威海市第三中学的校史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3
威海三中和威海四中哪个好???

其实很多人不知道 ,我说的绝对正确,不信问问三中四中校长,我来正确回答您。
三中和四中一个档次的。一中收环翠区靠近高区的环翠区的中学(例如实验中学、威海八中)、高区(如古寨中学等)。这些学校的学生考不上一中,就去次等高中四中,四中收的也是一中的范围。二中收环翠区靠近经区的中学(如塔山中学等)、经区(皇冠、新都啥的一大堆)。考不上二中去次等高中三中。三中收的范围和二中一样。我不求楼主选我为满意答案,但是你信别人瞎说和我说的不一样的那些人全说的是错的,还是看楼主吧。有些人看数字1、2就觉得好,3、4坏。也有人觉得数字3、4大就是好,他们这些都真有意思,不过我说的绝对是对的,不信问市政府或者校长。

加QQ一问便知

学校始建于1955年,孙粟平任校长。先后兴建教室、学生宿舍、教工宿舍、办公室各两排;学生、教工食堂一栋,共90间平房,建筑面积1620平方米。初步具备了办学条件。
1956年8月,学校招收第一批新生,共192人,4个教学班。校名为烟台地区荣成县第四中学,属初级中学。校长刘少杰。同年,又建起了两排教室、四排学生宿舍,以及图书馆、理化室和教工游艺室,共计87间平房。
1958年10月,学校随桥头公社划归威海市,更名为威海市第三中学。
1961年8月,学校增设高中部,招收了第一届高中生。
1965年6月,学校又重归荣成管辖,改名为荣成县第十六中学。“文革”期间,学校下放到公社管理,改名为桥头公社中学。由于“文革”的冲击,十年间,学校教学工作和基本建筑均无发展。1976年10月,粉碎了江青反革命集团,学校各项工作开始步入正常。 1977年3月,荣成县统一调整,学校复名为荣成县第十六中学。此间,建起了校办工厂。1979年10月,刘鏖任校长。此时,又增建了教室、办公室、家属宿舍36间,扩大校办工厂40间,修建了学校大门,硬化了校门石路500平方米,并建起了教工澡堂、花园等。校容校貌有了改变,教学质量也保持较高的水平,每年向高一级学校输送新生近50名。
1987年8月,威海市升格为地级市。
1989年8月,荣成县撤县改市,学校随之换名为荣成市第十六中学。
1991年8月,市教育局调整学校领导班子,王淑信调任副校长,主持工作,刘任学校调研员。
1992年,学校大规模的改造校舍。荣成市政府投资新建了980平方米的办公楼,1320平方米的实验楼和820平方米的伙房餐厅。学校自筹资金,师生齐动手,开挖了东崖,建起了22间约264平方米的商业服务中心。还硬化路面3450平方米,修建了路边绿化带,整建了花坛两座:一座增添了汉白玉浮雕,一座开挖了假山鱼池。并新建工人宿舍3间,车库一座,增添了程控电话,四通打字机等。学校面貌焕然一新,教学设备日臻齐全。在校舍改造中,教学第一线也捷报频传,高考本科上线人数连年翻香。
1992年底,王淑信升任校长。
1994年7月,因行政区域变动,学校随驻地桥头镇划归环翠区,经区编制委员会批准,学校定名为威海市第四中学,并升格为正科级单位。是年12月,经区团委批准,学校设立二级团委。
1995年5月,王淑信调任教委工作,孙胜民任学校副校长,主持学校工作。
1995年11月,区团委批准四中团委为一级团委。
孙胜民同志主持学校工作以来,积极进行校舍改造和内部配套设施的建设,在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领导和大力支持下,带领全体师生员工不畏困难、顽强拼搏、艰苦创业,经过8 年努力,学校现已发展成为可容纳30个教学班规模、基础设施完备、内部配套先进齐全、布局科学、整洁美观的花园式规范化学校。95-2000 年,学校先后投资1087余万元,兴建了3600平方米的教学楼、64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楼和自来水工程,改建的伙房、扩建了操场、硬化了通路;按部颁一类标准配足配齐了理化生音体美劳实验器材,增添了语音室、微机室、内部电视采编系统,使“三机一幕”进入了教室,充实了图书馆藏书,进一步完善了学校的内部设施。
孙胜民同志1998年被环翠区区委聘任为学校校长。
1999年7月,鞠国兴同志被区委组织部聘用为学校副校长。 2001年,学校投资300万元兴建了4000平方米的实验楼和阶梯教室;投资125万元率先在全区高中建起了校园网,为每个教室和每位教师配备了计算机;投资90万元进行“校园绿化、美化、明亮化、档次化”的校舍改造;投资150万元高标准充实实验室、阶梯教室配套设施,增添了天文台、舞蹈室、电教中心,年度总投资675万元。
2002年,学校向北征地15亩,投资500万元兴建了6000平方米的多功能餐厅(一层为餐厅、二楼体育馆)和6000平方米的师生公寓楼,这二项工程被列入了当年威海市政府“为市民办的十八件实事”之一,它的建成标志着学校师生住宿、吃饭、室内活动等条件得到了彻底改变。
在进行校园建设的同时,学校教学质量也稳步提高,连续六年高考超额完成区教委下达的指标,1997—2001年高考超标率列全区第一;师资力量和教科研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提高,全校获国家级、省级优秀教师称号各四人次,省、市教学能手四人次。在抓好建设、完善设施、强化教学的同时,学校还积极进行以“双向选择、竞争上岗、活化工资”为中心的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启动了学校内部活力,激发了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成功地进行了“学生分餐、分组承包、对外招标”的食堂管理模式的改革,使师生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改善。学校师生呈现出团结、稳定,积极向上的良好局面。
2003年9月30日,威海市委、市政府研究决定市区高中段学校上划市级管理,我校随之上划,为威海市教育局直属的普通高中。同年,学校开始了加强音、体美特长教育和进行了财会、计算机、法律专业的职业教育的有益探索。2004年高考,特长教育和职业教育取得了较好成绩。
2005年3月2日,威海市委常委、副市长马世和在四中召开了四中兴建操场建设规划现场会,5月26日市政府专题会议决定向西征地40亩,即在原威海十三中的基础上兴建“威海四中400米塑胶操场”,并将此工程列入市政府“三个一批”工程之一。预计投资将达到1500万元。同时,学校南操场新开辟东西大道,学校也邻道兴建南校门。
2005年5月,市政府批准威海四中为综合性高中,兼容普通高中、专业特长、职业教育为一体,肩负开学预备教育和就业教育双重任务。同月,学校原教务处主任邓思源、总务主任王振平分别被提拔为主管教学和总务的副校长,6月,学校中层领导进行了新一轮的竞争上岗。领导班子队伍得到了充实和壮大。同年高考,取得本科上线177人的佳绩,对口高职的财会专业班考取本科25人,再创全省高职单班本科上线最好成绩。

