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入世的意义,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如何应对?希望能分点列出来,越多越好,急用,谢谢啦!!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1
中国入世以来遇到的机遇与挑战

金融业

现状与未来:

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金融、证券市场的开放应服从于《服务贸易总协定》的六项基本原则和金融服务协议。金融服务协议对证券市场的开放提出了更具体的要求,包括:各缔


约方同意对外开放银行、保险、证券和金融信息市场;允许外国在国内建立金融服务公司并按竞争原则运行;外国公司享受同国内公司同等的进入市场的权利;取消跨境服务的限制;允许外国资本在投资项目中的比例超过50%。加入WTO后,美资银行可立即向外国客户提供所有外汇业务。加入WTO一年后,美国银行可向中国客户提供外汇业务,中美合资的银行将立即获准经营,外国独资银行将在五年内获准经营,外资银行在两年内将获准经营人民币业务,在五年内经营金融零售业务。

差距:

中国银行业,无论是国有商业银行还是新型商业银行,与国际一流银行相比仍然存在着巨大的差距。迄今为止,市场型金融关系还没有真正建立,中国下一步的银行改革任重道远。

中国银行业产权结构还很单一,导致银行的效率低下,中国银行业中四大国有商业银行仍然保持着国有独资的产权形式。产权主体单一和不可交易性,使银行财务责任不清,导致产权主体缺位,造成经济效益低下,容易受到行政干预,竞争处于较低水平,生存和发展面临巨大困难。

银行资产质量和自由资本率相当低,导致银行风险加大,信誉降低。根据巴塞尔协议,我国的四大国有商业银行补充了2700亿元的资本金,资产管理公司又剥离了1.4万亿的不良资产,而其他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风险资本偏低,导致银行的金融风险降低,但经营效率下降,影响了中国银行业的国际信誉。

中国银行业的规模小,从业人员多,与国际大银行还有很大差距。在国际业务方面,更不具备与国际大银行相竞争的实力。从业人员多造成人均收益等金融指标均低于国际中等水平。1993年,金融银行业改革的时候,曾有过一轮客户重新选择银行的风潮。到了2006年,实现WTO承诺以后,所有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客户将又有一次重新选择。

在当前中国银行业发展的诸多问题中,金融创新乏力,是最为突出的一个问题。由于受到体制、环境、管理制度、技术、市场机制和观念的制约,金融主体创新的意识无法得到强化,现实的合规性管理压制金融机构创新的主观能动性,目前的用人机制和激励机制也不能够鼓励创新。

应对:

南开大学WTO研究中心徐复教授认为,2006年允许外资银行在全国范围内对所有中国客户提供本币服务的承诺,必将促使国内银行业在“入世”的第三年继续为改革提速,并向更深的层次挺进。与此同时,中国还必须注意防范金融风险问题。

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刘崇仪指出,深化国有商业银行体制改革、稳步推行股份制;发展直接融资,促进货币市场、保险市场和资本市场有机结合、协调发展及改革和完善农村金融体系是金融改革的当务之急。

以金融创新为突破口,提高中国银行业竞争的能力。加快业务整合,实现传统业务与创新业务的结合,提高银行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建立和完善金融风险机制,强化银行内部风险控制。进一步完善现有的风险监控、指标体系,及时对银行的有关资料进行分析和监控,综合评估风险状况,及时预警,提前防范控制和化解金融风险。

加强与同业及非银行方面的合作。

保险业

现状与未来:

根据我国加入WTO的承诺,根据中美双边协议的有关内容,中国加入WTO后的五年之内,在谨慎原则下,中国保险业将在地域、业务范围、合资股权等方面向外资保险公司全面开放。2003年以来,越来越多的外资公司获得经营牌照和获准开设分支机构。包括英国商联、德国安联、荷兰保险等一批外资保险公司陆续开业运营。被批准进入中国市场营业或筹建营业性机构的外资保险公司已达34家。根据承诺,中国加入WTO后两年内,允许外资寿险公司、非寿险公司在北京、成都、重庆、福州、苏州、厦门、武汉和天津等地提供服务。

