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资源观的主要内涵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8-04
环境教育的内涵是什么?

归纳起来,环境教育的内涵主要有“学科说”、“过程说”和“手段说”。“学科说”从学科属性的视角论述环境教育的含义,将环境教育作为一门教育科学。“过程说”认为,环境教育价值的实现是一个漫长的渐进过程。“手段说”认为,“环境教育是达到环境保护目的的一种途径”。这三种观点都蕴含了环境教育的目标,即唤醒人们的环境意识与关怀,使人们理解与环境相关的问题,协助人们掌握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和技能,并使人们以合理的态度、知识及技术处理现存的环境问题及预防环境新问题的发生,确立合理的环境价值观和环境伦理观。
综合而言,环境教育是一种旨在提高人们处理其与环境相互依存关系能力的教育活动。具体来讲,环境教育从人与环境相互依存的关系出发,通过对受教育者实施环境知识、环境问题等方面的教育,促进受教育者的环境意识、环境心理,培养其解决环境问题的知识和技能,树立正确的环境价值观与伦理观,为实现人类与环境的和谐发展提供各种帮助。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是指由开发利用资源、保护改善环境的各种法律规范所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内部协调一致的统一整体。我国现行环境与资源保护法体系由下列各部分构成:宪法关于环境与资源保护的规定;环境与资源保护基本法;环境与资源保护单行法规;环境标准;其它部门法中的环境与资源保护法律规范。
  根据我国《环境保护法》及国际上有关国家的环境基本法的内容,我国《环境资源基本法》的体系应包括:1、立法宗旨: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和改善生活环境与生态环境,防治污染和其他公害,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保障人体健康,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2、环境与资源法的保护范围。包括环境要素、资源要素、生态要素、地区要素中的大气、水、海洋、土地、矿藏、森林、草原野生动、植物,自然和人文遗迹、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城市和农村的环境和自然生态的保护;3、环境资源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可持续发展原则;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相协调原则;资源开发和环境综合治理相结合原则;开发者保护、污染者治理、获利者付费原则;群众参与原则等;4、环境资源保护的基本制度。包括环境影响评价制度、“三同时”制度、限期治理制度、环境保护许可制度、环境标准制度、排污收费制度、举报、监督制度、环境保护奖励与处罚制度等5、自然资源开发者开发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的权利和义务。环境污染者治理污染的义务;6、环境资源保护的管理体制。包括中央和地方环境资源管理机构的设置,环境资源管理的权限划分,环境资源管理机构的权责,环境资源管理的监督;6、生态保护的特别规定;7、环境资源主体对环境资源保护的权利和义务。8、涉外环境资源保护的特别规定。包括参加国际环境资源保护的公约、条约和协定、与国际上环境资源保护国家和组织的合作,组织和参与国际环境资源保护活动和交流;9、违反环境资源法的法律责任。包括行政责任、民事责任、经济责任和刑事责任等。

环境资源观将环境的整体视作是资源总和的观念。认为环境要素、整体结构方式、外部表现的状态和整体功能,都能以无论直接或间接的不同方式和不同程度满足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不同需要。

只有认识环境资源的稀缺性、有限性和价值性以及对人类社会生存与发展不可替代的意义和作用,生存在环境之中的人类只有合理地开发和利用环境资源才能保障人类社会进步与经济可持续发展。

解决现实或潜在的环境问题,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保障经济社会的持续发展而采取的各种行动。

自然保护:

保护有特殊价值的自然环境,包括对珍稀物种及其生活环境、特殊的自然发展史遗迹、地质现象、地貌景观等提供有效的保护。

另外,城乡规划,控制水土流失和沙漠化、植树造林、控制人口的增长和分布、合理配置生产力等,也都属于环境保护的内容。

范围内都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环境污染问题,具有全球影响的方面有大气环境污染、海洋污染、城市环境问题等。随着经济和贸易的全球化,环境污染也日益呈现国际化趋势,危险废物越境转移问题就是这方面的突出表现。



