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现今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当如何发展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7
如何发展第三方物流

前瞻网摘要:冷链管理是药品流通的重要一环,贯穿供应链管理全过程。就目前国内药品冷链物流来看,面临行业标准缺失、成本高、技术和人才缺乏等发展屏障。由于冷链物流要求较为严格、建设成本较高,给第三方物流企业提供了较好的发展机遇。
  据药监局的监测数据,中国药品冷链的覆盖能力约为10%,药品质量问题中近20%与冷链有关,可见冷链管理在药品安全管理中具有重要的意义。随着我国药品流通市场规模以及药品安全监管力度的加大,药品冷链管理市场需求前景可期。
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中国医药流通行业商业模式与投资机会分析报告》中数据显示,2012年药品流通市场规模仍维持较快增长,但增速趋缓:全年药品流通行业销售总额达11174亿元,首次突破万亿元,同比增长18.5%,增幅比2011年回落4.5个百分点,其中,药品零售市场销售总额2225亿元,同比增长16%,增幅回落4个百分点。
资料来源:前瞻产业研究院整理
医药流通市场规模的扩大给第三方能够提供冷链物流的企业提供较好的发展空间,一方面,冷链物流成本高、技术难度大,国内医药流通企业中药品冷链物流的能力还相对较弱,有一定的垄断倾向,加入第三方物流公司对于降低成本,提高药品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另外,在政策方面,新版GSP在总则第二条、第三条部分就开宗明义:“本规范是药品经营管理和质量控制的基本准则,企业应当在药品采购、储存、销售、运输等环节采取有效的质量控制措施,确保药品质量。药品经营企业应当严格执行本规范。药品生产企业销售药品、药品流通过程中其他涉及储存与运输药品的,也应当符合本规范相关要求。“这一说明打破了GSP仅仅是为药品批发企业和药品生产企业而设定的行业界限,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虽然传统运行体系外的第三方医药物流纳入行业监管并形成规律尚需时日,但这一突破为我国专业化医药第三方物流发展奠定了法律基础。
前瞻产业研究院医药流通行业研究小组认为,由于目前我国绝大部分社会涉药运输企业并不具备新版GSP对于药品运输安全的要求,由第三方物流来完成冷链物流能够保证药品安全管理的需求。虽然在需求加剧的情况下,企业自身可能也会开展配送工作,但是大型的冷链干线运输一定程度上还是需要依靠社会资源;而对于一些以生物制品等需要冷链运输的中小企业来说,自建冷链物流体系很不现实,在这种情况下,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也是很有必要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我国的物流业的发展方兴未艾,已成为一个初具规模的新兴服务产业。但从整体上讲,我国目前物流业的现状仍然不容乐观,第三方物流在物流业中只占很小的比重。随着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挑战及入世后我国物流市场的进一步开放,越来越多的物流企业意识到竞争日趋激烈。
一、我国物流业现状分析
我国真正意义上的现代物流服务直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才出现,我国物流业至今还处在初级的发展阶段,大量的传统运输服务和“类物流”服务企业依然存在;当然,第三方物流企业正在增多,一些传统的大型仓储与运输企业纷纷放弃过去的单一服务模式,向第三方物流服务商转轨;许多新注册的民营物流企业和外商投资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相继成立,沿海发达地区已经出现了一些能够提供综合性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服务商。当然,自给式物流服务在企业中依然普遍存在,许多生产和流通企业拥有并保留着自己的运输、仓储、装卸服务物流设施,自我物流服务依然是工商企业获得物流服务的重要来源。总体来讲,目前能够提供综合性全程物流服务的物流企业还是少数。
