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实验探究正负电荷之间有什么相互作用的规律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8
设计实验探究正负电荷之间有什么相互作用的规律

摩擦起电


一、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认识物体摩擦后能带电,带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的东西。

2.使学生掌握做摩擦起电实验的操作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培养学生探索自然事物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演示用具:写有“摩擦起电”四个字的白纸、塑料梳子、20W管灯、大卡纸。分组用具:塑料尺、废电池、鸡毛、小气球、塑料纤维、氖泡、纸屑、架子。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谈话:请一名女学生到前面来。我给她梳头,请同学们注意看,梳头时有什么现象。[使学生感知摩擦起电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教师用塑料梳子梳理女生长发,可见头发被梳子吸引起来。

3.汇报观察结果。

4.谈话:这个现象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自然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物体摩擦后,能吸引轻小的物体。

(1)讲述: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类似梳头时头发被吸引起来的现象,下面我们就做几个有趣的实验。[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2)实验:

①1号同学、2号同学,不许用手拿,只许用塑料尺靠近,想办法让盒盖里的鸡毛到桌面上来。

②3号、4号同学,也不许用手碰、只许用塑料尺靠近,想办法使吊着的气球听你的指挥。

学生做实验时,老师巡视,提示学生观察,实验中有什么现象。

(3)实验完毕后,小组交流实验中的现象,大组汇报实验结果。

(希望学生回答:塑料尺在头发上摩擦后,靠近鸡毛,鸡毛被吸引起来。在衣服上摩擦后的塑料尺,靠近吊着的小气球,塑料尺到哪里,小气球就跟到哪里,非常听话。)



(5)讨论:这两种现象有什么相同点?

(6)小结:物体摩擦后能吸引轻小的物体。

2.指导学生认识摩擦后的物体带电。[用灯管做实验可见度大,便于观察;同时能更直观地说明摩擦起电。]

(1)谈话:摩擦后的物体为什么能吸引轻小的物体?(学生可能会答:这个物体带电了。)你们看到了摩擦的物体带的电吗?(学生答:没有)

(2)讲述:拉灯绳后,教室里的管灯亮了,因为管灯里有电通过,下面,我们用管灯靠近摩擦过的物体,如果管灯也亮了,这说明什么?(摩擦过的物体有电)。

(3)教师演示用丝绸摩擦过的大泡沫塑料块接近灯管,可见管灯闪闪发亮。

(4)讨论: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5)小结:物体摩擦后能带电。(同时板书)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摩擦过的小气球是否能使氖泡亮。

学生做游戏后汇报。

(2)魔球表演游戏。

①游戏要求:用摩擦过的气球靠近纸屑、头发、鸡毛、塑料纤维、穿的毛衣等物体,看发生什么现象?

②学生做游戏后做汇报。

(3)全课总结:今天课上我们做的实验和游戏叫摩擦起电。板书课题(将这四个字分别写在四张纸上,摩擦后,使其吸引在黑板上)。

(四)布置作业

观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摩擦起电现象?想出更新奇的游戏方法。


四、板书设计

13摩探起电



2结论:物体摩擦后能吸引轻小的物体,因为物体摩擦后带了电。

摩擦起电


一、教学目的

1.指导学生认识物体摩擦后能带电,带电的物体能吸引轻小的东西。

2.使学生掌握做摩擦起电实验的操作技能,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

3.培养学生探索自然事物的兴趣。


二、教学准备

演示用具:写有“摩擦起电”四个字的白纸、塑料梳子、20W管灯、大卡纸。分组用具:塑料尺、废电池、鸡毛、小气球、塑料纤维、氖泡、纸屑、架子。


三、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谈话:请一名女学生到前面来。我给她梳头,请同学们注意看,梳头时有什么现象。[使学生感知摩擦起电的现象,引起学生的兴趣。]

2.教师用塑料梳子梳理女生长发,可见头发被梳子吸引起来。

3.汇报观察结果。

4.谈话:这个现象是怎么回事呢,这节自然课就来研究这个问题。

(二)学习新课

1.指导学生认识物体摩擦后,能吸引轻小的物体。

(1)讲述: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类似梳头时头发被吸引起来的现象,下面我们就做几个有趣的实验。[培养学生自己动脑筋研究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

(2)实验:

①1号同学、2号同学,不许用手拿,只许用塑料尺靠近,想办法让盒盖里的鸡毛到桌面上来。

②3号、4号同学,也不许用手碰、只许用塑料尺靠近,想办法使吊着的气球听你的指挥。

学生做实验时,老师巡视,提示学生观察,实验中有什么现象。

(3)实验完毕后,小组交流实验中的现象,大组汇报实验结果。

(希望学生回答:塑料尺在头发上摩擦后,靠近鸡毛,鸡毛被吸引起来。在衣服上摩擦后的塑料尺,靠近吊着的小气球,塑料尺到哪里,小气球就跟到哪里,非常听话。)



(5)讨论:这两种现象有什么相同点?

