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湖北省宜昌市的历史沿革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23
西陵区的历史沿革

宜昌市西陵区境内数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证明了七、八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宜昌远古属西陵部落。据《宜昌府志》记载:夏、商、周三代,夷陵为古荆州地,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改夷陵置巫县。“夏商时为古荆州之域,春秋战国时为楚国的西塞要地,建有城邑,以后为历代郡、县、州、府的治所”。楚顷襄王 二十一年(公元前278年)秦将白起“攻楚、拔郢、烧夷陵”,夷陵之名始见于史籍。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郡县,宜昌市大部分地域属南郡。“汉承秦制”,西汉时夷陵属荆州南郡,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改夷陵为临江郡。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又改临江郡为宜都郡,领宜都(今宜昌)、秭归、枝江、夷道(今宜都)等四县。三国时,(公元222年),改夷陵为西陵郡,也称宜都郡。晋太康年间(公元280-289年),改置为夷陵县。东晋分夷陵西境(在长江南岸的黄牛岩至黑岩之间)另置一县时命名“宜昌”,寓意在于祈福分境置县宜于国运昌盛,“宜昌”之名便始见于史。南北朝时宋、齐皆与晋同。梁改宜都郡为宜州,西魏改为拓州,后周改为峡州。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峡州为夷陵郡,辖夷陵、夷道、长杨、远安四县,夷陵县为郡治,隶属荆州都督府。唐初,改夷陵郡为陕州,领上述四县,属山南东道。天宝初又改为夷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陕州,辖原四县,仍属山南东道。五代时,陕州与荆州、归州为南平国。北宋复称陕州,属荆湖北路,仍辖原夷陵四县。元丰年间(1078~1085年)改“陕”为“峡”。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峡州为峡州路,领原四县,属河南行省荆湖北道。明初改峡州路为峡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峡州为夷陵州,领宜都、长阳、远安三县,治所夷陵,隶属湖广布政使司荆州府上荆南道。清顺治四年(1647),夷陵州隶属荆州府。顺治五年,改“夷陵”为“彝陵”。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彝陵州为宜昌府,改彝陵县为东湖县并为宜昌府治所,领东湖、兴山、巴东、长阳、长乐五县及归州、鹤峰二州,隶属荆宜施道。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四县属荆州府。光绪二年(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宜昌被辟为通商口岸。次年,宜昌设立海关,正式对外开放。中华民国初年废府、州建制,实行省、道、县三级制。1912年改东湖县为宜昌县,与兴山、秭归、巴东、长阳、五峰、鹤峰县属荆南道。当阳、远安属襄南道。1922年,宜昌属荆宜道。1932年、1936年,宜昌、宜都、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八县先后属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于宜昌县城。1949年11月15日,今宜昌市全境解放。宜昌行政区专员公署辖宜昌、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九个县。同时划出原宜昌县城区和近郊农村置宜昌市,直属湖北省人民政府管辖。1951年,改湖北宜昌行政区专员公署为湖北省人民政府宜昌区专员公署。1955年改为湖北省宜昌专员公署。1954年11月,宜昌市改属宜昌专署领导。1958年12月,撤销宜昌专员公署,建立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1961年5月,撤销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设立宜昌专员公署。1962年6月,复置枝江县,仍为宜昌专署所辖。至此,宜昌专员公署辖9县1市。1968年1月成立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1971年1月,神农架林区划归宜昌地区领导。1972年3月复为省属。1978年8月,撤销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设立宜昌地区行政公署。