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安况氏的高安况氏著名村庄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5
江西省高安市龙潭镇哪里有姓况的人家,找人,急!!!!

龙潭跟石脑交界的地方有个姓况的,就是沿着石脑中学往下走,离石脑中学有7里路左右的路程

江西省辖县级市,由宜春市代管。全市辖2个街道、19个镇、2个乡:瑞州街道、筠阳街道、蓝坊镇、荷岭镇、黄沙岗镇、新街镇、八景镇、独城镇、太阳镇、建山镇、田南镇、相城镇、灰埠镇、石脑镇、龙潭镇、杨圩镇、村前镇、华林山风景名胜管理区、伍桥镇、祥符镇、大城镇、上湖乡、汪家圩乡。

高安况氏主要在龙潭镇,石脑镇,相城镇,灰埠镇,杨圩镇,荷岭镇等。其他各乡镇亦不少。只统计了60余个况氏聚居村庄,散居混居统计难度大,以后时间充裕再补充资料。
高安市最大的三个况氏村庄依次是:相城镇华阳行政村的况坊村;石脑镇高沙行政村的后况村; 龙潭镇万善行政村的老屋况家。 通讯地址:江西省高安市龙潭镇梅口村药湖自然村
药湖的名称来源。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瑞州府西南二十五里有药湖,相传以吕仙弃药于湖中而得名。其下流入蜀江(今高安市的锦江)。”
据《读史方舆纪要》记载,蜀江在瑞州府治北。源出袁州府万载县境龙河渡,流至上高县凌江口,合新昌县盐溪,历郡城中而东出,汇于南昌之象牙潭而入章江。亦曰锦江,亦曰锦水。
成书于南北朝时期的《水经注》记载“蜀江亦谓之浊水。自府西南来,折而东注,界为两崖。”
北宋初年,况政迁自新建西山况坊(今南昌市安义县石鼻镇向坊村)。是高安况氏入迁祖地,发祥地。药湖村本身不大,人数也很少。但是高安及周边的上高、宜丰、新余、袁州区、萍乡、奉新等况氏人口皆发源于此村。高安境内所有况氏聚居村庄都直接或间接发源于药湖村。其中高安境内的第一大况氏村庄华阳况坊及第二大况氏村庄高沙后况都直接发源于药湖村。 该村原本土质、水利条件都很好的地方;后来由于锦江多次泛滥导致人口大量外迁,药湖村已从一个人口上千的大庄变为人口百余的小村庄。 通讯地址:江西省高安市龙潭镇万善村老屋况家自然村
宋徽宗赵佶政和年间(1111~1118年),况景迁迁自今上高县锦江镇大塘村,是周边最大的自然村,是高安境内近半况氏村庄的直接发源地。明代出过4名进士,多名举人及秀才;该村大部分家庭经营古董字画,比较富裕;高安况氏第三大村庄(1982年);龙潭镇第二大村庄(1982年),仅次于龙潭镇高湖行政村的彭家自然村。该村在元代由于况普天的牵连被灭村,活人枭首、死人掘墓、房舍皆毁。能逃的全都外逃,一时族人四散。元代迁居泸州的况氏,也是这一时期逃难至四川泸州的。现在这个村庄是外逃南京的况均实和况均仁两位先人在明朝建立后的洪武年间返回故土重建而成。 通讯地址:江西省高安市相城镇华阳村况坊自然村
宋代的元丰年间,况海天于迁自龙潭镇药湖村,是周边最大的自然村。况坊村为高安况氏第一大村庄;为高安市相城镇第一大村庄(1982年)。处于高安与上高边界处。该村人多势众,且姓氏单一,又处于高安与上高的交界处,政府权威相对较弱。因此,该村行事比较强势。 通讯地址:江西省高安市石脑镇高沙村高沙况家自然村
宋绍兴年间,况顺大和况生大分别迁自药湖村的前房和后房,形成高沙前况和高沙后况。开村伊始,为防水患,建村于土堆上,古称堆上况家。后来由于受高沙村管辖,因此称高沙况家。其中后况村为高安况氏第二大村庄(1982年);石脑镇第二大村庄(1982年),仅次于石脑镇石脑行政村的牌楼村。但由于牌楼村是4个挨在一起的村组成(中房村、茶园村、七间村、下边村),因此后况村实为石脑镇第一大村庄,或者说高沙况家为第一大村庄。