根据对中国物资储运协会内200多家物流及相关企业的调查,我国的第三方物流服务企业能提供的综合性、全程物流服务的还不足总体需求的5%,许多仍停留在货运代理、仓储、库存管理、搬运和干线运输等方面;物流企业的总体规模较小。除了新兴的外资和民营企业外,大多数第三方物流企业是计划经济时期商业、物资、粮食、运输等部门中的储运企业转型而来,企业资源缺乏整合,集约化经营优势不明显,规模效益难以实现。
笔者认为,我国的第三方物流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在管理体制上,行业分割、地方封锁和不规范竞争的问题是目前中国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主要障碍。长期以来,我国实行的是按照不同运输方式划分的分部门管理体制,从中央到地方也有相应的管理部门和层次。这种条块分割式的管理体制把物流过程分割开来,在相当程度上影响和制约了现代物流产业的发展。部分地区地方保护思想严重,对本地和外地物流企业采取不同政策,影响了物流资源的整合和一体化运作。
第二,专业化程度不足,服务功能单一。目前我国从事第三方物流的企业,受技术水平和管理理念限制,物流服务功能不全,大多数只能提供单项或分段的物流服务,物流功能主要停留在储存、运输和城市配送上,相关的包装、流通加工、配货、物流信息、服务、库存管理、物流成本控制、单证票据等增值服务不多,大多数企业都不能根据客户需要为其提供专业的一体化物流服务,还没有形成统一整合的供应链。
第三,我国的物流企业虽然数量众多,但规模普遍偏小,即便一些大型物流企业也很少能达到第三方物流企业的标准。国外第三方物流企业的发展说明物流企业属于规模效益比较明显的企业,如果企业规模越小,运营成本就会越高,企业竞争力会进一步降低,规模效益难以实现,影响企业的长远发展。因此,和跨国物流集团相比,无论是在规模上,还是在市场份额上,国内的物流企业相形见拙,还没有形成能够与其相抗衡的大型企业。
第四,在物流专业人才方面,呈现严重短缺的局面。当前,我国物流发展中的最主要的瓶颈之一就是缺乏优秀的中高级的专业物流管理人才。我国在物流研究和教育方面还比较滞后,由于物流概念引进时间短,院校开设的物流课程满足不了现代物流的行业需求,而且物流知识的普及还不够!--empirenews.page--][/!--empirenews.page--]I缁嵘先狈娣兜摹⒆ㄒ档奈锪魅瞬排嘤揪叮锪髯ㄒ等瞬旁恫荒苈阄锪餍幸捣⒄沟男枰?/p>
第五,物流观念落后。目前大多数物流企业和其他企业都还没有对第三方物流形成正确的认识,大多数企业对第三方物流还心存疑虑,往往自己组织相应的物流体系,而拒绝第三方物流企业为其提供的服务。另一方面,受传统思想以及一些硬件条件不足的影响,大多数物流企业当前往往只专注于某一方面的具体业务,而不能做到物流供应链的整合。而在一些发达国家,第三方物流能够得到快速发展的原因之一就在于他们具有先进的物流理念,能够认识到在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第三方物流所带来的成本的降低,竞争力的提高等等一系列的优势,从而促进了第三方物流的发展。
二、第三方物流
——物流的发展趋势

物流的概念最早形成于美国,最初是指后勤补给工作。20世纪60年代,日本制造业将其引入到生产领域,物流不仅仅从产品出厂开始,而是包括从原材料采购、加工、生产到产品销售、售后服务,直到废旧物品回收等整个物理性的流通过程。
随着生产的发展,社会分工越来越细,出现了专业的物流组织。进入20世纪90年代,随着分工的进一步细分,各企业为增强市场竞争力,而将企业的资金、人力、物力投入到其核心业务上去,寻求社会化分工协作带来的效率和效益的最大化。而信息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恰好为此提供了物质支持,第三方物流的思想正是为满足这种需求而产生的。第三方物流既不是传统意义的供方物流,又不是传统意义的需方物流,而是由物流劳务的供方、需方之外的第三方去完成物流服务的物流运作方式。是专业物流企业在整合了各种资源后,为客户提供包括设计规划、解决方案以及具体物流业务运作等全部物流服务的活动。它的出现一方面迎合了个性需求时代企业间专业合作不断变化的要求,另一方面实现了进出物流的整合,提高了物流服务质量,加强了对供应链的全面控制和协调,供应链达到整体最佳。进入21世纪以来,第三方物流的发展呈现出新的特点:
