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A硬盘与IDE硬盘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7-15
电脑同时使用SATA硬盘和IDE硬盘怎么设置?

关于电脑同时使用SATA硬盘和IDE硬盘怎么设置?“新电脑上有一个SATA硬盘,现在想把旧电脑上的那个IDE硬盘装到新电脑上用, 让两个硬盘同时使用。需要系统从SATA硬盘启动,IDE硬盘只作存储数据用。应该怎么设置?”:答:1. 可以开机时进BIOS设置从SATA硬盘启动,不设置的话,可能自动从IDE硬盘启动; 关于“2个硬盘都有四个分区,也就是一共8个分区。装上之后盘符会不会错乱? 比如原来SATA硬盘上的D盘现在会不会变成其他盘符比如E盘?”:答:2. 装上之后盘符会可能会错乱,但是其实不影响使用的, 建议不要修改,自动怎么分配盘符就随自动分配的盘符正常使用就可以; 关于“我想原来硬盘上的四个分区盘符不变, IDE硬盘四个分区盘符接在SATA硬盘四个分区盘符后面。 也就是SATA硬盘是C,D,E,F四个分区,而IDE硬盘则是G,H,I,J四个分区。 这又怎么设置? IDE硬盘跳线需要设置吗?”:答:3. 右键点“我的电脑”,选“管理”,再点“磁盘管理”, 除了C盘不要修改外,其他盘的盘符都可以修改的, 建议将C盘之外的盘符先修改为K以后的字母, 都修改后就可以按照你的意思任意修改盘符了;4. IDE硬盘跳线不需要设置。

