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世纪末英国人的生活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十九世纪末至二战结束这段时间里英国人的生活。

如果找这方面资料,英国史是最好的参考资料
BBC广播电台出过一个记录片,叫BBC英国史
牛津好像也出过一个牛津英国通史。
都是可以参考的,具体下载还是购买看楼主自己了。

中士、军曹都是外文翻译的,对什么呢

英国的历史发展,不但和东欧的俄国等国有显著区别,而且和欧洲大陆的西欧诸国也不完全相同。自从17世纪革命以后,英国进入了近代历史时期,它不论在政治上或经济上,都迅速走到了欧洲以及世界各国的前面。

本来在古代时期,英国这个大西洋中的蕞尔小岛,未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古代人所绘制的世界地图上,英国被置于地球边缘的天涯海角。当时,欧洲大陆的人,隔着英吉利海峡,只隐隐约约见到不列颠岛岸边雾茫茫中的灰白色山崖,故称之为“阿尔比昂”。直到中世纪时,欧洲大陆的一些人还以鄙夷的眼光来看待它。1414年在黑海岸边康斯坦召开的一次天主教国际会议上,法、德、西班牙等国的代表认为,英国不过是象丹麦、葡萄牙一样的小国家,它的代表不能与其他大国代表平起平坐,不应享有表决权。

但是到了近代,英国一跃而为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强国。靠了日益富强的国力和强大的海军,它先后在16、17世纪击败了西班牙、荷兰、法国,成为了所向无敌的海上霸主。以后,它又将殖民主义的触角,伸向世界的各个角落,逐步建起人类有史以来最庞大的“日不落”殖民帝国;凡阳光一天24小时照耀之处,都可看到英国殖民主义者的旗帜在飘扬。这时,英国近代历史成了整个世界历史的重要组成部分。

和世界上别的国家、民族一样,英国历史也具有其独特的特征。特征之一是它的长期而持久的议会传统。早在中世纪,英国议会就已经存在。到了19世纪,议会作为领导革命的核心力量,发动了推翻君主专制的斗争;将国王送上了断头台;建立了没有国王、上议院的共和国。这次革命是在欧洲封建制度发生危机的环境下产生的,它又反过来,对整个欧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后来斯图亚特王朝又复辟了,但王党分子企图将历史车轮扭转到革命前的企图遭到了失败。经过二、三十年代反复斗争,斯图亚特王朝再度被推翻;1688年“光荣革命”后,英国的立宪君主制和议会制建立并逐渐巩固了起来。这是当时世界上最民主的政治体制;比起欧洲大陆和东方各国的君主专制来,具有巨大的进步性。在君主专制的国度里,君主的意志就是法律,社会各阶层人民都在专制君主的枷锁下,忍受熬煎。法国的路易十四,自称“朕即国家”,把国家和他个人等同起来。那些匍匐于他足下的臣僚,阿谀的称他为“太阳王”;“太阳王”在他的凡尔赛宫,“把每个人都压制到卑屈服从的地位;他鄙视每个到他宫廷的人。那些公务人员,都不敢以他稍有异议。他还用心计,使每个贵族都唯唯诺诺,不敢表露个性,而只厮混于奴颜婢膝的众人之中。”⑴在豪华奢靡的凡尔赛宫的阴影之下,有多少人在专制暴政的重轭下,过着暗无天日的悲惨生活!那个著名的巴士底狱“铁面人”的事迹,只是出于伏尔泰的揭露才为世人所知,实际上远比这一事件更为凄惨的事又有多少!在沙皇专制农奴制“黑暗王国”的历代沙皇统治之下,俄国千千万万的农奴更过着牛马不如的生活。叶卡特林娜二世曾先后把约80万农民赏赐给她的宠臣作农奴。农奴主可以任意对这些农奴加以虐待、买卖。在当时俄国的两家报纸《莫斯科新闻》和《圣彼得堡新闻》上经常登载着把农奴和跑马、猎犬一起出售的广告。⑵在这些暴君的严密控制之下,人们在公开场合,只能听到对“太阳王”和“仁慈沙皇”的歌功颂德,但实际上,受压迫的千万人民,却对残害人民的独夫、民贼怀着刻骨仇恨。拉季舍夫在1990年出版的书中揭露,在俄国,农民过的是“带枷的罪犯的命运,被囚于地牢的囚徒的命运;是轭下牛马的命运。”他认为沙皇是“一切凶手中最凶残的凶手;一切罪犯中最严重的罪犯。”一死还不足以偿其辜,他应该“死一百次”。⑶

