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安石变法内容概括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27
1、王安石变法(变法自熙宁二年始,亦称熙宁变法)是宋神宗在位时期展开的一场政治改革运动,希冀借此解决三冗危机(冗员、冗兵、冗费)、内忧外患(苛捐杂税、天灾人祸、外敌侵扰),从而彻底改变北宋建国以来积贫积弱的局面。
2、富国之法
青苗法
内容:在每年二月、五月青黄不接时,由官府给农民贷款、贷粮,每半年取利息二分或三分,分别随夏秋两税归还。用意:增加政府收入;限制高利贷对农民的剥削,缓和阶级矛盾。
3、募役法(免役法)
内容:将原来按户轮流服差役,改为由官府雇人承担,不愿服差役的民户,则按贫富等级交纳一定数量的钱,称为免役钱。官僚地主也不例外。
用意:把农民从劳役中解脱出来,保证劳动时间,促进生产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
4、方田均税法
内容:下令全国清丈土地,核实土地所有者,并将土地按土质的好坏划为五等,作为征收田赋的依据。
用意:清丈出大量隐瞒土地,增加政府收入;部分农民免除赋税,得到实惠。
5、农田水利法
内容:鼓励垦荒,兴修水利,费用由当地住户按贫富等级高下出资兴修水利,也可向州县政府贷款。
用意:广为修建水利工程,保证灌溉;增加耕地面积,发展农业生产,增加政府税收。
6、市易法
内容:在东京设置市易务,出钱收购滞销货物,市场短缺时再卖出。
用意:限制大商人对市场的控制,有利于稳定物价和商品交流,增加政府的财政收入。
7、免行法
内容:各行商铺依据赢利的多寡,每月向市易务交纳免行钱,不再轮流以实物或人力供应官府。
用意:为朝廷增加收入,也对商人较为有利;抑制皇族、后族和权贵利益集团。
8、均输法
内容:设立发运使,掌握“东南六路”(两浙、淮南、江东、江西、湖北、湖南)的生产情况和政府与宫廷的需要情况,按照“徙贵就贱,用近易远”的原则,统一收购和运输。
用意:降低国家支出,减轻纳税户的额外负担,限制富商大贾对市场的操纵和对民众的盘剥,便利市民生活。
9、强兵之法
保甲法
内容:将乡村民户加以编制,十家为一保,民户家有两丁以上抽一丁为保丁,农闲时集中,接受军事训练。
用意:加强对农村的统治,维护农村社会治安;建立全国性的军事储备;节省大量的训练费用。
10、裁兵法
内容:整顿厢军及禁军,规定士兵五十岁后必须退役。测试士兵,禁军不合格者改为厢军,厢军不合格者改为民籍。
用意:提高军队士兵素质。
将兵法(置将法)
内容:废除北宋初年定立的更戍法,用逐渐推广的办法,把各路的驻军分为若干单位,每单位置将与副将一人,专门负责本单位军队的训练,以提高军队素质。用意:改变兵将分离的局面,加强军队战斗力。
11、保马法
内容:将原来由政府的牧马监养马,改为由保甲民户养马。保甲户自愿养马,可由政府给以监马或者给钱自行购买,并可以免除部分赋税。不久废止,改行民牧制度。用意:提高马匹的质量和数量,节省大量养马费用。
12、军器监法
内容:监督制造兵器,严格管理,提高武器质量。用意:兵器的产量、质量两手抓两手硬。
13、取士之法
内容:改革科举制度,废除明经科,而进士科的考试则以经义和策论为主,并增加法科。另实行分上、中、下三班不同程度进行教学的太学三舍法制度。
重视对中下级官员的提拔和任用,使许多低级官员和下层士大夫得到发挥才干的机会。
用意:纠正过去的缺陷,选拔具有经纶济世之志和真才实学的士子,更好地为变法、为国家服务。


  • 苏东坡传每章内容概括
    答:第一章 概说 讲了他受历代文人欢迎、死后被封文忠公的谥号 第二章 出生在眉山 第三章 童年与青年 第四章 参加科举考试第五章 父子三人受重视 第六章 在凤翔做官 几个有关神鬼的小故事 第七章 王安石变法第八章 介绍王安石和苏轼的关系和故事第九章 苏轼受到弹劾 第十章 兄弟两人的感情 第十一章...
