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会造成烫伤吗?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0
低温烫伤有多可怕?不要抱着热水袋睡觉了

一只小小的热水袋竟然会让自己烫伤得需要住院做植皮手术,以后还会留疤?
寒冷的冬天里,很多家长怕孩子冷,会在被子里放个取暖“神器”——热水袋、热宝宝等,或是直接用上电热毯。
殊不知,这些过冬神器在带来温暖的同时,也 隐藏着意料不到的危险 。
案例一:
一位84岁的婆婆,使用带蒸汽功能的泡脚盆泡脚,因患糖尿病对温度缺乏敏感,所以在长时间泡脚过程中被烫伤了都不自知,被送到医院时已经双脚发黑、神经坏死,最后截除了3只脚趾。
案例二:
32岁的罗先生打球时不慎将腰扭伤,回到家后用“暖宝宝”贴于腰部。随后发现腰上的皮肤上起了许多水泡,被医生诊断为浅二度烫伤,需要上药治疗一周左右。



“低温烫伤”指机体长时间接触中等温度(一般指 44-50 )的热源,造成从真皮浅层向真皮深层及皮下 各层组织的渐进性损害 。
使用取暖物品时,由于温度不会太高,皮肤的感觉神经末梢逐渐适应了与热源温度的接触, 没有明显的疼痛感甚至对某些人不会引起痛觉 。
但是在低热能的持续供热中,皮肤的表层组织在热能作用下会逐渐脱水,引起损伤,因此低温烫伤经常 不容易被发觉 。

低温烫伤表面看上去没有什么大问题,可能仅在皮肤上出现红肿、水泡、脱皮或者发白的现象。
但是因为热源长时间的接触,机体组织长时间受到烘烤,其实已经伤及皮下的组织,所以低温烫伤一般都是 较深的烫伤。
低温烫伤多数创面都是 深II度到III度 的,严重者可以深达骨骼,影响到了肌肉、神经和血管,一旦处理不当,会发生严重溃烂, 长时间都无法愈合 。
某网友抱热水袋睡觉一晚后脚踝处被烫伤,因未及时处理,伤口逐渐严重。(大家谨慎右滑图片)

低温烫伤发生后,这几种情况千万不要做:
1、在患处涂抹酱油、醋、牙膏、润肤霜、植物油等 ,以为可以保护伤口,实则更易造成患处感染。
2、自行挑破、挤压、撕除水泡 ,或用纸巾、纱布等擦拭创面皮损,造成更进一步的损伤,加重病情,同时干扰医师对烫伤程度的判断。
3、在未提前消毒的情况下频繁用手触碰、抠挠患处。

如何避免低温烫伤

常见的 热水袋、暖宝宝、电热毯、暖风机 都会造成低温烫伤。
如同温水煮青蛙,开始微微热没感觉,但时间久了,就容易烫伤。使用这些保暖设备时,一定要特别小心。

1、特殊人群要注意
低温烫伤好发于婴幼儿、老年人、长期卧床者,对于合并有 糖尿病 、脉管炎或 中风后遗症的患者 来说也尤其需要注意。
老年人皮肤随年龄增长而变薄,对低温刺激反应慢,在低温的持续作用下易导致烫伤。
糖尿病人,则是因为血管神经病变, 对热损害感知和防御能力低下,从而成为低温烫伤的高发人群。

2、切勿长时间直接接触取暖设备
为了避免发生低温烫伤,最好不要长时间接触温度超过体温的物品。
由于人体在睡眠中会 对温度的感知能力下降 ,因而在晚上睡觉之前可以将保暖设备取出, 避免整夜与皮肤直接接触。
除此之外,使用各种取暖设备时一定要 严格按照说明书操作 !!!

天冷的时候,人们喜欢用热水袋取暖。热水袋不仅方便,而且还可以帮助女性解决手脚冷等问题。但有的时候热水袋明明不是很热,属于低温,为什么也会有烫伤的情况呢?

