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剧如何唱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9
要怎么唱好京剧

跟着录音学习,先听范唱,在自己跟着唱,多唱几遍,每一遍都要和自己刚才唱的对比一下,注意细节部分,以及装饰音的唱法。

京剧发声有以下方法
⑴真嗓亦名大嗓、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真嗓与假嗓在行腔时衔接自然,不露痕迹,就能使音域宽广,高低音运转自如。京剧的生行(老生、武生、红生)、净行、丑行、老旦等行当,在演唱时均用真嗓。小生演唱用假嗓,但念白则用真假嗓结合。

⑵假嗓亦名小嗓、二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系与真嗓、大嗓、本嗓相对而言。用假嗓发出的声音称假声。发声时,与真嗓相比喉孔缩小,部位抬高,气流变细。假嗓发音的音调较真嗓为高。京剧的旦角、小生的演唱均用假嗓,但二者声音的刚柔力度有所不同。


⑶左嗓,京剧声乐名词。主要指男声中一种不正常的嗓音,能高而不能低,另外声音刚而扁,圆润不足,有些专唱高调门的老生或武生,即以此嗓演唱。老生嗓音有纯粹左嗓,亦有本嗓而略带左者。另外,左嗓有时亦用作另一解释,指嗓音与伴奏乐器不合,即一般所谓的不搭调。


⑷吊嗓亦作调嗓。京剧演员的练唱方法,也是演员唱功锻炼的步骤之一。演员每天除喊嗓、念白外,还须用胡琴(或加鼓板等)伴奏,大声练唱戏中的唱段。有的先用一般调门,然后适当升高。吊嗓的作用:1。通过大声练唱,使声音符合在舞台上演唱的要求,由于不间断的锻炼,可使嗓音日益嘹亮圆润,气力充沛,口齿清晰有力,并保持耐久能力。2。熟悉伴奏,全面了解唱腔和伴奏的关系,共同掌握尺寸,解明曲意,表达曲情,使演唱与伴奏的配合达到水乳交融,进而达成艺术上的相互默契,协调整个唱段的表演风格。


⑸喊嗓,京剧演员练声方法,通过喊嗓可以锻炼各个发声部位,正确地发出各个韵母的本音。喊嗓时间一般在清晨,于空旷地区,大声喊出“唔”、“伊”、“啊”等单元音,由低而高,由高而低,反复进行。待声音舒放后,再以唱段进行练习。


⑹丹田音,又名响堂,京剧声乐名词。演员歌唱时肺部蓄足气,小腹用力,气似从丹田(人身肚脐下约三寸处谓之丹田)发出声。一般传统演唱戏曲练声方法,也认为丹田音最能响堂(即声音送得远,听得清)。



⑺云遮月,京剧声乐名词。这是对老生的圆润而较含蓄的嗓音的一种比喻。这种嗓音,开始听来似觉干涩,以后愈唱愈觉嘹亮动听,使人感到韵味醇厚,潜力无穷,是长期锻炼而形成的一种优美音质。谭鑫培、余叔岩的嗓音都属于这一类型。



⑻塌中,京剧声乐名词。演员在中老年时期,由于生理关系,发生失音现象,完全不能歌唱,叫做塌中。有的演员爱护嗓子,到老仍保持元音不变。用假嗓歌唱的演员,老来塌中的较多。




⑼脑后音,京剧发声的一种。又名背工音。一般发音,气从丹田而出,经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来。脑后音虽然同样气从丹田,但发音时,喉腔稍加压缩,打开后咽壁,提高软颚,将声音送入头腔,与鼻音相聚,使声音迂回在脑后,通过头腔共鸣,发出一种含蓄浑厚的音调。脑后音发音苍劲有力,能达远闻,而近听又不觉其尖厉。老生和净角唱腔中,凡遇闭口音(如“一七辙”)的高音,多用此种唱法。旦角唱腔用脑后音者较少,程(砚秋)派唱腔有时用之。



⑽荒腔,亦作黄腔、黄调或凉调。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音调不准,习惯上专指略低于调门的变音。大部分都是由于演员先天生理条件所造成,如声带变异、耳音不准等。有时也由于练声不得法所致。

⑾冒调,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音调略高于规定的调门。大部分是由于先天生理条件所造成。有的是由于生理条件(如声带)临时发生故障;有时也由于练声不得法所致。

