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化县的行政区划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4
益阳市地方税务局的机构设置

1、综合协调机关日常政务工作;2、督办局务会议和局长办公会议决定的或上级交办的有关事项;3、负责机关文秘、信息、税务宣传、来信来访、保密、公文、档案、会务、接待等工作。 与涉外分局合署办公1、贯彻执行全市税收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章;2、负责指导全系统营业税、货物运输税收、烟叶税的征收管理,办理国际税务管理事项;3、对所管税种法律法规在执行中的一般性问题进行解答和处理,指导全系统开展所管税种的业务工作,并对全市各地执行情况进行监督和检查;4、办理所管税种税收减免的具体事项;5、指导全系统开展所管税种的业务工作;6、负责所管税种的政策调研工作。 1、贯彻执行国家税收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有关税收法律、法规、规章;2、负责城市维护建设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房产税、印花税、资源税、土地增值税、车船使用税等税种的税政管理工作;3、对有关税收法律法规在执行中的一般性问题进行解答和处理,并对全市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4、办理所管税种有关税收减免的具体事项;5、指导全系统开展所管税种的业务工作;6、负责所管税种目标管理考核工作和税收政策调研工作。 1、负责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的税政管理工作;2、负责指导和监管城镇集体企业财务制度和私营企业财务会计制度执行等有关工作;3、对有关税收政策在执行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解释和处理;4、办理有关税收减免的具体事项。5、指导全系统开展所管税种的业务工作;6、负责所管税种目标管理考核工作和税收政策调研工作。 (加挂发票管理所牌子)1、负责贯彻执行税收征收管理的有关法律法规、制度、办法,监督检查税务系统各部门及工作人员执行征管制度的情况;2、负责纳税评估、纳税服务、税务登记、发票印制发放、纳税信用等级评定、办税大厅建设评级、办税员等级评定等工作的组织指导及检查工作;3、负责个体税收的征收管理及其财务管理的有关工作。 1、负责安排分配全市地方税收年度计划;2、负责地方税收会计、统计工作;3、负责税收计划财务调研工作,宏观税负分析;4、负责管理本系统财务、基建、装备、国有资产,审核汇编本系统的财务预决算;5、负责税收票证印制的监督管理工作。 1、负责市局机关工会经费管理,监督和指导下级工会组织经费使用情况;2、负责关心维护市局机关干部职工利益,积极开展工会、青年、妇女工作,关心下一代,制订并贯彻维护有关工会制度,扶贫济困、调解纠纷;3、负责全市地税系统各类文体活动的组织开展。 1、负责局机关及全系统的机构编制、劳动和社会保障与人事管理工作;2、负责各区、县(市)局领导班子建设及其后备干部的考核、选拔和培养工作;3、负责制订本系统干部教育规划并组织实施。 1、负责局机关和直属单位的党群工作;2、指导全系统基层建设、精神文明建设。 l、负责全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贯彻落实,并监督检查下级党组贯彻执行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情况。2、负责对全系统地税人员进行党风党纪和廉政教育。3、负责税务执法监察工作,监督本级和下级税务机关及其工作人员执行税收法律法规及各项规章制度情况。4、负责检查处理行政违纪和税务执法违法案件,受理检举、控告以及申诉。5、负责制定税务监察活动规章和管理本系统税务监察工作,并监督实施,搞好廉政制度建设。6、配合协助其他部门开展工作,完成上级纪委和领导交办的其他事项。 1、负责本系统的财务、基建、大宗物品采购审计2、负责组织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 1、负责社会保险费、文化事业建设费、教育费附加、地方教育费附加、防洪保安基金、残疾人就业保障金、工会经费等费种具体征收管理办法的政策解释;2、对有关费种征管政策在执行中的具体问题进行调研和处理;3、对各费种征收计划的分配、数据统计分析。 1、负责有关地方税收政策的调查研究;2、研究提出税制改革建议;3、组织实施对地方税收法律、法规、规章贯彻执行情况的监督检查;4、承办重大税收案件的审理和行政处罚工作;5、承办税务行政诉讼和行政复议的有关工作。 1、负责益阳市城区范围内的省级营业税及其它省级税收的直接征收管理;2、负责全市省级地方税收的业务指导与管理、督查。 1、负责贯彻执行有关稽查制度、办法;2、负责组织、指导和考核全市地税系统稽查工作;3、负责全市地税系统计划检查、专案检查的组织实施,以及全市税收专项检查工作的组织协调;4、受理税务违法案件举报工作;5、行使税务稽查执法权,组织查处涉嫌偷税、逃税、抗税、骗税等税务违法案件;6、负责税务稽查中的司法保障工作。 1、负责贯彻落实全省地税系统信息化建设总体规划;2、负责制定计算机软硬件采购及升级计划,调配和管理信息化建设所需的设备;3、负责全市地税系统广域网、市局机关局域网等基础设施的设计、建设、维护及安全管理工作;4、负责全市地税系统应用软件的推广应用和技术培训工作;5、负责全市地税应用系统的运行、升级维护以及市局机关的计算机软硬件维护。 (与国税局合署办公)1、负责组织全市注册税务师资格考核报名、注册登记、补审上报、业务培训、年检工作;2、负责补审、报批税务师事务所;3、监督、检查注册税务师及税务师事务所执业情况。

7个小时长吗?
