藕益大师如何从批判佛教到决心出家修行?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1

藕益大师,原籍汴梁,后居江苏吴县木渎镇,父亲岐仲公,母亲金氏。大师出生于明朝万历二十七年(公元1599年)五月三日,因母亲持诵白依大士大悲神咒并梦见观音菩萨送子而降生。大师七岁起茹素,十二岁研读儒书,立志传承圣学,尊崇儒教,曾批判佛教,但后读《自知录序》与《竹窗随笔》后,意识到自己误解,焚烧批判佛教的著述,以示悔过。


公元1618年,二十岁的藕益大师在注释《论语》时,对“天下归仁”深感困惑,经过彻夜苦思,于孔颜心法有所领悟。同年冬季,父亲去世,他听闻《地藏菩萨本愿经》后萌生出家念头。二十二岁,他专修念佛,认为世法无终,烧毁两千余篇文稿。随后,他致力于佛理研习,二十三岁时听《大佛顶首楞严经》后,对“空生大觉”产生疑问,决定出家修行。


二十四岁,藕益大师梦中朝拜德清大师,虽无法亲往,但师从雪岭法师剃度,法名智绪,字藕益。他曾在云栖寺听讲《成唯识论》,对性相二宗有所疑惑,随后至径山参禅。至第二年夏天,才彻底理解二宗义理。腊月八日,他在莲池大师塔前发愿受持四分戒,二十六岁进一步受菩萨戒。


二十八岁,母亲去世,他守丧后发誓断绝尘缘,闭关苦修,期间曾病重。出关后,他本欲朝拜终南山,因友人传授律学而留在龙居讲经。三十一岁随无异禅师至金陵,深悉禅门弊病,坚定弘律的决心。三十二岁至三十五岁,大师游历各地,讲经著述,尤其致力于净土学说的传播。


直至五十七岁去世,大师仍专注于弘法。逝世后,弟子们遵遗嘱火化,其坐姿如生,牙齿完好,令人惊奇。门人遵照大师意愿,将灵骨建塔于灵峰大殿右,藕益大师的佛法影响深远,直至今日。
扩展资料

藕益大师(1599-1655),明代四大高僧之一,俗姓钟,名际明、又名声,字振之。法名智旭,号西有,别号八不道人。出家后博学诸宗教义,主张儒释道三教一致,统禅教律三学为一, 而归净土,谓"灵峰派"学说。著有《灵峰宗论》、《净土十要》等注释和论著共六十余种。其中《澫益大师净土集》为其净土教法之专著。 世称灵峰蕅益大师,后人奉为净土宗第九祖。



  • 传统意义上的格物和致知与科学意义上的格物.致知的区别在哪儿?_百度...
    答:朱熹 ^ 《象山全集》 陆九渊 ^ 《大学问》 王阳明 ^ 《古本大学旁释》 王阳明 ^ 《传习录》 王阳明 ^ 《答聂文蔚书》 王阳明 ^ 此处“意识”是佛教唯识宗所谓八识中第六识的别名。^ 《藕益大师全集19》〈大学直指〉 藕益智旭 ^ 《梦游集‧卷四十四》〈大学纲目决疑〉 憨山德清 ...
  • 西游记里都有什么人物
    答:《西游记》讲述盘古开天辟地,一颗仙石迸生出的美猴王拜倒菩提门下,取名孙悟空,苦练成一身法术,却因大闹天宫闯下大祸,被如来佛祖压于五行山下。五百年后,唐三藏到西方取经收伏孙悟空、猪八戒、沙悟净、小白龙作其徒弟。四人紧随唐三藏上路,途中屡遇妖魔鬼怪,展开一段艰辛的取西经之旅。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 求李清照,苏轼,陆游等小传
    答:苏轼虽然信仰佛教,但又不喜和尚。闻得瓜州金山寺内有一法号为佛印的和尚名气极大,苏轼听说后不服气,就决定到山上会一会老和尚!在庙里,苏轼从皇帝讲到文武百官,从治理国家讲到为人之道。和尚静静听着,苏轼见佛印一直一言不发就从心里有点瞧不起他。心里想:大家都说他有本事,原来草包一个,来这里是骗几个香火钱...
  • 苏轼的生平及经典诗句
    答:虽是出家人,却顿顿不避酒肉。这日,佛印煎了鱼下酒,正巧苏轼登门来访。佛印急忙把鱼藏在大磬(木鱼)之下。苏轼早已闻到鱼香,进门不见,想起当日遭黄庭坚诈戏,心里一转计上心来,故意说道:“今日来向大师请教,向阳门第春常在的下句是什么?”佛印对老友念出人所共知的旧句深感诧异,顺口说出下句:积善人家庆有余。
  • 明代“四大高僧”是﹖
    答:憨山德清精通释、道、儒三家学说,主张三家思想的融合。倡导禅净双修,教人念自性佛,其思想见解颇与禅宗六祖惠能大师相契。中国禅宗的祖庭—曹溪,经过憨山德清的锐意经营,由荒废恢复旧观,因此被称为曹溪中兴祖师。其功德巍巍,为后人所敬仰。4、藕益智旭 蕅益智旭(1599年~1655年),明末四大高僧...
  • 明末四大高僧的人物
    答:净土一门适用于任何根性的人,从大菩萨到声闻缘觉,从“愚夫愚妇”到“极恶之辈”,任何人都可以借此捷径修成正果,彻底地解决“生死大事”。 明末四大高僧中最晚也是影响最大的是藕益智旭(1599-1655)。智旭别号八不道人,俗姓钟,江苏吴江人。少习儒书,曾著《辟佛论》,对佛学进行批判,后来因为读到了祩宏的著作,...
  • 佛弟子学儒道会不会破三皈戒?(五台山比丘果戒)
    答:我们累世修的善根、福德、因缘决定一切,你先问问自己的德行怎样?不能因为你见不到一个好师父,你就想把佛法改头换面。记住!佛教的基础是三皈戒,修行的基础是出离心和菩提心,成就的基础是对佛法的正知正见,学法基础是依止真正的善知识,不能用《弟子规》和《感应篇》来代替学佛的基础。不让你代替,并不是说要...
  • 佛弟子学儒道会不会破三皈戒?(五台山比丘果戒)
    答:我们累世修的善根、福德、因缘决定一切,你先问问自己的德行怎样?不能因为你见不到一个好师父,你就想把佛法改头换面。记住!佛教的基础是三皈戒,修行的基础是出离心和菩提心,成就的基础是对佛法的正知正见,学法基础是依止真正的善知识,不能用《弟子规》和《感应篇》来代替学佛的基础。不让你代替,并不是说要...
  • 禅宗的来源。
    答:清末民初之际,有鉴于佛教的过于衰微,虚云大师起而中兴禅宗,为近代禅宗中兴之祖。虚云和尚在近代传承临济,兼弘曹洞,又遥承了早已断流的法眼、沩仰、云门三宗,以一身兼嗣五宗法脉,承前启后,融会了五宗禅修法门。为禅宗的复兴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禅宗的流播地区主要为江南一带,集中于广东、湖南...
  • 西游记所有的人物性格特点
    答:1、唐僧:有着最慈悲的胸怀和最深厚的佛家知识,仁厚善良博爱,但能力有限 。唐僧,俗姓陈,小名江流,法号玄奘,号三藏,原为佛祖第二弟子金蝉子投胎。他是遗腹子,由于父母凄惨、离奇的经历,自幼在寺庙中出家、长大,在生化寺出家。2、孙悟空:嫉恶如仇、神通广大,机智勇敢、广结朋友、急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