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区的历史沿革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公元前214年,秦统一岭南,置南海、桂林、象郡三郡,番禺为南海郡之首县。

公元前204年,赵佗在南海郡建立南越国。

南沙区域平原地带尚未形成,浅海中零星分布的丘陵洲岛,位于番禺县域珠江出海口的最南端。

东晋咸和六年(331),分南海郡地而置东官郡,同时置宝安、安怀、兴宁、海丰、海安和欣乐六县。

南沙区域从南海郡番禺县析出,隶属东官郡宝安县。

唐朝至德二年(757),宝安县更名为东莞县,南沙区域随属东莞县。

南宋绍兴二十二年(1152),东莞县析出香山镇改置香山县。

黄阁地区从东莞县析出,隶属香山县。

南沙区域浅海中的丘陵洲岛周围沙泥已淤积成坦,部分已拍围成田,龙穴岛等地仍属东莞县。

元世祖至元十六年(1279),黄阁立村,称香山县古海乡黄旗角村。

明洪武十四年(1381),黄阁改称香山县黄旗都黄旗角村。

南沙区域中的东瓜宇、塘坑、板头先后开村,万顷沙、义沙地区形成沙坦,黄山鲁南面地区开始称沙埠、南沙等名,仍隶属东莞县。

明代,龙穴岛周围沙坦淤积形成洲。

明天顺八年(1464)《东莞县志》载:东莞县“最南端为大洋龙穴洲”。

清乾隆年间(1736—1796),东莞县划五属(二厅三司)进行管辖,今南沙街部分地段已形成,为东莞县缺口司南沙村。

清道光十五年(1835),东莞与香山交界水面和南沙村前面先后浮起大片沙坦。

道光二十九年(1849),两县的知县为两县争沙达成和解,在万顷沙中间开挖界河。

界河以西的大鳌沙、沥心沙、缸瓦沙、屎船沙属香山县;界河东北归东莞县管辖。

至民国初年,东莞县拥有南沙村、万顷沙的沙坦与沙田近六七万亩。

民国十四年(1925),香山县改称中山县,黄阁与万顷沙界河以西的大鳌沙、沥心沙、缸瓦沙、屎船沙随改属中山县。

南沙、大虎岛、小虎岛与万顷沙界河以东地段以及鸡抱沙、龙穴岛隶属东莞县。

二十世纪40年代,东莞县明伦堂在万顷沙东北部建立东莞县明伦堂示范农场。

民国三十七年,南沙乡成立,属东莞县第五区。

1949年12月,万顷沙东莞县明伦堂示范农场被接管,改称万顷沙接管处农场;

1950年,定名为广东省东莞县万顷沙国营农场。

1950年10月,南沙、万顷沙、长沙、龙穴、小虎、大虎划属东莞县第九区。

大鳌沙、沥心沙、缸瓦沙、屎船沙划属中山县第十区。

1951年1月,广东省人民 *** 珠江区专员公署海岛管理处成立,万顷沙五涌、一涌以及龙穴岛从东莞析出,划入海岛管理处管辖。

1951年底,在万顷沙二涌一带的5个围,组建归国难侨处理委员会农场。

1952年10月,万顷沙五涌、一涌以及龙穴岛随海岛管理处移交中山县渔民区人民 *** 管辖。

同年,万顷沙正安等8个围并入归国难侨处理委员会农场,随即更名为万顷沙华侨集体农场。

1954年,广东省东莞县万顷沙国营农场和万顷沙华侨集体农场合并,成立广东省万顷沙国营机械农场,直属省农垦厅。

1953年4月,珠海县成立,万顷沙、龙穴岛和沙头乡、沙中乡、沙尾乡,连同从东莞县析出的南沙、长沙、小虎、大虎,与同时从中山县析出的冯马乡、新安乡、平安乡一并划入珠海县第四区管辖。

