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魏军30万面无惧色的诸葛亮为何在火烧藤甲兵时却说必损阳寿?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28
诸葛亮火烧30万魏军面不改色,为何火烧藤甲兵时却说必损阳寿?

因为诸葛亮征讨南蛮不是为了杀死南蛮的人,而是为了让南蛮心甘情愿地投降。所以诸葛亮在和孟获交手的时候,都会尽力不杀害南蛮的士兵,投降的也一律放回去。而藤甲兵因为太厉害,给蜀国造成了很大的困扰,诸葛亮不得不用火攻来对付他们。这样就势必造成很大的杀戮,诸葛亮是于心不忍的。


但是诸葛亮要想降服孟获就要彻底打败他,打得他心服口服才行。而要打败他就必须打败藤甲兵,要打败藤甲兵就只能用火攻。但是火攻伤害又太大,一旦用出去必定会造成非常大的伤亡。正所谓上天有好生之德,诸葛亮虽然是为了国家,但造成这样巨大的伤亡,而且是活活烧死,他始终觉得心中有愧,因此他才说此举虽然是不得已而为之,然而必损阳寿。


南蛮怎么说也是自家的地盘,烧自己人肯定会心疼。而伐魏则不然,因为在诸葛亮心中,曹氏是篡逆之臣,他北伐就是为了兴复汉室。所以曹魏的士兵就是他的敌人,他所有的计谋都是为了对付敌人而想出来的。

在诸葛亮心中,北伐中原,兴复汉室是头等的大事,任何事都无法替代,任何人都不能阻挡。所有阻挡他的他都会想办法除掉,所以诸葛亮火烧三十万魏军,虽然也是活生生的生命,但是为了刘氏的大业,他只能硬下心来,除掉他们,让自己北伐更加顺利。
只可惜人算不如天算,上方谷一场大雨救了司马懿和魏国大军的性命,也彻底葬送了诸葛亮北伐的希望。

诸葛亮的火攻虽然前几次都烧死了很多人,但是还有一线生机;而藤甲兵的藤甲因为浸桐油多年,非常的容易着燃,一旦用火攻,这些士兵都将死无葬身之地,古代人都认为天道五十遁去的一,上天有好生之德,都会留有一线生机,而诸葛亮这个火攻没给藤甲兵留下活路,所以说他才认为会损害自己的阳寿。

诸葛亮自出道以来,一生用了五次火攻,刚出道时就火烧新野,但新野地势开阔,火不容易造成大规模的烧伤,因而这一战曹操死伤的人不多,而且从一定程度上来讲这是被逼无奈下做出的选择,还情有可原。

第二次诸葛亮火烧博望坡也是同样的状况,当时曹操已大军压境,而诸葛亮作为刘备的谋士,必须要为刘备谋出路,这一仗是为了自保。后来诸葛亮和周瑜庞统联合设计了赤壁之战,赤壁战场上曹操四十万大军灰飞烟灭,但是还是有少部分的人逃出去了。

第四次诸葛亮用火攻是北伐的时候,当时诸葛亮率兵北伐,与司马懿在五丈原对峙,诸葛亮用计策将司马懿骗入上方谷中,然后火烧司马懿,但是恰逢大雨,一场雨把诸葛亮这把火给灭了,最终功败垂成。
最后一次火攻是南征时候,当时南方蛮族首领孟获造反,诸葛亮为了平定南方动乱,亲自领兵出征,当时南蛮的藤甲兵刀枪不入,南征大局一度陷入僵持,后来诸葛亮发现了藤甲兵的弱点,于是用了火攻,但是这一仗三千藤甲兵无一人逃脱,诸葛亮自知有伤天和,故而会说道自己将会折寿。

火攻是中国古代战争中经常使用的手段。早在春秋战国时代,火攻就经常出现在战争中。在著名的兵书《孙子兵法》里,就有专门论述这方面内容的《火攻篇》。在这篇古代的文章里,对火攻的使用做了详细的阐述。

古代的军事指挥员重视火攻,是因为在缺乏大规模杀伤性武器的古代,运用自然手段加强战斗杀伤是必然的手段。在《孙子兵法》中说道:“以火佐攻者明,以水佐攻者强”。这是说用火辅助攻击作用明显,以水辅助攻击会造成很强的威势。因此,火攻和水攻就经常出现在战场上。

