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二十七)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30
伤寒论第28条辨: 服桂枝汤,或下之,仍头项强痛,翕翕发热,无汗,心下满,微痛,小便不利者,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之 。

我们先对原文做一个简单的解释,服了桂枝汤,或使用了泻下之后,患者仍然头痛,项痛拘急不柔和,犹如皮毛覆盖在身上一样发热、无汗,胃脘部胀满,微感疼痛,小便不通畅者,用桂枝汤去桂加茯苓白术汤主治。

如果病人喝了桂枝汤以后或者是在有便秘的情况下用了泻下的药,喝完以后还是有头项强痛,而且小便不利,还一阵一阵的发热,心下胀满,心下所指的地方就是胃,就是说胃里难过,感觉胃不舒服,胃里胀胀满满的,而且还有微痛,这个就是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

张仲景讲的心下满和胸满不一样,胸满就是胸部胀满,指的是整个胸,静脉流回心脏的速度太快了,所以,桂枝汤把芍药拿掉,所以有胸满要去芍药。心下满,张仲景讲的是心的下方,就是胃,胃里面难过,感觉胃不舒服,胃里面胀胀满满的。

我们在学习这个方子之前,首先要了解白术,白术的功效,主要就是去湿利水,当然它还有健脾益气止汗的作用,一般临床上,用于治疗脾胃气弱、倦怠少气、虚胀、痰饮、水肿、湿痹、小便不利、头晕、自汗、胎气不安,但是,在这个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里主要就是去湿,我们在辩证的时候,知道病人有风、寒、湿,就要加袪风的药,袪寒的药和祛湿的药,全部混在一起,风寒湿都可以祛掉。

那么这个桂枝去桂加茯苓白术汤,指的就是这个病人本身就有中湿,也就是中焦比较湿的人,脾喜燥恶湿,如果脾太湿了,脾就会肿大,胃一蠕动就会顶到脾,所以就会造成心下胀满,我们如何才知道这个人的湿很盛,肚子很大的人,湿比较盛,还有就看他的舌苔,如果苔很厚,那他的湿也比较盛,大便很粘稠的,湿也是比较盛。

中焦有湿,不能用汗法,只能用利尿的方式把湿排掉,白术就是专门去湿的,虽然白术也有利水的功效,但它的利水强度不够,所以,在这个方剂里就加了茯苓,茯苓是利水,用茯苓的目的就是把湿从小便排掉,白术去湿,茯苓利水,这两味药用在一起,就可以把病人的湿从小便导出来。

这个方剂如果是把芍药拿掉,把桂枝留下的话,如果是桂枝的剂量还开得比较重的话,这个湿就不会从小便排出来,而是从汗里发出来,最后的结果就是湿会从中焦往上走,脸会发红,所以,这个方子就是把桂枝去掉,而不是去芍药,为什么要把桂枝拿掉?因为湿在中焦,桂枝对胃有一定的刺激,会造成心下微痛,芍药对腹痛有很好的止痛效果,刚好就可把痛去掉,白术去湿,茯苓利水,两个加在一起,就能把湿从小便利掉。

这个方剂里的白术与茯苓必须是等量,如果白术多开的话,去湿太强,就会太干,如果茯苓多开的话,就会把正常的津液也利掉,茯苓特别是去中焦的水很好,有的人胃口不好,都有可能是中焦的湿太盛了,所以,常常把白术和茯苓等量同用去中焦的湿。