1979年6月,宜昌市复为省辖市。1986年12月13日,国务院批准宜昌市设置西陵、伍家岗、点军3个县级行政区。1987年4月3日,成立西陵区筹备组。同年6月2日,成立区人大、政府、政协筹备小组。6月3日,成立中共宜昌市西陵区委员会。在筹建期间,区委设有:办公室、组织人事组、宣传组、政法组;政府设有:办公室、财政科、文教卫科、民政街道科、农业科、城管科、商贸科、企业公司(含劳动人事)。11月18日,在西陵区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选举产生西陵区第一届人民政府。 2002年11月12日,中共宜昌市委编委办公室同意学院街街道办事处和鼓楼街街道办事处实行整体合并,组建新的西陵区学院街街道办事处,至此,西陵区辖1个乡、1个开发区、6个街道办事处。

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是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教育部备案, 由原宜昌农业专科学校、宜昌专署财经学校、宜昌市卫生学校、宜昌市工业学校、宜昌市电子工业学校合并组建的普通高校。已有60多年的办学历史。原宜昌农业专科学校发展沿革1952年10月,宜昌农业学校成立;1958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名为宜昌农业专科学校,由省教育厅领导;1992年,改名为宜昌市农业学校;1999年,宜昌市农业学校和湖北三峡学院联合办学,招收大专班;2000年到2001年,宜昌市农业学校和三峡大学办学,招收大专班;2002年7月,成立宜昌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名为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原宜昌专署财经学校发展沿革1949年8月,宜昌专署财经学校成立;1955年,改名为宜昌专区财经干部学校,由省教育厅领导;1992年,改名为宜昌市财贸学校;1999年8月,宜昌市粮食学校,宜昌市商业职工学校,宜昌市财贸职业中专,合并到宜昌市财贸学校,成立新的宜昌市财贸学校;2002年7月,成立宜昌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名为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原宜昌市卫生学校发展沿革1951年,成立宜昌卫生学校,地址:云集路;2001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宜昌市卫生学校和三峡大学联合办学,成立三峡大学护理学院;2003年被教育部、卫生部确定为护理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示范单位;2002-2005年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卫生职业教育改革先进院校”;2006年被教育部、财政部确定为国家级护理专业示范性实训基地;2009年12月学校整体并入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2010年3月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更名为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同时撤消原宜昌市卫生学校和三峡大学护理学院建制。原宜昌市工业学校和宜昌市电子工业学校发展沿革1975年11月,成立宜昌工业学校;1978年10月,成立宜昌市电子工业学校;1979年经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改名宜昌地区工业学校;1992年,改名为宜昌市工业学校;2002年7月,成立宜昌职业技术学院;2004年6月,经教育部批准,改名为湖北三峡职业技术学院。

【历史沿革】 宜昌市历史悠久,距今一、二十万年前,清江流域就有“长阳人”的活动。境内数十处新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证明四、五千年前中华民族的祖先就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宜昌远古属西陵部落,夏商时为古荆州之域,春秋战国时为楚国的西塞要地,建有城邑。以后为历代郡、县、州、府的治所。秦昭襄王二十九年(公元前278年)秦伐楚,拔郢烧夷陵,置南郡,夷陵之名始见于史。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置郡县,宜昌市大部分地域属南郡。两汉时,分属荆州南郡和武陵郡,置有夷陵、夷道、枝江、当阳、临沮、秭归、佷山等县。三国时,大部地域始属魏,又属蜀,旋属吴。晋置宜都郡,统夷陵、夷道、佷山、宜昌(分夷陵西境而置)4县,宜昌之名始见于史籍。南北朝时宋、齐皆与晋同。梁称宜州,西魏改名为峡州。