低温烫伤是什么?
低温烫伤,是指人身体的某些皮肤长时间接触热源,而这个热源的温度又高于45摄氏度,这样时间长了就会引起慢性烫伤。它经常出现在婴幼儿、老年人、瘫痪病人或者喝醉的人身上,这类人的共同特点就是身体的感觉比较迟钝,或者反应相对较慢,或者不会表达疼痛。

低温烫伤的特点是什么?
我们知道高温烫伤,比如被热油、开水烫伤,往往马上出现水泡,里面有一些液体,同时剧烈疼痛。低温烫伤与高温烫伤不同,首先它不会马上使人察觉到,因为它造成的疼痛并不十分剧烈。但时间长了,烫伤形成,皮肤上也会出现红肿和水泡。有些低温烫伤较严重的人,甚至可能会皮肤深部组织坏死和溃烂。

使用热水袋如何防止低温烫伤?
首先,在灌好热水袋以后,可以在外面包一层厚毛巾,或者套个热水袋专用的厚绒套子,这样热水袋不会直接接触人的皮肤。其次,使用热水袋要时不时地换一个位置接触,不要让它一直紧贴皮肤的同一个地方。
总之,热水袋即使温度不高,也还是有烫伤人的可能性。注意低温烫伤,才能够安心使用热水袋。

据说达到一定温度的持续低温也有可能会造成烫伤,当然这种低温肯定会比体温要高,但是不会是特别高的,比如说达到了沸点的一百度,持续在五六十度也有可能会让人体烫伤,比如暖宝宝。

我认为会的。为什么这么肯定。因为前几天我就被保暖神器烫伤了。相较于明显的高温烫伤,如接触到刚烧开的水、迸溅的油等,低温烫伤显得悄无声息。但身体局部长时间接触41摄氏度到45摄氏度的低热物体,便会造成低温烫伤。

保暖神器有:小太阳、电热毯、暖宝宝、热水费都是大家公认的冬日保暖神器,

低温烫伤的杀伤力有多大?在使用电热毯、小太阳取暖时,这些东西的温度一般在40度--50度左右,比我们体温要高,但又不会给人特别烫的刺激感,所以会降低皮肤的敏感度。

有人用鸡蛋做过实验

用鸡蛋来模拟皮肤来做实验,在生鸡蛋上贴上暖宝宝,3个小时后,鸡蛋可能并没有什么变化,但6个小时后鸡蛋敲开壳已经是凝固状态了。而我们如果开着电热毯、抱着暖水袋、贴着暖宝宝进入梦乡,这些取暖神器紧贴皮肤的时间很轻易就会超过6个小时。