由于在使用的难易条件,使用的可控性上,火攻要比水攻有更强的优势,所以火攻就更经常性出现在战场上。在整个《三国演义》里,除了那次著名的水淹七军,对水攻的描写是有限的。

三国中诸葛亮数次利用“火攻”计策。

可是对火攻则完全不同了。在整个《三国演义》里,火攻充斥了整部书。三国的几次著名的战役,官渡之战、赤壁之战、夷陵之战都是以火攻取胜。至于其他的小的战役更是不胜枚举。

而《三国演义》的主角诸葛亮更是用火的高手。在他一出山,就从火烧博望坡开始,烧得曹军焦头烂额,损失惨重,以至于留下了“新官上任三把火”的美名,这三把火,曹军足有三十万之众片甲不回。

诸葛亮在火烧博望坡,火烧新野,火烧赤壁中,歼灭了无数曹军。到了夷陵之战后,蜀军在刘备的指挥下,也被东吴的陆逊一把火烧了个惨败。刘备虽然逃回了白帝城,可是也急怒攻心,一病不起。在刘备去世前,诸葛亮在白帝城接受刘备的托孤,誓言要以匡扶汉室为己任,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在当时,蜀军的主力大部损失在了夷陵之战。而蜀汉的南方,当地豪强煽动当地少数民族,趁机造反。诸葛亮针对这种情况,

编练新军。等到两年后,军队训练就绪,就亲自率领蜀军开始南征。

七擒孟获,诸葛亮火烧藤甲兵。

在这次南征中,诸葛亮听取了马谡的建议,决定“心战为上,兵战为下”,以收服反叛者的心为主。在这种战略思想指导下,在这次南征中,发生了著名的“七擒孟获”的故事。

孟获是当地少数民族的头领,在少数民族部落中威望很高。在其他叛乱平底之后,孟获依然凭借着当地的地理环境,负隅顽抗,坚不投降。因此,收服孟获,关系到这一次南征的成败。因此,诸葛亮采取了军事打击和攻心政策相结合的手段,对孟获进行了一系列的征讨。

诸葛亮火烧藤甲军就发生在这七擒孟获的最后一擒上。在此之前,诸葛亮已经采取了各种手段,六擒孟获。孟获已经走投无路,最后只得前往乌戈国求助。乌戈国的国主答应起兵为孟获报仇,于是出动他们国家特有的三万藤甲兵,来与诸葛亮交战。

藤甲军的特别之处在于他们身穿的藤甲。这种藤甲是由用油反复浸泡晒干十几次的藤造成的。这种藤甲,渡江不沉,经水不湿,刀箭皆不能入。这种军队,可谓所向无敌,无坚不摧。

诸葛亮在不了解这种军队的情况下,果然一交手就吃了亏。一仗下来,蜀军被打得狼狈败回。但是,这是南征的最后一仗,无论如何也要取胜。因此,诸葛亮使出了他的看家本领。

诸葛亮依然采用的是埋伏计,但是,这一次的埋伏不同以往。他针对孟获认为埋伏必要在林木丛杂之处的看法,专门挑了一个没有林木,光秃秃的山谷埋伏。他将制造好的地雷埋在谷中,用来对付孟获的藤甲军。

果然,在诸葛亮的骄兵之计下,藤甲军连夺蜀军七个营寨,打了十五场胜仗。孟获等人认为诸葛亮已经计穷,胜利在望了。在这种情况下,藤甲军被诸葛亮引进了山谷。在地雷和蜀军的纵火下,藤甲军被火攻得全军覆没,全部被烧死在山谷中。

这一仗,诸葛亮利用“利于水者必不利于火”的原理,抓住了藤甲军的藤甲经过油浸泡的特点,以火攻可敌。

可是在这一仗过后,诸葛亮却发出了感叹,说自己虽然有功于社稷,但是必损阳寿。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诸葛亮多次运用火攻克敌,在战争中,被他烧死的敌人不计其数。可是为什么单单对这次火攻的后果那么介意呢。这是因为两者有着极大的不同。

