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的 历史文化?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1
关于重庆的历史

在距今200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早期,在今重庆巫山县已经出现了中国最早的人类——巫山人。在距今2万年至3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出现了“铜梁文化”(今铜梁区)。
夏商时期为百濮地,《华阳国志》载: "越嶲郡会无为濮人居地,有濮人冢",《史记 · 楚世家》说:“(楚武王)于是始开濮地面有之,建宁郡南有濮夷,濮夷无君长总统,各以邑落自聚,故称百濮也”。三峡地区是中国主要岩盐产区,由于盐是古代重要的硬通货之一,由此在商朝至西周时期巫山地区催生了巴国文明。
战国时期,巴国从汉水流域南迁至长江上游后,先后在枳(今涪陵区)、江州(今渝中区)、垫江(今合川区)建都。周庄王八年(前689年),巴国与楚国激战于那处(今湖北省荆门市东南),双方相持数月,巴人不敌而归。巴楚之战时断时续,几乎贯穿整个巴史。
周慎靓王五年(前316年),秦国灭巴国后,屯兵江州,筑巴郡城(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朝天门附近。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秦朝分天下为36郡,巴郡为其一。
汉朝巴郡治江州,为益州刺史部所管辖。汉光武帝建武十一年(35年),岑彭由江州入益州平定公孙述。汉献帝初平元年(190年),刘璋分置永宁郡,治江州。建安六年(201年)复为巴郡。建安十九年(214年),刘备、诸葛亮经由江州平定益州。
蜀汉章武二年(222年),刘备在白帝城(今奉节县)托孤。李严在江州筑大城。
晋朝改永宁郡为巴都郡。东晋桓温讨伐李势,朱龄石平定谯纵,皆由江州入益州。
南朝宋、齐复为巴郡,郡治皆为江州。南朝梁元帝太清四年(550年),武陵王萧纪于巴郡置楚州,西魏文帝大统十七年(551年)改为巴州,北周闵帝元年(557年)又改楚州。魏晋南北朝时期,巴郡先后是荆州、益州、巴州、楚州的一个辖区。
隋开皇元年(581年),废郡,以渝水(嘉陵江下游古称)绕城,改楚州为渝州,治巴县。这是重庆简称渝的来历。大业三年(607年),州废,复为巴郡。
唐武德元年(618年)为渝州,天宝元年(742年)改南平郡,乾元元年(758年)复为渝州。唐代延续渝州之称,为山南西道辖地。
宋代时,先后属西川路、陕西路、夔州路管辖,崇宁元年(1102年),因赵谂谋反之事,宋徽宗以“渝”有“变”之意,改渝州为恭州。宋孝宗淳熙十六年(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
南宋嘉熙二年(1238年),彭大雅任重庆知府。为防御蒙古南侵之需,拓修重庆城,向北扩至嘉陵江边,向西扩至今临江门、通远门一线,范围大致比李严扩建的江州城扩大了两倍,奠定了此后直至明清重庆古城的大致格局。
南宋德祐元年(1275年),元军再次集中兵力合攻重庆。景炎三年(1278年)二月,重庆被攻破,入城时元军遭到激烈抵抗,守将张珏战败被俘,元军继而征降夔州。
元代,重庆一直是四川南道宣慰司驻地,还一度是四川行省的驻地(1288年-1290年)。 至元十六年(1280年)立重庆路总管府,管辖巴、江津、南川3县,之后又划忠、涪、泸、合4州来属。至正二十年(1360年),农民军明玉珍建都于此,国号“大夏”,辖今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明洪武四年(1371年),朱元璋灭大夏国,复改为重庆府,隶属于四川承宣布政使司。辖2州、11县、1厅,包括巴县、江津、长寿、永川、荣昌、綦江、南川、合州、涪州、铜梁、大足、璧山、定远、江北厅。
清初,发生的“湖广填四川”运动使重庆具有了悠久的移民历史和丰富的移民文化,奠定了近现代重庆社会的根基。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开为商埠。光绪十七年(1891年)3月,重庆海关在朝天门附近设立。