为履行承诺,中国对《保险法》进行了修订。新《保险法》规定,从2003年1月1日起,财险公司可经营短期的意外险和健康险。

目前,很多财险公司都在紧锣密鼓地设计、打包销售意外险和健康险。新的《保险法》规定,个人代理人只可代理一家寿险公司的产品,而专业代理公司可以代理多家寿险公司的产品。因此,业内人士预测,部分优秀的营销员有可能从保险公司独立出来,成立专业寿险营销公司。

接下来的一年,中国保险业将进入一个快速健康的发展阶段。目前许多仍在国门外等待的国际金融巨头,很可能会在明年取得“入场券”,国内保险公司也将面临着更激烈的多元化竞争。随着竞争进一步加剧,行业自律问题将日益彰显,保险行业协会作为民间组织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也是与国际市场接轨的表现之一。

应对:

面对外资保险的攻势,国内保险公司上市呼声越来越急。目前,新华人寿、泰康人寿、太平洋保险、华泰财险、天安保险、大众保险等多家保险公司均已完成了上市辅导期,业内人士预测,“保险第一股”有望于明年揭开面纱。

与此同时,越来越多的中资保险公司希望通过引进外资强身健体。2003年,汇丰集团以6亿美元认购中国平安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股份,持股比例为10%。

机遇: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促进了我国保险业的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保险公司主体增多,竞争进一步加剧。如广州寿险市场在加入世贸组织之前,外资保险公司共有7家,而现在已达10家;二是保费收入大幅增长,截至2003年10月份,保费同比增长了51%,其中寿险增长更为迅速,达到了76%;三是保险产品层出不穷,如具有投资概念的投资连结保险、分红保险、万能寿险等。

对国内保险公司,国家仍有一些支持性的保险产业发展政策:

1.扩充中资公司保险资本准备金。鼓励股份制保险公司增资扩股和上市融资;对几家大型国有保险公司要采取措施扩充资本金:

(1)财政投资;

(2)减税额转赠资本;

(3)股份制改造;

(4)资本市场融资;

2.改革税制。现行的保险营业税率为8%,高于其它金融服务业3个百分点。所得税方面,外资保险公司现行税率为15%,中资公司为33%。这样的税率显然不利于民族保险公司的发展,因此,要改革税制。

(1)降税。过渡期结束后,把营业税降到3%左右,过渡期间的降税额转赠资本金。

(2)统一中外资保险公司税制,取消税率优惠待遇。

3.开辟保险资金运作渠道。一是允许保险资金进入证券一级市场,二是允许保险资金投向国家重点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工程等风险小、收益稳定的领域。

零售业

开放的进程:

1992年7月以前,我国禁止外商在中国开办独资或合资的零售、批发业。

1992年7月,国务院批准在北京、上海、天津、广州、大连、青岛六个城市和深圳、珠海、汕头、厦门、海南五个经济特区各试办一至两个中外合资或合作经营的商业零售企业,项目由地方政府报国务院审批,企业经营范围为百货零售业务、进出口商品业务,不得经营商业批发业务和代理进出口业务,享有进出口的经营权,外汇自行平衡,进口商品限于在本企业零售的百货商品,年度进口总量不超过本企业当年零售总额的30%。

1993年3月起允许“经国家批准,在一些城市和地区试办中外合资零售商业。” 1995年6月发布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把商业零售列入“限制外商投资产业目录”,允许有限度地吸收外商投资。1995年10月之前,国务院正式批准了北京燕莎友谊商场、上海第一八佰伴等15家中外合资合作零售企业。

1995年10月,国务院批准在北京试办两家中外合资连锁商业企业。各项政策除比照中外合作商业零售企业外,还规定必须由中方控股51%以上,经营年限不超过30年。这一阶段,中外合资零售业发展速度很快,很多企业采取各种变通手法,擅自开店。至1998年底,国务院正式批准的中外合资商业企业有20家,但是非试点企业有227家。

1999年6月25日,经国务院批准,原国家经贸委、原外经贸部发布了《外商投资商业试点办法》,允许直辖市、省会城市、自治区首府、计划单列市及经济特区试办1-2家中外合资、合作商业企业,经济中心城市、商贸中心城市可增设1-2家。同时,经营类型由零售扩展到批发,允许在四个直辖市各试办一家经营批发业务的试点企业,其方式可采取与符合一定条件的零售企业兼营试点,由原来只许在北京、上海各开两家合资、合作连锁试点企业,扩大到在上述经济和商贸中心城市有计划、有控制地开办合营的连锁商业企业。但只允许直营连锁,暂不允许自由连锁、特许连锁等形式。

