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埔军校的中共党员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3
黄埔军校中早期的中共党员有哪些人?

黄埔军校中早期的中共党员部分人员分别如下:
1、周恩来
1898年生于江苏淮安。1921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4年11月,任黄埔军校政治部主任,并领导中共黄埔军校支部工作。1925年4月,任黄埔军校军法处处长。建国后曾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国务院总理等职。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
2、李富春
1900年生于湖南长沙。1923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7年任中央军事政治学校武汉分校政治教官。建国后,曾任国务院副总理、中央书记处书记、第八届中央政治局常委等职。1975年1月9日在北京逝世。
3、鲁易
1897年生于湖南常德。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任黄埔军校政治部副主任。后曾在上海任中共中央军委秘书、红三军政治部主任、湘鄂西红军学校政治部主任、红三军第七师政委等职。1932年8月31日,在与国民党军队作战中不幸牺牲。
4、孙炳文
1885年生于四川南溪。1922年在德国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回国后,在国民革命军总政治部工作,并任黄埔军校总教官。北伐时,任总政治部后方留守处主任。1924年4月初在广州去武汉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逮捕,杀害于上海。
5、雷经天
雷经天,黄埔军校政治部宣传科长,三野两广纵队政委。徐成章,黄埔特别官佐,琼崖工农革命军东路军总指挥。
7、张秋人
1898年生于浙江诸暨。192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青年团中央候补委员兼上海地委书记、黄埔军校政治教官、中共浙江省委书记等职。1928年在杭州被国民党当局逮捕杀害。

扩展资料:
黄埔军校,正式名称为“中国国民党陆军军官学校”,是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合作时期,孙中山在苏联和中共帮助下创办的军事学校。
因校址在广州黄埔长洲岛,故世称“黄埔军校”。该校于1924年5月成立。规定学制三年,后缩为六个月。1925年起,还先后在潮州、南宁、武汉、长沙设立分校。
1926年3月,改组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1928年3月,学校迁往南京,更名为中央陆军军官学校。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黄埔军校

黄埔走出十大将军

  黄埔军校的第一至第六期,建立了共产党的组织,有中共党员在军校工作和学习。现将目前所能辩认的前六期的中共党员(可认是黄埔军校教职员或学生,且为1927年夏秋以前已加入共产党者)的名单开列如下,并对各期党的组织情况略作说明。其中会有许多错漏,敬请识者批评、补正。

  第一期
  黄埔军校第一期于1924年3月27日举行入学考试,6月16日举行开学典礼,同年11月毕业。在本期工作和学习的中共党员如下:

  教职员(按《陆军军官学校最初组织官长名录》和《第一期教职员名录》):
  张嵩年(张申府,入党时间1920.10,中共北京小组),
  周恩来(1921春、中共巴黎小组),
  茅延桢(1922.7),
  曹石泉(1924),
  金佛庄(1922.9,曾列席中共三大),
  郭俊(1923),
  严凤仪(1923),
  叶剑英(1927.7),
  胡公冕(1921.10),
  徐坚(1923),
  徐成章(1923)。

  “名录”上缺名的:
  章琰(约1924),
  毛简青(1922),
  李公侠(约1924)等。
  以上教职员共14人。

  进校前入党的(1924年5月前,按《第一期同学姓名籍贯表》):
  杨其纲(1924春),
  刘仇西(1922夏),
  游步瀛(1923),
  王逸常(1923.11),
  蒋先云(1921、10),
  张其雄(1922春),
  伍文生(1923冬),
  谭鹿鸣(1923),
  江镇寰(1924),
  宣侠父(1923),
  唐际盛(1922),
  董仲明(1923),
  李汉藩(1922.4),
  洪剑雄(1924初),
  许继慎(1923.12),
  彭干臣(1923.12),
  赵枏(1922),
  赵子俊(1921春、中共武汉小组),
  白海风(1923),
  张隐韬(1922.7),
  李之龙(1921.12),
  杨溥泉(1923.12),
  陈赓(1922),
  赵自选(1924春),
  郭一予(1923),
  刘云(1924),
  荣耀先(1923.4),
  文起代(1924年春)。共28人。