扩展资料
重庆,简称渝或巴, 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中西部唯一的直辖市、国家中心城市、超大城市、国际大都市,长江上游地区的经济、金融、科创、航运和商贸物流中心,西部大开发重要的战略支点、“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重要联结点以及内陆开放高地; 既以江城、雾都著称,又以山城扬名。
重庆地处中国内陆西南部,东邻湖北、湖南,南靠贵州,西接四川,北连陕西。总面积8.24万平方千米,辖38个区县(自治县);2017年常住人口3075.16万,地区生产总值19500.27亿元。有中国火锅之都、中国会展名城 、世界温泉之都之称。
重庆是中国西南地区融贯东西,汇通南北的综合交通枢纽。其江北机场居中国内陆“十大”空港之一,果园港为渝新欧大通道的起点。重庆地处盆地东部,地形由南北向长江河谷倾斜,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其山地占76%;气候冬暖春早,夏热秋凉,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境内,流程679公里。
重庆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89年,宋光宗赵惇先封恭王再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重庆由此得名。重庆既是“红岩精神”起源地,又是巴渝文化发祥地,“火锅”、“吊脚楼”等影响深远;在3000余年历史中,曾三为国都,四次筑城,史称“巴渝” ;抗战时期为国民政府陪都。
重庆是西南地区最大的工商业城市,国家重要的现代制造业基地。有国家级重点实验室8个、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0个、高校67所,还有中国(重庆)自由贸易试验区、中新(重庆)战略性互联互通示范项目、两江新区、渝新欧国际铁路等战略项目。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重庆

重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以重庆为中心的古巴渝地区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这片土地孕育了重庆悠久的历史。距今2~3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已有人类生活在重庆地区。公元前11世纪商周时期,巴人以重庆为首府,建立了巴国。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为渝州,重庆始简称"渝"。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距今已有800余年。1997年3月14日,经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重庆正式成为中国第四个、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掀开了重庆建设与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重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两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这里就出现了人类的生息繁衍活动,到新石器时代,已有较稠密的原始村落,分别居住着夷、濮、苴等八个民族。正是这些最早的重庆居民,创造了重庆最古老的历史文明。

巴楚之战

春秋战国时期,巴族主要活动在川东、鄂西、陕西汉中一带,与楚、蜀、秦为邻。随着巴国强大,巴楚交恶,数相攻伐。公元前689年,巴、楚激战于那处(今湖北荆门县东南),双方相持数月,巴人不敌而归。

巴楚之战时断时续,几乎贯穿整个巴史。巴置捍关、阳关、沔关以拒楚。但巴在楚强大攻势之下,三关尽失并节节败退,最终被楚占领了首都枳(今涪陵),巴人只得向阆中一带退却。

张仪筑江州城

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张仪入蜀灭巴之后,屯兵江州,筑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两汉时,江州城扩展到嘉陵江北岸,称北府城。

钓鱼城之战

钓鱼城遗址南宋淳二年(1242年),四川安抚制置史兼重庆知府余始筑钓鱼城。南宋宝六年(1258),蒙古发动大规模灭宋战争。蒙哥大汗自率一路军马进犯四川,于次年2月兵临合川钓鱼城。

蒙哥东征西讨,所向披靡,然而在钓鱼城主将王坚与副将张珏的顽强抗击下,却不能越雷池半步。7月,蒙哥被城上火炮击伤,后逝于温泉寺。

钓鱼城保卫战长逾36年,写下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钓鱼城因此被欧洲人誉为“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

重庆开埠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三月三十一日,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开为商埠。次年三月一日,重庆海关成立,英人霍伯森担任重庆海关税务司的职务,掌握海关行政和征收关税的大权并兼管港口事务。

各国在重庆纷纷设立领事馆,开辟租界,建立“国中之国”。重庆开埠以后,川江航运逐渐被外人控制。随着川江航运权的丧失,西方列强在重庆开设洋行、公司,建立工厂,开采矿山,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使重庆及其影响的地区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战时首都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0月30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以重庆为战时首都。1939年改重庆为直辖市,1940年定为“陪都”,并扩大市区范围为164平方公里。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1月21日,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在重庆成立,负责指挥中国、越南、缅甸、马来西亚等国的同盟军作战。抗战期间,苏、美、英、法等30多个国家在重庆设有大使馆,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外事机构,并建立反法西斯战争的各种国际性组织和中外文化协会,使重庆成为有国际影响的重要城市。

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沿海及长江中下游有245家工厂及大批商业、金融、文教、科研机构迁渝,加上战时需要新建的大批工商企业及科教文卫单位,使重庆由一个地区性中等城市一跃而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信息中心。

重庆谈判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国共两党面临和平组建联合政府或进行全面内战的重大抉择。13天后,应蒋介石3次电请“ 共商国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在张治中的陪同下,由延安飞往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毛泽东与蒋介石进行了长达43天共9次直接谈判。在此期间,毛泽东广泛地接触了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会见了宋庆龄、沈钧儒、张澜、冯玉祥等,还在桂园设宴招待各国援华团体代表和国际朋友。