截至2001年底,经国家正式批准的外商投资零售商业项目有49家,但是各地越权审批的达到316家。

2004年6月1日,《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正式实施,2004年底前我国对外资零售服务业设立的市场准入和资本准入限制将全面放开。6月1日实施的《外商投资商业领域管理办法》主要有三方面内容:一是外资进入商业的“门槛”大大降低;二是投资商业领域进一步开放;三是审批程序进一步简化。

《办法》除直接规定“外资零售企业将获准在中国境内所有省级城市合法开店”外,还特别说明,从今年12月11日起,商业领域的开放将全面取消地域限制;外国零售商最早将于今年12月起获准在内地任何地方开设商铺,且无需寻找中方合作伙伴。

据中华全国商业信息中心统计的超市企业单位面积销售额数据看,外资零售企业明显高于内资零售企业,外资企业平均每平方米销售额为2.06万元,内资企业平均每平方米销售额只有1.4万元。

挑战:

在最具竞争力的国内大型综合超市中,外资已明显占据主导地位。

世界著名营销大师麦卡锡预言:在未来3至5年,中国零售业60%的零售市场将由3至5家世界级零售巨头控制,30%的市场将由国家级零售巨头控制,剩下不到10%的市场零头则掌握在区域性零售巨头手中。

外资企业以不对等的手段急剧扩张,加快了我国商业资源的流失。而且这不仅仅局限在商业流通领域,也会对我国的制造业安全和金融安全带来致命性的冲击。

应对:

外资零售商的大军压境,能给国内零售业带来世界上最先进的管理经验、零售技术、营销艺术和服务理念。据报道,国家商务部已经痛下决心,力争在5至8年时间打造出10至15家拥有著名品牌、主业突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商业航母”。业内人士称,国内零售业只要架构成大流通体系,苦练内功,更新观念,做大做强,全面提升竞争力,完全能够抵御外资零售巨头的侵袭。

汽车业

现状与未来:

目前我国汽车工业仍处在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的过渡期,国家通过关税和进口配额的控制,对汽车工业实行必要的保护,不过,我国汽车厂商能够获得超额利润的机会将日益减少。

近几年,我国汽车工业在高关税和配额制的保护下获得了超额利润,从积极的意义上看,增强了汽车厂家的自我积累和滚动发展的能力,为今后的降价竞争打下基础。从消极的方面看,一是损害了中国消费者的利益;二是参与合资的跨国公司从零部件和整车的销售中获得了更大的利益;三是那些没有经济合理性的杂牌小型汽车厂家也能获得利润,难以将其淘汰出局,加剧了汽车工业资源配置中散、乱、低的局面,实际上是保护了落后企业分割了大企业的市场,使大企业的生产能力得不到充分发挥。

2006年,我国汽车整车和零部件进口关税将分别下降到25%和10%,汽车工业依靠高关税和配额保护的局面基本结束。如何应对2005年之前的挑战,是每一个汽车制造企业必须面对的问题。

挑战:

来自城市结构弱化的挑战。人们原来以为大城市已经发展到头了,但当汽车进入居民家庭后,就会看到大城市新的发展机遇期才刚刚开始。

来自能源问题的挑战。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如何调整石油安全观,形成有利于我国经济社会长期稳定发展的石油安全保证制、供应机制,既是我国能源发展战略的一个基本条件,也是汽车产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问题。

来自汽车产业全球化分工体系的挑战。现在汽车热主要热在整车组装,而反映一个国家汽车制造能力将更多地体现在零部件的生产上。

来自重复性建设的挑战。去年以来,汽车产业的高增长对汽车产业投资提供了强有力的刺激,许多地方出现了汽车投资热。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这是一种正常的反应,不正常的是,在我国现有的体制下,部分投资是由地方政府进行的。在尚不完善的市场环境中,一定要把行政性的重复建设和市场性的重复建设区别开来。

应对:

专家指出,放开还是管制,将成为今后政府的两难选择。中国汽车正在经历一个从汽车工业到汽车产业,再到汽车社会的巨大变化。政府关注的重点,应该从汽车产业政策提升到汽车社会政策,这是关系到汽车产业能否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一、 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机遇
  我们“入世”后所面临的机遇是显而易见的。据世界银行的估计,中国加入WTO在头5年,GDP将额外增长0.5%至2%。中国加入WTO后,人民币不但无贬值压力,反而有升值潜力,因此很快人民币变成国际流通货币,不再是弱势货币。
  在外汇贮备方面,截至2005年年底,我国外汇储备规模为8189亿美元,较上年末增加了2089亿美元,过去三年累计增加了5325亿美元。如果考虑到2003年年底和2005年年中向国有商业银行注资的因素,我国这几年外汇储备的实际增幅更大。外汇贮备的大副增加,大大增大了我国的进口支付能力和短债偿还能力。
  在就业方面,有人担心,加入WTO 会在短期内对中国的就业产生较大的冲击。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因为中国是以发展中国家的身份加入世贸组织,可以有针对性地对国内一些产业实行有限的保护政策,所以入世对中国就业的冲击将不会是暴发式的。另外,根据国内外多家机构进行的测算,加入WTO 将使我国的GDP 增加2.94个百分点。而GDP 每增加一个百分点,就可以新增加400万个就业机会。其次,加入WTO 必然会促进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和竞争力加强,因而将在出口扩张型产业、外商投资企业、第三产业及劳务输出方面带来新就业增长点。
  具体来说,中国入世后,每年将创造一千二百万个就业机会。据专家预测,一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入世五年后,食品、纺织、服装、建筑、金融及其它服务业就业机会将平均增加百分之三十 二。届时,熟悉世贸组织规则,适应国际竞争的外语人才、复合型人才也将是炙手可热的。
  “入世”后带给我们的实惠是显而易见的。入世会给国人带来的利益还集中在国际化产品与服务供应普及、产品价格趋降、服务质量普遍提升、出国方便等方面。特别明显的是,未来对城市消费者形成吸引力的产品主要产自中美两国,在一定程度上,这显示了中国加入WTO中美经贸关系将更趋紧密与活泼。
  这些方面,都是我们入时后经济的有利因素。但我们看问题要一分为二的,既要看到入世后我国国内经济所要面临的机遇,又要看到我们面临的挑战。

  二、中国经济所面临的挑战
  首先从我们国家的外汇贮备来说。从进口支付能力和短债偿还能力等传统的国际警戒指标看,当前我国外汇储备相当于一年多的进口或外债余额的两三倍,总体上不存在国际支付风险。但是,外汇储备规模大大超过国际警戒标准也常遭人指责。
  由于资源的稀缺性,做任何事都是有“机会成本”的,因此,一国持有外汇储备也不是越多越好,需要把握一个度。当前关于外汇储备的适度规模问题在全社会引起较多关注,意味着中国正逐步走出外汇短缺思维,有其积极意义。事实上,随着近年来外汇由短缺转为相对过剩,国家已明确将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列为当前经济工作的主要目标。如果国际收支能够基本平衡,则作为国际收支的平衡项目——外汇储备规模—— 的增减就不会很大。这也正是中国人民银行领导多次在各种场合强调中国不刻意追求积累外汇储备的原因所在。
  当前讨论外汇储备规模问题时存在一种倾向,经常把它孤立起来分析,就外汇谈外汇,将外汇储备增加作为国家刻意所为的宏观调控目标,并由此批评政府在总体国际偿付能力已较为充足的情况下还大幅增加储备的做法。这里,且不论中国究竟持有多少外汇储备合适,也不论中国是否将增加外汇储备作为目标,持上述观点者至少忽视了宏观调控目标之间的冲突与协调问题。
  经济增长、物价稳定、充分就业和国际收支平衡是开放经济条件下国家宏观调控的四大目标。前三者属于经济对内均衡目标,国际收支平衡属于对外均衡目标。理论上讲,当一国经济内外均衡时,上述四个目标则都达到最优状态。但现实世界中,均衡是相对的,不均衡是绝对的。在不同阶段,上述目标反映的问题不同,解决起来不可能同时兼顾,只能抓主要矛盾。目前,在国际收支连年较大顺差、国内市场外汇供大于求的情况下,如果中央银行不收购外汇、增加外汇储备,势必导致人民币汇率较快上升。而人民币大幅升值很可能对实体经济特别是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造成大的冲击,进而影响到就业。由于增加就业是国家当前经济工作的首要任务,国际收支平衡目标势必要让位于充分就业目标。因此,“储备增加、汇率稳定”虽不是最优化却是可行的政策组合。
  再从我国农业来说。压力最大的是农业,因为中国农业仍停留在“小农经济”。不过,中国加入WTO头5年,进口产品只能占据5%市场,甚至加入WTO后的10年,也只有沿海省市五谷类食物受进口产品侵占;反之,内陆地区因运输成本原因,进口货的竞争力仍然不强。但长期之后,随着我国市场的进一步开放和内陆交通的条件改善,我国农业势必会迎强劲的国际竞争。
  再从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和企业人员下岗方面来说。在国企改革方面,在中国加入WTO的头5年,超过半数今年留下的国企面临淘汰,约有上千万国企员工下岗;再加上农业面对冲击,估计有500万到1000万农民失业,新加入劳动行列的人口约2000万,即未来5年,社会必须为4000万失业人口安排就业。
  在就业方面,中国入世后,每年将创造一千二百万个就业机会。据专家预测,一些传统的劳动密集型出口产业将成为最大的受益者。入世五年后,食品、纺织、服装、建筑、金融及其它服务业就业机会将平均增加百分之三十二。届时,熟悉世贸组织规则,适应国际竞争的外语人才、复合型人才将炙手可热的。
  在金融市场开放方面,目前四大银行占全国金融资产75%,但资产质量令人担忧,加入WTO后,虽然仍有5年缓冲期,但5年是否足以让四大银行处理手上的问题资产,5年后面对外资银行竞争还存有疑问。

