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我”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和心理?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12
1. "一切法无我",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实相。能认识、理解、领悟到,则是佛法的理念高度,能实际亲证到,则是自性本觉的开悟境界,起码是"等觉菩萨"的阶段层次,接近于佛了吧! "佛",是"觉者"。心地境界觉、行圆满,具五眼六通,得"无漏"智慧。"无漏",乃是断尽一切烦恼。一切心外求法的"外道"修行,最高只能达到五种神通,唯证佛觉者可得"漏尽通"。
2. 不到真正"无我",怎能断尽烦恼,得“漏尽"通?烦恼的根源就在有我。八识心田,无始劫积累的"妄想、分别、执着"的业力种子,断尽谈何容易?别说六道凡夫,即使三界圣人,阿罗汉、辟支佛、大菩萨,都是在分段修行证果。小乘圣人(声闻、缘觉)断的是“执着"心,大乘菩萨断的是"分别"心,等觉、妙觉还须断最后一分无明,方能证佛法身,进入无"妄想颤租"境界。
3. "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一一一这就是"无我"的成佛境界。"清净"心,无执着无污染,即是阿罗汉的境界,独善其身、“自了汉”。平等"心,无分别、以众生心为心,众生度尽方证菩提,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文殊、普贤、地藏、观音,诸大菩萨的境界。"正觉"到位,妄念除尽,即是佛地境界,福慧圆满、无余涅槃、大圆镜智、无量光寿,与众生融为一体,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回归了本无生灭、本自清净、本不动摇、本自具足、能生万法的自性本觉。
4. 要想当下理解,以教奉行,逐步证得,再看下面一句: "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 "万法因缘生,佛说即是空"。了知"我"本空性,皆是"因缘"生法,因缘皆是"无常","我"即无可执着也。理上虽明,还须实修证得方是受用。看破帮助放下,放下进一步看破。布袋和尚的哲学,提得起、放得下,大肚能容。无我是一种境界。
5. 我在道中,道在我中,万物同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体大悲。无我无自私心,无分别心,无嫉妒心,无贡高我慢心,无嗔恨心,无邪心,无妄心,无痴迷心,众生平等,谦虚恭敬。
6. 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心空无一物。眼不随色转,耳不随声转,鼻不随香转,舌不随味转,身不随触转,意不随法转。内心降服六根六贼。不能听见打鼓就上墙,要心如如不动,不去也不来,对外界没有见闻觉知。定慧等持,定在慧中,慧在定中。
7. 达摩胡洞拆初来中国时,没人识真佛,都不听他讲法,只有一只鸟对达摩说:“西来意,西来意,教我出笼计”。达摩说:“两腿一蹬,两眼一闭,即是出笼计"。这只鸟很快领悟了,它看到主人回家,赶紧两腿一蹬,两眼一闭。主人回来看见他心爱的鸟蹬腿了,急忙把这只鸟从笼中拿了出来,放在手心上,想鸟怎么死了呢?正在他愣神之机,这只鸟突然扬长而去。这鸟真的出笼飞走了,它自由了,再不会被监在牢笼里了。这个问题恰恰说明无我相得解脱自在。
8. 眼观形色内无有,耳听尘事心不知。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逍遥自在得解放。
9. 一个人体证无我后,他认识到了宇宙和生命之间的真相。他发现,当自身突破重重限制,破除思想认识中的那一个个虚幻的枷锁后,生命所执着的那个“我"消失了,以前的那个个体意识消失了,我"死"了。继而代之的是无边无际宇宙意识,对此浩翰无际的心灵,有人感叹,此心即是宇宙,宇宙即是此心!庄子《逍遥游》中那只笑傲于天地之间的鲲鹏,即是对此时心灵状态的隐喻,那是无边无际的自由。是"从心所欲而不逾矩"的大自在,是"乘天地之正,御六气之辩,以游于无穷"的大逍遥。