和上述这些国家比较起来,英国在近代时期,具有较大的政治民主、言论自由,和宽松的社会环境。19世纪革命时,摆脱了专制桎梏的人民,意气风发,发挥出巨大的创造性。弥尔顿形容当时人民热情蓬勃的精神说:“我好像看到一个高傲强大的民族,像是从沉睡中醒来的巨人,摇撼着他那沉重的枷锁,奋然站立了起来!”⑷在言论自由的环境下,人们的创造性充分发挥了出来,纷纷著书立说,发表自己的各种见解。各种出版物和小册子象雨后春笋般的大量涌现;仅1645年一年,英国就出版了722种出版物。⑸后来,在复辟王朝被推翻了之后,1695年,英国正式废除了书报检查制度。学术界和文学艺术界人士,得以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一批批自然科学家、哲学社会科学家和文学家,象璀璨的群星一般,出现在知识领域,光耀夺目。

英国在政治上的相对民主、自由,不但为本国人民发挥其创造性,提供了条件,而且也为在专制暴政迫害下的进步人士提供了避难所。当法国掀起宗教迫害的浪潮时,数万名胡格诺教徒逃亡到英国。后来,在流亡到英国的大批人中,包括马克思、赫尔岑、奥加辽夫等著名的革命家、思想家。马克思的《资本论》及其他重要著作,都是在英国出版的,赫尔岑在英国创办了“自由俄罗斯印刷所”,出版了“北极星”、“钟声”杂志,发表革命民主主义的文章,揭露和批判俄国的专制、农奴制。1864年,国际工人协会,即第一国际,也是在伦敦成立的。

英国的立宪君主制和议会制,成了封建专制国家先进人士向往的榜样,18世纪法国的启蒙学者孟德斯鸠等人,对英国的政治制度倍加称道;19世纪末,中国的维新运动兴起的时候,维新派人士把英国的立宪君主制和议会制作为效法的榜样。

英国历史发展中的另一个特点是,从中世纪以来,它的军事官僚国家机器就比较薄弱。19世纪初,英国全国领薪金的专职官员不过二三万人;其中还有许多是国王的家仆。也没有专职的警察,只有临时的民警;他们由普通农民和手工业者组成,任期一年;地方长官则由士绅轮流担任。内战前,英国没有常备军,甚至国王本人都没有固定的卫队;遇到紧急状况时,国王临时能够召集起来的武装人员,不过几十个人;反对外国入侵和镇压国内叛乱的任务,主要由民兵担任;他们由本地的士绅召集和领导。直到19世纪中叶,英国仍是世界上军事官僚国家机器最薄弱的国家之一。马克思曾根据这一点,认为英国有可能通过普选权,以和平的方式从资本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

英国的社会阶级结构不严格,阶级之间没有严格固定的界限,阶级之间的流动性较大,这也是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一个特点。近代早期,人们在讲到英国社会分为哪些阶级的时候,都没有一个清楚的界定;而且人各异词,说法不同。16世纪末,威廉·哈里逊把英国社会的人分为四等,但上等人之间的界限却不清楚。例如关于“绅士”,他说“绅士”是那些“因其出身和血统,或至少因其美德而变得高贵知名的人。”⑼这样,就让人觉得,绅士的地位可因其出身和美德而获得。另外,托马斯·威尔逊在1600年左右的著作中,又将英国的社会等级划分为五等。但五等之间的界限也含混不清,他说:“许多骑士和最好的男爵一样富有,而且并不比许多伯爵差多少,”⑽这样的划分标准更是模糊不清。其所以如此,是因为英国社会现实中,阶级本来就是没有严格的界限的。由于阶级界限不严,阶级之间的流动性就较大;从一个阶级改变为另一个阶级并不困难。一个人只要经过一定努力,就可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上述这些特点,使英国的社会、政治生活具有相对的弹性、灵活性;在英国近代历史上,政治矛盾和社会矛盾,往往通过小的变动即可调整,不致蓄积起来,爆发为大规模的暴力冲突。除了17世纪革命时期的内战之外,在近代英国,从来没有发生过大规模暴力斗争事件。同时,在这样的社会环境中,思想界和政党政治中,主张和平渐进,反对暴力革命的理论各政治纲领、政治势力,也特别强大。