有的人吃了桂枝汤发表,但是病还没有完全好,而且还感觉到有一点点胃痛,小便还是滴滴溚溚的,那就是有中湿,就要考虑换一个方子,把桂枝去掉,加上白术和茯苓就可以。

这个方剂的剂量全部都可以等量开,芍药三,炙甘草三,生姜三,茯苓三,白术三,大枣十二枚,一般九碗水煮三碗,湿服一碗,小便利掉病就好了。

那么我们从前面学的和这个方剂里,学到了什么时候把白芍拿掉,什么时候把桂枝拿掉,当出现有心下痞的时候把桂枝拿掉,当有胸满的时候把白芍拿掉,这个就是桂枝和白芍的加减,所以,我们在学方剂的时候就要善于总结。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七二)
    答:《伤寒论》第151条辨:脉浮而紧,而复下之,紧反入里,则作痞。按之自濡,但气痞耳。【原文解释】脉象浮而且紧,主太阳表症,误用了下法以后,浮紧变为沉紧,遂成痞症。按之柔软,因为仅是气分的痞结。脉浮而紧,这是伤寒,结果被攻下了,病反入了里,按他的时候,感觉是软软的,结胸的...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一二)
    答:伤寒论第97条辨:服柴胡汤已,渴者,属阳明也,以法治之。原文解释:当病人服了小柴胡汤以后,出现口渴欲饮等阳明见症的时候,表示病已经转属阳明证了,治疗的时候,必须按阳明证的治法来进行治疗。当我们看到一个病人,一看这个病人是少阳证,于是开了柴胡剂,当把药熬出来的时候,病人已经进入阳明...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一四)
    答:伤寒论第 99 条辩:伤寒四五日,身热恶风,颈项强,胁下满,手足温而渴者,小柴胡汤主之。原文解释:外感病,四五天过后,身体发热,怕风,颈项拘急不舒,胁下胀满,手足温暖而又口渴的,属三阳合病之症,用小柴胡汤主治。身热,恶风,颈项强,这三样是太阳证,胁下满是少阳证,手足温而渴者...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二四)
    答:伤寒论第109条辨:伤寒发热,啬啬恶寒,大渴欲饮水,其腹必满,自汗出,小便利,其病欲解,此肝乘肺也,名曰横,刺期门。【原文解释】 患伤寒病,发热,啬啬然厌恶风寒,大渴而想喝水,病人必定会感到腹满。如果自动汗出,小便通利,其寒热、渴饮、腹满等症就将要解除。这是肝木逆行克肺,叫做...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二六)
    答:伤寒论第111条辨:太阳病中风,以火劫发汗,邪风被火热,血气流溢,失其常度,两阳相熏灼,其身发黄。阳盛则欲衄,阴虚则小便难,阴阳俱虚竭,身体则枯燥。但头汗出,剂颈而还,腹满微喘,口干咽烂,或不大便,久则谵语,甚者至哕,手足躁扰,捻衣摸床,小便利者,其人可治。【原文解释】太阳...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二0)
    答:伤寒论第105条辨:伤寒十三日不解,过经,谵语者,以有热也,当以汤下之。若小便利者,大便当硬,而反下利,脉调和者,知医以丸药下之,非其治也。若自下利者,脉当微厥,今反和者,此为内实也,调胃承气汤主之。【原文解释】病人得了太阳伤寒十三天,超过了病解的一般日程,见到谵语,也...
  • 倪海厦版伤寒论的前世今生,解读经方(附)中医的问诊十个法则
    答:(汉唐中医倪海厦始写于08/22/2006) 我们中医所谓的经方,就是指伤寒论与金匮中所使用的处方, 因为年代过于久远,经方的源头已不可考,有说是源自佛教,也有说是自伊尹开始立经方,诸说林立, 我认为当今之世,源头的考证已经不是重点,而经方的使用方式与计量才是我们研究中医所该面对的主题 ,医圣张仲景是继承经方,...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六二)
    答:伤寒论第146条辨:伤寒六七日,发热微恶寒,支节烦疼,微呕,心下支结,外证未去者,柴胡加桂枝汤主之。【原文解释】外感病六七天,发热,微微怕冷,四肢关节疼痛,微微作呕,胸脘部满闷如物支撑结聚,表症还未解除的,主治用柴胡桂枝汤。柴胡桂枝汤是一个很有名的处方,我们从这个条辨可以学到...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一八)
    答:伤寒论第103条辨: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证仍在者,先与小柴胡。呕不止,心下急(一云呕止小安),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原文解释】太阳病,邪传少阳十多天,医生反而多次攻下,又经过四五天,若柴胡症尚存的,可先给予小柴胡汤治疗。若...
  •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三七)
    答:伤寒论第121条辨:太阳病吐之,但太阳病当恶寒,今反不恶寒,不欲近衣,此为吐之内烦也。如果吐产生了,太过的时候,有什么现象呢?因为吐太过了,胃的津液伤到了,胃太干燥了就化成热,化成虚热往上走,病人就会烦燥,这也是可以用大半夏汤。太阳病本来就是要发表,结果却是采用吐法,吐过以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