根据社会发展和学校教育教学的需要,2006年3月13日中共威海市委、市政府印发了《2006年市级领导分包重点项目实施方案》(威发[2006]5号),确定投资2410万元兴建威海四中综合楼、学生公寓楼。3月18日起,学校先后拆除了原平房校舍、南办公楼、东崖子商业网点、原校办工厂、老餐厅和原校门,3月27日综合楼划线开工,4月7日公寓楼划线开工;6月11日综合楼主体工程封顶,6月26日公寓楼封顶;9月5日教师搬住综合楼,标志着综合楼投入使用;9月8日原北办公楼拆除。在大规模校舍改造的同时,学校还投资100多万元新建了学校工厂、兴建了学校南大门、临街网点房和学校围墙;投资30多万元迁建了锅炉房,改造了全校的供暖系统,保证了冬季供暖的正常进行;投资40多万元兴建了师生太阳能浴池;对体育场、综合楼、公寓楼、报告厅、图书馆进行配套设施的建设和装修,预计投资达200多万;对整个校园进行了全面的绿化、硬化、亮化和文化建设,其中投资200多万元新建四个花园,绿化面积达12000平方米;投资近600万元新铺大烧板理石路面3800平方米,累计校内投资接近1200万元。2006年校舍改造达到了学校历史的最高峰,完成了学校整体规划,校园面积扩大至110多亩,总建筑面积达到了46000多平方米。整个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学校建设和设施配套进入了全市先进学校行列。随着2004年6月28日市直高中教育资源整合,威海二中与威海三中(原)合并为威海二中,2008年8月文登十一中也划为市直高中;为加强管理,规范名称,经威海市编制委员会办公室研究决定,自2009年3月4日起,威海四中更名为“威海市第三中学”(威编办【2009】12号) 。
2015年为庆祝校庆举办校园歌手大赛 第一名:未知班级 张 歌神