长期安定的社会环境、稳定的政治局势;阶级关系的流动性、灵活性较大;学术思想的自由;对科学技术发明的鼓励,加上其他自然条件等因素,使英国在世界上首先发生了工业革命。当英国工业革命开始进行的时候,在欧洲大陆上,法国大革命正在轰轰烈烈的进行;人们的注意力都被法国大革命血与火的暴力场面所吸引,没有太注意在英国发生的不大喧嚣的经济技术变革进程。但一个世纪以后,工业革命的深远后果却日益显现了出来。它不但在经济上和生产技术上引起了巨大变革,而且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剧烈变化。在生产技术上,机器生产代替了手工劳动,生产是几十倍甚至几百倍的增长。生产率也一日千里。1812年,一个使用机器的纺纱工所生产的棉纱,相当于工业革命前200各纺纱工在同一时间里生产的棉纱,⑾工业革命也大大改变了人与自然的关系和人与人之间的联系。在人类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工业革命前的千万年时间里,由于生产力低下,在无法克服的自然界威力面前,人只能以依赖和屈从的态度去取得与自然的协调。虽然终生辛劳,竭尽全力,仍然无法维持最低的生活水准,经常陷入饥寒交迫之中。直到中世纪,在欧洲的农村中,仍有40-60%的人,经常难以维持最低限度的生活;即使在城市里,劳动者也常常是食不裹腹,衣不蔽体。工业革命后,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迅速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也逐渐得到改善。英国在19世纪的100年中,人口增加了3倍,但按人口平均计算的实际收入仍增加了4倍。有人说,英国工业革命是一个成功的例证,因为它的结果是:“在人口增加的同时,生产出了更多的产品,按人口平均计算的产品在增长。”⑿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方面所造成的技术发展,在人际关系和国际关系方面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工业革命前,各地区之间交通不便,山川阻隔,往往成为不可克服的障碍。19世纪中叶,世界上最快的帆船是英国的“短衫号”(Cutty Sark),从中国航行到英国需时4个多月。⒀各地区、各国人民之间分离隔绝,互不来往,是造成彼此隔阂、猜忌以致互相争战的客观因素。工业革命后,交通工具日新月异,全世界各地区都由统一的经济链条联系在一起,世界各地人民交往便利而频繁,各国‘各地区人民互相了解和对利害一致性的认识也日益增强。

不过,我们说,近代英国的政治比较民主、自由,只是与欧洲大陆及东方各君主专制国家相对而言。实际上,在英国,主权在民的民主进程始终未能贯彻到底。英国的书报检查制度虽然在19世纪末即已废除,并且在以后也未再恢复,但是揭露和批判现实政治的作家,仍不断遭到迫害。18世纪末,英国国内激进民主主义兴起时,英国政府颁布法令,暂停“人身保护法”生效,同时还制定了“判逆行为法”和“叛乱集会法”,限制人民的言论、集会自由,违者将严惩,直至判处死刑。法庭以“散播不满和叛乱种子”的罪名,将激进民主人士托马斯·缪尔和帕尔玛流放到澳大利亚。⒁