醒来时发现轻微红肿,刺痛,但实际烫伤早已到达皮肤更深处的组织。

而且会导致低温烫伤的也不止是这些物品,只要是长时间接触40度到五十度左右的物品都有可能发生烫伤。

如何处理低温烫伤?如果使用取暖物品时间较长,已经出现了烫伤的症状,首先千万不能迷信偏方在创面上涂抹牙膏、老虎油等,这样不仅不会好得更快,还会加重症状。

正确的处理方法应该是,及时用冷水冲洗烫伤创面或者用冰敷,如果烫得不严重,再紧急处理后,创面自己就会慢慢愈合,也可以选择涂抹治疗烫伤的药物噢。

  • 低温烫伤是怎么回事
    答:元旦小长假,受疫情影响,做好个人防护的同时,要尽量减少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尤其是密闭场所,聚会聚餐等要控制人数。想到户外走一走,又怕冷怎么办?很多人纷纷找出热水袋、暖宝宝等各种“御寒神器”。你知道吗,这些物品使用不当可能会造成低温烫伤。“能够导致烫伤的最低温度是45℃左右,超过这个温度且较...
  • 为什么低温烫伤比较严重?
    答:在人体接触六十摄氏度温度,持续五分钟以上,也有可能产生烫伤,这种烫伤就是常见的低温烫伤。很多时候,面对烫伤人们不知道正确的处理方法,反而会去使用一些民间流传的偏方,这些偏方大多数都是错误的,使用过后甚至会造成更大的危害,一定不要使用。错误偏方一:抹牙膏,滴酱油 很多人在烫伤之后,选择抹...
  • 低温会导致烫伤?
    答:低温烫伤同样会出现皮肤灼痛、起泡、变色等被烫伤的症状。被烫伤后,患者应立即用清洁的凉水冲洗或浸泡伤口,在痛感降低后,再尽快就医。另外,糖尿病患者、老人等,由于痛觉敏感度降低,更应妥善使用取暖物品,避免“低温烫伤”。造成低温烫伤后,要及时进行冷疗,若出现水疱、表皮破溃等情况,要及时就医,...
  • 如何避免低温烫伤?
    答:寒冷的冬天,泡脚是每天睡前不可缺少的,但由于泡脚会导致低温的情况很多,特别是糖尿病患者。糖尿病患者末梢神经受损,因此感觉迟钝,不能及时感知到烫伤,所以容易引起持续低热型烫伤。骨骼低温烫伤表面看起来危害不大,实则损伤严重,低温烫伤还会损伤骨骼肌腱,预防低温烫伤是非常必要的。糖尿病人在预防低温烫伤时,...
  • 低温烫伤是怎么回事?
    答:低温烫伤一般是因为身体长期接触高于45度的低热物体所导致的慢性烫伤。低温烫伤一般是因为身体长时间的接触高于45度的物体导致的,比如暖贴、热水袋、烤火炉等。
  • 低温烫伤是多少度?
    答:低温烫伤,是指皮肤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而造成的烫伤。接触70℃的热源持续一分钟,皮肤可能就会被烫伤;而当皮肤接触44℃的热源持续6小时,也会造成烫伤,这种烫伤就叫做“低温烫伤”。低温烫伤的温度一般在44-51℃,皮肤损伤程度与温度、接触时间成正相关。烫伤后,正确的急救方法是什么?01 冲...
  • 为什么会低温烫伤?
    答:通常一些感觉迟钝、睡得比较沉、瘫痪病人、醉酒者等人群,在接触以上物体后就会容易导致局部出现低温烫伤。患者一般会出现局部红肿、疼痛、皮温稍高、无皮肤损伤等症状。病情严重的患者可能会出现大小不一的水泡,在去除水泡皮后会出现创面潮红、疼痛明显的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抗生素药物进行治疗,...
  • 为什么低温会烫伤皮肤?
    答:“我们可以把低温烫伤比作是‘温水煮青蛙’,过程中并不会感到多么痛苦,但在长时间接触高于体温的低热物体时,外界产生的热损伤会由浅入深逐渐从表皮层侵犯到真皮层,甚至达到皮下组织、肌肉,最终造成烫伤。”吴润泽解释道。更可怕的是,与“高温烫伤”不同,“低温烫伤”的疼痛感并不明显,仅会出现...
  • 低温会烫伤吗?
    答:5.低温烫伤后自我应该如何处理?医院一般又会如何处理?一旦发现低温烫伤的创面,病人不应自行处理。应该到有烧伤专科的医院就诊,医生会根据创面情况决定是换药还是劝其手术治疗。6.低温烫伤与高温烫伤造成的危害有什么区别?两者的处理又有什么区别?仅就家庭日常生活中的烧烫伤而言,高温烫伤由于疼痛明显、...
  • 低温真的会导致烫伤吗?
    答:日常生活中保暖神器。真的会导致低温烫伤。地方不代表温度低,但是相对于皮肤来讲,温度1度坚持的话,那么就会导致烫伤的所以这种情况需要多注意。低温烫伤,实际上就是在45度至50度左右的一个相对较低的温度下局部持续受热时间过长,导致皮肤受损的情况,人们在接触到高温的时候会因为疼痛而下意识躲避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