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峡州为夷陵郡,辖夷陵、夷道、长杨、远安4县,夷陵县为郡治,隶属荆州都督府。唐初,改夷陵郡为峡州郡,领原4县,属山南东道。天宝初又改为夷陵郡。乾元元年(758年)复改峡州,辖原4县,仍属山南东道。五代时,峡州曾并入南平国。宋代复称峡州,仍领原4县,属荆湖北路。元至元十七年(1280年)升峡州为峡州路,领原4县,属河南行省荆湖北道。明初改峡州路为峡州府。洪武九年(1376年),改为夷陵州,领宜都、长阳、远安3县,治所夷陵,隶属湖广布政使司荆州府上荆南道。清顺治四年(1647),夷陵州隶属荆州府。雍正十三年(1735年),升夷陵州为宜昌府,改夷陵县为东湖县并为宜昌府治所,领东湖、兴山、巴东、长阳、长乐5县及归州、鹤峰2州,隶属荆宜施道。宜都、枝江、当阳、远安4县属荆州府。 光绪二年(1876年)中英《烟台条约》签订,宜昌被辟为通商口岸。次年,宜昌设立海关,正式对外开放。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民国初年废府、州建制,实行省、道、县三级制。1912年改东湖县为宜昌县,与兴山、秭归、巴东、长阳、五峰、鹤峰县属荆南道。当阳、远安属襄南道。1922年,宜昌属荆宜道。1932年、1936年宜昌、宜都、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8县先后属第九、第六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设于宜昌县城。枝江县先后隶属于湖北省第七、第四行政督察区。 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的1928年至1932年,宜昌是湘鄂西苏区湘鄂边根据地、归(秭归)兴(山)巴(东)根据地、荆(门)当(阳)远(安)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革命武装斗争,在许多地方建立过革命政权。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8月,中共江汉区委决定正式成立第四专员公署(亦称襄西专署),1949年1月改为当阳专署。1949年5月20日在当阳成立宜昌专员公署,同月在当阳组建了宜昌市党政领导班子。6月11日,在当阳芦家湾正式成立了中共宜昌市委员会、宜昌市人民政府。1949年7月16日,宜昌城区解放。宜昌专署机关和宜昌市党政机关随即从当阳迁驻宜昌城。1949年11月15日,今宜昌市全境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湖北省分设8个行政区,宜昌行政区专员公署辖宜昌、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9个县。同时划出原宜昌县城区和近郊农村置宜昌市,直属湖北省人民政府管辖。1951年,改湖北宜昌行政区专员公署为湖北省人民政府宜昌区专员公署,1955年改为湖北省宜昌专员公署。1954年11月,宜昌市改属宜昌专署领导。此时,宜昌专署辖9县1市。1955年7月撤枝江县,将其辖区并入宜都县。此时宜昌专员公署辖8县1市。1958年12月,撤销宜昌专员公署,建立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1961年5月,撤销宜都工业区行政公署,设立宜昌专员公署。至此宜昌专员公署辖9县1市。1962年6月,复置枝江县,仍为宜昌专署所辖。1968年1月成立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1971年1月,神农架林区划归宜昌地区领导,1972年3月复为省属。1978年8月,撤销宜昌地区革命委员会,设立宜昌地区行政公署。1979年7月,宜昌市复为省辖市。1984年7月13日,国务院批准撤销长阳县和五峰县,分别成立长阳和五峰两个土家族自治县,实行民族区域自治。1986年12月13日,国务院批准宜昌市设置西陵、伍家岗、点军3个县级行政区。1987年11月30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都县,建立枝城市。1988年10月22日,国务院批准当阳县撤县设市。 1992年3月,为适应改革和发展的需要,经中央批准,宜昌地市合并,实行市领导县的体制。此时,宜昌市辖7县(宜昌县、枝江县、远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7个县)、2市(枝城市、当阳市)和3区(西陵、伍家岗、点军)。1995年3月21日,国务院批准成立宜昌市猇亭区。1996年7月30日,国务院批准枝江县撤县设市。2001年3月22日,国务院批准撤销宜昌县,设立夷陵区。至此,宜昌市辖5区5县3市。

  • 宜昌市第二十四中学的历史沿革
    答:老三中其发展大致经历了五个时期。1.1971年9月至1982年10月(葛洲坝老三中时期)1971年9月,宜昌市第24中学的前身三三0指挥部三分部十团子弟小学成立,1973年9月增设初中班,1974年9月增设高中班,并更名为长江葛洲坝工程局第三中学,成为一所全日制完全中学。同时,小学部整体分离,择址另办。从1971年9...