我们医院都是前夜:17点到0点。后也0点到8点。。。
你值班,出了事当然自己负责。只要你具备独立单班的能力。

1984年,政社分开,改公社为乡,安化下辖10个区、1个区级镇,51个乡、8个乡级镇。
1995年,安化县撤销云台、烟溪、中砥、江南、小淹、冷市、仙溪、大福、清塘、梅城10个区公所。保留平口镇和高明乡、栗林乡、龙塘乡、木子乡、苍场乡、连里乡,行政区划不变。其余51个乡镇撤并调整为22个乡镇。具体为:撤销东坪镇、黄沙坪镇、城埠坪乡,合并设立东坪镇,同时将中砥乡的莲台等14个村和杨林乡的上烟等15个村划归东坪镇管辖;撤销清塘铺镇和鱼水乡、太平乡、廖家坪乡,合并设立清塘铺镇,同时将芙蓉林场及其所属的蔡家村划归其管辖;撤销梅城镇和田心乡、东华乡,合并设立梅城镇;撤销仙溪镇和九龙乡、山口乡,合并设立仙溪镇,同时将芙蓉林场所属的芙蓉村划归其管辖;撤销大福镇和木孔乡,合并设立大福镇,同时将大荣乡的焦许等15个村划归其管辖;撤销小淹镇和敷溪乡,合并设立小淹镇;撤销柘溪镇和唐溪乡,合并设立柘溪镇,同时将青山园乡的回龙等6个村和中砥乡的梨坪、柏木溪2个村划归其管辖;撤销江南镇和陈王乡,合并设立江南镇;撤销马路镇、岳溪乡、湖南坡乡,合并设立马路镇;撤销烟溪镇和双龙乡,合并设立烟溪镇;撤销长塘乡和通溪乡,合并设立长塘乡,同时将大荣乡的花桥等9个村划归其管辖;撤销羊角塘乡和金鸡乡,合并设立羊角塘乡;撤销三洲乡和大桥乡,合并设立冷市乡;撤销奎溪乡和木榴乡,合并设立奎溪乡;撤销乐安、浮青和思游乡,合并设立乐安乡;撤销长乐乡和上马乡,合并设立滔溪乡;撤销东山乡和新桥乡,合并设立东山乡;撤销南金乡和将军乡,合并设立南金乡;撤销田庄乡和文溪乡,合并设立田庄乡;将国营洞市林场并入洞市乡;将国营柘溪林场并入古楼乡;撤销大荣、青山园、中砥3个乡建制。
1996年1月22日,安化县政府根据湖南省民政厅和益阳市政府《关于安化县奎溪等5乡撤乡建镇的批复》,正式行文:撤销奎溪乡,设立奎溪镇,辖2个居委、32个村。撤销羊角塘乡,设立羊角塘镇,辖1个居委、49个村。撤销冷市乡,设立冷市镇,辖2个居委、43个村。撤销长塘乡,设立长塘镇,辖1个居委、44个村。撤销连里乡,设立渠江镇,辖1个居委,16个村,镇人民政府驻渠江。上述5镇的行政区域不变。
1997年,安化县面积4948平方公里,人口93.5万。辖16个镇、13个乡:东坪镇、清塘铺镇、梅城镇、仙溪镇、长塘镇、大福镇、羊角塘镇、冷市镇、小淹镇、江南镇、柘溪镇、马路镇、奎溪镇、烟溪镇、渠江镇、平口镇、高明乡、乐安乡、栗林乡、东山乡、滔溪乡、洞市乡、田庄乡、龙塘乡、杨林乡、木子乡、苍场乡、南金乡、古楼乡。县政府驻东坪镇。
2005年,安化县部分乡镇行政区划作如下调整:将栗林乡和梅城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梅城镇,镇人民政府驻梅城(原梅城镇人民政府驻地);将东山乡和大福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大福镇,镇人民政府驻大福坪(原大福镇人民政府驻地);将苍场乡和马路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马路镇,镇人民政府驻马路口(原马路镇人民政府驻地);将木子乡、杨林乡和东坪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东坪镇,镇人民政府驻解放街(原东坪镇人民政府驻地);将洞市乡和江南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新的江南镇,镇人民政府驻江南(原江南镇人民政府驻地)。截至2005年12月31日,安化县辖17个镇、6个乡。