第一,信息化。物流信息化,是现代物流的基础。物流信息化包括物流信息的商品化,物流信息收集的数据库化和代码化,物流信息处理的电子化和计算机化,物流信息传递的标准化和实时化,物流信息存储的数字化等。因此,条码技术、数据库技术、电子定货系统、电子数据交换、快速反应及有效的客户反应、公司资源计划等技术与观念在物流业中将会得到普遍应用。物流的普遍信息化不仅能帮助企业节约人力资源,从总体上降低物流运作成本,更为重要的是企业可以凭借信息技术利用网络资源对业务流程进行整合,最终建立一种高效的运作模式。因此,信息化是现代一切物流活动的基础,没有物流的信息化,任何先进的技术装备都不可能用于物流领域,信息技术及计算机技术在物流领域的使用将会彻底改变世界物流的面貌。
第二,网络化。物流的网络化是物流信息化的必然结果。物流的网络化即是指物流信息的网络化,同时也是指物流实体的网络结构化。物流信息的网络化在第一点中已有论述,此处主要论述后者。在传统的交易过程,商流与物流是相伴而行的,而在第三方物流中,商流和物流是分离的,这就要求现代物流需要有完善、健全的物流网络体系,以便加强企业内部、企业与供应商、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政府部门间的联系沟通、相互协调和合作,使得网络上点与点之间的物流活动保持系统性、一致性,分散的物流单体只有形成网络才能满足现代化生产与流通的需要。
第三,智能化!--empirenews.page--][/!--empirenews.page--]T谖锪髯饕倒讨写罅康脑顺锖途霾撸缈獯嫠降娜范ā⒃耸渎肪兜难≡瘛⒆远倏刂啤⒆远旨鹪诵小⑽锪髋渌椭行木芾淼木霾咧С值任侍舛夹枰柚诖罅康闹叮冉募际跏侄尾拍芙饩觥R簿褪撬翟谖锪餍畔⒒⒆远≈希谖锪髯远墓讨校锪髦悄芑晌豢苫乇艿募际跄烟狻N颂岣呶锪飨执剑锪鞯闹悄芑殉晌缱由涛裣挛锪鞣⒄沟囊桓鲂虑魇啤V挥性谥悄芑那疤嵯拢谌轿锪髌笠挡庞锌赡苷嬲馗菹颜咝枨蟮谋浠戳榛畹鹘谄笠翟俗鳎绱似笠捣侥芙⑹视ι⒘魍ㄓ胂训男枨蠖⒄蛊鹄吹囊恢中滦偷娜嵝曰奈锪髂J健?/p>
第四,绿色化。传统物流是单向性的,只关注从资源起始地到产品消费地的物流活动,不关注产品被消费以后废弃物的物流活动,只关注带来经济价值增值的物流活动,而忽略这种活动可能对资源与环境造成的影响。第三方物流不仅重视传统物流中的单向流动同时也给了相对于这一流动的逆向流以足够的关注。也就是说,第三方物流是物质的“双向”循环流动,它可以分成内外两大循环,其内循环支持着经济系统内部资源的循环利用,其外循环则支持着经济系统与生态系统的物质、能量交换。循环物流克服了原来单向物流模式的局限,可以大大减轻物流活动对生态环境的压力,因此,循环物流本质是一种绿色物流,它是当前发展循环经济的客观要求。
三、我国发展第三方物流思路探析

面对国外物流企业纷纷抢滩中国市场,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迅速进行管理创新,以期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生存和发展。笔者以为:
第一,转变观念,加强管理。由于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和受经济发展水平的制约,我们对现代物流的认识和实践,与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较大的差距。因此,对第三方物流企业来说就是要树立一体化物流理念,建立可持续的循环供应链。必须从整个系统的角度出发,以顾客为核心,通过对从原料、半成品和成品的生产、供应、销售直到最终消费者的整个过程中各种因素的协调,以降低客户物流总成本为目标,为其量身制定适合其自身发展的服务管理方案,提供个性化、差异化、专业化的物流服务。同时,还要注重售后服务,通过调查的反馈信息,发现服务工作中的不足,巩固已有客户关系,发掘潜在客户,扩大市场占有率。因此,第三方物流企业必须认清形势,充分发挥企业自身优势,超越传统功能性物流服务的辖区, 对于其他企业而言,也同样要转变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 “大而全”的经营组织理念,要从自建物流体系,采取传统的自营物流方式向专注核心业务,外包物流的方向经济发展,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