火烧曹魏的兵马,是为了兴复汉室。曹魏的兵马都是诸葛亮的敌人。为了兴复汉室,就必须要消灭这些兵马。这些魏军,都是跟随曹操多年的军队,他们心中根本就没有汉室,只有曹操的命令。可以说,他们都是曹操篡汉的帮凶。

对这些曹操的帮凶,没有什么道理可讲,只有消灭一条道路。如果诸葛亮不消灭他们,他们也会消灭诸葛亮。而且,曹操的兵士都有家眷,虽然消灭他们,也不会让他们造成灭门之灾。

而火烧藤甲军,则违背了诸葛亮本来的心愿,这使得他十分的自责。乌戈国本来和蜀国无冤无仇,只是为了给孟获报仇才参与到这场战争中来。诸葛亮连孟获都不想消灭,更何况是他们呢?

可是,这些藤甲军跟本不可理喻。他们根本就不理睬蜀汉的政策,只相信自己的武力。诸葛亮为了南征的胜利,只有彻底消灭他们。而且,由于藤甲军的藤甲的特殊性,只能采取火攻。可是,水火无情,采取火攻,这三万藤甲军就不可能有逃生的希望。

而这三万藤甲军,是乌戈国的主要男性,这一场火攻,让整个乌戈国的男性死亡殆尽。在那个时代,在那个环境下,缺乏男性保护的部族,很可能就会面临亡国灭种的灾难。诸葛亮所说的,自己罪孽深重,也是指这种情况。

因此,诸葛亮为了蜀汉政权的延续,为了北伐的成功。他首先巩固后方,亲自率领军队南征。虽然七擒七纵孟获,让孟获心服口服,平定了南方。但是,战争带来的杀戮也是在所难免的。诸葛亮运用埋伏和火攻的办法,消灭了乌戈国的三万藤甲军,在取得胜利的同时,也违背了他不愿意杀戮的本心。

在消灭了乌戈国的大多数男人后,诸葛亮对乌戈国抱有难言的愧疚。他认为自己的所作所为是有罪的,有伤天和,必然会遭到上天的惩罚,折损阳寿。这也就是诸葛亮感慨的原因。



赤壁之战中,魏国和东吴,蜀国的交战的战场很大,大部分的军队并不是被烧死的,而是被冲散和逃亡,逃亡的士兵会重新回到自己的家乡。从后期可以看出,魏国在赤壁之战以后,可以在短时间内组织大军。而藤甲兵是全歼,而且一个不留,等于灭族的行为。