懒得写,搜给你。 SATA是Serial ATA的缩写,即串行ATA。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并行ATA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由于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得名。S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 与并行ATA相比,SATA具有比较大的优势。首先,Serial ATA以连续串行的方式传送数据,可以在较少的位宽下使用较高的工作频率来提高数据传输的带宽。Serial ATA一次只会传送1位数据,这样能减少SATA接口的针脚数目,使连接电缆数目变少,效率也会更高。实际上,Serial ATA 仅用四支针脚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分别用于连接电缆、连接地线、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同时这样的架构还能降低系统能耗和减小系统复杂性。其次,Serial ATA的起点更高、发展潜力更大,Serial ATA 1.0定义的数据传输率可达150MB/sec,这比目前最块的并行ATA(即ATA/133)所能达到133MB/sec的最高数据传输率还高,而目前SATA II的数据传输率则已经高达300MB/sec。 Serial ATA规范不仅立足于未来,而且还保留了多种向后兼容方式,在使用上不存在兼容性的问题。在硬件方面,Serial ATA标准中允许使用转换器提供同并行ATA设备的兼容性,转换器能把来自主板的并行ATA信号转换成Serial ATA硬盘能够使用的串行信号,目前已经有多种此类转接卡/转接头上市,这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我们的原有投资,减小了升级成本;在软件方面,Serial ATA和并行ATA保持了软件兼容性,这意味着厂商丝毫也不必为使用Serial ATA而重写任何驱动程序和操作系统代码。 另外,Serial ATA接线较传统的并行ATA(Paralle ATA)接线要简单得多,而且容易收放,对机箱内的气流及散热有明显改善。而且,SATA硬盘与始终被困在机箱之内的并行ATA不同,扩充性很强,即可以外置,外置式的机柜(JBOD)不单可提供更好的散热及插拔功能,而且更可以多重连接来防止单点故障;由于SATA和光纤通道的设计如出一辙,所以传输速度可用不同的通道来做保证,这在服务器和网络存储上具有重要意义。 而SATA II是在SATA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特征是外部传输率从SATA的1.5Gbps(150MB/sec)进一步提高到了3Gbps(300MB/sec),此外还包括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原生命令队列)、端口多路器(Port Multiplier)、交错启动(Staggered Spin-up)等一系列的技术特征。单纯的外部传输率达到3Gbps并不是真正的SATA II。 SATA II的关键技术就是3Gbps的外部传输率和NCQ技术。NCQ技术可以对硬盘的指令执行顺序进行优化,避免像传统硬盘那样机械地按照接收指令的先后顺序移动磁头读写硬盘的不同位置,与此相反,它会在接收命令后对其进行排序,排序后的磁头将以高效率的顺序进行寻址,从而避免磁头反复移动带来的损耗,延长硬盘寿命。另外并非所有的SATA硬盘都可以使用NCQ技术,除了硬盘本身要支持 NCQ之外,也要求主板芯片组的SATA控制器支持NCQ。此外,NCQ技术不支持FAT文件系统,只支持NTFS文件系统。 由于SATA设备市场比较混乱,不少SATA设备提供商在市场宣传中滥用“SATA II”的现象愈演愈烈,例如某些号称“SATA II”的硬盘却仅支持3Gbps而不支持NCQ,而某些只具有1.5Gbps的硬盘却又支持NCQ,所以,由希捷(Seagate)所主导的SATA-IO(Serial ATA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ATA国际组织,原SATA工作组)又宣布了SATA 2.5规范,收录了原先SATA II所具有的大部分功能——从3Gbps和NCQ到交错启动(Staggered Spin-up)、热插拔(Hot Plug)、端口多路器(Port Multiplier)以及比较新的eSATA(External SATA,外置式SATA接口)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采用较早的仅支持1.5Gbps的南桥芯片(例如VIA VT8237和NVIDIA nForce2 MCP-R/MCP-Gb)的主板在使用SATA II硬盘时,可能会出现找不到硬盘或蓝屏的情况。不过大部分硬盘厂商都在硬盘上设置了一个速度选择跳线,以便强制选择1.5Gbps或3Gbps的工作模式(少数硬盘厂商则是通过相应的工具软件来设置),只要把硬盘强制设置为1.5Gbps,SATA II硬盘照样可以在老主板上正常使用。 SATA硬盘在设置RAID模式时,一般都需要安装主板芯片组厂商所提供的驱动,但也有少数较老的SATA RAID控制器在打了最新补丁的某些集成了SATA RAID驱动的版本的Windows XP系统里不需要加载驱动就可以组建RAID。 SATA相较并行ATA可谓优点多多,将成为并行ATA的廉价替代方案。并且从并行ATA完全过渡到SATA也是大势所趋,应该只是时间问题。相关厂商也在大力推广SATA接口,例如Intel的ICH6系列南桥芯片相较于ICH5系列南桥芯片,所支持的SATA接口从2个增加到了4个,而并行ATA接口则从2个减少到了1个;而ICH7系列南桥则进一步支持了4个SATA II接口;下一代的ICH8系列南桥则将支持6个SATA II接口并将完全抛弃并行ATA接口;其它主板芯片组厂商也已经开始支持SATA II接口;目前SATA II接口的硬盘也逐渐成为了主流;其它采用SATA接口的设备例如SATA光驱也已经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SATA还是SATA II,其实对硬盘性能的影响都不大。因为目前硬盘性能的瓶颈集中在由硬盘内部机械机构和硬盘存储技术、磁盘转速所决定的硬盘内部数据传输率上面,就算是目前最顶级的15000转SCSI硬盘其内部数据传输率也不过才80MB/sec左右,更何况普通的7200转桌面级硬盘了。除非硬盘的数据记录技术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例如垂直记录技术等等,目前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也难以得到飞跃性的提高。说得不好听的话,目前的硬盘采用ATA 100都已经完全够用了,之所以采用更先进的接口技术,是可以获得更高的突发传输率、支持更多的特性、更加方便易用以及更具有发展潜力罢了. 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把盘体与控制器集成在一起的做法减少了硬盘接口的电缆数目与长度,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得到了增强,硬盘制造起来变得更容易,因为硬盘生产厂商不需要再担心自己的硬盘是否与其它厂商生产的控制器兼容。对用户而言,硬盘安装起来也更为方便。IDE这一接口技术从诞生至今就一直在不断发展,性能也不断的提高,其拥有的价格低廉、兼容性强的特点,为其造就了其它类型硬盘无法替代的地位。 IDE代表着硬盘的一种类型,但在实际的应用中,人们也习惯用IDE来称呼最早出现IDE类型硬盘ATA-1,这种类型的接口随着接口技术的发展已经被淘汰了,而其后发展分支出更多类型的硬盘接口,比如ATA、Ultra ATA、DMA、Ultra DMA等接口都属于IDE硬盘。目前硬件接口已经向SATA转移,IDE接口迟早会退出舞台。

1、将主板上IDE2接口与PATA硬盘进行连接,注意数据线两端的“Master”端分别连接硬盘与主板,并将PATA硬盘的跳线设置为默认(主盘),连接好电源线;

2、将SATA硬盘的数据接口与主板上SATA1接口进行连接,连接好电源线;