第二,利用信息化提升物流企业的核心技术,提供个性化的增值服务。从行业的角度来讲,我国发展物流信息化是非常有必要的。我国的物流企业要提升核心技术,首要的问题就是通过信息化的方法,降低消耗、降低成本,提供和国际上的物流企业一样的、或者比它更好的增值性服务,亦即根据顾客的需要,为顾客提供的超出常规的服务,或者是采用超出常规的服务方法提供的服务。第三方物流企业要通过信息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提升物流管理水平、实现对物流全程的管理、来指导企业实际的经营实践。当前,第三方物流企业应从自身的组织机构和决策机制入手,借助信息技术,完善的信息系统和网络整合各种物流功能,变单项服务为全方位服务,将目前市场上的“分包”逐步转化成一条龙的“全包”或“总包”。通过发挥专业物流管理人才的经验与技能,提供高效、快捷的配送和有效的增值服务,以降低终端消费者的机会成本,满足顾客需求!--empirenews.page--][/!--empirenews.page--]?/p>
第三,积极与国外物流企业结盟,选择最佳的战略联盟伙伴。我国物流企业大多存在经济实力不足、经济效率低下、缺乏管理经验和专业人员等问题,也由此导致我国的企业还很少能有世界性的战略眼光,立足于全球经济一体化,构筑全球化的经营战略。而国外物流企业大多规模大、实力强,有着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因此与这些企业建立战略联盟,通过股权参与或契约安排的模式,可以使我国物流企业借助国外联盟伙伴的力量增强竞争优势,通过合作以供应链的整体优势参与竞争,实现互惠互利。同时,物流服务由于运作的复杂性,单一的物流服务提供商往往难以实现物流运作整体的有效控制与管理,难以实现低成本、高质量的物流服务,也无法给客户带来较高的满意度。通过与相关物流企业间战略联盟,可使物流企业利用伙伴企业的物流服务资源,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提供市场份额和竞争能力,进而从联合营销和销售活动中获益。与国外物流企业结盟有利于中国的物流企业建立一体化的物流管理和供应链管理,参与国际化竞争并迅速从传统的经营误区和实际问题中走出来,并在全球性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第四,积极培育物流市场,优化资源的整合和配置。我国的市场经济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因此,政府在发展第三方物流的过程中应该发挥出重要的作用,最为重要的就是尽早构建流畅的物流体系,打破物流管理上的行业分割、地区分割,培养健康的物流市场。目前我国的物流企业经营规模小,市场占有率低,致使现代物流技术在这些企业难以得到有效发挥。各类物流公司繁多,规模、水平参差不齐,妨碍物流资源的优化整合和结构上的协调发展,影响大型专业物流服务的拓展。所以国家应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物流标准化建设,出台物流运作标准及相关扶持政策;明确统一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负责全国性物流产业政策的制定、物流网络的规划和统一布局;要实行并规范市场准入制度,规范各种物流行为。同时也要规范政府自身行为,明确政府在物流市场中的职能,确实加强政府对物流市场的宏观管理。

第五,加快物流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建立长效机制。从国外物流发展经验来看,企业要求物流从业人员应该具有相当的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据调查,美国高级物流主管人员中,约有91%的人拥有学士学位,51%的人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获得物流和运输专业硕士学位的占24%。在我国虽然物流从业人员已初具规模,但大多是从其他行业转过去的,真正懂得物流科学的高层次管理人才不多。物流人才的缺乏已经是人所共知的事实,同样,物流人才的重要性也被人们所公认。针对这一状况,政府要发挥在教育上的功能,进一步加强物流学科建设,建立物流研究机构,解决理论和实际结合问题,加快人才培养;同时要广泛开展物流从业人员的职业教育,在各个层次上加快物流人才的培养。从企业的角度出发,也要重视对物流人才的培养和再教育,为企业职工再教育提供便利条件,还要重视物流人才的引进,优化物流人才结构。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有四个特点:
(1)第三方物流市场份额较小,第三方物流占整个物流市场的份额大约在2%,而美国是8%,欧洲是10%
(2)第三方物流企业规模偏小,总代理比例很小
(3)第三方物流供应商提供的服务功能单一
(4)物流供给质量不高
目前我国第三方物流市场份额很小,但在未来十年内,第三方物流市场将以16%~25%的高速度增长