当英国作为国外先进人士避难所的同时,它的统治者却在对外关系上执行着镇压革命和殖民侵略政策。法国革命开始后,英国统治者成了反对法国革命的主要倡导者和组织者。英国殖民主义者也在世界各地进行疯狂的殖民掠夺。早在17世纪英军征讨爱尔兰时,在特罗伊达等城市,大肆烧杀,连老弱妇孺都不能幸免。结果,爱尔兰的1/3人口在战争中死亡;瘟疫和饥饿遍及整个爱尔兰,有些地方,“人们走过二三里方圆的地方,都看不到一个活的生物;无论是人、牲畜和禽鸟。”一个英国军官在说到英国殖民者在西印度群岛的血腥掠夺时也说:“我们将使我们的形象变成一群残忍、血腥和丧失人性的民族。”⒂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就是由英国殖民主义者挟其坚船利炮,用学与火的手段,通过鸦片战争强加到我国人民头上的。

英国的工业革命,虽然具有重大的进步意义,但是作为资本主义的工业化,它也带来了一些严重的消极影响。工业革命后,资产阶级的财富飞速增长,但劳动群众反而日益陷入了水深火热之中。对工人阶级来说,新建起来的工厂,不过是“昏暗、肮脏的牢房”⒃。它们并不是“文明的庇护所,而不过是工业的兵营”。⒄工业革命后迅速兴建起来的大城市中,秩序混乱,环境污秽,工人们麇集在嘈声震耳的厂房中,无日无夜的辛苦劳动。这些大城市成了“荒凉不毛之地,没有色彩、歌声和笑声,只有男、女、老、幼在里面劳动、吃饭和睡觉……新式的纺织厂或炼铁厂就好像金字塔一样,把它长长的阴影投射在这个以它们为自豪的社会之上”⒅。在社会上,“迈达斯的祸害”到处弥漫,就好像古希腊寓言中的国王迈达斯一样,人们贪婪的企图把一切都变成黄金;在闪闪发光的金钱面前,花朵、诗歌、友谊、爱情,一切都黯然失色了。金钱至上,物欲横流。汤因比指出,“工业革命证明了,自由竞争可以创造财富,但不能创造幸福。”

我国对英国历史的研究,开始于19世纪中叶。在此之前,中、英相隔万水千山,互不相知。苏伊士运河开辟前,中、英交往,须绕道非洲好望角,经过漫长的海上颠簸。鸦片战争时,英国殖民主义者,用炮舰轰开了中国锁国闭关的大门。中国的先进人士,在民族存亡危如累卵的环境下,深知知己知彼才能有备无患,于是着手研究英国等西方列强及其历史。他们发现,中国之所以落后于西方,不但是由于武器装备不如人,而且在政治上也落后了。曾经到过英国的王韬就指出,英国之所以富强,主要原因并不在于它的“火器之精良,铁甲战舰之所向无敌”,而是在于它的政治上的“君民共治”的立宪君主制和“巴力门”即议会制;国家大事都要经过议会两院讨论,“必众论佥同,然后实行。”⒇从19世纪末维新运动,经过辛亥革命、五四运动,介绍英国及西方各国的书籍越来越多。1919年到1949年间,出版了以英国历史为主要内容的书籍约有五、六十种。(21)

1949年后,英国史的研究也象其他学术部门一样,取得巨大成绩,有很大发展,但同时也存在一些严重缺陷。主要表现在,左倾教条主义一度很严重,在历史著作中,一味歌颂暴力和斗争,对英国和其他国家历史上一切和平渐进的历史现象和主张和平、改良的人物、政党和理论,盲目加以批判和否定。同时,个人崇拜之风甚炽,评价历史事件和人物,不是以历史事实为基础,而是只能凭摘引经典作家或个别政治领导人的片言只语作为标准。对外学术交流,几乎完全断绝。

“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极左的恐怖路线得到纠正。科学文化从备受摧残中渐渐复苏,并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势头。对英国近代历史的研究也开始走上健康道路。百多年来,特别是近几十年来,我国人民在社会实践上取得了丰富的经验,也遭遇过惨痛的教训,我们以这样的实践为基础,再去观察英国近代历史,就得到了一些新的、更深一层的认识,特别是深切感到,过去极左路线时的许多错误观念必须纠正。英国在近代历史中,积累了丰富的文化成果,在政治生活和经济建设中,也取得了不少成功经验和犯过不少错误,我们应该实事求是地、客观地加以研究、总结,以供我们建设我国美好未来之用。