⑿走板,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不符合规定的节拍。京剧唱腔中有一板三眼、一板一眼、流水板等各种不同的板槽,行腔时如背离板眼的规定,失去节拍的分寸,即谓走板。



⒀不搭调,京剧声乐名词。指演员唱曲音调或高或低,不合于规定的调门。习称跑调。




⒁气口,京剧演唱方法之一。指演员唱曲时吸气的方法。京剧各种唱腔长短不一,节奏快慢各异,演员须掌握准确吸气方法,才能唱得从容不迫,优美动听。气口包括换气、偷气两种。换气指唱腔间歇中的吸气,偷气是在乐句若断若续中吸气而不使听者觉察。


⒂换气,京剧演唱方法之一。演唱时凡遇长腔或拔高处,必先吸气,作好充分准备。换气不是停腔再唱或明显稍顿再接唱,而是在行腔吞吐字音的瞬间,乘便呼吸,蓄气待换。唱腔中在何处换气,因人而异,一般称为气口。




⒃偷气,京剧演唱方法之一。指换气时不着痕迹,在观众不觉察时偷换。如《捉放曹》中陈宫所唱“马行在夹道内我难以回马”,唱完前六字及“内”字长腔,利用“我”这一衬字向内“偷”吸一口气,以便唱足下面“难以回马”的腔,即谓之偷气。


⒄嘎调,在京剧唱腔中,凡是用突出拔高的音唱某一字时,习称嘎调。如《四郎探母》中杨延辉唱“站立宫门叫小番”一句中的“番”字,《定军山》中黄忠唱“扫明天午时三刻成功劳”一句中的“天”字等,均称嘎调。


⒅长吭,长(音掌)是增长,吭是嗓音的俗称,此处指音量。长吭好似加大音量。


⒆砸夯,比喻演员演唱似夯地基时的鼓努为力,含贬意。演员不善于掌握演唱方法,用气过头,或使蛮力,演唱(多在尾音)出现笨拙的重音,谓之砸夯。

一、气息是原动力

气息是发音的原动力。发音的过程,就是气息从肺部经过气管呼出,喉头声带部分与分节发音器官就同时配合着动作起来,气息因震动喉部声带而发出声音。

1、练习:吸气,松开胸腔和横隔膜。

2、呼气:收小,维持三种情况(胸扩张、向下扩张、腰四周扩张)。

3、练单音:低、中、高;

4、弹跳音:用丹田与腹腔;

5、滑音:自喉头向下放松呼吸器官。音由低至高自滑升;

6、吹气:感觉丹田和腹腔的运动状态。

二、口腔是可变的共鸣腔

常常由于不该用劲的地方用劲。通病是喉部、舌部、口型用劲过度而僵化。

1、感觉:和鼻腔连通

2、中、低音:上口盖向前抬弧状,吊音。

3、口形:咬字太死的人唱“啊”字音嘴张得太大,唱“衣”字音嘴又太扁,都影响共鸣和音色。我们可以把“衣七”、“人辰”这类辙口的字的口形适当地往圆形靠。

4、练习:(结合呼吸)衣字音等“闭口音”,注意口形向“圆”形靠拢。“啊”字音,口腔不要向后开,感觉向前“靠”。

扩展资料:

京剧发声有以下方法

1、真嗓亦名大嗓、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演唱时,气从丹田而出,通过喉腔共鸣,直接发出声来,称为真嗓。用真嗓发出的声音称真声。如丹田气经过喉腔时,演员将喉腔缩小,使之发出比真嗓较高的音调,则称为假嗓。

真嗓与假嗓在行腔时衔接自然,不露痕迹,就能使音域宽广,高低音运转自如。京剧的生行(老生、武生、红生)、净行、丑行、老旦等行当,在演唱时均用真嗓。小生演唱用假嗓,但念白则用真假嗓结合。

2、假嗓亦名小嗓、二本嗓。京剧演员发音方法之一。系与真嗓、大嗓、本嗓相对而言。用假嗓发出的声音称假声。发声时,与真嗓相比喉孔缩小,部位抬高,气流变细。假嗓发音的音调较真嗓为高。京剧的旦角、小生的演唱均用假嗓,但二者声音的刚柔力度有所不同。