  • 请问宜昌地区九县一市是哪九县啊?
    答:1、5个市辖区:夷陵区、西陵区、伍家岗区、点军区、_亭区。2、3个县级市:宜都市、枝江市、当阳市。3、5个县:安县、兴山县、秭归县、长阳土家族自治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宜昌市是湖北省地级市。位于湖北省西南部、长江上中游分界处,建制历史逾两千年。“宜昌”之名始于东晋,市的建制始于解放...
  • 宜昌概况
    答:宜昌行政区专员公署辖宜昌、宜都、枝江、当阳、远安、兴山、秭归、长阳、五峰九个县。同时划出原宜昌县城区和近郊农村置宜昌市,直属湖北省人民政府管辖。1951年,改湖北宜昌行政区专员公署为湖北省人民政府宜昌区专员公署,1955年改为湖北省宜昌专员公署。1954年11月,宜昌市改属宜昌专署领导。此时,宜昌专署辖9县1市。
  • 爱宜昌手抄报内容
    答:爱宜昌手抄报内容如下:1、宜昌的地理环境和历史沿革 宜昌位于长江中游,是湖北省的一个地级市。它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长江经济带上的重要城市。宜昌历史悠久,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可以简要介绍宜昌的历史渊源和重要事件,以及宜昌在湖北省和全国的政治、经济、文化地位。2、宜昌的...
  • 宜昌三峡机场的历史沿革
    答:1985年筹建三峡省时,宜昌市人民政府即提出建设一座大型现代化飞机场,并建议选址枝江县猇亭镇(后改为宜昌市猇亭区)黄龙寺,场名初称“黄龙寺机场”。 宜昌三峡机场于1993年1月18日由国务院、中央军委批准立项。 1994年9月正式开工并由李鹏题写“宜昌三峡机场”的场名。 1994年9月正式动工...
  • 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的历史沿革
    答:宜昌市中心人民医院创立于1949年,2003年纳入三峡大学教学医院系列挂牌成立三峡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2008年被省卫生厅授予“三级优秀医院”称号,。2012年被国家卫生部等多个部委联合授予“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称号。2012年5月被省卫生厅和宜昌市政府定为建设区域性医疗卫生中心依托医院。
  • 湖北省宜昌市点军是一个镇吗?还有这镇有些什么村?
    答:区人民政府驻江南路。邮编:443006。代码:420504。区号:0717。拼音:Dianjun Qu。行政区划 点军区辖1个街道、2个镇、2个乡:点军街道、桥边镇、艾家镇、联棚乡、土城乡。历史沿革 点军,因蜀汉名将关羽曾在此地点阅兵马而得名。1986年12月13日,国务院批准(国函[1996]188号):设立宜昌市西陵...
  •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在哪里
    答:1、学校概况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简称三科,是经国家教育部备案、湖北省教育厅批准,由三峡大学与宜昌教育实业开发总公司合作举办的具有独立事业法人地位的高校独立学院。三峡大学科技学院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现任党委书记是田强、校长是李灿。校训为“崇德、尚能、修身、明智”。2、历史沿革 三峡大学科技学院的...
  • 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属于哪个市
    答:属于:湖北省宜昌市宜都市湖北省宜都市位于长江中游南岸,版图面积1357平方公里,其中耕地面积32万亩,山林面积127万亩,水域面积13万亩,辖1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127个村,851个村民小组,总人口38.2万人。它隶属于三峡宜昌“半小时经济圈”,鄂、渝、湘三省市交界处,随着国家生产力布局由东至西...
  • 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历史沿革
    答:清朝时,长阳的行政归属多次调整,最终在雍正年间归湖北布政使司直隶归州。民国时期,长阳隶属荆南道,直至1949年,中共长阳县委和人民政府成立,随后经历了行政区划的多次变动,最终在1984年成为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归属宜昌地区。2000年后,长阳的行政区划进一步调整,现辖8镇3乡,总人口达到42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