。
3、根据物品的不同收发批量、包装外形、性质和盘点方法的要求,利用不同的堆码工具,采取不同的堆码形式,其中,危险品和非危险品的堆码,性质相互抵触的物品应该具体情况隔离、隔开、隔库储存,不得混放。
4、不要轻易地改变物品存贮的位置,大多应按照先进先出的原则。
5、在库位不紧张的情况下,尽量避免物品堆码的覆盖和拥挤。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堆码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托盘

电力系统的接地直接关系到用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以及电气设备和电子设备的正常运行。如何针对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接地系统,确保配电系统及电气设备的安全使用,是设计人员面临的首要问题,本文简要分析了不同接地系统的特点及应用场所,仅供参考。 1.接地制式按照配电系统和电气设备的不同接地组合分类。按照IEC60364规定,接地系统一般由两个字母组成,必要时可加后续字母。 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源中性点对地的关系 T:直接接地 I:不接地,或通过阻抗与大地相连 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设备外壳与大地的关系 T:独立于电源接地点的直接接地 N:表示直接与电源系统接地点或与该点引出的导体相连 后续字母:表示中性线与保护线之间的关系 C:表示中性线N与保护线PE合二为一(PEN线) S:表示中性线N与保护线PE分开 C-S:表示在电源侧为PEN线,从某一点分开为中性线N和保护线PE低压配电系统有三种形式: ■TN系统 ■TT系统 ■IT系统 2.不同接地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TN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在TN系统中,所有电气设备的外壳接到保护线(PE)上,与配电系统的中性点相连(若无中性点,即变压器二次侧三角形连接或未引出中性点,可将变压器二次侧绕组的一相接地,但该接点不能用作PEN线)。保护线应在每个变电所附近接地,配电系统引入建筑物时,保护线在其入口处接地。为了保证故障时保护线的电位尽量接近地电位,尽可能将保护线与附近的有效接地体相连,如必要,可增加接地点,并使其均匀分布。其特点是故障电流较大,仅与电缆的阻抗大小有关。出现绝缘故障时,需要短路电流保护装置瞬时断开电路。 国际标准IEC60364规定,根据中性线与保护线是否合并的情况,TN系统分为如下三种: □TN-C □TN-S □TN-C-S 注:对电网来说,当铜导线截面积≤10mm2,铝导线截面积≤16mm2时,必须采用TN-S系统,而不允许采用TN-C系统。 下面介绍其组成及特点: 2.1TN-C系统: 本系统中,保护线与中性线合二为一,称为PEN线。 优点: □TN-C方案易于实现,节省了一根导线,且保护电器可节省一极,降低设备的初期投资费用。 □发生接地短路故障时,故障电流大,可采用一过流保护电器瞬时切断电源,保证人员生命和财产安全 缺点: □线路中有单相负荷,或三相负荷不平衡,及电网中有谐波电流时,由于PEN中有电流,电气设备的外壳和线路金属套管间有压降,对敏感性电子设备不利 □PEN线中的电流在有爆炸危险的环境中会引起爆炸 □PEN线断线或相线对地短路时,会呈现相当高的对地故障电压,可能扩大事故范围 □不能使用剩余电流保护装置RCD(由于检测不出漏电流,RCD会拒动),因此绝缘故障时,不能有效地对人身和设备进行保护 2.2TN-S系统 本系统保护线(PE)和中性线(N)分开 优点: □正常时PE线不通过负荷电流,适用于数据处理和精密电子仪器设备,也可用于爆炸危险场合 □民用建筑中,家用电器大都有单独接地触点的插头,采用TN-S系统,既方便,又安全 □如果回路阻抗太高或者电源短路容量较小,需采用剩余电流保护装置RCD对人身安全和设备进行保护,防止火灾危险 缺点: □由于增加了中性线,初期投资较高 □TN-S系统相对地短路时,对地故障电压较高 2.3TN-C-S系统 在系统某一点起,PEN分为保护线和中性线,分开后,中性线(N)对地绝缘(注:PEN线分开后,不能再合并) 优点: □适用于工矿企业供电,前面TN-C系统可满足固定设备的需要,后端TN-S系统可满足对电位敏感的电子设备的需要 □民用建筑中,电源线路采用TN-C,进入建筑物后,采用TN-S系统,可确保TN-S系统的优点 2.4TT系统的组成及其特点: TT系统的变压器或发电机的中性点直接接地,电气设备的所有外壳用保护线连在一起,接在与电源中性点独立的接地点。如下图所示: 优点: □电气设备的外壳与电源的接地无电气联系,适用于对电位敏感的数据处理设备和精密电子设备 □故障时对地故障电压不会蔓延 □接地短路时,由于受电流接地电阻和电气设备接地电阻的限制,短路电流较小,可减小危险 缺点: □短路电流小,发生短路时,短路电流保护装置不会动作,易造成电击事故 □短路保护装置的过电流保护不能提供绝缘故障保护,需采用剩余电流保护器RCD进行人身和设备安全保护 2.5IT系统的组成及特点: IT系统的电源不接地或通过阻抗接地,电气设备的外壳可直接接地或通过保护线接至单独接地体。 优点: □单相接地第一次故障时,故障电流小,可不切断电源,警报设备报警,通过检查线路消除故障,供电连续性较高,适用于大型电厂的厂用电和重要生产线用电 □可采用剩余电流保护器(RCD)进行人身和设备安全保护 缺点:如果消除第一次故障前,又发生第二次故障,如不同相的接地短路,故障电流很大,非常危险,因此对一次故障探测报警设备的要求较高,以便及时消除和减少出现双重故障的可能性,保证IT系统的可靠性。 2.6接地系统中性线保护 以下情况选用4极开关断开中性线: ■TT和TN系统的中性线截面积小于相线 ■终端配电中避免中性线、相线接反 中性线必须有保护和能分断: ■IT系统中进行第二次故障保护的装置,防止中性线第一次故障后引发二次故障 ■在TT和TN-S系统中,中性线的截面积小于相线的截面积 ■所有接地系统中,会产生3次或多次谐波电流的场合(尤其是中性线截面积减少时) 在TN-C系统中,中性线也是保护线不能断开,由于负载电流不平衡和绝缘故障电流,会产生危险的中性点电压偏移。为此,用户必须做好等电位连接和每个区域的接地。 2.7接地系统的选择: 选择接地系统应根据电气装置的特性、运行条件和要求以及维护能力的大小,综合用户和设计安装人员的意见因地制宜地选用。只要符合安装和运行规范要求,三种接地系统是等效的,没有什麽优先级。 选择接地系统的步骤: ■首先,为保证最大的安全性和灵活性,三种接地系统可以应用在同一供电电网中。 如下图所示,不同接地系统的串联连接和并联连接: ■必须遵守当地标准和法规的规定 ■弄清楚用户的要求和现有的维护资源: □运行连续性要求 □是否有维护服务 □是否有火灾危险 3.系统选择及应用 3.1通常按照如下方式选择: □运行连续性要求较高有维护服务的场合:选择IT系统 □运行连续性要求较高无维护服务的场合:无完全满意的选择,可选择TT系统(其跳闸选择性易于实现)或选择TN系统(减少危险) □运行连续性要求不重要并且有维护能力:选择TN-S系统易于快速维修和扩展  □运行连续性要求较低无维护服务的场合:选择TT系统 □有火灾危险的场合:可选择IT系统(有人员维护)或选择TT系统(使用0.5A的剩余电流保护装置) 3.2特殊电网和负载的选择: □对于线路长,泄漏电流大的电网:选择TN-S系统 □有备用电源的电网:选择TT系统 □对大的故障电流比较敏感的负载(电机):选择TT或IT系统 □绝缘等级较差(电炉)或有大型高频滤波的设备(大型计算机):选择TN-S系统 □控制和监测系统:选择TT(通讯设备间可进行等电位连接)或IT系统(运行连续性高)