2006年2月,安化县正式调整部分乡镇行政区划:撤并栗林乡和梅城镇,设立新的梅城镇;撤并东山乡、新桥建镇试验区和大福镇,设立新的大福镇;撤并苍场乡和马路镇,设立新的马路镇;撤并木子乡、杨林乡和东坪镇,设立新的东坪镇;撤并洞市乡和江南镇,设立新的江南镇;高明乡、清塘铺镇、乐安镇、仙溪镇、长塘镇、羊角塘镇、小淹镇、柘溪镇、奎溪镇、烟溪镇、渠江镇、平口镇、冷市镇、滔溪镇、田庄乡、龙塘乡、古楼乡、南金乡维持行政区划现状不变。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安化县总人口900759人,其中:东坪镇95591人,清塘铺镇55633人,梅城镇63769人,仙溪镇46931人,大福镇43442人,长塘镇41040人,小淹镇33732人,江南镇33857人,羊角塘镇59088人,冷市镇33317人,马路镇33065人,奎溪镇21284人,烟溪镇23831人,槊江镇10792人,坪口镇18069人,柘溪镇15082人,高明乡16617人,乐安乡46274人,栗林乡11762人,东山乡13728人,滔溪乡22456人,洞市乡19635人,龙塘乡24131人,杨林乡19691人,木子乡19171人,田庄乡30253人,苍场乡7038人,南金乡10533人,古楼乡人,13197人,新建桥虚拟镇17750人。
2011年,安化县常住人口为1004809人。其中农业户口880817人,非农业户口123992人。已婚育龄妇女213271人。2011年全县共出生人口12772人,死亡5644人。出生率为12.4‰,死亡率为6.42‰,人口自然增长率5.98‰。
2012年,安化县常住人口为1017198人。其中农业户口902520人,非农业户口114678人。已婚育龄妇女213362人。2012年全县共出生人口13667人,死亡6648人。出生率为13.44‰,死亡率为6.58‰,人口自然增长率6.86‰。
2013年末,安化县总户数30.9万户,总人口102.9万人,常住人口91.21万人,其中城镇人口25.05万人,城镇化率27.46%。出生率为12.62‰,死亡率为6.71‰,人口自然增长率5.91‰。 2009年,安化县完成国内生产总值71.41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0.8%。完成财政总收入3.7亿元,增长6.9%。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69亿元,增长37%。实现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58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490元,分别增长8%、2.5%。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社会大局保持稳定。
2013年,安化县完成生产总值146.5亿元,比上一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3.1亿元,增长2.5%;第二产业增加值61.2亿元,增长11.9%;第三产业增加值52.2亿元,增长13.7%。三次产业比为22.6:41.8:35.6,一产业比重不断下降,二、三产业的比重稳步上升,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依次为5.3%、46.6%和48.1%,其中工业贡献率为43.6%,拉动安化县GDP增长4.6个百分点。按常住人口计算,安化县人均GDP达16071元。 安化盛产松、杉、竹、果、茶叶、油茶、油桐、棕、药材等。
2009年,安化县完成粮食播种面积72.47万亩,实现总产量24.9万吨,比上一年分别增加8.9万亩、2万吨。
茶叶、水稻、水果、旱杂粮是安化县农业种植业四大主导产业。茶叶产业:2010年,茶园面积达到15.1万亩,全县茶叶总产达2.3万吨,生产、加工、营销综合产值15.8亿元。在第六届中国茶业经济年会上,安化县评为2010年全国十大重点产茶县、第一大黑茶产茶县。水稻产业:水稻是安化县重要的粮食作物,2010年实收面积44.78万亩,其中超级稻面积17万亩。全年水稻总产20.027万吨。水果产业:安化水果种类繁多,有柑桔、桃、梨、李、木瓜、杨梅、枇杷、板栗等10多个品种,有果园面积17.88万亩,2010年水果总产量3.5万吨。安化县的“阿香”牌柑桔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国十大名桔”;布朗李远销东南亚等地,每年出口创汇达1000万美元以上。旱杂粮产业:安化旱杂粮作物主要有玉米、红薯、大豆、马铃薯、荞麦、蚕豌豆等,常年种植面积在50万亩以上,总产稳定在12万吨左右,总产值2.8亿元。
