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唐至清朝政治制度变化的趋势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6
5、隋唐时期有哪些重要的政治制度创新?对后世产生了什么重大影响?

隋唐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使决策、审核、执行分归相对独立的三省,分割了相权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分割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使君主专制在“君主集权”的框架下也容纳了部分“民意”,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也更加完善。

扩展资料自汉以来,特别是隋唐时期在承袭前朝制度基础上进行的创新,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选官制度,从汉代的察举制到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再到隋唐时期的科举制,选拔标准从以推荐为主转移为以考试为主,这使得选拔更加的公平公正,选官制度也逐渐走向成熟和完善;
二是中枢政务机构,隋唐确立并完善了三省六部制,使决策、审核、执行分归相对独立的三省,分割了相权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分割了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使君主专制在“君主集权”的框架下也容纳了部分“民意”,中央决策和行政体系也更加完善;
三是赋税制度,从汉代的编户齐民到唐代的两税法,赋税制度都在随着时代的变化而变化,唐代的赋税改变了自战国以来以人丁为主的标准,在拓宽征税广度的同时还调动了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隋唐时期的制度之间相互配合,相互推动,从而构成一套完整的运转体系。

隋唐时期有2项政治制度的创新,它们分别是三省六部和科举制。
三省六部
隋朝在政治上确立了重要的制度三省六部制,三省是指尚书省、门下省、内史省。唐朝沿用隋朝制订的三省六部制,主要机构有三省、六部、一台、五监、九寺。
中书省的正副长官是中书令和侍郎,下设中书舍人,负责起草诏制。门下省的正副长官是侍中和侍郎,下设给事中,负责审核中书省起草的诏旨,驳正违失,并审批尚书省的奏钞。
尚书省的正副长官是尚书令和左右仆射,下设左右丞;该省统辖吏、户、礼、兵、刑、工六部,负责贯彻执行中央拟定的政令。因唐太宗曾任尚书令,以后臣下避居该职,形同虚设,故左右仆射实际上成为尚书省的最高长官。
唐初,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当时在门下省还设政事堂,为三省宰相共议军国大事的场所。
科举制唐代是科举制度的奠基期。唐代科举的一个显著特征就是进士科的崛起,并成为了士子出身人仕的首要途径。
唐代开诗赋取仕之风,大大促进了诗歌的繁荣。通过科举考试,把作诗投入仕之道,这必然促使世人对诗的努力学习和钻研。当时整个知识分子阶层几乎都是诗歌作者,诗成了知识分子学习、钻研的必修科目。


扩展资料:
隋唐时期贡献
社会制度
公元5世纪至11世纪,是世界中世纪的早期,大致相当于中国的南北朝隋唐五代时期。这时,西欧直至北非、中亚、东亚,都刚刚进入封建社会,比起中国落后了一个社会发展阶段。而东方,如日本,又是在中国封建文化的影响下,才于7世纪中叶开始进行大化革新,逐步确立封建制度的。
在世界各地步入封建社会时,隋唐时期的中国,封建制度已发展1000多年,各种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制度,业已完备,大大影响了世界、特别是东亚周边国家封建化的进程。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隋唐

隋唐至清朝政治制度变化的趋势是:
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
2、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势力不断削弱

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概况:

(1)萌芽──战国时期:
①理论上,韩非子提出建立君主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主张;
②实践上,商鞅变法,废分封,行县制,实行中央集权制度。

(2)创立──秦朝:
①内容:皇帝制;三公九卿制、地方郡县制、颁秦律、焚书坑儒等。
②特点:把专制主义的决策方式和中央集权的政治制度有机地结合起来。
③意义:客观上适应了封建地主阶级在政治上、经济上的需要,顺应了历史发展的潮流。

(3)巩固──西汉:
①内容:推行郡县封国并行制,导致王国势力膨胀。汉武帝颁布推恩令,解除王国的威胁;思想上实行“大一统”(即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②特点:重新加强中央对地方的直接统治;将儒家思想改造为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需要的指导思想。

(4)完善──隋唐:
①内容:隋首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继承并完备;创立和完善科举制。
②特点:分散了丞相和中央机构的权力。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把秦朝以来的丞相职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又把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权力分给六部,防止专权。科举制使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其机构运转更加灵活。

(5)加强──北宋:
解除朝中大将和地方节度使的兵权;派文臣到各地做知州,派转运使管理地方财政;组建禁军并由皇帝直接控制。其特点是削弱地方权力和剥夺大将的兵权,财权、行政权和兵权收归中央,由皇帝直接控制。

(6)新发展──元朝:
实行行省制度,即中央设中书省,地方设行中书省(简称省);行省制度是古代郡县制的新发展,初步奠定了明清乃至当代省区的规模,对巩固和发展统一多民族国家起了积极作用。