  • 涟源市第三中学的校史一览
    答:涟源三中简史(1987年—2008年)1987年,涟源县改为涟源市。学校名亦随之改为“涟源市第三中学”。1988年8月,调来彭振兴任副校长。是年,姚洁文、邓玉湘、曾令昕、王协民被评为涟源市教育系统立功人员。是年,谭克宽副校长调娄底三中。胡兴邦由原涟源八中调入任副校长。1989年,刘代忠调娄底地区卫校。李仲贤任副校...
  • 宁波市第三中学的学校简介
    答:宁波市第三中学创办于1868年,其前身是英国人创办的教会学校三一书院,跨越了清朝、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三个不同历史阶段,经历了七易校名、八迁校址,是宁波市历史最为悠久、久负盛名的老校之一。学校历史上名师云集,声誉卓著。解放战争时期,三一中学尽管是私立教会学校,却是与杭州高级中学一起被称...
  • 萍乡市第三中学80年校史
    答:萍乡市第三中学,其历史可以追溯到1926年,由颜度坚等人创办的私立鳌洲中学起步,陈铁佛校长主持,设有初中三年制,设有夜校和勤工俭学部,积极参与北伐慰劳和革命宣传。1927年,校董会成立并获得批准,学校改校长制,开展募捐活动,增设国技团和新剧团,举办运动会和演说会,农林科也随之发展。抗日战争...
  • 南安市第三中学的学校历史
    答:南安三中的前身,是抗战时期从泉州内迁的晦鸣中学,1946年更名为南英中学。1954年春,学校改私立为公办,始称南安三中。当时仅以英都洪氏五世东、西两祠为校舍,学生不过几十人。六十年代末,增办高中部,成为德安内地边睡的一所完中校。 半世纪沧海桑田,五十年风雨兼程,南安三中有过辉煌的历史,也曾一度...
  • 邢台市第三中学的学校历史
    答:邢台市第三中学的前身是南长街小学初中部,成立于1956年8月,招4个班,学生200人。1958年9月与南长街小学脱离,迁至北长街原义德中学旧址,定名为邢台市第三中学。全校共10个教学班,学生500人,教职工30余人。1963年,市文教局确定三中为主体骨干学校,又称“宝塔学校”。1960年增设高中班,成为...
  • 漳州市第三中学的校史沿革
    答:漳州市第三中学位于繁华的芗城区胜利东路中段,是福建省重点中学,一级达标学校,已光荣地载入了《全国著名中学》名录。学校诞生于1920年,前身为进德女中、崇正中学。1952年由人民政府接办,将两所中学合并为漳州第三中学。栉风沐雨八十六载,沧桑岁月一路颂歌,一代代三中人艰苦创业,薪火传承。学校...
  • 西宁市第三中学的校史
    答:西宁三中1956年9月经西宁市人民政府批准修建的市属第一所初级中学。筹建时,市教育局调派季连山同志负责修建校舍的工作。教师来自“四面八方”。当时,西宁市教师十分缺少。在省教育厅的大力支持下,从省属中学调骨干教师组成学校领导班子,委派苟惠任校长、罗生明任教导主任,钟锡九任语文教研组长,刘永恒任...
  • 临汾市第三中学的历史
    答:2004年3月,临汾市政府决定,临汾三中整体上划归市。 我们在“办现代化学校,育高素质人才”的宏伟目标鼓舞下,按照传承文明,创新发展的思路,系统总结了几十年学雷锋的经验成就,通过举办校史展览和演讲、答辩、研讨等方式,使广大师生进一步认定,雷锋精神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思想品德的完美结合,...
  • 富锦市第三中学简介
    答:此外,校史馆占地1200平方米,用于展示学校历史和文化;实验楼1400平方米,设有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实验室各两间,满足教学需求;微机室、语音室各两套,以及两个多功能电教大厅,为现代化教育提供了强大支持。富锦三中还拥有先进的教学设施,如校园闭路电视系统、千兆校园网络中心和60个班级的数字化...
  • 安庆市第三中学的学校历史
    答:抗日战争期间,崇中提出了“以人格救中国”“读书不忘救国”校训,捐款捐物支援前方将士,罢课罢教掀起反日浪潮。从创办人西班牙籍倪怀伦到期最后一任校长王立仁(北大毕业),崇文人八十多年的苦心培育,两万桃李,香飘四海,硕果满天下。1951年人民政府接管了学校,1956年更名为安庆市第三中学。138年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