3、左嗓,京剧声乐名词。主要指男声中一种不正常的嗓音,能高而不能低,另外声音刚而扁,圆润不足,有些专唱高调门的老生或武生,即以此嗓演唱。老生嗓音有纯粹左嗓,亦有本嗓而略带左者。另外,左嗓有时亦用作另一解释,指嗓音与伴奏乐器不合,即一般所谓的不搭调。



  即用高位置念词儿。这一练习的传统根据,是来自京剧一代宗匠谭鑫培。其嗓音之好,是大家公认的,尤其京剧中的嘎调,他特别唱得好(嘎调用现代音乐语汇说,就是八度大跳,有时实际上只是六度,如33i从声乐上来说,就是用上混合声。加强了泛音共鸣,有时假声成份,还相当的多)。别人曾经问过老谭说,您的嘎调怎么唱得这么好?他说:我就是用念的感觉来唱。这一宝贵的经验,现在我们无论从理论上及实践中,都证实是可行而有效的。但我们如果把它作为一种练唱的方法介绍给大家,当然,还必须根据我们的体会,加以分析解释。老谭是天生好嗓子,好调门,按声乐科学说,其位必高。他是自然的高位置,而我们若练,则要有意识地寻求高位置,我们认为所谓高位置,就是头腔共鸣要用得多一些。

  大家都知道,要有好嗓音头腔共鸣是不可缺少的,它乾净、明亮、挺拔、高昂,用声乐行话说,不会把声音掉在喉咙里,戏曲界说容易有调门儿。但用头腔共鸣说话,它的优点还不仅于此,其最大的优点,也就是我们值得提请学唱的人,特别注意的是“能在唱的时候,保持说时那样的自然。”因为,人们一般都有一种错觉,只要认为自已是在唱了,就容易扯着嗓子,并对哪怕是平时讲话很易讲清楚的字,也刻意加工,有时还错误地过份加强一些构语器官的力度,以为这样,就会特别响亮。但你如果没有高位置这个条件,你是响不了的。因为,高位置这一感觉的本身,就必须是挺起咽壁,提起软口盖,放开进入头腔共鸣的通道,这样,恰恰可以使下面喉咙放松,形成自然的高调门。戏曲演员发声不正确,往往都是在字刚出口时所出的问题。不少人当字出口时,位置说得那么低,喉咙逼得那样繁,然后想在那一瞬间,把低位置的字,从逼紧的喉咙那里提上去,以此提高调门,试想,那怎么可能呢?如果你能用高位置把字,哪怕是较轻地念出,然后再拖腔及加强,都会较为容易。好比你要上一幢房子的五楼顶上的平台去散步,高位置说字,尤如字已站在平台口,只需轻松地一迈步,即可任意遨游了。所以,我们用高位置练习念白时,必须首先注意利用与讲话一样的自然感觉,千万不能为了追求高位置,而把喉咙逼紧,把气息和声音吊起来,那将反为不美。

  在内容方面,我们建议大家在高位置念白时,可以采取唱段的唱词。这样,目的性比较强,效果也直接些。它可为唱这一唱段,铺平道路,培养轻松流畅自然的感觉,避免字头对声音的困扰。另外,我们主张在初做这个练习时,不要去把字拉腔成调,而最好是把每个字,都似乎按照汉语拚音的阴平声那样拖长着平念。

  这样念为的是防止在拖调子向上升高甩扬时,不自觉地将气息吊起,喉节上升,声音发虚,而且有利於气息沉稳。如果这种练习,练得正确,时间长了,成了习惯,就会有登高山如履平地之感。同志们,切勿以为念字无调门,只要回顾一下,曲艺中京韵大鼓有时那种说、唱难分的情景,以及在说时大三弦仍可用相应的音高伴奏,即可证明此点。在京剧界我常听老先生批评青年演员时说,唱与念不在一个调门裹。说明念的确也是有调门,有音高的。至於像京剧中,一边由京胡演奏小开门,一边打引子(如《霸王别姬》虞姬上场,及一般的“打朝”,即剧中扮演的皇帝上场)那就更不必说了,打得不好,就会不在调门裹面。我们所以把这个练习放在第一,还因为他是带字的练习。