10. 人生的根本意义就在于发现这个真相,将那个受限的自我溶入这无边无际,浩翰的宇宙中去。这时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我们会知道,色不异空,空不异色。深悟诸法空相,真实的法界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这个时侯消除了一切二元对立,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无明亦无无明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我们超越二元思维的局限,来到了一体的心灵意识。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惧,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
11. 无我,我觉得只要是正常人都做不到。我看过一恐怖片,邪教把那女孩子关起来天天折磨,最后女孩就修炼到了无我的境界,以至于全身无麻药把皮肤撕下来都可以感受不到疼痛。谁能做到啊!佛教说得无我境界可不是我们一般人能体会感受的。我只有过一次无我状态,当我进家门那一瞬间,阿赖耶识出现了,把我的整个意识带着离开了自己躯体,感受着以前遭遇的种种痛苦,这时旁边人看我的躯体就已经是无我状态了,因为整个人完全感受不到自我,一直游离在这些痛苦画面里。但我始终觉得通过修炼达到这样的状态都是骗自己的,只有极少数人能有这样的能力,但都不能做到随进随出自己的身体。有些人佛教理论上可以说一大堆让很多人信,可自己甚至一次无我状态都没有机缘感受过。真实的无我状态只有感受过的人才知道。
12. “无我”相对于执著于“自我”,人生的这个“我”,这个肉体和由肉体而产生的六尘,其实只是一种偶然的存在,并不是实有的,一切都将随岁月而老去而消失。人生短短几十年和整个宇宙形成的时间相比,简直渺小到微不足道,又有什么值得执著呢?俗话说,酒肉穿肠过,佛祖心中留。一个人如果能够明白执著于“我”的虚妄,便能够体验到灵魂的净化,并最终获得幸福的人生。
13. 而现实生活中做到“无我”并非常事,人们常常执著于某种念头,比如为了满足自我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享受,不惜衍生许多痛苦烦扰,却往往忽视了生命中的追之不及。
14. 现代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说,一切众生,都有一个“我执",就是把“我”这一现象执著得很厉害!把自己所有的妄念、意识、烦恼,一切不实在的观念、往来思想都当成是真实的。在这一点上,很多人都犯了根本性的错误。其实,我们一切的思想、心理、意识的变化,都是那个“心”所产生的一种现象或变化,并不是真正的心。可当人们把现象抓得很牢时,就会把这些变化看成是心。
15. 佛家恰恰讲究恒常而非刹那。学佛的晚课上,每天都念到:“是日已过,命亦随减。如少水鱼,斯有何乐。”今天已经过完了,这个寿命又少了一点,今天过去,今天不会再来。年轻的过去了,衰老也没有多久的停留,看起来非常悲哀。可是,这悲哀背后透露出的却是对生命无常的参悟。人生如梦如露亦如电,实在需要稳住心神,才能坐看云起,不被幻象所迷惑,修出一颗禅心。
16. 佛与众生的差别?佛主总是大慈大悲,一切在“无我”,而芸芸众生,总是执着于“自我”中物质精神欲望、名利场,难舍难割。许多人可能会暗自发笑,佛的境界又岂是凡夫俗子所能达到的,其实不然。
17. 《金刚经》中告诉我们,所谓凡夫者,本来是个假名,没有真正什么凡夫,假名叫做凡夫而已。换句话说,一切众生都是佛,每个人都是一粒佛的种子,只是众生找不到自己的本性;找到了就不是凡夫,个个是佛,众生平等。所以后世禅宗经典,心、佛、众生,三者无差别。心即是佛,悟到了,此心即是佛;没有悟到,佛也是凡夫,心、佛、众生,三者无差别,三样平等。
18. 心、佛、

  • “无我”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和心理?
    答:1."无我"的境界意味着超越自我,摒弃个人私欲和偏见,达到一种无私无欲的境地。2.在无我境界中,人的心中不存杂念、私欲和分别心,而是纯净和谐。3.要达到无我的境界,我们需要净化心灵,看淡世俗的繁华,拥有宽容的心态和强大的自制力。4.无我之人能展现出坦荡、淡定的心态,以及无私奉献的精神。5...