【常见的保护接地方式】常见的保护接地两种方式:
1、保护接零:适用于三相四线制中性点接地的配电系统中,将用电设备外壳与零线连接,当外壳与某相火线接触时,该相将有很大的短路电流通过,使保护电器动作,切断电源。广泛应用于低压动力、照明、及小容量控制设备的配电系统中,应注意零线与保护地线分开配置。
2、保护接地:适用于三相四线制中性点不直接接地或不接地的配电系统中,将用电设备外壳与大地连接,如中性点不接地的供电变压器或独立的发配电系统,必须有接地监视器。该方式干扰影响小,适于控制设备采用。 同一配电系统只能采用一种接地保护方式。

低压系统接地型式以拉丁字母作代号,其意义如下:
第一个字母表示电源端与地的关系:
T-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
I-电源端所有带电部分不接地或有一点通过高阻抗接地。
第二个字母表示电气装置的外露可电导部分与地的关系:
T-电气装置的外露可电导部分直接接地,此接地点在电气上独立于电源端的接地点;
N-电气装置的外露可电导部分与电源端接地点有直接电气连接。
-后的字母用来表示中性导体与保护导体的组合情况:
S-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是分开的;
C-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是合一的。

TN系统
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电导部分通过中性导体或保护导体连接到此接地点。
根据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的组合情况,TN系统的有以下三种型式:
a) TN-S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是分开的
b) TN-C系统:整个系统的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是合一的
c) TN-C-S系统:系统中一部分线路的中性导体和保护导体是合一的
TT系统
电源端有一点直接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电导部分直接接地,此接地点在电气上独立于电源端的接地点
IT系统
电源端的带电部分不接地或有一点通过高阻抗接地,电气装置的外露可电导部分直接接地
适用范围
TN-C系统特点:
-PEN线兼有N线和PE线的作用,节省一根导线;
-重复接地,减小系统总的接地电阻;
-PEN线产生电压降,外露导电部分对地有电压;
-PEN线在系统内传导故障电压;
-过电流保护兼作接地故障保护。
使用场所:三相负载均衡,并有熟练的维修技术人员。
TN-S系统特点
-PE线与N线分开,PE线非故障时不流过电流,外露可电导部分不带电压,比较安全,但多一根导线;
-PE线在系统内传导故障电压。
使用场所:防电击要求高,爆炸和有火灾危险场所,建筑物内装有大量信息技术设备。

TT系统特点
-外露可电导部分有独立的接地保护,不传导故障电压;
-由于电源系统有两个独立接地体,发生接地故障时接地故障电流较小,不能采用过电流保护兼作接地故障保护,而采用剩余电流保护器;
-因采用剩余电流保护器保护线路,双电源(双变压器、变压器与柴油发电机组)转换时采用四极开关:
-易产生工频过电压。
使用场所:等电位联结有效范围外的户外用电场所,城市公共用电,高压中性点经低电阻接地的变电所。

IT系统特点(不引出中性线)
-发生第一次接地故障时,接地故障电流仅为非故障相对地的电容电流,其值很小,外露导电部分对地电压不超过50V,不需要立即切断故障回路,保证供电的连续性;
-发生接地故障时,对地电压升高1.73倍;
-220V负载需配降压变压器,或由系统外电源专供;
-安装绝缘监察器。
使用场所:供电连续性要求较高,如应急电源、医院手术室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