我国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应该做以下的努力:
1.制定物流法规,协调有序发展,设置物流专业,培养物流人才
  目前我国没有统一的物流管理机构,也没有相应的物流法规,部门分割、各自为政、重复建设造成大量浪费。国家有关部门应制定相应法规,使物流业有计划、有序地发展,避免一些不应有的损失和浪费。因为物流企业占地多,投资大,要修路、建库、买车等,不能说上就上,说下就下。要充分利用原物流企业的场地、设施,把老企业的改造和新企业的建设结合起来,协调发展。
  缺少高级物流管理人才和技术力量是我国物流发展滞后的一个重要原因。从国外物流和配送的发展经验来看,企业要求物流和配送方面的从业人员应当具有一定物流知识水平和实践经验。培养高级物流人才,加强物流理论研究,是发展第三方物流业的迫切需求。
2.以联运企业的网络经营改善物流系统的低组织化状态
  商品经济概念在我国改革开放以前遭到排斥,地区经济长期封闭,物流技术落后,尤其是严重的条块分割,造成了物流系统的低组织化。另一方面,在改革开放的过程中,局部地区在现代化技术设备的投入超前于整个物流系统的水平,不同技术水平的物流系统衔接上的困难,造成了物流系统运行相对封闭,也形成了跨地区物流的低组织化状态。
  以网络系统提供服务的产业具有一种特殊的经济效应,而这种效应可以随着参加者的增加以几何级数增长。这种意义上的规模经济效应,往往被称为“网络经济效益”。这也是物流业的主要特色。物流企业的覆盖地域越广,用户越多,越有利于降低物流成本。发展物流业的重要标志之一就是扩大物流系统,从而刺激一个自力更生的增长过程。
  针对物流企业生产空间跨度大,连续性强的特点,在政企分开之后,物流企业的组织结构应作相应的改革。一是改变旧的区域阵点式企业组织,通过建立跨地域的物流组织体系,形成全国性的运输企业集团;二是改革现有的物流企业构成,大力发展综合性物流企业,形成由网络体系为中心的、物流代理与运输公司相结合的物流企业组织系统。
3.开展适合中国国情的综合物流代理
  按照物流企业完成的物流业务范围的大小和所承担的物流功能,可将物流企业分为综合性物流企业和功能性物流企业。功能性物流企业,也叫做单一物流企业,即它仅仅承担和完成某一项或几项物流功能。按照其主要从事的物流功能,可将其进一步分为运输企业、仓储企业、流通加工企业等,而综合性物流企业能够完成和承担多项甚至所有的物流功能。综合性物流企业一般规模较大、资金雄厚、并且有着良好的物流服务信誉。
  
  我国物流产业应积极采取代理形式的客户定制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模式。中国目前物流企业在数量上,供大于求;在质量上有所欠缺,满足不了需求的质量;物流网络资源丰富,利用和管理水平低;缺乏有效的物流管理者。作为物流企业完全可以不进行固定资产的再投资,采用委托代理的形式,运用自己成熟的物流管理经验和技术,为客户提供高质量的服务。主要思路为:不进行大的固定资产投入,低成本经营和外包原则;将主要的成本部门及产品服务的生产部门的大部分工作委托他人处理,注重建立自己的销售队伍和管理网络;实行特许代理制,将协作单位纳入自己的经营轨道;公司经营的核心能力就是综合物流代理业务的销售、采购、协调管理和组织设计的方法与经验,并且注重业务流程创新和组织机制创新,使公司经营不断产生新的增长点。
4.加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和硬件配置
  在物流基础设施方面:(1)加大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增建、更新、改建物流基础设施,使其符合第三方物流业务发展的需要;(2)加强运输网络建设, 优化运输结构和路线,提高和完善运输枢纽控制货物流动的能力,形成交通便利、调控灵活、通畅的运输体系;(3)改善物流配送中心仓储条件,提高储存能力和出入库作业效率。(4)加强物流信息传递基础设施建设,实现物流信息网络化。
  在硬件配置上:(1)使用先进的运载工具,根据商品、用户运输特点,选用高效、节能、专业化、多样化运载工具,实现运输专业化、网络化、自动化;(2)应用先进的运输方式,实现各种运输方式的有效衔接,以方便、快捷、优质、经济的运输服务满足第三方物流的需要;(3)加快仓储设施改造,采用自动化立体仓库、自动分拣装置、托盘、集装箱等现代物流技术,提高仓储效益,实现装卸搬运等过程的机械化,提高装卸效率。

从事多年三方物流业务,相信各位最深的体会就是“难”,客户维护难,运营难,融资难。利润少,成本居高不下,风险不低,我们还在坚持着什么?