  三、 中国经济“入世过渡期”后的思考
  不同于前几个入世周年,五周年标志着过渡期即将结束,这意味着过渡期内的开放依据是入世协议书上的承诺。此前每年开放的依据是入世承诺的时间表,今后,在没有时间表的外在强制动力之后,开放将以怎样的轨迹发展呢?
  入世首先带来的是更大更深的市场开放。世贸组织140多个国家和地区多年来形成了一个贸易自由化的市场,我们大幅度地降低关税门槛,进入了这个市场,而且没有对国内产业造成严重冲击和损害。入世后,关税税率虽然降低了,但并没有影响国家税收,我们的税收这几年一直在增加。1992年开始谈判的时候,我们的平均关税水平是43.2%,征得关税212亿人民币。入世那一年平均关税水平降到了15.3%,征得关税840亿人民币。2005年平均关税水平降到了9.9%,关税增加到1066亿人民币。总体来说,降低关税门槛是值得的,积极方面要远远超过消极方面。
  五年过渡期结束,意味着国内市场进一步国际化,我们面临的国际竞争将更加激烈,但义务和权利是平衡的,其所带来的机遇与挑战也会同样增多。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全面提高综合应对水平,学会在大风大浪中游泳,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来之不易的“互利共赢”的局面
  除了物质层面的影响,我们更要看到制度上和思想观念上的重大变化,这种变化对我们未来的发展更有利。一方面,加入WTO有利地推动了国内体制改革。这个体制不仅仅是经济体制,还有政府管理体制,为我们的市场经济体制搭建了一个法制化的基本框架,这个影响是深远的。另一方面,从加入WTO谈判开始直到今天,特别是这五年,也是全民的一个思想大解放的时期。应该说,国人的思想观念中比较缺乏全球的开放的意识,处于全球化的时代,进行一种思想解放的宣传和教育活动,对我们今后的发展受益无穷。
  中国入世五年了,但是作为多边贸易体制的一个正式成员,中国这个国际贸易博弈主体与有竞争力的博弈主体的距离还比较远。具体表现为:国内对WTO的认识还是滞后;源于农业文明的中国文化面临着与WTO文化接轨和调整适应的问题;基于计划经济基础的对外谈判体制面临如何适应现行市场经济体制而进行改革的问题;如何处理由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两种趋势引发的区域合作与多边贸易体制关系问题;如何对多边贸易体制下的中国经济进行战略管理的问题等。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有效进行国际贸易博弈、捍卫国家利益并取得互利共赢博弈局面的瓶颈。

