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30

【篇一】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

  一、在实践中感知

  1克有多重?1千克有多重?我充分尊重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所列举的例子都是学生经常能接触到或看到的。师生共同努力,准备了充分的教具、学具和实物,调动多种感官协作学习。学生进行了估一估、掂一掂、称一称、比一比、说一说等活动,感受物体的轻重。学生亲身经历了1克、几克和1千克、几千克的实际质量,这种感受不是教师讲解、灌输得来的,而是学生亲身体验到的。整个教学过程中,学生以“做”的方式而不仅仅是“听和说”的方式介入学习活动。他们不仅理解了“克”“千克”的正确含义,更重要的是掌握了发现、认识、理解数学的一般方法,培养了探索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在情境中建构

  在课堂教学中,不可能人手一台天平,让学生去亲手体验,而教师的演示,学生很有可能看不清楚。所以,这时网络资源给了我非常大的帮助。我通过的演示,让学生看到了清晰的演示过程。因为有了这个体验,从而使学习过程变得简洁、易懂。

  传统教学中认识质量单位,重点一般都是放在单位的。换算上,教学中往往采用讲授记忆的方法,学生只要记住几个常用的质量单位,并能正确地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就算完成教学任务了。这样的教学往往出现学生学完质量单位后,还会闹出这样的笑话:一个西瓜重3克,一个鸡蛋重50千克,王老师的体重是60克……这反映了数学教学与生活实际的严重脱节。《克和千克的认识》的教学重点确立在“1千克、1克有多重”的概念的确立上,既重视数学事实,又重视数学经验。所以在“克的认识”中,我反复让学生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找一找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质量,感受它们的质量,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这种感受、体验不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也是将来“学会生存”必备的本领。“克”“千克”的概念在学生头脑中的建立,学生经过眼晴观察、耳朵倾听、脑子思考、嘴巴表达、双手操作,心灵感悟,即用自己身体亲身经历、体验后逐步形成的,它必将沉淀到学生的内心深处。

【篇二】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

  本课的教学看似简单,其实难以把握,主要是虽然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学生在生活中都接触过质量问题,但对质量单位还缺乏认识。而质量单位又不像长度单位那样直观、具体,不能靠眼睛观察得到,只能靠肌肉感觉来感知。经验告诉我,孩子接受知识必须是一个过程,由易到难,由少到多,由感性到理性,这个过程是必须的。经历,而不能由老师来代替。因此我在设计克和千克的教学时注重让学生多方位体验。针对这种情况,我教学设计的落点是“体验”数学。

  把体验克和千克,在体验中建立具体的质量单位的活动,贯穿了整节课。学生亲自操作,在掂一掂、估一估活动中,建构千克和克的质量观念。整节课呈现出“掂一掂——再根据经验估一估”的教学思路,努力演绎了“知识在于建构”的理念。教学设计的落脚点定在“体验”。

  不足之处,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过程以“体验”为学习形式贯穿始终。教学中学生的想法,学生的反映——因势利导,潜移默化才是老师设计和引导的精髓。但是,在处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出现了不明确,没能处理好,用语出现了不准确。

【篇三】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克和千克的认识》教学反思

  前几年曾经教过这部分内容,当时也是头一次教所以没有经验只是就教材讲知识,所以学生时常会出现:人的体重300千克,一个鸡蛋重7克,一袋大米重50克————一些笑话。而今再一次的拿起教材,想法只有一个那就是如何处理这部分内容才能恰到好处。

  克和千克是学生第一次接触的重量单位,也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要与之经常打交道的。因此在教学中我注重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课前安排调查活动:到超市里找一找物品的重量标签,在家里找一找标有重量的东西,把找到的东西和重量记录下来,并注意观察商家用什么来称量物体的重量。这次调查活动的目的是充分开发学习资源,拓宽学习渠道,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分散学习难点,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一周后,课中汇报:在生活中你都认识了哪些重量单位?你知道它们之间的关系吗?你见过哪几种秤?能不能介绍一下你所调查的。物体的重量,那你能不能说出和它重量差不多的物体?小组互相看一看、说一说、称一称、掂一掂、比一比————-在交流汇报中去经历、去体验、去感受,克与千克的实际意义。