可能是对未来市场的一点信心,或是生存的选择,无论是什么,关键是我们要活下去,在这个艰难的市场上找到我们可以立足的位置,拿出我们最核心的竞争力去拼,除此以外别无选择。关于我们的核心,我们要市场思考,要找到突破口去完善,不断的完善。
1.创新还是循规蹈矩?
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为企业独自拥有,并不易被竞争对手所模仿、抄袭或经过努力可以很快建立。第三方物流企业要保持其核心竞争能力,必须不断满足市场及客户新的需要,开展增值服务,其实质即为持续创新。
第三方物流企业创新能力主要体现为:一是体制创新,对我国大多数传统物流企业来讲,可以通过资产重组、股份制改造、合资合作等方式来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实现企业体制创新。二是组织创新,建立基于信息平台的、具有快速反应能力的扁平化物流组织结构,以适应过程化管理和决策权限前移及分散的需要。三是服务内容创新,从单一功能性的服务,扩展到基于核心业务能提供整个物流方案的实施服务。四是管理方式的创新,如提供电子商务物流服务、定制服务、“门到门”服务、“套餐”服务等。
2.信息化系统

核心竞争力是在企业演进过程中经过长时间知识、技术和人才积累逐渐形成的,先进技术尤其是信息技术的应用则是三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标志。

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大大降低了物流过程的交易费用、资源的整合成本,提高了服务的响应速度、运作的便捷与效率,条码与自动识别技术具有数据高速自动输入、高读取率、低误读率、容易操作、设备投资低等优点,有效解决物流数据采集、录入、处理、传输“瓶颈”的工具。
3.资源整合
任何物流活动的开展对社会交通运输、仓储、物流公共设施、信息及社会物流环境等有很强的依赖性。因此,如何整合物流资源是第三方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内容。
基于企业战略定位的物流资源整合,可以有效地获得战略性经营资产,完善物流服务功能,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提高物流效率。
第三方企业的资源整合范围可分为: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内部资源主要有人力、设备设施、信息、资金、无形资产等;外部资源主要包括用户、供应商、投资商、政府、标准组织、咨询机构等。
从资源整合的对象来看,可分为客户资源整合、能力资源整合、信息资源整合。从整合的方式来看,可分为兼并重组、合资合作、协议联盟、租赁托管、建立信息共享或交易平台等。
4. 运营能力
由于物流服务是不可储存的,服务过程就是客户的消费过程,任何差错都会对客户产生不良影响,物流企业只有具备较高的业务运作能力,才能实现低成本高水平服务的目的。因此,物流运作能力是物流企业最基本、不可或缺的能力,是物流企业竞争优势的基本体现。

物流业务运作的内容可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整套物流实施方案的运作能力,这要求各功能业务相互配合,紧密衔接,高效运转,保证整个流程低成本高效进行。
二是具体物流功能业务的运作,这要求具体物流功能内部的各作业环节,运作高效、准确、安全。三是具体作业(操作)的运作,具体包括制定科学的工作与作业方法,确定先进的作业时间定额和操作规范等。

  • 我国第三方物流发展趋势
    答:第三方物流更加注重供应链上各节点之间优势互补、利益共享的共生关系。新型的企业管理理论认为:一个企业的迅速发展仅仅靠自身的资源和力量是远远不够的,也未必科学和经济。因此企业必须寻找战略第三方物流企业之间、第三方合作伙伴,通过联盟的力量获得竞争优势。物流企业与货主企业之间、第三方物流企业与相关...
