滑坡的防治有哪些?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9-10
滑坡产生的条件及主要防治措施有哪些

滑坡是指斜坡上的土体或者岩体,受河流冲刷、地下水活动、雨水浸泡、地震及人工切坡等因素影响,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者软弱带,整体地或者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自然现象。运动的岩(土)体称为变位体或滑移体,未移动的下伏岩(土)体称为滑床。


主要防治措施:
1)避:加强监测,做好预报,提早组织人员疏散和财产转移。
2)排:截、排、引导地表水和地下水,开挖排水和截水沟将地表水引出滑坡区;对滑坡中后部裂缝及时进行回填或封堵处理,防止雨水沿裂隙渗入到滑坡中,可以利用塑料布直接铺盖,或者利用泥土回填封闭;实施盲沟、排水孔疏排地下水。
3)挡:采用抗滑桩、挡土墙、锚索、锚杆等工程对滑坡进行支挡,是滑坡治理中采用最多、见效最快的手段。
4)减:当滑坡仍在变形滑动时,可以在滑坡后缘拆除危房,设置清除部分土石,以减轻滑坡的下滑力,提高整体稳定性。
5)压:当山坡前缘出现地面鼓起和推挤时,表明滑坡即将滑动。
这时应该尽快在前缘堆积砂石压脚,抑制滑坡的继续发展,为财产转移和滑坡的综合治理赢得时间。
6)固:结合微型桩群对滑带土灌浆提高滑带土的强度,增加滑坡自抗滑力。

滑坡的定义和分类
滑坡(俗称走山),是指斜坡上的岩土体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软弱面或软弱带整体地或分散地顺坡向下滑动的地质现象。滑坡多发生在坡度小于50度的斜坡上。
按照构成滑坡的地层岩性特征,滑坡分为土质滑坡和岩质滑坡两大类。按照滑坡的构造特征、滑动面与岩(土)层面的相对位置,土质滑坡可分为均质滑坡、顺层滑坡和切层滑坡。按照滑坡的构造特征、滑动面的出露位置,岩质滑坡可分为坡上滑坡、坡脚滑坡和坡底滑坡。

滑坡防治原则
为了保证斜坡具有足够的稳定性,防治斜坡稳定性降低,以避免导致斜坡发生危害性变形与破坏,需要采取防治措施。
滑坡防治是一个系统工程。它包括预防滑坡发生和治理已经发生的滑坡两大领域。一般说来,“预防”是针对尚未严重变形与破坏的斜坡,或者是针对有可能发生滑坡的斜坡;“治理”是针对已经严重变形与破坏、有可能发生滑坡的斜坡,或者是针对已经发生滑坡的斜坡。也就是说,一方面要加强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治理,预防滑坡的发生;一方面要加强前期勘察和研究,妥善治理已经发生的滑坡,使其不再发生。可见,预防与治理是不能截然分开的;“防”中有“治”,“治”中有“防”。
同时,滑坡防治应采取工程措施、生物措施以及宣传教育措施、经济措施、政策法规措施等多种措施综合防治,才能取得最佳防治效果。
因此,滑坡防治应坚持“以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防治”的原则。

研究滑坡规律的目的在于有效地预防和整治滑坡,以减少其对生活和生产设施的危害,并保持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不遭其污染。滑坡的防治要贯彻“及早发现,预防为主;查明情况,综合治理;力求根治,不留后患”(徐邦栋,2001)的原则。
一、预防为主和早治、治小
山坡在大自然的营力作用下,经一定年限有的可产生滑坡,系地貌演变和河谷发育的自然规律,但该滑坡所在的山坡,一般均具有明显的不良地貌与地质条件。当地若是处于雨水丰沛、地震频繁且烈度高以及岸边水流冲刷等恶劣的环境下,虽然在当时只是局部变形尚未引起坡体不稳,但任其发展,有的可因失去抗力而导致坡体整体失稳形成大范围的滑坡与崩塌。因此,对局部变形先行加固可限制其发展,当时所耗费用甚少,即达“早治治小”的目的(徐邦栋,2001)。
(一)预防滑坡生成和危害的对策
1)恢复大区域的植被以防止气象变化是全球防灾、减灾的战略对策,从中可减少滑坡的新生与复活。
2)对处于极限稳定状态的山坡及不良地质地段,应以抑制和控制滑坡发展的作用因素为对策。
3)自然因素或人为活动促使稳定的山坡出现滑坡变形,在其初期即应恢复原山坡的地质环境阻止其恶化。
4)对大型、巨型滑坡或在徐变(蠕动或流变)的高大岩体,由于危害重而整治费用浩大,在查清后常以绕避其危害范围为主要对策。在一般大、中型滑坡或潜在滑坡的地段,经绕避方案比选后仍以通过为宜时,应以“治早”和“根治”为主,避免恶化后冒灾害的风险。
5)各项生活与生产设施在拟建之初,是预防滑坡生成和避免其危害的最佳期间。
(二)在滑坡或潜伏滑坡地段布置建筑设施时应规划的预防措施
1)在较大滑坡(或潜伏滑坡)地段,一般从获得定性的地质资料大致定量后即进行绕开与加固滑坡的方案比选。
2)所有预防措施中对有把握者,可采用永久性工程,一次建成,一劳永逸;对把握不大者则先做成临时工程,但要能随时加固改成永久性工程,避免造成浪费。
3)一般带永久性的预防措施,其结构强度应大于围岩的刚度,即可整体变形而不破坏,可从变形迹象判断滑坡性质,尽可能再加固使用。
二、滑坡治理措施
(一)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危害
水的作用往往是引起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消除和减轻水对边坡的危害尤其重要(徐邦栋,2001),其目的是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的软化及溶蚀分解,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浪击作用。具体做法:防止外围地表水进入滑坡区,可在滑坡边界修截水沟;在滑坡区内,可在坡面修筑排水沟;在覆盖层上可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铺盖,防止地表水下渗。对于岩质边坡还可用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排除地下水的措施很多,应根据边坡的地质结构特征和水文地质条件加以选择。常用的方法:①水平钻孔疏干;②垂直孔排水;③竖井抽水;④隧洞疏干;⑤支撑盲沟。
(二)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
通过一定的工程技术措施,改善边坡岩土体的力学强度,提高其抗滑力,减小滑动力。常用的措施:①削坡减载,用降低坡高或放缓坡角来改善边坡的稳定性。削坡设计应尽量削减不稳定岩土体的高度,而阻滑部分岩土体不应削减。此法并不总是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要在施工前作经济技术比较。②边坡人工加固,常用的方法:A.修筑挡土墙、护墙等支挡不稳定岩体;B.钢筋混凝土抗滑桩或钢筋桩作为阻滑支撑工程;C.预应力锚杆或锚索,适用于加固有裂隙或软弱结构面的岩质边坡;D.固结灌浆或电化学加固法加强边坡岩体或土体的强度;E.边坡柔性防护技术等。