蒋介石面临全国人民要求和平的形势,加之在谈判期间调动军队进攻解放军惨遭失败,最后于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表示要结束“训政”,承认各党派平等合法地位,释放政治犯,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避免内战,建设独立富强的新中国。《双十协定》并未得到遵守,全面内战很快爆发。

校场口事件

1946年1月,国民党迫于和平民主力量的压力,召开了有各党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有利于和平民主的决议。

2 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陪都各界协进会”等23个团体联合发起在校场口广场举行“陪都各界庆祝政协成功大会”,参加大会群众近万人。国民党重庆市党部布置特务暴徒捣毁会场,制造了“校场口事件”。大会主席团的郭沫若、马寅初、李公朴、施复亮和新闻记者、劳协会员60余人被暴徒打伤,经到会群众奋力抢救,始得脱险。

事件发生后,中共代表团和政协参加单位代表联名向蒋介石提出抗议,《新华日报》和重庆进步文艺界连续发表评论和文章进行抗议和揭露。学生、工人和各界团体分别组成“二一○血案后援会”,慰问受伤人士,发表声明抗议特务暴行。

重庆直辖

1992年,重庆被辟为沿江开放城市。1996年9月,中央批准重庆代管万县市(现万州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

1997年3月14日,经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重庆恢复为直辖市,于1997年6月18日正式挂牌。重庆成为继北京、天津、上海之后的中国第四个中央直辖市,也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中央直辖市,从此掀开了重庆建设与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文化巴渝文化
  
巴渝文化是长江上游富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巴渝文化起源于巴文化,它是指巴族和巴国在历史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大自然的熏陶、险恶的环境,炼就一种顽强、坚韧和骠悍的性格,因此巴人以勇猛、善战而称。大山大川铸就了重庆男儿热情似火而又坚韧豪迈,女儿柔情似水而又英气勃勃。(完整的巴文化区还包括四川省的广元,南充, 巴中, 达州和广安五市,大体以嘉陵江为界。陕南、鄂西、湘西北和黔北等区域为巴文化区辐射区域)

川剧
川剧是巴蜀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是我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和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它是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西南几省人民所喜见乐闻的民族民间艺术,原先外省流入的昆腔、高腔、胡琴腔(皮黄)、弹戏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均单独在四川各地演出,清乾隆年间(1736—1795),由于这五种声腔艺术经常同台演出,日久逐渐形成共同的风格,清末时统称“川戏”,后改称“川剧”。 川剧中的“变脸”、“喷火”、“水袖”等绝活独树一帜,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动作含蓄着不尽的妙味,川剧为世人所喜爱并远涉重洋传遍世界。川剧名戏《白蛇传》、《金山寺》更是在国内外流传甚广。

川江号子  
重庆至巫山这段千里川江上,航道弯曲狭窄,明礁暗石林立,急流险滩无数。旧社会江上船只多靠人力推挠或拉纤航行,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的江上集体劳动,只有用号子来统一指挥。因此,在滚滚川江上,产生了许多歌咏船工生活的水上歌谣——川江号子。自古以来巴渝人民又喜欢"摆龙门阵"(聊天、讲故事之意),民间口头文学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直至今日喜欢"摆龙门阵"依然是重庆民间文学的一大特色。
  
码头文化
重庆历来是长江上游水路交通枢纽,江边码头林立,商船穿梭频繁,旅人来往如鲫。蜀中、中国西南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城市文化在这里都有交融,加上重庆自己独特的市井文化,形成了码头文化。重庆的码头文化主要包括方言艺术和茶馆文化。袍哥文化是指哥老会、天地会、袍哥会等民间秘密结社内部的江湖义气对城市文化的那部分影响。如今在主城区只有在沙坪坝区的磁器口古镇可略为感受旧时文化。独特的巴渝文化,铸就了重庆这块土地上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英才不断涌现,文化佳作业绩辉煌,文化艺术空前活跃。
  
著名画家有:罗中立,庞茂琨,朱宣咸,苏葆桢,叶永青等。
  
巴渝文化代表:川剧(变脸、喷火、巴剧、渝剧)、袍哥文化、码头文化、川江号子、蜀绣、龙门阵、重庆方言、川菜等。

重庆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名城。两万多年前的旧石器时代,这里就出现了人类的生息繁衍活动,到新石器时代,已有较稠密的原始村落,分别居住着夷、濮、苴等八个民族。正是这些最早的重庆居民,创造了重庆最古老的历史文明。