生态自然观是系统自然观在人类生态领域的具体体现,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的现代形式之一;本文阐述了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是生态自然观的理论来源;揭示了当代全球性的“生态危机”是生态自然观确立的现实根源和生态科学基础;论述了生态自然观的基本思想及其对实现可持续发展、生态文明的重大意义。
生态学中的整体的观念、循环的观念、平衡的观念和多样性的观念,以及它所揭示的生态规律,构成了生态自然观的重要理念和科学根据。
整体的观念,是说生物(包括人在内)与其环境构成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任何生物均不能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循环的观念,是指作为生产者的植物、消费者的动物、分解者的微生物,它们互相耦合,形成由生产、消费和分解三个环节构成的无废弃物的物质循环;平衡的观念,认为生物之间的食物链关系、金字塔结构和循环体系处在一个动态的平衡之中;多样性的观念,即“多样性导致稳定性”的生态原理,它强调保护生物物种的多样性,认为生物多样性的丧失,直接威胁着生态系统的稳定性。
陈昌笃认为生态学的一般规律,可以概括为“物物相关”、“相生相克”、“能流物复”;“协调稳定”、“负载定额”、“时空有宜”等几条规律。“物物相关”和“相生相克”的规律,揭示了自然事物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共存共生的生态关系。自然界任何生物物种的存在都有其合理性,这是生态系统维持其动态平衡的动力之网,因而保持物种多样性,使人与生物伙伴协同进化,才能确保生态系统的稳定发展。而“能流物复”和“协调稳定”的规律是生态系统存在和发展的内在保证。物质循环、能量流动把生态系统进而把生物圈联成一个整体,虽然各系统、系统的各部分有它们独特的运动形式,但都遵循整体性的原则。
“负载定额”规律揭示了任何生态系统的生产力和承载能力都是有限的。它由生物物种(包括人类)自身的特点及可供它利用的资源和能量决定。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实际上都是由于人类的活动接近或已超过生态系统的“负载定额”的限度而造成的?。“时空有宜”规律揭示了生态系统动态变化的特征,使人类在构建区域社会生态系统,规划人的生产二消费理念和行为时,能既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又因时因地制宜,与时俱进。

  • 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
    答:2、生态文明建设是一种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走出一条低投入、低消耗、少排放、高产出、能循环、可持续的新型工业化道路,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从源头上扭转生态环境恶化趋势,为人民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为全球生态安全做出贡献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3、生态...
  • 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的区别!
    答:自然资源是指自然界天然存在、未经人类加工的资源,如土地、水、生物、能量和矿物等。自然资源具有两重性,既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又是环境要素。环境资源又称地理环境资源。围绕人类的空气、陆地、水、能量和生命系统等资源的总和。与自然资源比较,其特点相同,但范围较宽,可分为十大类:矿产、土地...
  • . 下列哪项是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 以保护自然为基础 与资源...
    答:与资源与环境承载力相协调。具体解释如下:1、包括:生态的发展、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发展。意思就是:人们不能只注重经济的快速增长,在经济发展的同时,还要注意社会和生态环境。只有发展,才能为解决贫富悬殊、生态危机等问题提供必要的资金和技术,才能逐步实现现代化,最终摆脱贫穷、愚昧和落后。2、可...
  • 生态文明的基本内涵是什么?
    答:其为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建设生态文明,不是要放弃工业文明,回到原始的生产生活方式,而是要以资源环境承载能力为基础,以自然规律为准则,以可持续发展、人与自然和谐为目标,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
  • 生态文明的内涵是什么?
    答:生态文明建设的出发点是尊重自然,维护人类赖以生存发展的生态平衡;其实现途径是通过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建立可持续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方式;其最终目标是建立人与人、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和谐共生秩序。生态文明的内涵十分丰富,主要包含了生态文化、生态产业、生态消费、生态环境、生态资源、生态科技与生态...
  • 环保的定义内涵
    答:环境保护是利用环境科学的理论和方法,协调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解决各种问题,保护和改善环境的一切人类活动的总称。包括,采取行政的、法律的、经济的、科学技术的多方面的措施,合理地利用自然资源,防止环境的污染和破坏,以求保持和发展生态平衡,扩大有用自然资源的再生产,保证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保护(...
  • 如果从狭义和广义的角度理解环境产业的内涵
    答:可持续发展思想逐渐为世界各国接受.解决环境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手段是发展环境产业。明确环境产业的内涵,认识环境产业...在总结国内外学者,权威机构对环境审计定义的基础上,提出更符合我国审计实践的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的定义,并从环境,生态与资源审计的目标,对象和内容,主客体,依据,程序。
  • 追求绿色发展体现了怎样的世界观
    答:绿色发展得到了《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可持续发展理论、两山论、绿色发展系统的理论支持。2、绿色发展的内涵 绿色发展是在传统发展基础上的一种模式创新,建立在生态环境容量和资源承载力的约束条件下,将环境保护作为实现可持续发展重要支柱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具体包括将环境资源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内在...
  • 生态文明有什么内涵?
    答:生态文明,是以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共生、良性循环、全面发展、持续繁荣为基本宗旨的社会形态。从人与自然和谐的角度来看,吸收十八大成果的定义是:生态文明是人类为保护和建设美好生态环境而取得的物质成果、精神成果和制度成果的总和,是贯穿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全过程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