  进校后入党的(1924年6月后,按《第一期同学姓名籍贯表》):
  徐石麟,傅维钰,陈选普,唐同德,徐向前,罗焕荣,王尔琢,顾 浚,宋希濂,
  戴 文,王泰吉,贺声洋,郑洞国,张际春, 唐 震,余海滨,周士第,唐澍,
  郭德昭,文志文,梁锡祜,黄 鳌,李奇中, 孙树成,陈子厚,曹 渊,江世麟,
  廖运泽,阎奎耀,梁干乔,樊嵩华,韩 浚, 叶彧龙,梁文琰,谭其镜,薛文藻,
  吴乃宪,孙天放,李其实,孙一中,侯镜如, 陈 述,宋文彬,冷相佑,刘明夏,
  马维周,冯达飞,俞 墉, 吴 展, 刁步云, 张伯黄,李光韶,何章杰,胡焕文,
  左 权, 李默庵,袁仲贤,刘楚杰,杨润身,彭继儒,黄 雍, 蔡升熙, 陈 烈,
  刘立道,陈启科,李隆光,黄锦辉,黄第洪,李人干,刘铭,史书元,共71人。
  以上进校前后入党的一期生共99人。
  黄埔直属支部
  中共黄埔第一期直属支部,约于1924年8月成立。第一期支部由蒋先云任书记,王逸常任宣传干事,杨其纲任组织干事,许继慎、陈赓任候补干事。支部书记蒋先云参加过领导安源、水口山工人运动,是由毛泽东介绍加入共产党、并由毛泽东介绍投考黄埔军校的。

  第二期
  黄埔军校第二期学生从1924年8月开始分批入校,学生总共450人,至1925年9月宣布毕业。在本期工作和学习的中共党员有:
  教职员(按《第二期教职员名录》和《特别党部名录》):
  周恩来,邵力子,鲁 易,黄 鳌,袁炎烈,王逸常,谭其镜,杨其纲,傅维钰,
  黄第洪,戴 任, 吴 明,陈作为,罗振声,周逸群,王柏苍,成恭寅,黄锦辉,
  共18人。

  教职员“名录”缺名的:
  卜世畴,包惠僧,胡允恭,罗汉,廖乾五,杨嗣震,徐梦秋,共7人。
  二期教职员总共25人次。

  学生(按《第二期同学姓名籍贯表》):
  黎鸿峰,蔡鸿猷,罗振声,邝 鄘, 吴 明,程俊魁,余洒度,王秉璋,符明昌,
  陈 恭,卢德铭, 练国梁,胡秉铎,陈作为,宛旦平,吴道南,蒋友谅,王一飞,
  张炎元,张堂坤,麻 植, 古 怀, 王柏苍,周逸群,李劳工,谢宣渠,吴振民,
  姚世昌,共28人。
  “同学录”缺名的:
  萧人鹄,覃异之,廖快虎,刘光烈,王 中,梁伯龙,陈进军,钟亚裕,共8人。
  以上二期生共36人。

  第二期支部
  中共黄埔第二期直属支部约于1924年11月成立,以杨其纲为书记,余洒度为组织干事,周逸群为宣传干事,麻植、王逸常为候补干事。支部书记杨其纲是第一毕业生,1924年春加入共产党,是由中共北方区委派出、由李立三、于树德、于方舟等介绍投考黄埔军校。中共广东区委军委成立后,直接领导黄埔党的工作。广东区委军委由周恩来任书记,成员有徐成章、李富春、聂荣臻、张伯简、熊雄等。