  • 高安在唐朝叫什么?
    答:自此况氏在江西繁衍开来。现在(2009)全国况氏约12万人左右,均为昌伯公后裔,6万左右依然生活在江西省。由于战乱,中国历史上先后出现过“江西填湖广”,“洪武开滇”,“湖广填四川”等历史事件。因此江西省外的况姓也基本分布长江中上游的两湖、巴蜀、云贵等地,全国其他地方仅零星分布。高安况(...
  • 龙溪村位于哪里
    答:龙溪村与望城村、相山村、闻家村、塔溪村、溪桥村、左家村、万家村、高沙村、菜田村、港背村、丁家村、赤岸村、陈罗村、石脑村相邻。龙溪村附近有店房郑氏宗祠、况家况氏宗祠、熊家桥、畲山贾家古村、华林寨-上游湖风景区等旅游景点,有高安腐竹、高安大米、瑞田老酒、大观楼腐竹、宜春茶油等特产...
  • 高安况氏的高安况氏辈分排行
    答:高安况氏明宣德年间才第一次修家谱。在明末年间,高安况氏四修谱时,高安匪患严重,社会动荡不安。而修谱又是一个花时间和精力的工作,为加快进度,当时就分了两个修谱班子:云冈队和药湖队。当时的药湖的工作量还是很大,而且药湖本身村庄不大,人手不足。因此再分了个堆上队(今高沙谱系的前身)。...
  • 百家姓中有没有 况 这个姓?
    答:后析居南昌之西山(新建县)。三十四传至政公,为河东节度使,唐宣宗李忱大中年间(847-859)食邑于江西筠州府高安之药湖。政之孙国用析居上高之青城(大塘)。至四十四传景仙,宋徽宗赵佶政和年间(1111~1118年)又自青城析居瑞州府高安之云岗(老屋况村)。然后迁南方诸省。况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
  • 况姓 况氏家谱 况姓起源 况姓名人 况姓的来源 况姓简介
    答:黄钟就成了况钟,他的后人世代相传的姓氏就是况氏了。况氏的人原多在四川,原汉蜀之地,但在明清之时,多出现在江西,江苏一带。 得姓始祖:况长宁、黄钟(况钟)。从历史资料上考证,况是“况”的俗字,我国有姓况的人,也有姓况的人。况氏和况氏,虽然写法上有一点之别,但论起源流,确相通脉,原来是一家人。
  • 况姓家谱文献
    答:湖南新化和邵阳的况氏族谱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的版本可追溯至清朝乾隆十七年(1752),并在道光二十年(1840)进行了续修。到了二十一世纪初,2003年再次进行了编修,并已将一套完整的族谱收藏于上海图书馆中供学者研究。巴蜀况氏的族谱则分为上下两卷,由当代全族共同编纂,于2009年采用计算机技术印刷...
  • 《况》氏的由来
    答:况(Kuàng 况)姓源出有三:1、出自姚姓,起源于周代,以封地名为氏。在周朝初年,舜的后人被封于况地(今山东省境内),他的后代子孙便以封地名“况”作为姓氏,称为况氏。后来改为况,称况氏。2、出自三国时期有蜀国名人况长宁之后。据《蜀志》载:“汉有况长宁。”他的后代就沿袭况姓,称为况氏。3、出自由黄...
  • 况姓姓氏渊源
    答:《中华况氏简谱》追溯至姚姓,起源于周代的封地文化。相传,舜的后裔虞公烈在周朝初期被封于况地(今山东省),因此,他的后代以封地名“况”为姓,形成了况氏。据记载,况氏的始祖烈公,因其卓越贡献,被赐予溢号“文简”。这个溢号体现了他的美德和才能,如“经纬天地”、“道德博闻”等,显示...
  • 况姓况氏人物
    答:况姓家族在历史上赫赫有名,自周代以来,就有一位封为况的仕臣,食邑于永康,其后代爵位逐渐提升,如基为公爵,镐和釒为侯爵。其中,有在三国吴任职的长宁,以及在隋唐时期担任秦相和汉封公的昌伯。编纂谱牒的工作也受到了赞誉,况氏家族在新建中因忠孝而步步高升,甚至有人被赐太平堂匾额,官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