2011年,安化全县共有耕地面积63万亩,其中稻田面积34万亩,旱土面积29万亩,传统特色农业有一定规模,盛产茶叶、柑桔、名优鱼等优质农产品。
2013年,安化县年末实有耕地面积42.57千公顷,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2亿元,比2012年增长2.5%。安化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44万亩,比2012年增加7.3万亩。其中,粮食种植面积71.8万亩,油料种植面积37.8万亩,分别比去年增加7500亩、1500亩。 2009年,安化县完成工业总产值63.6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3.9%。规模企业达到110家,进退两抵较上年增加11家。实现规模工业增加值15.3亿元,同比增长25.3%,经济效益综合指数增长19.5个百分点。
2013年,安化县共完成工业总产值191.6亿元,增长13.5%。实现工业增加值58.4亿元,增长11.6%。新增规模工业企业16家,总数达到108家,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119.4亿元,规模工业增加值38.3亿元,分别增长18.2%、12.4%。产值过亿的企业达到28家。节能降耗成效明显,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37吨标准煤,下降12.3%。安化县具有资质的建筑业企业达20家,完成资质以上建筑业总产值83389万元,比上年增长37.1%,其中建筑工程产值67939万元,其它产值15451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2万平方米。从业人数4665人,全员劳动生产率17.9万元/人。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7633万元,增长17.3%。 2006年,安化县接待游客57.6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2.3亿元;2009年,安化县共接待游客67.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15亿元,分别增长21.2%、25.6%。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66亿元,增长19.5%,其中县以下32.33亿元,增长18.3%。
2010年,安化县接待游客首次突破百万,达150.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3亿元,占全县GDP的6%。“十一五”期间,安化县接待旅游人次和实现旅游综合收入年均增长分别达到17.7%、26.1%。旅游业已经逐步成为安化县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
2013年,安化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5.38亿元,增长13.5%。其中,城镇实现零售额55.47亿元,乡村实现零售额9.91亿元,分别增长13.3%、14.7%。2013年,安化县接待旅游人数120.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6.13亿元。宾馆酒店客房出租率70.6%,旅游业创税2700万元,同比增长22%。



  • 1952年湖南省行政区划调整情况
    答:★设立邵东县,以邵阳县第八、九、十、十一、十二、十三区的全部,和第一、七、十四区部分地区为其行政区域,驻两市镇(政务院1952年2月16日批准)★设立蓝田县,以安化县的第三、四区的全部及第二区部分地区;邵阳县第十六区部分地区;湘乡县第九、十区;新化县第七区的3个乡为其行政区域,驻...
