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委员呼吁全社会重视青少年心理健康,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该怎么做?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全国政协委员陶凯元称,我国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堪忧,主要问题有:①学业负担重,升学压力大;②社会环境中的消极因素,通过家长、教师传导给青少年;③社会性支持不足。

那么,对于以上三种青少年心理健康状况的主要问题,应该如何来维护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呢?我个人觉得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出发。

一、老师和家长不应该过于看重孩子的分数

一个班级总会有好学生和差生,而老师等待差生的态度是很不友好的,可能觉得这些差生在自己班级里,脱了班级的后腿,因此这些差生如果闯祸了的话,老师很可能会言语刺激或者让孩子叫家长。长时间下去,孩子的心理肯定是会出现问题的。

而有些家长则特别的看中孩子的分数,就算孩子考的很好了,家长还是觉得不够好,如果哪次考的差一点,就会给孩子报各种补习班,而这些过重的学习压力,会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会让孩子渐渐的变得厌学,讨厌学习。

因此,老师对待学生应该一视同仁,不应该有好坏之分,而家长不要过于的看中孩子的成绩,毕竟成绩不是用来衡量一个孩子的标准。

二、父母应该多花时间陪伴孩子

父母总是忙于工作,常常忽略孩子的感受,当孩子想要和父母分享喜悦的时候,父母常常敷衍了事,并不把孩子的事情放在心上。

父母可能觉得自己只要满足孩子生活物质方面的需求就行了,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的,孩子更希望父母可以有更多的时间陪伴自己。

所以,作为家长,有时间就多陪伴陪伴孩子吧,父母的陪伴会让孩子感觉到安心,心理上也会更健康。

三、父母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

如果父母经常在孩子面前吵架,这会孩子变得敏感多疑,觉得自己是多余的,而父母的吵架声也会影响到孩子的心理。

孩子也会感觉到害怕和不安,就怕爸爸妈妈都不要他了,这样的话,孩子就会变得小心翼翼的,有时候什么事情都藏在心里,不敢和父母说。

因此,父母在情绪上来的时候,不要当着孩子的面进行争吵,顾及下孩子的感受。

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需要老师和家长之间的共同维护,老师在学校里的时候,也多注意观察学生的情况,而家长也多花时间陪伴孩子。



维护青少年心理健康,可以通过开展有关心理健康的课程来实现。在学校开展心理咨询室,注意保护学生的隐私性。方便学生询问有关心理方面的问题。

在学校可以设立免费咨询的心理健康辅导。同时加强全校师生的思想道德教育。

维护青少年的健康,要建立一个和谐与和睦的社会环境,让青少年能够在这样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净化网络环境,加强孩子所接受内容的监督,对孩子进行教育,教他们明辨是非,成人多站在孩子的角度为他们着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