  • 滑坡灾害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答:1. 排水拦截和旁引:在滑坡体外部拦截和引导地表水流,同时在滑坡体内排导地下水,以减轻水压对斜坡的影响。2. 力学平衡调整:通过减小斜坡的坡度、在坡顶减重回填或设置挡土墙、抗滑桩等工程措施,改变和维持斜坡的力学平衡。3. 岩土性质改良:采用灌浆、电渗排水、电化学加固、植被种植等方法改善斜坡...
  • 滑坡的防治措施有哪些,滑坡和泥石流有什么区别
    答:一、滑坡的防治措施有哪些 1、加强监测,做好滑坡预警工作,提早疏散人群和转移财产。 2、用截、排、引三个方法导出地表水和地下水,挖出排水沟和截水沟将地表水引出滑坡区,及时填补或者封堵滑坡中后部的裂缝,防止雨水沿裂隙渗入到滑坡中再次发生滑坡现象,可以铺盖塑料布或者用泥土封闭。3、可实...
  • 滑坡防治的工程措施主要有( )。
    答:滑坡防治的工程措施主要有滑坡排水、力学平衡和改变滑带土三类。
  • 滑坡事故防治技术包括( )
    答:②排水预防。包括排除地表水和地下水。③工程结构治理。采用修筑支挡工程的办法,采取支撑、嵌补、锚杆等措施进行加固,可增加滑坡的重力平衡条件,使滑坡迅速恢复稳定。支撑建筑物的种类很多,有抗滑垛、抗滑桩、抗滑墙、锚固等。④崩塌滑坡预报。滑坡预报的核心是预报方法和预报判据,即安全系数和可靠概率...
  • 滑坡的防治有哪些?
    答:三、滑坡治理措施 1. 消除和减轻地表水和地下水的影响 水的作用往往是引发滑坡的主要因素。因此,降低孔隙水压力和动水压力,防止岩土体软化和溶蚀,消除或减小水的冲刷和侵蚀至关重要。具体措施包括修建截水沟和排水沟,使用浆砌片石或人造植被覆盖,以及喷混凝土护面或挂钢筋网喷混凝土。地下水排除措施...
  • 滑坡现象有哪些防治措施?
    答:1. 实施截排水工程:通过排除水分的作用,减少水对滑坡的影响,从而降低滑坡发生的可能性。2. 进行卸荷减重工程:通过减轻滑坡体的重量,减小滑坡的推力,从而达到防治滑坡的目的。3. 开展坡面防护工程:加固岸坡,提高其稳定性,防止滑坡的发生。4. 根据具体情况,综合运用多种措施:由于滑坡的类型和成因...
  • 滑坡现象有哪些防治措施?
    答:滑坡的防治措施主要是工程措施,包括截排水工程(排除水对滑坡的作用)、卸荷减重工程(减轻滑坡重量)、坡面防护工程(加固岸坡)等。由于滑坡的类型很多,引起滑坡的原因也很多,因此,要根据当地具体条件,采取一种或几种措施相结合的方法,才能取得良好效果。
  • 预防山体滑坡的方法有哪些?
    答:各部门根据当地政府发布的预警级别采取相应的措施。(4)建立联动机制。山体滑坡的防灾救灾工作,涉及监测、预警、处置、救灾等方方面面,需要各单位、各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只有在当地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各有关单位整体联动、主动作为、积极应对,才能最大限度地避免或减少山体滑坡造成的损失。
  • 滑坡灾害的防治方法有哪些?
    答:1、排水拦截和旁引滑体以外的地表水,汇集和疏导滑体中的地下水。2、改变斜坡力学平衡条件,如降低斜面坡度、坡顶减重回填于坡脚,必要时在坡脚或其他适当部位设置挡土墙、抗滑桩或锚固等工程防治措施。3、改变斜坡岩土性质,如灌浆、电渗排水、电化学加固、增加斜坡植被等。滑坡防治是指在无法绕避滑坡...
  • 滑坡的三种防治方法 滑坡来临有哪些预兆
    答:一、滑坡的三种防治方法 1、削弱使斜坡稳定性下降的因素 (1)可以适当适量地修建一些流堤、水下防波堤,防止斜坡下降。(2)加强斜坡岩土强度,可在斜坡上面砌筑一层灰浆,在坡地加强排水方面的设施,避免因土体性质下降而因此发生滑坡的情况。(3)适当地降低水压力和动水的压力,防止土体软化,从而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