  第三期
  黄埔军校第三期入伍生,从1924年冬末开始入学,1925年6月编为正式学生,1926年1月宣布毕业。在本期工作和学习的共产党员有:
  教职员(按《第三期教职员通讯簿》):
  邵力子,宋文彬,吴展,焦启铠,鲁易,聂荣臻,鲁纯仁、杨其纲,邝鄘,朱雅零,
  卢德铭,袁炎烈,黄第洪,谭其镜,杨溥泉,曹蕴真,薛卓中,伍树帆,陈奇涵,
  杨宁,范荩,韩浚,董仲明,孙树成,陈选普,贺声洋,覃异之,廖快虎,刘楚杰。
  以上共29人次。

  学生(按《第三期同学姓名籍贯表》):
  王鄂峰,石衡钟,申朝宗,古宜权,朱云卿,朱斌,李乾元,吴光浩,余少杰,
  周恩渭,周邦采,姜镜堂,胡灿,胡承焯,段子中,范宏亮,唐克,陈永芹,
  徐康,徐介藩,张获伯,符节,曹伯球,曹素民,常乾坤,黄克鼎,黄铁民,
  黄伟斌,斯励,焦启恺,彭哲夫,熊受萱,叶古衣,廖卓然,刘轶超,蒋作舟,
  蔡晴川,饶春荣,穆世济,郭光彩,周玉冠,车鸣骧,金锡祺,共44人。
  “同学录”缺名:
  章夷白,黄文杰,蔡林蒸,曾干廷,陈顺侯,共5人。
  以上三期生共49人。

  第三期支部
  中共黄埔第三期直属支部约于1925年夏秋之间成立,以杨其纲为支部书记,曹素民为组织干事,段子中为宣传干事,焦启恺为候补干事。曹素民1924年在上海参加工人运动,1925年9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段子中1923年加入共产党,曾在安源从事工人运动。焦启铠1925年加入共产党,并当选为国民党黄埔军校特别区党部第三届执行委员、财务委员。聂荣臻回忆:1925年下半年,黄埔军校已成立了一个由鲁易、聂荣臻二人负责的“党团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之下,设立了几个支部和小组,政治部中共支部由聂荣臻负责。

  第四期
  黄埔军校第四期入伍生从1925年秋开始招生,陆续入学,1926年3月经考试升为正式学生,3月8日开学。此时军校改名为“中央军事政治学校”,特设政治科。同年10月毕业。在本期工作和学习的共产党员如下。

  教职员(按《第四期教职员名录》及《第四届特别党部委员名录》):
  邵力子,熊雄,于树德,恽代英,陈启修,戴任,范荩,杨宁,安体诚,廖划平,
  李合林,张秋人,吴云,王懋庭,杨其纲,邝鄘,饶来杰,黄铁民,毛覃,胡灿,
  宛希先,应威,孙树成,韩浚,陈赓,胡公冕,陈奇涵,蒋作舟,曹伯球,刘轶超,
  蒋先云,白鑫,共32人次。

  “名录”缺名:
  宋云彬,高语罕,应修人,阳翰笙,雷经天,李世璋,共6人。
  以上四期教职员共38人次。

  学生(按《第四期同学姓名籍贯表》):
  叶镛,李德芳,覃正格,刘志丹,白鑫,蓝广孚,阎普润,杨新民,赵克念,
  谭楚材,李斌,王展程,缪芸人,李鸣珂,傅汝尧,苏先骏,袁耐坚,赵希杰,
  伍中豪,乔自达,李谦,刘玉衡,陈衍谟,江田,林彪,司徒仕,王全善,
  马存汉,邹琦,李萼,高山子,王世英,饶绘峰,詹宝华,陈远湘,郭化若,
  李竹修,陈毅安,范树德,吴奚如,李文林,贝介夫,周恩寿,傅杰,胡长源,
  萧韶,王侃予,霍步青,萧以佐,裘古怀,霍锟镛,钟友千,陈俊,刘道盛,
  万宁,夏尺冰,文强,苏士杰,钟赤心,陆更夫,张有余,张光梅,裘树藩,
  霍栗如,曾钟圣,席树声,纪秀川光,鲁平阶,王寅生,穆世济,李逸民,彭芳,
  叶德生,杨若涛,赵一帆,刘乙光,于以振,李运昌,胡陈杰,王襄,袁国平,
  王自强,熊敦,刘煌祖,宋玺,共86人。