19世纪的英国是遥遥领先的世界强国和海上霸主,有着当时“世界工厂”的称号,亦是世界上第一个工业革命和工业化的国家,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倡导者,并且是早期议会民主制度的诞生地,无论在科学技术还是文学艺术水平亦有显著的贡献。在其顶峰时期,大英帝国曾经控制了世界四分之一的土地和三分之一的人口,因其控制的土地覆盖了地球所有经度,太阳时刻都会照耀英属领土,故号称“日不落帝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大的帝国。然而二十世纪头50年,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的英国国力减退。

19世纪英国的文学可以说是非常的繁荣时期。著名小说家有批判现实主义的狄更斯、萨克雷、勃朗蒂姐妹、哥斯凯尔夫人(1810-1865〉与特罗洛普(1815-1882)等人。还产生了许多伟大的散文家,如托马斯·卡利尔(1795-1881)、托马斯·B ·麦考和j(1800-1859)、马修·阿诺得(1822-lg88)、约翰·亨利·纽曼〈1801一」1890)、约翰·斯图亚特·米尔(1806一1873)、约翰·拉斯金〈1819一1900)以及托马斯·亨利·哈克斯雷(1825-1895)等。其中许多人与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一道揭露抨击社会阴暗面,并在意识形态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

诗歌方面也具有风格标新、表达立异的特点,尝试这种改革的诗人有罗伯特·布朗宁,他创造了一种诗体小说,即把小说中对人物的塑造方式引用到诗歌中。这使得诗体小说重点,从单纯对故事的叙述向人物内心世界的探究转变,使得维多利亚时期的诗歌带有心理分析的因素。其余诗人,如丁尼生、马修·阿诺得、爱德华·菲兹杰拉德(1809-1883)、但丁·G ·罗塞提(1828-1882)及他的天才妹妹克利斯蒂娜(1830-1894)、杰拉德·M ·霍普金斯(1844-1889)和阿尔杰农·查尔斯·斯温伯思(1837-1909)都在诗歌改革方面大有尝试,为二十世纪的现代诗歌开辟了道路。

19和20世纪之交,可以说是英国近代音乐文化的转折点。E.埃尔加是这个转折的先行者。他有高度的创作技巧和非常巧妙的配器手法,以管弦乐《谜语变奏曲》和雄伟壮丽而带有神秘感的清唱剧《杰龙修斯之梦》最为著名。稍后的F.迪利厄斯与其说是英国传统,毋宁说更多受印象主义影响。他写了不少纤细柔美的音乐和协奏曲。在有些作品中,他把乐器和人声微妙地融合在一起,非常动人。G.霍尔斯特曾沉醉于印度哲学,他同样具有高度的管弦乐创作技巧,交响组曲《行星》在今天得到重新的评价。在埃尔加等人的同一时期,P.沃洛克(1894~1930)写了不少精致的英国风格的歌曲。G.班托克(1868~1946) 则收集、改编了许多英国和各地方民族的民歌,并写了不少取材东方和具有东方特色的音乐。