3、将光驱的跳线设置为“从盘”,并与连接硬盘与主板数据线的“Slave”端进行连接,接好电源线。

通过以上设置,我们便完成了主板、光驱、两个硬盘的连接过程。接下来开机,按DEL键进入主板的BIOS设置项,进行设置,设置过程如下:

1、选择并进入“Integrated Peripherals”设置窗口,进入“OnChip IDE Device”设置画面。在该画面中,除了将“IDE HDD Block Mode”、“On-Chip Primary PCI IDE”、“On-Chip Secondary PCI IDE”三个选项设置为“Enabled”外,其他8个选项全部设置为“Auto"。

2、将光标移动到窗口下方的“On-Chip Serial ATA”选项上按回车键,然后在弹出的窗口中选中“Combined Mode”后按回车键;

3、将光标移动到“Serial ATA Port0 Mode”上按回车键,在弹出的窗口中选中“Primary Master”并回车。此时“On-Chip Serial ATA”和“Serial ATA Port0 Mode”选项的设置分别为“Combined Mode”和“Primary Master"。

4、按“F10”键保存BIOS设置,按“Y”键保存并退出。

以上设置完成后,电脑自动重启。重新启动电脑后,再次按“DEL”键进入BIOS,在“Standard CMOS Features”窗口我们看到,SATA硬盘占据了“IDE Channel 0 Master”通道,而PATA硬盘则占据了“IDE Channel 1 Master”通道,光驱占据“IDE Channel 1 Slave”通道。

经过以上设置后,SATA硬盘的优先级就会高于PATA硬盘,我们便可以使用SATA硬盘安装系统。系统的安装过程完全像单独使用PATA硬盘一样。

如果有些用户不想将SATA硬盘作为系统盘,而想把操作系统安装在PATA硬盘上,则可以在BIOS中将PATA硬盘的启动优先级提高:

1、进入“Advanced BIOS Features”窗口,选择“Hard Disk Boot Priority”并进入硬盘启动优先顺序设置窗口。

2、在该窗口中,默认是SATA硬盘排在PATA硬盘的前面,此时可以选中PATA硬盘,然后按“Page Up”键,使PATA硬盘排在SATA硬盘的前面。

最后保存BIOS设置并重新启动电脑,这样PATA硬盘的第一个分区在DOS下便成了“C”盘。

有些用户有多个光驱,如DVD-ROM和DVD刻录机,这种情况下,如何同时使用双光驱呢,我们可以做以下设置。

<2>1个PATA硬盘+1个SATA硬盘+2个光驱的设置方法

首先,硬盘、光驱的物理安装过程需要进行一下改变。

1、将SATA硬盘的数据线连接到主板的“SATA1”接口中;

2、将PATA硬盘设置为“从盘”,然后用1根IDE数据线将它连接到主板的“IDE1”接口上;

3、将两个光驱分别设置为“主盘”和“从盘”,然后利用一根IDE数据线将这两个光驱连接到主板的“IDE2”接口上。

注意,在连接硬盘及光驱的时候,要注意数据线端口的选择。

设备安装好以后,我们再来进行一下BIOS中的设置,设置过程如下:

1、选择并进入“Integrated Peripherals”设置窗口,进入“OnChip IDE Device”设置画面。在该画面中,除了将“IDE HDD Block Mode”、“On-Chip Primary PCI IDE”、“On-Chip Secondary PCI IDE”三个选项设置为“Enabled”外,其他8个选项全部设置为“Auto"。

2、将光标移动到窗口下方的“On-Chip Serial ATA”选项上按回车键,然后在弹出的窗口中选中“Enhanced Mode”后按回车键;

3、将光标移动到“Serial ATA Port0 Mode”上按回车键,在弹出的窗口中选中“SATA0 Master”并回车。此时“On-Chip Serial ATA”和“Serial ATA Port0 Mode”选项的设置分别为“Enhanced Mode”和“SATA0 Master”。

4、按“F10”键保存BIOS设置,按“Y”键保存并退出。

重新启动电脑,再次进入BIOS的“Standard CMOS Features”窗口就会发现,此时共有6个IDE设备通道,其中PATA硬盘占据了“IDE Channel 0 Slave”通道,而两个光驱分别占据了“IDE Channel 1 Master”与“IDE Channel 1 Slave”通道,SATA硬盘占据了“IDE Channel 2 Master”通道.