  “同学录”缺名的:
  朱恺,季步高,金孚光,姚成武,洪水,萧克,曹广化,钟皿浪,张书锡,
  李鸣歧,郭子明,刘琦松,吕赤,陈子杰,陈业炽,陈绍舜,张东皖,吴凤卿,
  李明铨,萧芳,段德昌,汪毅夫,资桂林,谭衷,陈志仁,方之中,唐天际,
  何昆,李实行,郭述申,曾希圣,舒玉章,黄刚,石仲伟,李天柱,万仁,倪志亮,
  郭启予,王备,张适南、关学参,于鲲,方奋德,潘耀芳,共44人。
  以上四期生共130人。 

  黄埔特支、党团
  1926年4月,中共黄埔直属支部改为中共黄埔特别支部,仍以杨其纲为书记;另设中共黄埔党团,由中共广东区委指定恽代英、熊雄、聂荣臻、陈赓、饶来杰组成,由恽代英主持(另一说:黄埔党团书记为熊雄,干事为恽代英、安体诚、杨其纲)。中共黄埔党团由中共广东区委军委领导。

  第五、六期
  黄埔军校第五期入伍生从1926年3月起开始招生,陆续入学,11月经考试升为正式学生。第六期入伍生从1926年8月起开始招生,陆续入学。因各种原因,许多教职员、学生的名字未能在第五、六期“教职员名录”和“同学录”登记,因此这两期人员的身份较难辩认。如下名单,仅仅是从其他有关的文章或回忆资料中找出来的,因而是很不完全的。

  第五、六期教职员:1926年下半年至1927年春夏在黄埔本校工作的党员有
  熊雄、恽代英、萧楚女、孙炳文、张秋人、韩麟符、于树德、陈启修、李合林、
  熊锐、廖划平、杨其纲、饶来杰、谭其镜、阳翰笙、苏怡(舒治平)、应修人、
  何昆、张庆孚、鲁平阶、宋云彬、尹伯休、罗懋琪、李求实、杨宁、崔庸健、
  李逸民、毛泽覃、陈远湘、胡公冕、蒋先云、范荩、覃异之、郭化若、游步瀛、
  饶荣春、刘仇西、余洒度、方德功等。以上共39人次。

  第五期学生(含入伍生):
  陶铸(陶剑寒),张宗逊,宋时轮,杨至成,许光达,陈平山、文绍珍,张鹏翥,
  吴福畴,田峻,谭希林,廖运周,潘忠汝,赵尚志,唐有章,黄应龙,赵范生,
  吴玉瑶,凌栖,吴楚桢,孙芸,共21人。

  第六期学生入伍生:
  张开荆,张如屏,王芳泽,戴冠宇,高国玖,赵鎛,刘光夏,申春(梁道益),
  朱侃,吕文远,张廷仁、岳亚堃,王谨权,上官显,郭天民,王金唤,韦凤喈,
  周文在,徐士晶,龙文、唐虞,杨大朴,郭成荣,时适至,张建仁,唐模生,
  共26人。

  高级班学生:
  黄公略,黄纯一,贺国中,共3人。

  黄埔党团(后期)北伐开始后在黄埔党团工作的有熊雄、饶来杰等。阳翰笙入伍部支部书记。1926年底周恩来赴上海工作,由熊雄接任中共广东区委军委书记。军委的工作人员有黄锦辉、麻植、关学参、穆世济、朱恺等。

  简短的结语综上所述,目前能够辩认的、在黄埔军校第一期至第六期工作过的共产党员共145人次,其中重复录名者(同一个人在两期或两期以上工作过,重复登记者)21人,由本校学生转为教职员者59人,故应计65人;在黄埔各期学习过的共产党员(包括各期“同学录”缺名者及入伍生)共364人。教职员(已减去重复录名及由本校学生转为教职员者)与学生相加,总共为429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