  • 中国入世以来遇到的机遇与挑战
    答:请搜集中国入世八年以来遇到的机遇与挑战的例子(包括事件和数据)越详细越好注意我要机遇与挑战各一两到个例子可以直接给URL或者粘贴资料越详细越好... 请搜集中国入世八年以来遇到的机遇与挑战的例子(包括事件和数据) 越详细越好 注意我要机遇与挑战各一两到个例子 可以直接给URL或者粘贴资料 越详细越好. 展开 ...
  • 如何看待中国入世给中国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答:年完成谈判。1999年4月,朱总理成功访问美国,使入世谈判进程 加快。然而,5月8日,中国驻南联盟使馆被以美国为首的北约轰 炸,又使谈判受阻。9月11日,在亚太经合组织非正式首脑会谈上 ,江主席与克林顿总统一致认为,两国恢复谈判具有重要意义,并表示希望能早日成功地结束谈判。欧盟积极改善与中国的...
  • 中国入世条件
    答:要获得市场经济地位、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知识产权保护。根据查询维思迈财经网显示,中国加入WTO是中国历史上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之一,也是世界范围内的一件大事。这次加入WTO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保证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体系中的地位。而中国加入WTO时所需要满足的三项入世条件和具体内容,...
  • 中国入世对世界贸易的影响?
    答:加入世贸:中国经济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中国已经站到了WTO的大门口。加入世贸,进一步开放国内市场,面对国际大财团的竞争,中国国内各种产业将承受巨大的冲击,付出相当大的代价。但是权衡利弊,加入世贸对中国经济发展总体看还是利大于弊,是长期利好。本文对此作出了深入分析。 随着今年4月朱镕基总理访美的成功,历时13年之久的...
  • 有人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你是怎么样理解的?(别...
    答:1、入世对中国最大的影响就是对原有经济体制的触动。加入世贸组织意味着中国会日益成为世界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整个的资源就会在国际范围内重新进行配置。 2.中国加入wT0,有利于企业平等地参与国际市场竞争,扩大出口。加入wT0,不仅使中国企业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国际市场,更可使中国企业平等地参与国际...
  • 中国入世十周年所取得的成就和所面临的挑战
    答: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正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同时,长时间以来形成的依靠资源消耗和低廉的人力成本为主要竞争力的中国外向型经济本身也面临着转型发展的迫切要求。入世10年,中国已经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贸易大国和全球第二大经济体,但在“硬实力”不断增强的同时,如何提高自身在核心技术、知识产权、...
  • 入世对中国有哪些机遇和挑战?
    答:因此,中国的经济发展到了今天,加入WTO已成为进一步开放和发展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条件。当然,加入WTO既为中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也对中国许多产业的发展带来了一些严峻的挑战。随着关税的降低,国内商品的价格优势将会逐渐消失,同时由于技术与管理水平与发达国家存在的差距,也会对经济发展带来...
  • 急!论文题目是大学生如何看待当代中国社会发展面临的机遇与挑战。
    答:1. 人口红利与入世机遇:中国凭借人口优势和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机遇,贸易顺差大幅增长,为国家积累了雄厚资金,为打破旧有世界体系提供了保障。2. 经济增长与税收优势:快速的经济发展带来了丰厚的税收,这为改善民生和社会改造提供了资金支持,助力中国早日实现社会主义中级阶段。3. 文化、军事与经济...
  • 入世对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性
    答:从这个意义上说,中美协议的签定预示着中国加入WTO的大局已定。 中国加入WTO在即,国内自然掀起了一股“WTO”热潮。各行各业也都纷纷开始研究中国入世对本行业的影响。用当前流行的术语来说,我们必须面对WTO给我国经济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中国加入WTO的最大机遇是什么?最大的挑战又是什么?在这个问题上,...
  • 中国入世后对经济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答:四、“入世”给我国银行业带来的机遇 加入WTO后,中国经济将会加快与世界经济融合在一起,为国内商业银行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外资银行的进入和人民币业务的开放,大大增加了中、外资银行接洽、合作的机会,等等。所有这些方面,在给国有银行带来严峻挑战的同时,也给中国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的机遇。 1、 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