经过以上设置后,PATA硬盘的优先级比SATA硬盘的高。我们便可以将PATA硬盘做为系统盘安装系统。

如果想把SATA硬盘作为第一启动盘,则可以在“Hard Disk Boot Priority”窗口中将SATA硬盘排在PATA硬盘的前面。

此外,我们在设置“On-Chip Serial ATA Setting”选项时,也可以将“On-Chip Serial ATA”设置为“Auto”,由主板自动根据设备的多少及连接位置来选择SATA工作模式

SATA是Serial ATA的缩写,即串行ATA。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并行ATA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由于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得名。S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串行接口还具有结构简单、支持热插拔的优点。

与并行ATA相比,SATA具有比较大的优势。首先,Serial ATA以连续串行的方式传送数据,可以在较少的位宽下使用较高的工作频率来提高数据传输的带宽。Serial ATA一次只会传送1位数据,这样能减少SATA接口的针脚数目,使连接电缆数目变少,效率也会更高。实际上,Serial ATA 仅用四支针脚就能完成所有的工作,分别用于连接电缆、连接地线、发送数据和接收数据,同时这样的架构还能降低系统能耗和减小系统复杂性。其次,Serial ATA的起点更高、发展潜力更大,Serial ATA 1.0定义的数据传输率可达150MB/sec,这比目前最块的并行ATA(即ATA/133)所能达到133MB/sec的最高数据传输率还高,而目前SATA II的数据传输率则已经高达300MB/sec。

Serial ATA规范不仅立足于未来,而且还保留了多种向后兼容方式,在使用上不存在兼容性的问题。在硬件方面,Serial ATA标准中允许使用转换器提供同并行ATA设备的兼容性,转换器能把来自主板的并行ATA信号转换成Serial ATA硬盘能够使用的串行信号,目前已经有多种此类转接卡/转接头上市,这在某种程度上保护了我们的原有投资,减小了升级成本;在软件方面,Serial ATA和并行ATA保持了软件兼容性,这意味着厂商丝毫也不必为使用Serial ATA而重写任何驱动程序和操作系统代码。

另外,Serial ATA接线较传统的并行ATA(Paralle ATA)接线要简单得多,而且容易收放,对机箱内的气流及散热有明显改善。而且,SATA硬盘与始终被困在机箱之内的并行ATA不同,扩充性很强,即可以外置,外置式的机柜(JBOD)不单可提供更好的散热及插拔功能,而且更可以多重连接来防止单点故障;由于SATA和光纤通道的设计如出一辙,所以传输速度可用不同的通道来做保证,这在服务器和网络存储上具有重要意义。

而SATA II是在SATA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其主要特征是外部传输率从SATA的1.5Gbps(150MB/sec)进一步提高到了3Gbps(300MB/sec),此外还包括NCQ(Native Command Queuing,原生命令队列)、端口多路器(Port Multiplier)、交错启动(Staggered Spin-up)等一系列的技术特征。单纯的外部传输率达到3Gbps并不是真正的SATA II。

SATA II的关键技术就是3Gbps的外部传输率和NCQ技术。NCQ技术可以对硬盘的指令执行顺序进行优化,避免像传统硬盘那样机械地按照接收指令的先后顺序移动磁头读写硬盘的不同位置,与此相反,它会在接收命令后对其进行排序,排序后的磁头将以高效率的顺序进行寻址,从而避免磁头反复移动带来的损耗,延长硬盘寿命。另外并非所有的SATA硬盘都可以使用NCQ技术,除了硬盘本身要支持 NCQ之外,也要求主板芯片组的SATA控制器支持NCQ。此外,NCQ技术不支持FAT文件系统,只支持NTFS文件系统。

由于SATA设备市场比较混乱,不少SATA设备提供商在市场宣传中滥用“SATA II”的现象愈演愈烈,例如某些号称“SATA II”的硬盘却仅支持3Gbps而不支持NCQ,而某些只具有1.5Gbps的硬盘却又支持NCQ,所以,由希捷(Seagate)所主导的SATA-IO(Serial ATA 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SATA国际组织,原SATA工作组)又宣布了SATA 2.5规范,收录了原先SATA II所具有的大部分功能——从3Gbps和NCQ到交错启动(Staggered Spin-up)、热插拔(Hot Plug)、端口多路器(Port Multiplier)以及比较新的eSATA(External SATA,外置式SATA接口)等等。