  • 二战后英国为何断崖式衰落,从世界霸主变成了二流强国?
    答:那么为何二战后英国衰落的如此快?第一,英国的衰落并非发生在二战后,早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英国就开始走下坡路了。其衰落的根源是没有抓住第二次工业革命,影响了英国的科技和经济,英国人只能靠辽阔的殖民地和吃老本硬撑着。1894年,美国经济跃居世界第一,英国被美国赶超。不久,又被德国赶超,30年代...
  • 足球起源哪国?
    答:在19世纪末,足球运动在西欧国家已相当普及。在1896年第一届奥运会上,就将足球列为比赛项目之一,结果丹麦队以9:0 战胜希腊队,成为奥运会足球比赛的第一个冠军。 1904年,英国、法国、荷兰、比利时、西班牙、瑞典和瑞士七个国家的足球协会在法国成立了国际足球联合会,并推选法国人盖兰为第一任国际足联2010南非世界...
  • 从殖民主义手中夺回摄影的人
    答:19世纪末,当英国人控制了贝宁城,他们带来了他们的摄影传统。肖像画很僵硬,英国摄影师用殖民主义的镜头描绘当地人。当阿隆格成为第一位土著皇家宫廷摄影师时,情况发生了变化。今天,一个关于阿隆格生活和该地区摄影史的展览“首席s.O.阿隆格:尼日利亚贝宁皇家宫廷摄影师”在非洲艺术博物馆开幕。贝宁城...
  • 牙买加19世纪殖民问题
    答:对此事的调查被认为是大英帝国在1834年8月1日宣布废除奴隶制度的原因之一。之后,牙买加的奴隶们虽然获得了少量的自由,但生活境遇依然没有得到改善。在1865年又一次大规模的起义后,1866年英国宣布将牙买加变为直辖殖民地。在19世纪末,牙买加的蔗糖业逐渐衰落,取而代之的是香蕉种植业。1872年,金斯敦...
  • 18至19世纪英国历史
    答:1765年,珍妮纺纱机的出现,标志着工业革命在英国乃至世界的爆发。18世纪中叶,英国人瓦特改良蒸汽机之后,由一系列技术革命引起了从手工劳动向动力机器生产转变的重大飞跃。随后传播到英格兰到整个欧洲大陆,19世纪传播到北美地区,后来,工业革命传播到世界各国。差不多简略说了下。
  • 二战后的英国.想要详细的回答,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
    答:在19世纪初,德意志的许多邦就已实行了强迫义务教育制度,到19世纪末,统一的德国已经实现了初等教育的普及,教育的普及大大提高了国民整体科学素质。从1851年到1900年50年中,德国在基础科学与技术科学方面取得的重大成果共计202项,远远超出英、法两国之和,20世纪初的20年中,德国就有20人获诺贝尔奖...
  • 维多利亚女王的生平简介?
    答:她的不懈努力,不仅使英国的文学,艺术、科学昌盛,经济繁荣,英国的生活方式(如英国贵族的下午茶)也从那时候开始成为世界各国人民所追逐仿效的对象。「维多利亚时代」被许多英国人所怀念。铁腕统治超繁荣】维多利亚时期,是大英帝国对外领土扩张最辉煌的时期,为了扩张领土,女王不惜使用一切手段。而这正是她...
  • 英国人土风情
    答:8世纪末遭丹麦人侵袭,1016年至1042年为丹麦海盗帝国的一部分。其后经英王短期统治,1066年诺曼底公爵渡海征服英格兰。1215年约翰王被迫签署大宪章,王权遭抑制。1338年至1453年英法进行“百年战争”,英国先胜后败。1588年击败西班牙“无敌舰队”,树立海上霸权。1640年爆发资产阶级革命。1649年5月19日宣布为共和国。1660...
  • 19世纪初,美国人真的把黑人送回非洲了吗?
    答:英国人很快就发现了问题,因为18世纪末到19世纪初,正是英国废奴运动取得巨大胜利的时代,国内的废奴主义者奔走相告,积极推动各项法律的施行,力图让更多黑人摆脱奴隶身份。于是,一部分黑人奴隶恢复了自由,虽然他们在社会生活中依然有诸多不便,但因为是“自由黑人”,所以他们可以选择为谁工作,...
  • 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犹太人扮演了什么角色?如何逆袭的?
    答:在这之后的半个世纪里,他们构成了英国犹太人的主体。1663年,至少有八十五家犹太人,同时犹太人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长,到了1695年已经达到了600余人。不过我们可以看出,在1720年之前来英的犹太人主要是赛法迪犹太人,移民速度缓慢,数量比较少。 不过到了17世纪末,阿什肯纳兹犹太人开始移居英国。犹太移民速度增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