  • 湖南各地的行政区码
    答:市/县/区行政区划长途区号邮政编码市/县/区行政区划长途区号邮政编码湖南省 430000 长沙市 4301000731410000市辖区430101 芙蓉区4301020731410000天心区4301030731410000岳麓区4301040731410000开福区4301050731410000雨花区4301110731410000长沙县4301210731410100望城县4301220731410200宁乡县4301240731410600浏阳市4301810731410300 ...
  • 湖广等处行中书省的行政区划
    答:宁乡县:上。安化县:上。醴陵州:中。宋醴陵县。元贞元年(1295)升醴陵州。本辖:浏阳州:中。宋浏阳县。元初徙治居仁镇,元贞元年(1295)升浏阳州。本辖:攸州:中。宋攸县。元贞元年(1295)升攸州。本辖:湘乡州:中。宋湘乡县。元贞元年(1295)升湘乡州。至正二十四年(1364)朱元璋复降湘乡县。本辖:湘潭州:中...
  • 湖南省有哪些县?
    答:湖南全省共划分为14个地级行政区,16个县级市、65个县、7个自治县和34个市辖区。所以按县算是16+65+7=88个,具体如下:长沙县、望城县、宁乡县、浏阳市、株洲县、攸县、茶陵县、炎陵县、醴陵市、湘潭县、湘乡市、韶山市、衡阳县、衡南县、衡山县、衡东县、祁东县、耒阳市、常宁市、邵东县、...
  • 唐朝行政区划的区划表
    答:平高县 2 渭州 —— 襄武县 1 武州 —— 萧关县 1 甯州 彭原郡 定安县 5 庆州 顺化郡 安化县 10 鄜州 洛交郡 洛交县 5 坊州 中部郡 中部县 4 丹州 咸宁郡 义川县 4 延州 延安郡 肤施县 10 灵州 灵武郡 回乐县 4 威州 —— 鸣沙县 2 会州 会宁郡 会宁县 2 盐州 五原郡 五原县 2 ...
  • 中国湖南省有哪些城市?
    答:13. 张家界市:位于湖南省西北部,辖永定、武陵两个区和桑植县、慈利县。14.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位于湖南省西部偏北,辖吉首、泸溪、凤凰、古丈、花垣、保靖、永顺、龙山八县,州府设在吉首市。以上是湖南省的市级行政区划,每个市和州下还辖有县(市、区),共同构成了湖南省行政区域的基本框架...
  • 湖南各地的行政区码
    答:市/县/区 行政区划 长途区号 邮政编码 市/县/区 行政区划 长途区号 邮政编码 湖南省 430000 长沙市 430100 0731 410000 市辖区 430101 芙蓉区 430102 0731 410000 天心区 430103 0731 410000 岳麓区 430104 0731 410000 开福区 430105 0731 410000 雨花区 430111 0731 410000 长沙县 430121 0731 ...
  • 湖南有哪些市
    答:还有什么疑问吗?敬请提问。问题二:湖南省有多少个市州? 湖南省一共有14个市州(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问题三:湖南省有哪些市县18 00湖南省行政区划 (省会:长沙市)全省总计:13个地级市 1个自治州 34个市辖区 16个县级市 65个县 7个自治县 长沙市: 岳麓区、芙蓉区、天心区、开...
  • 涟源市行政区划
    答:截至2017年末,涟源市辖1个街道、16个镇、2个乡:蓝田街道、六亩塘镇、石马山镇、安平镇、湄江镇、伏口镇、桥头河镇、七星街镇、杨市镇、枫坪镇、斗笠山镇、白马镇、茅塘镇、荷塘镇、金石镇、龙塘镇、渡头塘镇、三甲乡、古塘乡。市政府驻蓝田街道。2018年末,全市年末户籍总人数达到114.6万人...
  • 安化县在现在的贵州思南县
    答:至正二十二年(1362),改思南宣慰司,思州分为二,思南行政区划之名,以此为始。 明洪武四年(1371),思南宣慰司改隶于四川行省。六年(1373),升思南宣慰司为思南道宣慰使司,隶湖广布政司。二十二年(1389),移治水德江(今思南),至此思南道宣慰使司治所乃故都于此。永乐十一年(1413),废思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