值得注意的是,部分采用较早的仅支持1.5Gbps的南桥芯片(例如VIA VT8237和NVIDIA nForce2 MCP-R/MCP-Gb)的主板在使用SATA II硬盘时,可能会出现找不到硬盘或蓝屏的情况。不过大部分硬盘厂商都在硬盘上设置了一个速度选择跳线,以便强制选择1.5Gbps或3Gbps的工作模式(少数硬盘厂商则是通过相应的工具软件来设置),只要把硬盘强制设置为1.5Gbps,SATA II硬盘照样可以在老主板上正常使用。

SATA硬盘在设置RAID模式时,一般都需要安装主板芯片组厂商所提供的驱动,但也有少数较老的SATA RAID控制器在打了最新补丁的某些集成了SATA RAID驱动的版本的Windows XP系统里不需要加载驱动就可以组建RAID。

SATA相较并行ATA可谓优点多多,将成为并行ATA的廉价替代方案。并且从并行ATA完全过渡到SATA也是大势所趋,应该只是时间问题。相关厂商也在大力推广SATA接口,例如Intel的ICH6系列南桥芯片相较于ICH5系列南桥芯片,所支持的SATA接口从2个增加到了4个,而并行ATA接口则从2个减少到了1个;而ICH7系列南桥则进一步支持了4个SATA II接口;下一代的ICH8系列南桥则将支持6个SATA II接口并将完全抛弃并行ATA接口;其它主板芯片组厂商也已经开始支持SATA II接口;目前SATA II接口的硬盘也逐渐成为了主流;其它采用SATA接口的设备例如SATA光驱也已经出现。

值得注意的是,无论是SATA还是SATA II,其实对硬盘性能的影响都不大。因为目前硬盘性能的瓶颈集中在由硬盘内部机械机构和硬盘存储技术、磁盘转速所决定的硬盘内部数据传输率上面,就算是目前最顶级的15000转SCSI硬盘其内部数据传输率也不过才80MB/sec左右,更何况普通的7200转桌面级硬盘了。除非硬盘的数据记录技术产生革命性的变化,例如垂直记录技术等等,目前硬盘的内部数据传输率也难以得到飞跃性的提高。说得不好听的话,目前的硬盘采用ATA 100都已经完全够用了,之所以采用更先进的接口技术,是可以获得更高的突发传输率、支持更多的特性、更加方便易用以及更具有发展潜力罢了

楼上的复制了一大堆其实没有什么用处。
我来给楼主回答一下,因为我的就是串口和并口硬盘同时使用的。
1.最好使用SATA硬盘做主盘来装系统,因为其速度的优势,势必对系统的运行速度有好处。
2.你挂接一块串口硬盘和三块并口硬盘,不是不可以,但是容易出问题,而且必须保证你的电源很强劲,感觉现在300W的电源可能都不行。你需要购买名牌的高功率电源。
3.把串口硬盘连接在主板的SATA1接口上,连上电源线,注意,串口硬盘的数据线和电源线是和并口硬盘是不同的,如果主板带有使用即可,没有的话可以去电脑城购买。
4.把两个160G并口硬盘一个跳线设为master,一个跳线设为slaver,然后同时连接在IDE1排线上,master跳线的接排线最远端口,slaver跳线的接排线中间接口,把另外一个80G并口硬盘跳线设为master接另外一条排线的最远端口。
跳线的设置在硬盘的壳体的背面,有图示。
5.开机,进入BIOS,(一下说明是按照SATA硬盘作主盘来说明的),在设置IDE通道哪里,不主通道和次通道的master口和slaver口都设为NONE,在设置启动顺序那里设置主启动为SATA硬盘。这样,可以避免启动冲突有和盘符交错的问题。
6.使用安装光盘安装系统,安装的时候能找到SATA硬盘,分区格式化安装系统即可,至于别的硬盘,可以在安装完系统后在windows环境下对硬盘进行分区和格式化。