因为藤甲兵遇到火焰根本没有可能逃生,断绝了生路,有违天理,而且孟获的士兵其实也是蜀汉的子民,所以诸葛亮认为会损阳寿。

因为火烧三十万,魏军大部分都已经逃亡,但是火烧藤甲兵却是真正将所有的士兵全部烧死,有违天和,所以才说必折阳寿。

  • 孔明火烧魏军30万面无惧色,为何火烧藤甲兵时却说“必损阳寿”?_百度知 ...
    答:诸葛亮写道: “我别无选择,只能使用它。”。”剥夺乌戈人民的任何权利,都是我的罪过”当时,诸葛亮烧了三万多件藤甲军,但与过去烧曹军的数十万人相比,这算不了什么,想要诸葛亮曾经烧过曹军,没有恐惧,没有愧疚感,为什么藤甲军会有这样的反差呢?在我看来,有几个主要的...
  • 孔明火烧魏军30万面无惧色,为啥火烧藤甲兵却说损阳寿?
    答:一、火烧藤甲兵烧了蜀汉的百姓。首先,火烧藤甲兵这场战役和其他战役的性质是有着根本的区别的。诸葛亮火烧三十万曹军,虽然人数也是比较多的,但是我们不难发现,火烧曹军,是因为曹军进攻在先,刘备需要被动反抗,以此来防止曹操篡夺汉室的政权,是来拯救汉室的。但是火烧藤甲兵,却是因为南王孟获反叛。...
  • 孔明火烧魏军30万面无惧色,为何火烧藤甲兵时却说“必损阳寿”?_百度知 ...
    答:面对曹操的30万大军,诸葛亮心里说的和想的是如何解决当前的问题,也就是把曹操赶走。然后为刘备大爷修路成家。当然,第一步是解决赤壁问题。刘备只有打败曹操,才能有自己的根据。至少你不必四处游荡,也不必依恋别人。孔明为了自己的利益,在赤壁上放火烧曹军,不得不这样做。滕家军被烧为何说“会...
  • 孔明火烧魏军30万面无惧色,为何火烧藤甲兵时却说“必损阳寿”?_百度知 ...
    答:孙权和刘备攻打曹操是属于一场正义之战,他们火烧魏军是没有任何错的,是为了保护自己保护汉朝权益而烧的。二,火烧藤甲兵 藤甲兵是一种少数民族,他们在蜀国的边界生活,他们的发展也是非常落后的。火烧藤甲兵属于诸葛亮无奈之举,但是这场战争也是一场昧良心的战争。藤甲兵本来就是少数民族,他们的发展...
  • 孔明火烧魏军30万面无惧色,为何火烧藤甲兵时却说“必损阳寿”呢?_百度...
    答:这背后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一起来捋一捋。我们要从多个角度来分析,首先当初孔明火烧魏军30万是在三分天下之时,当时刘,曹,孙三个势力都是处于生死存亡之际,都是要把所有敌人全部消灭为最终目的,于是当时孔明就施展出来的历史上最有名的借东风这个计策,并且成功的利用了当时的天气环境,营造出了...
  • 孔明火烧魏军30万面无惧色,为何火烧藤甲兵时却说“必损阳寿”?_百度知 ...
    答:第二次诸葛亮火烧博望坡也是同样的状况,当时曹操已大军压境,而诸葛亮作为刘备的谋士,必须要为刘备谋出路,这一仗是为了自保。后来诸葛亮和周瑜庞统联合设计了赤壁之战,赤壁战场上曹操四十万大军灰飞烟灭,但是还是有少部分的人逃出去了。第四次诸葛亮用火攻是北伐的时候,当时诸葛亮率兵北伐,与司马...
  • 孔明火烧30万魏军面不改色,为何烧藤甲兵时却说“必损阳寿”?
    答:我们都知道著名的火烧赤壁,那是孔明为周瑜借来了东风,与刘备隔岸看周瑜火烧曹军。这把火使孔明扬名立万。孔明从此以后谈笑风声、志得意满。那么,为何火烧曹军时孔明面无惧色呢,首先,孔明这三把火烧的都是曹军也就是自己的敌人,孔明火烧曹军是为了清除逆贼,从而扶持汉室。再说这是曹军先进攻的,...
  • 火烧3万藤甲军,诸葛亮为何说必损阳寿?
    答:三国演义中,孔明被评为多智近妖,一生参加过多次大战,成功帮助刘备建立蜀汉,并多次力挽狂澜,延续了蜀汉的寿命。作为久经战阵的诸葛亮,心理素质应该说是非常强的,但是他火烧魏军30万面无惧色,为何火烧藤甲军时却说必损阳寿?诸葛亮火烧魏军 在火烧藤甲军前,诸葛亮曾三次火烧魏军。第一次是诸葛亮...
  • 明明敢火烧魏军的诸葛亮,因何在火烧藤甲兵时会害怕?
    答:在战略和战术层面上来讲,在自身力量薄弱,敌方势力强大的时候,为求胜利运用天时地利的条件达到自己的战略目的,这都是无可厚非的。通过这几点,恐怕就知道诸葛亮为什么火烧魏军三十万而面无惧色,大家也会了然于胸了吧。那么诸葛亮在火烧藤甲兵以后说必损阳寿的原因是什么呢?这也要一点一点的分析:...
  • 诸葛亮火烧30万魏军面不改色,为何火烧藤甲兵时却说必损阳寿?
    答:但是在收服孟获的战争中,对于诸葛亮来说,最终损失的都是蜀汉的军事实力。以至于诸葛亮最后说,孔明垂泪而叹曰:"吾虽有功于社稷,必损寿矣!"所以说孔明火烧魏军30万面无惧色,火烧藤甲兵却说"必损阳寿"?这个也是因为孔明所处的立场不同,以至于他的表现也是不同。那么您是怎么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