1954年长沙划入中山县大岗区。

1955年7月,珠海县第四区改称珠海县万顷沙区。

1957年3月,珠海县万顷沙区划入中山县,改称中山县万顷沙乡,南沙随改属中山县万顷沙乡。

大虎、小虎、沙仔岛划入中山县黄阁乡。

1958年,黄阁乡、万顷沙乡撤乡改社,分别改称黄阁人民公社、万顷沙人民公社。

广东省万顷沙国营机械农场并入万顷沙人民公社。

1959年1月,广东省万顷沙国营机械农场从万顷沙人民公社析出。

黄阁人民公社先后并入万顷沙、大岗人民公社。

同年6月,番禺县建制恢复,7月,黄阁(含大小虎、沙仔岛)和万顷沙(含南沙、龙穴岛)恢复人民公社建制,2个公社从中山县析出,一并划入番禺县万顷沙人民公社。

1961年3月,南沙从万顷沙人民公社析出,成立南沙人民公社,长沙、义沙属番禺县大岗公社。

1972年10月,新造、潭州人民公社的8个渔业大队迁到万顷沙尾,组建新垦渔业公社。

1975年1月,番禺县改属广州市管辖。

1978年,大岗公社析出前进、义沙等5个生产大队,万顷沙人民公社析出冯马一、东升等5个生产大队,组建横沥人民公社。

1978年6月,广东省万顷沙国营机械农场改称广东省珠江华侨农场。

1983年12月20日撤公社改区。

1987年1月20日撤区改镇,南沙区域有黄阁、万顷沙、新垦、横沥、南沙5个镇和广东省珠江华侨农场。

1988年,广东省珠江华侨农场由省下放至广州市。

1989年6月改称广州市珠江华侨农场。

1992年1月,广州市珠江华侨农场加挂“广州市珠江管理区”、“广州市国营珠江华侨农工商联合公司”两块牌子。

1990年6月22日,广东省、广州市确定南沙为重点对外开放区域和重点开发区,成立南沙经济区管理委员

会,为县局级单位,由番禺县人民 *** 管理。

1992年5月20日,番禺撤县改市(县级),6月17日,南沙经济区和南沙镇合并,成立 *** 番禺市南沙经济开发区委员会、番禺市南沙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和番禺市南沙经济开发总公司。

1993年5月12日,国务院批准设立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

同年7月8日, *** 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委员会、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挂牌,行政上为番禺市 *** 的派出机构。

同年,原南沙镇改设南沙街,与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

2001年8月21日,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成立,为广州市人民 *** 的派出机构,全权负责开发区范围内的规划、用地、开发、建设、管理以及招商引资等工作,具有广州市市级审批管理权限。

2002年3月18日,撤销新垦镇,划入万顷沙镇。

2003年1月1日,珠江管理区成建制划入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管理。

2005年4月28日,国务院批准广州市行政区划调整,新设立南沙区,番禺区的南沙街,万顷沙镇,横沥镇,黄阁镇,灵山镇庙南村、七一村和庙青村的部分区域,东涌镇庆盛村、沙公堡村、石牌村的各一部分区域划入南沙区。

2005年4月28日,南沙区下辖南沙街道,万顷沙镇,横沥镇,黄阁镇。

2008年2月4日,经广东省民政厅批准成立广州市南沙区珠江街道办事处。

南沙区管辖南沙、珠江2个街道和黄阁、万顷沙、横沥3个镇。

2008年4月,经广州市委、市 *** 批准,成立新的 *** 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作委员会与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与广东南沙出口加工区管理委员会合署办公),行政上为广州市人民 *** 的派出机构。

承担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管理职能,统一管理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广州南沙高新技术开发区和广东南沙出口加工区,不再保留广州南沙开发区建设指挥部和原广州南沙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2011年9月7日,龙穴街道办事处挂牌设立。

2012年9月30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将广州市番禺区的东涌镇、大岗镇、榄核镇划归南沙区管辖。