  在这一系列的活动中孩子们真切的感受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在拓展思维的同时也增加了数学本身的无穷魅力。



  • 克与千克优秀教案设计_《克与千克》教学反思
    答:当学生建立“1克”概念以后,要建立“1千克”的概念,十几克到几十克再几百克这个重量的序列对于学生来说是非常重要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数学《克与千克》的优秀教案设计,希望对你们有帮助。 《克与千克》教案设计篇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初步形成质量的概念,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 2...
  • 克和千克有什么认识
    答:由“千克”转化为“克”时,在数的后面添上3个0,由“克”转化成“千克”时,把数末尾的3个0去掉。 用秤称量物体的质量时,指针指向几,就表示所称的物体有多重。教材介绍 《克和千克》是人教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二年级数学(上册)第八单元的例1和例2。学生在之前已经学习过人民币单位元角分、...
  • 2012年小学二年级数学人教版下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教学设计_百度知 ...
    答:一、教学内容 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二、教学目标 1. 在具体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2. 使学生知道用秤称物体的方法,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3. 在建立质量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质量的意识。三、编排特点 1.注意以学生...
  •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案
    答:二年级克和千克教案 二年级数学克和千克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之一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体验,根据这一理念,我在教学二年级数学下册《克与千克》后有点感触,现作一下反思。一、成功之处:1、数学问题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 学生虽然对千克与克还不熟悉,但教师可以从生活中...
  •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
    答: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5篇 教学设计是老师们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希望大家喜欢! 二年级数学教学设计篇1 教学内容: 克和千克的认识。(教材第100-104页)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感受并认...
  • 千克和克有什么区别吗?
    答:2,克的物品有一袋食盐、一个鸡蛋、一袋方便面、一捆菠菜、一袋胡椒粉、一袋汤料、一盘水饺、一袋锅巴。3,计量单位克,千克在古时候的中国就已经产生了。中国是一座拥有上下五千年悠久历史的古国,其古代人们的智慧就发现了时间根据日照时间的长短,四季根据气温降水降雪的变化,而不同的东西的重量也是不...
  •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范文(三篇)
    答: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说课稿范文篇二 一、说教材 1、教学内容: 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人教课标版第四册第六单元“克和千克的认识”。 2、教材分析: “克和千克”是小学数学量与计量知识的一个重要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质量的概念有了感性的认识,建立了初步的质量观念。这节课认识质量单位,不仅要让学生知道...
  • 调查商店里标有重量的物品品种是克重量,能举几个列子吗
    答:例子如下:一、1KG:桶装酸奶、大瓶可乐、大瓶果汁、桶装矿泉水、桶装洗衣液、袋装洗衣粉等。二、一枚2分的硬币约重1克。三、6颗黄豆大约重1克。四、一个鸡蛋重50克。五、3-4个草莓重量为100克。
  • 有关于千千克吨的手抄报 手抄报简单又好看
    答:小学克与千克手抄报简单画法克与千克的认识手抄报内容模板素材 克千克吨的认识的手抄报简单又漂亮 克和千克数学的手抄报克和千克数学的手抄报分享展示 以千克和吨为主题的手抄报 爱为主题的手抄报 二年级下册克与千克手抄报 二年级下册手抄报 科尔千克吨的手抄报 手抄报简单又好看 关于数学克千克吨的手...
  • 《克与千克》的教学反思
    答:《克和千克的认识》的教学重点确立在“1千克、1克有多重”的概念的确立上,既重视数学事实,又重视数学经验。所以在“克的认识”中,我反复让学生掂一掂、估一估、称一称、找一找生活中不同物体的质量,感受它们的质量,丰富学生的数学体验。这种感受、体验不但是进一步学习的基础,也是将来“学会生存”必备的本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