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演变 三个阶段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03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发生了怎样的重大变化,并分析其原因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国际局势发生了很大变化。首先,由于欧亚11个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和相继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加上社会主义苏联、1924年建立的蒙古人民共和国、1959年胜利的古巴革命,形成了由14国组成的强大的社会主义阵营,从而改变了世界政治格局,“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力量对比发生了根本变化”。其次,战后迅速兴起的以相对论、量子力学、分子生物学和系统科学为基础的第三次科技革命意义深远,并使得各科技领域特别是原子能、电子计算机、宇航工程、生物工程等方面都有了惊人的发现和突破。美、苏两国很快成为核大国。新科技革命推动了资本主义经济的迅速发展,国家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不断增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成为各国的普遍现象。同时,随着战后世界殖民地体系的瓦解,第三世界形成,并成为反帝反殖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力量。

(1)A:杜鲁门主义;B:经济互助委员会;C:华约组织。 (3分)(2)综合国力的强大。(2分) 美苏两极格局下的“冷战”(对抗)。(2分)(3)西欧走向联合,日本经济实力大增,资本主义世界出现“三足鼎立”局面;(1分)中国国际地位提高;不结盟运动成立,第三世界崛起;(1分)世界格局呈现出多极化趋势。(1分)(4)两极格局瓦解,多极化趋势加强。(1分)特征:暂时形成“一超多强”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正向多极化方向发展。(1分)(5)大国综合实力的消长;世界各国经济的发展;大国外交政策的变化等。(2分) 试题分析:(1)二战后,美国和苏联采取了一系列的对抗措施,形成冷战局面。A、B、C分别是两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采取的对抗措施。(2)“极”指的是在国际事务中有着重大影响力的国家或集团,一个国家在国际关系中的地位是由其综合国力决定的。20世纪40年代中期到50年代中期,由于美苏冷战,形成两级对峙的格局。(3)回答该问需要史论结合。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世界上多支经济、政治力量崛起,如欧洲联合、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中国振兴,这些力量冲击着两极格局,推动世界政治格局向多极化发展。(4)1991年,苏联解体标志着两极格局结束。美国成为唯一的超级大国,极力构筑以自己为主导的单机世界;欧洲联盟成立,标志着欧共体从经济实体向经济政治实体过渡;日本谋求政治大国的努力;俄罗斯拥有与美国匹敌的军事力量;中国国际地位日益提高。当今世界格局呈现“一超多强”局面,多极化在加速发展。(5)综合分析上述材料,世界经济的发展、大国实力的变化和外交政策等因素都会推动世界政治格局的演变。点评: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源于经济力量的多极化。战后建立的两极格局在20世纪70年代因欧洲联合、日本崛起、不结盟运动兴起和中国振兴受到挑战。90年代后多个经济中心的崛起,多极化趋势加强。

二战后国际关系格局总共发生了三次转变

第一次应该是在二战初期的时候:

欧洲帝国主义的势力普遍被削弱,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国,苏联的势力也有所兴起。但是苏联和美国的国力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美国此时在世界强国中一枝独秀。

第二次是在50年代中期到90年代初期

这段时期是美苏争霸时期,也是二战后国际格局中最重要的“两极格局”,这段时间美国和苏联都是世界上的超级大国,世界在此时维持了相对的稳定,局部仍有冲突,此时欧洲走向联合,日本的势力也逐渐增强

第三次是从1991年苏联解体到现在

这段时间,美国是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世界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格局,“一超”指美国,“多强”指中国,日本,欧盟,俄罗斯等国家和国际组织,世界开始向政治多极化发展。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到雅尔塔体系
注: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