  • “无我”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和心理?
    答:1. "无我"是一种境界,其中"我"与道相融合,万物成为一体。在这种境界中,个体与宇宙之间不存在隔阂,彼此相互包含。2. 在"无我"的境界里,个体超越了自私的束缚,内心充满慈悲,没有分别、嫉妒、傲慢、愤怒、邪恶、虚妄等心念。3. "无我"也意味着对所有人、所有生命和万物持平等、谦虚和恭敬的...
  • 无我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和心理?
    答:1. 无我境界是道家哲学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强调个体与宇宙自然的和谐统一。在这种境界中,自我与万物相互渗透,界限模糊,实现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交融。2. 在无我境界中,个体超越了自私与分别,消解了嫉妒、傲慢、愤怒等负面情绪,以及对孝、信、智慧等美德的执着。达到一种对所有生命平等相...
  • “无我”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和心理?
    答:2. “无我”是佛教徒以及其他信众追求的最高境界。即便是出家修行的僧人,也很难达到这个境界,他们在执行职责时,也可能会关注香火钱的多少。3. 无论是“无我”还是“有我”,都是一个概念问题,无需争论。作为普通人,只要拥有公心,善待家人和亲朋好友,并对世间万物持有平等意识,就已经足够。希...
  • “无我”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和心理?如何能做到真正的“无我”?
    答:1. "无我"是一种非常无私的境界和心理状态。2. 在"无我"的状态下,个体不会过分关注自我,也不会有嫉妒心和自私的心理。3. 处于"无我"状态的人在与他人相处时,会充分考虑他人的感受,并从他人的视角看待问题。4. 对于个体来说,要达到"无我"的境界,需要更多地关注身边的人,并以此为出发点...
  • “无我”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和心理?
    答:"无我"是一种智慧的境界,它体现在内心深处对诸法空性的领悟,意味着没有颠倒见解、没有挂碍、没有恐怖。通过有条不紊的修行,包括依止上师、闻思佛法、持戒和禅定,最终可以证得这种智慧。所谓的"无我",并不是指"没有我"的存在,也不是意味着彻底的不存在,而是指消除了内心对"我"的执着,破除...
  • “无我”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和心理?
    答:1. "一切法无我"是宇宙人生的真理实相,能认识、理解、领悟到这一理念,是佛法的理念高度,能实际亲证到这一境界,则是自性本觉的开悟境界,至少是"等觉菩萨"的阶段层次,接近于佛。2. "佛"是"觉者",心地境界圆满,具五眼六通,得"无漏"智慧。"无漏"指的是断尽一切烦恼。一切心外求法的"...
  • “无我”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和心理?
    答:无我是一种境界。我在道中,道在我中,万物同体。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同体大悲。无我无自私心,无分别心,无嫉妒心,无贡高我慢心,无嗔恨心,无邪心,无妄心,无痴迷心,众生平等,谦虚恭敬。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相,心空无一物。眼不随色转,耳不随声转,鼻不随香转,舌不随味转,...
  • “无我”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和心理?
    答:“无我”境界的主因是心理“覆盖”。当一种信仰、信条或理念能完全覆盖我们的习惯思维,甚至覆盖我们对生命的需求时,人可能进入“无我”境界。例如,诺尔曼·白求恩大夫,他的国际主义精神覆盖了个人的安全需求,使他能够无私奉献。毛主席在《纪念白求恩》中提到“无我”精神,认为有这种精神的人是高尚、...
  • “无我”是一种什么样的境界和心理?如何能做到真正的“无我”?
    答:“无我”是一种非常无私的境界和心理。当一个人产生“无我”的情绪时,这个人本身不会过度关注自己,同时也不会有所谓的嫉妒心和自私的心理。当这个人和身边的人相处的时候,这个人会充分考虑别人的感受,同时也会以别人的视角来看待问题。对于我们个体来说,我们需要尽可能多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