  • 结合史实评述王安石变法
    答:以往对王安石变法的研究,我认为有两个致命的缺陷:一是没有对范仲淹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的熙宁变法作比较,二是没有对王安石本人思想的转向作分析。 关于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在此不能作详述,概括而言之,即庆历新政是以整饬吏治为首要,以砥砺士风、改革科举、兴办学校、认明经旨、培养人才为本源,兼及军事和经济等领域。
  • 中国历史上王安石变法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王安石建立一个指导变法的新机构--制置三司条例司,条例司撤销后,由司农寺主持变法的大部分事务。吕惠卿、曾布等人参与草拟新法。这些新法按照内容和作用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限制商人供应国家需要和限制商人的政策,主要是均输法、市易法和免行法。均输法熙宁二年七月,颁行淮、浙、江、湖六...
  • 王安石变法和庆历新政的背景分别是什么
    答:王安石变法的背景:1、阶级矛盾尖锐化,突出表现是土地兼并的剧烈发展,北宋建立始,统治者就实行“不抑兼并”的政策,放任地主阶级肆无忌惮地兼并土地,却享有不交纳赋税的特权。一方面土地高度集中;另一方面,国家财政收入不断减少。太宗时,土地的集中已十分严重,“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无卓锥之地”,...
  • 商鞅变法和王安石变法发生的历史背景有什么不同?分别简述这两次变法在富...
    答:启示:改革是历史发展的要求和产物;改革是社会进步的动力;改革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改革要措施有效,用人得当。 “改革创新是社会发展的动力”。2005—2006年高考中对中国古代改革的考查主要体现在对商鞅变法、北魏孝文帝改革、王安石变法中背景、内容、作用、影响的考查。复兴的时候,应注意把中国古代改...
  • 人教历史选修1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教案
    答:为了帮助学生认识王安石变法这一概念,教师首先采用谈话法,通过王安石的一首描述农民悲惨命运的诗,了解学生对当时社会状况的认识情况,进而了解变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便于学习王安石变法的主要内容。提出问题,总结回答后导入新课。 引导学生对本课教材进行课前通读,从总体上宏观概括本课知识包括的四大内容:起用王安石、富国之...
  • 评价王安石先生在宋神宗时期实行的强制改革
    答:二、以往对王安石变法的研究,我认为有两个致命的缺陷:一是没有对范仲淹的庆历新政与王安石的熙宁变法作比较,二是没有对王安石本人思想的转向作分析。 关于范仲淹的庆历新政,在此不能作详述,概括而言之,即庆历新政是以整饬吏治为首要,以砥砺士风、改革科举、兴办学校、认明经旨、培养人才为本源,兼及军事和经济等领...
  • 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
    答: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 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 ——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1)据材料,概括说明王安石变法过程中出现了哪些问题。免疫法等新法加重了人民负担;用人不当,出现了官...
  • 据材料二分析王安石变法的突出倾向和失败原因是什么
    答:(2)在军队方面,节省了军费开支,同时也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有效的解决了冗兵的问题。 (3)在文化方面,改革科举考试的内容,有利于思想解放,培养了大批学以致用的人才。 (4)王安石变法使得宋朝的国力由弱转强,一度扭转了统治危机,积贫积弱局面有所改变,短期内取得了富国强兵的效果。\ ...
  • 如何评价“王安石变法”
    答:历代评价 王安石变法在中国传统的史学评论中是被基本否定的。按照传统的评价,王安石变法之“急政”或“苛政”本身有问题,引起激烈的“党争”所以导致北宋的灭亡。对王安石变法评价的转机出现在近代,当时国人面对西方列强的“船坚炮利”,急欲变法而“富国强兵”,遂使商鞅、王安石等都得到肯定的评价。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