  初练时,字的疏密及拖音的长短,都可自由控制,等到练习有素以后,就可以逐步向带有腔调的念白挨近。

  • 学唱京剧的技巧
    答:(一) 字:演唱京剧需要“字正腔圆”,当然,如果字不正腔也就圆不了,唱出来就不好听。京剧中的“字”要求的格外严格,需要有字头、字腹、字尾三部分组成,三者缺一不可,同时三部分的位置的运用要合理,咬字时嘴里既不能太松也不能太紧,咬字太松了就会让人听不清楚,咬得太紧了就会把字咬死...
  • 如何掌握京剧脑后音唱的秘诀
    答:第五句: “丹田提气”。唱高音的时候,“丹田”气要足, 到了高音“丹田”往上一提气, 小肚子一绷劲儿, 高音儿就唱出来了。第六句: “两肋虚张”。京剧唱功最讲用气的方法, 怎么吸气, 怎么换气, 怎么偷气, 说道很多, “气口”要掌握好,“气口”( 换气) 掌握不好就要伤人。到了高音, 用...
  • ●如何练习京剧发声?(老生、青衣)●
    答:京剧的生行(老生、武生、红生)、净行、丑行、老旦等行当,在演唱时均用真嗓。小生演唱用假嗓,但念白则用真假嗓结合。 (2)本嗓同“假嗓”。 五音在音韵学上是指古代学者按发音部位,把声母分为五类,即:唇音、舌音、齿音、牙音和喉音。这一传统的提法,沿用至今,仍是学习和研究京剧吐字、咬字方面的一个重要概念...
  • 唱京剧青衣怎样练发声
    答:一、咬字、吐字的练习方法 1、字头一出来,就要把音立住。发音时嘴型要张圆,上腭与软腭同时上抬,下腭不用力(由侧面看去是上腭往前,下腭略往后缩的姿势),舌头放松不要堵住咽门,声音呈弧形的曲线。2、咬字、吐字,嘴的动作要快、要玲珑、敏捷;嘴不可张得过大,口形要美。3、养成在一开始唱...
  • 如何唱京剧
    答:需要特别注意。6、发音有了扎实基础后,可以找流派的特点了,逐步让自己的声音符合其特色要求,但是不要太过,宁可稍欠也不能过火。7、韵味。仔细听,多练,多体会,韵味体现在什么地方,如何逐步改善。如有可能,把自己的唱念录下来仔细听,等到能够听得出自己的毛病时,进步就快了。
  • 演唱京剧如何正确运用“气口”
    答:演唱京剧如何正确运用“气口”“气乃声之源”,欲发声必先具(储存)气,无气则声不鸣。我整理了关于正确运用“气口”的技巧,欢迎欣赏与借鉴。Tip1 (一) 吸气最好要让别人看不出来,用鼻吸为主,嘴可以微张,切忌张大门拼命吸气。这不是个外形问题,因为那样是吸不深的,只能将气吸在肺尖部(人...
  • 学京剧如何吊嗓子
    答:京剧喊嗓 也就是我们所说的的开声。就是在没有京胡伴奏、伴奏带伴奏情况下京剧人声预热发声开声。京剧喊嗓一般在公园、池塘等空气良好、环境安静地方进行。呼吸开声,也可在自己家中训练。有条件的可以在上琴前进行10分钟呼吸练习。呼吸发声也是声音练习的预热。无琴师现场伴奏的网络演唱京剧,在排麦前...
  • 怎么学唱京剧呢?
    答:学习京剧要根据自己的嗓音条件来学,如果违背了自己的先天条件,肯定学不好。如果嗓子允许的话,建议先学梅派,因为梅派的东西最根本、最规矩。先学发声,就是用假音(行话叫“小嗓”)咿呀的喊,用气托着喊,不能干靠嗓子来练。平时要多听唱片,熟悉各流派的特点,尤其是韵律上的特点,学习曲调。还要...
  • 戏腔怎么练?就是能唱出京剧的那种原味道
    答:3、从肌肉力度的方面练习 把嘴闭上鼻子里哼唱“嗯”字,如果感到声音能从鼻骨上面近眉心的地方透出来,那就不错了。因为把嘴闭上气息就容易往上走,这样比较容易找到鼻腔共鸣。总之,我们在找各种不同的共鸣时,都必须遵循一个原则,一定要放松着唱,这是指导喉部肌肉而不是说所有的肌肉都放松。
  • 京剧到底如何唱?
    答:先学声乐,否则用不了几年艺术生命就结束了。很多优秀的演员都这样,太可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