  • 黄阁镇历史沿革
    答:在行政区划上,黄阁经历了多次调整。1959年,黄阁被划归番禺县,这标志着其在地方行政体系中的位置进一步明确。1980年,黄阁区的设立标志着其区域管理的现代化进程,而1986年,黄阁正式晋升为镇,成为了广州市南沙区的一部分,至此,黄阁镇的历史沿革与广州城市发展紧密相连,成为了广州市域扩展的一部分。
  • 万顷沙镇的历史沿革
    答:由于它地处珠江口,来自陆域的东、西、北江河流迳流和南海勃流的互相作用,使大量泥沙淤积在虎门、蕉门、横门、洪奇沥四大出海口,万顷沙镇境内原为浅海滩涂。清道光十八年(1838年),东莞明伦堂在此围垦,寓意是在汪洋巨浸之中,造成万顷沙良田,万顷沙镇因此而得名 。1953年与南沙、龙穴岛、长沙村...
  • 流沙历史沿革
    答:马栅人民公社并入流沙人民公社。1964年11月,流沙人民公社的一部分析出,单独设立流沙镇,成为了县城的核心区域。1983年,流沙人民公社更名为流沙区。1986年,流沙区被撤销,其区域并入流沙镇。最后,在2000年12月,流沙镇正式撤销,这段历史的沿革反映了流沙镇从一个简单圩镇到如今城镇化的演变过程。
  • 榄核镇的历史沿革
    答:榄核圩建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因渔民到此采蚝,把废土弃于滩涂上,经涨退潮水的搬运堆积,在滩涂上分布出一堆堆榄核形,因此该地被称为“榄核”。1951年设榄核乡。1961年成立榄核公社。1984年改区。1987年建镇。2012年12月1日榄核移交南沙区管辖。
  • 番禺区简介及详细资料
    答:2000年5月21日,撤销番禺市设立广州市番禺区,7月10日,番禺区举行撤市设区挂牌仪式。 2012年10月10日,南沙新区发展规划范围包括番禺的东涌镇、榄核镇和大岗镇。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番禺建县之初,境域广阔。北隔洌江与中宿(今清远)相邻,东与博罗(今博罗、惠阳一带)相接,西与四会(今四会、鹤山一带)相连,南止...
  • 番禺县番禺县建置沿革表(按朝代)
    答:番禺县的建置与行政区划进一步复杂化,直至清朝末年,番禺最终被撤销并入南海县。20世纪,番禺县经历了撤县设市、撤市改区的过程,最终在2005年,番禺区划归广州市,并在2000年与南沙区的部分区域进行了调整,成为广州市南沙区的一部分。这一历程反映了番禺县从古至今的行政变迁和地理位置的演变。
  • 广东荔枝世界附近有哪些适合参观的历史遗迹?
    答:另外,荔枝世界附近的南沙古镇也是一处历史悠久的古镇。南沙古镇位于珠江口的南沙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在古镇内,游客可以欣赏到古老的街巷、古庙和传统的民居建筑,感受到浓厚的历史氛围。此外,古镇内还有一些历史名人的故居和纪念馆,如陈云故居和林则徐纪念馆等,让游客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广东的...
  • 流沙的历史沿革
    答:民国时为普宁县第二区区署驻地。1949年解放后为县人民政府驻地。建立流沙市(镇),除流沙市(镇)外,1949年10月含北沙区和南沙区,1950年5月北沙区、南沙区并为流沙区,1951年改称第二区,1957年撤区建乡含华溪乡,1958年3月撤乡归入流沙镇,9月撤镇并入流沙人民公社。1961年3月,人民公社...
  • 中山历史沿革
    答:他们在岛上渔猎生息,遗址如南朗镇的龙穴彩陶遗址、石岐区的白水井遗址和大涌镇的全禄遗址等,出土了丰富文物,如彩陶、磨制石器和夹砂陶器等,龙穴遗址更是历经新石器时代至春秋战国时期的沧桑,青铜器和铸铜石范的发现增添了历史的厚重。秦始皇统一岭南后,中山归属南海郡番禺县,秦末赵佗建南越国时,...
  • 南丰镇的 历史沿革
    答:据《通州志》记载,境内最早成陆的土地为清代中叶成陆的东兴沙(生建村、东港村之一部分),隶属常熟县。清末,常熟县实行市、乡制,境内归常熟县沙洲市管辖。民国时期,划分区乡(镇)。民国18年(1929年),境内属常熟县南沙区。民国20年,扶桑乡(境内最早的一个乡)成立,驻地东港镇,设20个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