巴楚之战

春秋战国时期,巴族主要活动在川东、鄂西、陕西汉中一带,与楚、蜀、秦为邻。随着巴国强大,巴楚交恶,数相攻伐。公元前689年,巴、楚激战于那处(今湖北荆门县东南),双方相持数月,巴人不敌而归。

巴楚之战时断时续,几乎贯穿整个巴史。巴置捍关、阳关、沔关以拒楚。但巴在楚强大攻势之下,三关尽失并节节败退,最终被楚占领了首都枳(今涪陵),巴人只得向阆中一带退却。

张仪筑江州城

秦惠文王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张仪入蜀灭巴之后,屯兵江州,筑江州城,城址在今渝中区长江、嘉陵江汇合处。是为史载重庆建城之始。两汉时,江州城扩展到嘉陵江北岸,称北府城。

钓鱼城之战

钓鱼城遗址南宋淳二年(1242年),四川安抚制置史兼重庆知府余始筑钓鱼城。南宋宝六年(1258),蒙古发动大规模灭宋战争。蒙哥大汗自率一路军马进犯四川,于次年2月兵临合川钓鱼城。

蒙哥东征西讨,所向披靡,然而在钓鱼城主将王坚与副将张珏的顽强抗击下,却不能越雷池半步。7月,蒙哥被城上火炮击伤,后逝于温泉寺。

钓鱼城保卫战长逾36年,写下了中外战争史上罕见的以弱胜强的战例,钓鱼城因此被欧洲人誉为“东方麦加城”、“上帝折鞭处”。

重庆开埠

清光绪十六年(1890年)三月三十一日,中英签订《烟台条约续增专条》,重庆开为商埠。次年三月一日,重庆海关成立,英人霍伯森担任重庆海关税务司的职务,掌握海关行政和征收关税的大权并兼管港口事务。

各国在重庆纷纷设立领事馆,开辟租界,建立“国中之国”。重庆开埠以后,川江航运逐渐被外人控制。随着川江航运权的丧失,西方列强在重庆开设洋行、公司,建立工厂,开采矿山,倾销商品,掠夺原料,输出资本,使重庆及其影响的地区纳入了世界资本主义市场。

战时首都

抗日战争爆发后,1937年10月30日,国民政府决定迁都重庆,以重庆为战时首都。1939年改重庆为直辖市,1940年定为“陪都”,并扩大市区范围为164平方公里。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1942年1月21日,同盟国中国战区统帅部在重庆成立,负责指挥中国、越南、缅甸、马来西亚等国的同盟军作战。抗战期间,苏、美、英、法等30多个国家在重庆设有大使馆,4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有外事机构,并建立反法西斯战争的各种国际性组织和中外文化协会,使重庆成为有国际影响的重要城市。

随着国民政府迁都重庆,沿海及长江中下游有245家工厂及大批商业、金融、文教、科研机构迁渝,加上战时需要新建的大批工商企业及科教文卫单位,使重庆由一个地区性中等城市一跃而成为中国大后方的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信息中心。

重庆谈判

1945年8月15日,日本帝国主义宣布无条件投降。国共两党面临和平组建联合政府或进行全面内战的重大抉择。13天后,应蒋介石3次电请“
共商国是”,毛泽东和周恩来、王若飞,在张治中的陪同下,由延安飞往重庆与国民党谈判。

毛泽东与蒋介石进行了长达43天共9次直接谈判。在此期间,毛泽东广泛地接触了各民主党派和社会各界人士,会见了宋庆龄、沈钧儒、张澜、冯玉祥等,还在桂园设宴招待各国援华团体代表和国际朋友。

蒋介石面临全国人民要求和平的形势,加之在谈判期间调动军队进攻解放军惨遭失败,最后于10月10日签署《政府与中共代表会谈纪要》(即《双十协定》),表示要结束“训政”,承认各党派平等合法地位,释放政治犯,召开政治协商会议,避免内战,建设独立富强的新中国。《双十协定》并未得到遵守,全面内战很快爆发。

校场口事件

1946年1月,国民党迫于和平民主力量的压力,召开了有各党派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有利于和平民主的决议。

2
月10日,“政治协商会议陪都各界协进会”等23个团体联合发起在校场口广场举行“陪都各界庆祝政协成功大会”,参加大会群众近万人。国民党重庆市党部布置特务暴徒捣毁会场,制造了“校场口事件”。大会主席团的郭沫若、马寅初、李公朴、施复亮和新闻记者、劳协会员60余人被暴徒打伤,经到会群众奋力抢救,始得脱险。