  • 第三方物流怎样帮助企业提高水平和服务质量
    答:第三方物流主要能满足装货及送货的及时性,依据所运送产品的特性对产品的防护、安全、拼装混运、运输环节等方面进行控制即可。
  • 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发展前景
    答:如UPSWorldwidelogistics(WWL)和Fender国际公司—吉它制造业巨臂的合作。位于英国圣阿尔班斯的UPS帮助Fender完成其配送过程的流线化和集中化,以使Fender公司在近几年内实现欧洲境内销售量翻番的计划。由UPS管理来自世界各地制造厂的海陆进货,由第三方物流公司管理其EDCs的库存。由EDCs的雇员检查产品质量,...
  • 第三方物流公司的发展战略
    答:目前,中国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的第三方物流企业,它们各自具备不同的优势:第一种是由国有大中型企业转型来的物流企业,如中海物流公司等。它们的主要优势体现在拥有大量现成的物流基础设施和专用设备、面积较大的库区园地和完善的管理机制,而且对本土的市场更加熟悉,所以发展比较快。第二种是传统仓储、...
  • 高分征关于“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策略”毕业论文
    答: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经营策略(论文)细看论点论据和结论 每一个企业的领导们可能每天都在想一个问题,就是:面对现在竞争激烈的环境,我们怎么样找出一个更好更聪明的方法,来运作我们的生意。同时,我们也听到很多人讲“供应链管理”这个概念,好像这个概念就是那个很聪明的方法,可以解决我们现在所面对的...
  • 电子商务时代,第三方物流如何发展?
    答:电子商务时代的第三方物流发展策略选择 经济的迅速发展,使得企业之间在物流方面的需求也迅速增加,但是当前我国的物流还处在传统物流向现代物流转变的过程当中,甚至很多企业还在做传统的物流。为了提高我国的物流业水平,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满足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我们要学习国外先进的物理技术和管理方法,...
  • 第三方物流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方面
    答:首先,中小工业企业的经营模式和观念对其产生重要影响。这些企业通常采用单一的生产管理模式,缺乏市场和社会一体化思维,倾向于传统的储运方式,这成为了第三方物流发展的观念障碍。其次,中小企业的结构和产业结构不合理,存在低水平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的问题,缺乏社会化和专业化的分工协作,这对第三方物流的...
  • 第三方物流现状及发展策略研究的开题报告和论文
    答:第四,发展第三方物流是一项系统工程,仅靠物流企业自身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政府部门、行业协会和全社会的推动,为第三方物流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各地必须加大对道路、港口、场站等的建设改造,形成合理的综合运输体系;二是尽快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特别是优惠政策的...
  • 第三方物流公司以后的发展趋势是什么?
    答:此外,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运输质量和运输效率,提高客户服务能力,从而提高核心竞争力,是很多第三方物流企业应对市场竞争的必然选择,也是第三方物流行业的主要发展趋势之一。值得注意的是,第三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建设目标应是针对整个企业的供应链综合管理,实施企业级的信息系统建设。最后,第三方物流服务范围...
  • 浅析第三方物流的社会价值,
    答:4. 推动物流行业的规范化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制定行业标准、提供专业培训等方式,推动物流行业的规范化发展。5. 创造就业机会:第三方物流企业的运营需要大量的仓储、运输、管理等各类人员,可以创造大量的就业机会。6. 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第三方物流企业通过为当地企业提供优质的物流服务,帮助他们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