(7)强化(或顶峰)──明清:
明初把丞相权分六部,设厂卫特务机构和三司,采取八股取士。前清沿用明制,增设军机处,大兴文字狱。特点是分散丞相权力和地方长官的权力,加强皇权,同时加强思想控制。明清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强化,表明封建制度的衰落。

隋唐时期,实行了科举制度,一些下层的读书人进入政权,改变了魏晋时期豪门士族,控制政权的局面。而且隋唐开始实行的科举考试选拔录用了了大批人才,对巩固统治发挥了积极作用,知道清朝末期废止,科举制度对政治的的影响深远。

  •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的趋势
    答: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在中央表现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在地方表现为中央集团的不断强化。此间虽偶有反腐,然其总体趋势不变。地方行政区划是国家政权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古代加强中央集权的过程中,地方行政区划不断演变以适应中央集权的需要。行政区划的设置需要考虑的问题有很多,首先是疆域大小,...
  • 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特点和影响
    答:1、原始社会 原始社会时期分为原始群时期和氏族公社时期两个阶段:(1)原始群时期,人类社会组织是以血缘为纽带组成的,比较松散,他们的主要活动就是共同劳动,共同抵御猛兽和自然灾害,共同消费,生活很简单,无政治制度可言。(2)氏族公社时期,由于人类的进步,由于生产和生活的需要,逐渐开始产生具有政治...
  • 唐、明、清三朝中央机构演变趋势
    答:通过废除丞相制度,皇权空前强化,权力相互牵制,相互制约,最终受命于皇帝。经过改革,分散了相权和地方权力。政治、军事大权都集中到皇帝一人手中,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得到加强。清朝: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强化的顶峰 1、大体采用明制,设置了六部和内阁。2、延续旧规,有议政王大臣会议,权力凌驾于内阁...
  • 简述封建社会中央、地方政府机构的演变<秦元明清》 谈谈对封建社会发展...
    答:3. 地方监察制度:秦始皇时期设立监察制度,汉朝时期进一步完善,隋唐时期形成独立的监察系统,明朝和清朝的地方监察制度基本上沿用明制。三、官僚制度的演变 1. 选官制度的变化:西汉时期实行察举、征辟制度,魏晋南北朝时期实行九品中正制,隋唐至明清时期实行科举制。这些变化反映了封建社会对官僚制度的需求...
  • 隋唐至明清中央集权的措施和影响
    答:隋唐至明清中央集权的措施:完善──隋唐:①内容:隋首创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唐朝继承并完备;创立和完善科举制。②特点:分散了丞相和中央机构的权力。三省的长官都是丞相,把秦朝以来的丞相职权一分为三,互相牵制,又把最高行政机构尚书省的权力分给六部,防止专权。科举制使官员选拔规范化、制度化,...
  •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有怎样的演变趋势?
    答: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趋势,在中央表现为君主专制的不断强化,在地方表现为中央集团的不断强化.此间虽偶有反复,然其总体趋势不变.1、奴隶社会(1)奴隶制度的基础:奴隶主占有生产资料和奴隶(统治基础是奴隶主,而非奴隶)(2)发展过程:夏建立,商发展,西周强盛,春秋瓦解(3)主要体现王位世袭取代禅让制:禹建夏,死后传...
  • 隋朝到清朝的时间轴什么?
    答:隋唐至清前期的时间轴,主要是专制主义集权制度的不断发展。隋唐时期,设立了三省六部制度,北宋设立了二府三司制度,明代的时候废除了丞相制度实行内阁制度,清代的时候推行改土归流,都推动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隋朝到清朝的时间轴隋唐至清前期历史时间轴如下隋朝:581到618(...
  • 历史学霸帮帮忙!概括我国封建社会的发展趋势。
    答:2. 封建社会的发展变化 - 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和新兴力量的增长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创造了条件。- 秦朝:正式建立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包括皇帝制和中央集权等。- 西汉:通过削藩和实施其他政策,解决了王国问题,巩固了中央集权。- 隋唐:实行了三省六部制和科举制,进一步完善了中央集权制度。-...
  • 两汉至明清时期中枢、地方行政机构的演变规律?
    答:元朝时期,行省制度确立,成为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明朝时期,省下设道、府、州、县。清朝沿用明朝的地方行政制度。这些演变规律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发展趋势:中枢权力逐渐加强:从两汉到明清,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呈现出权力逐渐加强的趋势。这主要表现在皇帝的亲信和顾问机构逐渐取代丞相,成为实际的行政...
  • 如何认识隋唐制度的变化看社会进步程度?
    答:隋唐时期的制度变化反映了社会进步程度的不同方面。以下是一些例子:1. 政治制度:隋唐时期的政治制度从封建制向中央集权制转变,这反映了社会对于政治权力的集中化和专业化的需求。这种制度变化使得政府更加高效,能够更好地应对国内外的挑战。2. 经济制度:隋唐时期的经济制度从自给自足的农业经济向商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