(6)小结:物体摩擦后能吸引轻小的物体。

2.指导学生认识摩擦后的物体带电。[用灯管做实验可见度大,便于观察;同时能更直观地说明摩擦起电。]

(1)谈话:摩擦后的物体为什么能吸引轻小的物体?(学生可能会答:这个物体带电了。)你们看到了摩擦的物体带的电吗?(学生答:没有)

(2)讲述:拉灯绳后,教室里的管灯亮了,因为管灯里有电通过,下面,我们用管灯靠近摩擦过的物体,如果管灯也亮了,这说明什么?(摩擦过的物体有电)。

(3)教师演示用丝绸摩擦过的大泡沫塑料块接近灯管,可见管灯闪闪发亮。

(4)讨论:以上实验结果说明什么?

(5)小结:物体摩擦后能带电。(同时板书)

三、巩固练习

(1)试一试摩擦过的小气球是否能使氖泡亮。

学生做游戏后汇报。

(2)魔球表演游戏。

①游戏要求:用摩擦过的气球靠近纸屑、头发、鸡毛、塑料纤维、穿的毛衣等物体,看发生什么现象?

②学生做游戏后做汇报。

(3)全课总结:今天课上我们做的实验和游戏叫摩擦起电。板书课题(将这四个字分别写在四张纸上,摩擦后,使其吸引在黑板上)。

(四)布置作业

观察在生活中还有哪些摩擦起电现象?想出更新奇的游戏方法。


四、板书设计

13摩探起电



2结论:物体摩擦后能吸引轻小的物体,因为物体摩擦后带了电。

[微观角度来说了]
1.取2个电荷,1正一负
2.[每个电荷都有半径]将2个电荷做3组实验
3.第一组,他们之间的距离,大于2个电荷的半径
第2组,他们之间的距离,等于2个电荷的半径
第3组.他们之间的距离,小于2个电荷的半径

  • 正负电荷的定义
    答:电力传输等领域。总结:正负电荷是带有电荷的物体所具有的性质,表示电子不足或过剩的状态。正电荷是指物体失去了部分电子,而负电荷是指物体获得了额外的电子。根据电荷守恒定律,一个封闭系统内的总电荷数量保持不变。正负电荷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许多物理现象,并在电学和电子学领域有广泛应用。
  • [image]20 老师,为什么正负电荷之间是相互吸引的,电子肯定要向带有正...
    答:正负电荷之间是相互吸引,这是由实验所得的。电子受到电场力的作用后向正极运动。
  • 怎么区分正电荷和负电荷
    答:同种电荷之间会相互排斥,异种电荷之间会相互吸引。这是由于电荷之间存在着电场力,电场力的方向和大小取决于电荷的符号和量。二、运动方向 正电荷会沿着电场线从高电势处向低电势处运动,而负电荷会沿着电场线从低电势处向高电势处运动。这是由于电势能是与电荷符号相反的,正电荷在高电势处有较高的...
  • 为什么会有正负两种电荷,正负电荷的区别到
    答:大量实验表明,自然界只有正负两种电荷。究其原因,这是因为,一切实物都是由分子、原子组成的。原子是由带正电的原子核和带负电的核外电子组成的。原子核中有质子(带正点)和中子(不带电),原子核外是电子(带负电)。因为这两种电荷相互吸引,原子核对核外电子具有一种或强或弱的束缚作用。当原子...
  • 正负电荷相互排斥?
    答:不会的,正负电荷之间会形成电位差,是相互吸引的,如果遇到合适的媒介(导体),便会形成电流,最后是互相抵消电荷消失。
  • 如何判断正负电荷?
    答:1. 电荷的性质:正电荷和负电荷之间存在相互吸引的力,而同性电荷之间则有相互排斥的力。如果两个物体之间表现出相互吸引的力,那么其中一个物体带有正电荷,另一个则带有负电荷。2. 电荷分离:当两个不同的物体接触时,它们可能会发生电荷的转移,导致一个物体带正电荷,另一个物体带负电荷。3. ...
  • ...设计一个实验证明世界上只有正负两种电荷。。。在线等。。。各位...
    答:电荷之间的作用只有吸引和排斥两种,再根据一定的实验基础,比如说摩擦产生电荷还有电荷的中和之类,建立的模型就是正负两种电荷。而且这个模型也很符合所有的实验观测。至于证明这种东西,科学是只能证伪而不能证明的。你要反对这个理论,只有说出这个理论在哪里不符合实验;相反的,即使现在这个理论符合了所有...
  • 什么是正负电荷,电荷间相互作用
    答:什么是正负电荷,电荷间相互作用  我来答 2个回答 #热议# 你觉得同居会更容易让感情变淡吗?匿名用户 2014-11-09 展开全部 追答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4-11-09 展开全部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
  • 物理学上的正负电荷
    答:用毛皮摩擦过的橡胶棒带的是负电荷.(毛胶负)任何一个物体内部都有大量的正电荷(原子核中的质子)和负电荷(核外电子),当一个物体内部正确同电荷数量相等时,物体呈中性;不带电当物体内部正电荷数量大于负电荷数量时(常常是此物体失去电子)物体带正电;当物体中负电荷数量大于正电荷数量时(常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