事件发生后,中共代表团和政协参加单位代表联名向蒋介石提出抗议,《新华日报》和重庆进步文艺界连续发表评论和文章进行抗议和揭露。学生、工人和各界团体分别组成“二一○血案后援会”,慰问受伤人士,发表声明抗议特务暴行。

重庆直辖

1992年,重庆被辟为沿江开放城市。1996年9月,中央批准重庆代管万县市(现万州市)、涪陵市和黔江地区。

1997年3月14日,经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重庆恢复为直辖市,于1997年6月18日正式挂牌。重庆成为继北京、天津、上海之后的中国第四个中央直辖市,也是中国中西部地区唯一的中央直辖市,从此掀开了重庆建设与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

文化

巴渝文化
  
巴渝文化是长江上游富有鲜明个性的民族文化之一。巴渝文化起源于巴文化,它是指巴族和巴国在历史的发展中所形成的地域性文化。巴人一直生活在大山大川之间,大自然的熏陶、险恶的环境,炼就一种顽强、坚韧和骠悍的性格,因此巴人以勇猛、善战而称。大山大川铸就了重庆男儿热情似火而又坚韧豪迈,女儿柔情似水而又英气勃勃。(完整的巴文化区还包括四川省的广元,南充,
巴中,
达州和广安五市,大体以嘉陵江为界。陕南、鄂西、湘西北和黔北等区域为巴文化区辐射区域)

川剧
川剧是巴蜀文化的主要代表之一,是我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和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它是四川、重庆、云南、贵州等西南几省人民所喜见乐闻的民族民间艺术,原先外省流入的昆腔、高腔、胡琴腔(皮黄)、弹戏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均单独在四川各地演出,清乾隆年间(1736—1795),由于这五种声腔艺术经常同台演出,日久逐渐形成共同的风格,清末时统称“川戏”,后改称“川剧”。
川剧中的“变脸”、“喷火”、“水袖”等绝活独树一帜,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动作含蓄着不尽的妙味,川剧为世人所喜爱并远涉重洋传遍世界。川剧名戏《白蛇传》、《金山寺》更是在国内外流传甚广。

川江号子  
重庆至巫山这段千里川江上,航道弯曲狭窄,明礁暗石林立,急流险滩无数。旧社会江上船只多靠人力推挠或拉纤航行,少则数十人多则上百人的江上集体劳动,只有用号子来统一指挥。因此,在滚滚川江上,产生了许多歌咏船工生活的水上歌谣——川江号子。自古以来巴渝人民又喜欢"摆龙门阵"(聊天、讲故事之意),民间口头文学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直至今日喜欢"摆龙门阵"依然是重庆民间文学的一大特色。
  
码头文化
重庆历来是长江上游水路交通枢纽,江边码头林立,商船穿梭频繁,旅人来往如鲫。蜀中、中国西南乃至整个长江流域的城市文化在这里都有交融,加上重庆自己独特的市井文化,形成了码头文化。重庆的码头文化主要包括方言艺术和茶馆文化。袍哥文化是指哥老会、天地会、袍哥会等民间秘密结社内部的江湖义气对城市文化的那部分影响。如今在主城区只有在沙坪坝区的磁器口古镇可略为感受旧时文化。独特的巴渝文化,铸就了重庆这块土地上深厚的文化底蕴,文化英才不断涌现,文化佳作业绩辉煌,文化艺术空前活跃。
  
著名画家有:罗中立,庞茂琨,朱宣咸,苏葆桢,叶永青等。
  
巴渝文化代表:川剧(变脸、喷火、巴剧、渝剧)、袍哥文化、码头文化、川江号子、蜀绣、龙门阵、重庆方言、川菜等。

重庆是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具有3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和光荣的革命传统,以重庆为中心的古巴渝地区是巴渝文化的发祥地,这片土地孕育了重庆悠久的历史。距今2~3万年的旧石器时代末期,已有人类生活在重庆地区。公元前11世纪商周时期,巴人以重庆为首府,建立了巴国。公元581年隋文帝改楚州为渝州,重庆始简称"渝"。公元1189年,宋光宗先封恭王,后即帝位,自诩"双重喜庆",升恭州为重庆府,重庆由此得名,距今已有800余年。1997年3月14日,经八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审议批准,重庆正式成为中国第四个、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掀开了重庆建设与发展史上崭新的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