SATA硬盘与IDE硬盘的区别
sata与IDE接口的区别 IDE即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它的本意是指把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我们常说的IDE接口,也叫ATA(Advanced Technology Attachment)接口. Serial ATA是以连续串行的方式传送数据。串行接口的硬盘与Sata的硬盘除了在接口上有所不同以外,在传输率上也是不同的。使用什么接口的硬盘就看你自己了,理论数据上来看SATA快于IDE,但有可能在实际的应用中,两者的差距不是很大。在安装与使用时,其实跟IDE是一样的,插到主板集成的SATA接口上,连接好电源即可。
类似SATA2是SATA的延续技术,串行ATA(SATA)硬盘去年如暴风雨般席卷市场,而采用高容量(单硬盘400GB)、低成本SATA硬盘的子系统也有望在今年继续其增长势头。SATA II技术的产品将于今年晚些时候面向市场。它将突破SATA技术面临的一些局限。其中最主要一点是对原本相对较低性能的提高,其次则是可靠性的改善。
SATA2.0的规格特征:
1)支持NCQ(Native Command Queue,本机命令队列).
由于磁道捕捉时间和转速的改善和优化,硬盘可更有效的进行信息捕捉/读/写数据。同时,由于
硬盘读写头更加有效的转动,也使机械部件之间的磨损减少,增加了硬盘的寿命。
2)SATA 2.0可将性能/带宽提升至300MB/秒,性能上的飞跃使SATA 2.0成为企业工作站和入门级服务器性价比最好的选择。
3)新增了封闭管理功能,包括风扇控制,活动LED指示灯,温度控制和新设备通知等功能。使硬盘工作更加人性化,提供给用户更多的便利
8M是硬盘的缓存,还有2M的
而WD800JD SATA 8M 7200转的意思就是西部数据串口硬盘 8M缓存,转速是7200转目前这种硬盘也可以称为高速硬盘

两个互相各不干涉~~

  • 如何查看硬盘是IDE还是SATA模式
    答:1,进入BIOS后,显示的是Main这个界面,要把光标移到Config这个选项上来。2,然后在Config选项下,找到Serlal ATA (SATA)这一项,这一项就是硬盘模式,选定它,按Enter键。3,进入Serlal ATA (SATA)子窗口后,将SATA Controller Mode Option这一项的值由AHCI接口改为IDE接口或Compatible。4,然后在Restart...
  • ide接口和sata接口区别
    答:1、接口外形不一样,IDE接口比SATA接口尺寸要大些。2、传输速度和不一样,目前SATA可以提供150MB/s的高峰传输速率,迄今为止可以达到300MB/s和600。3、功耗不一样相对于IDE硬盘系统功耗有所减少。SATA硬盘使用500毫伏的电压就可以工作。4、支持热插拔不一样,SATA还支持热插拔,可以象U盘一样使用。而...
  • SATA模式与ide模式有什么区别呢?
    答:IDE就是ATA模式,是并口传输模式,理论最大133Mb每秒。RADIO可以两倍于单块机械硬盘传输性能。AHCI就是SATA模式,串口传输模式,传输速度快,理论最大300Mb每秒。3、对NCQ的支持不同(NCQ是一种新的硬盘技术,简单来说开启它之后从一个程序跳到另一个程序时速度会更快)。IDE模式是将SATA硬盘映射成IDE...
  • ide接口和sata接口的区别
    答:一、接口类型不同 1、ide接口:是电子集成驱动器,数据传输速度慢、线缆长度过短、连接设备少。2、sata接口:不同于串行PATA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二、功能不同 1、ide接口:是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2、sata接口:主要功能是用作主板和大量存储设备...
  • 硬盘种,ide sata sata2 sata3有什么区别?
    答:1、IDE: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也是光储类设备的主要接口,也称之为ATA接口。含义是“高级技术附加装置”2、SATA:是Serial ATA的缩写,即串行ATA。它是一种电脑总线,主要功能是用作主板和大量存储设备(如硬盘及光盘驱动器)之间的数据传输之用。3、...
  • ide接口和sata接口的区别
    答:ide接口和sata接口的区别如下:1、接口外形不一样 IDE接口比SATA接口尺寸要大些 2、传输速度和不一样 目前SATA可以提供150MB/s的高峰传输速率,迄今为止可以达到300 MB/s和600 3、功耗不一样 相对于IDE硬盘系统功耗有所减少。SATA硬盘使用500毫伏的电压就可以工作。4、支持热插拔不一样 SATA还支持热...
  • ide接口和sata接口的区别
    答:一、接口类型不同 1、ide接口:是电子集成驱动器,数据传输速度慢、线缆长度过短、连接设备少。2、sata接口:不同于串行PATA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二、功能不同 1、ide接口:是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2、sata接口:主要功能是用作主板和大量存储设备...
  • IDE硬盘与SATA硬盘的区别是什么???
    答:SATA 接口比同转速的IDE接口的传输速度要快,价格比较同容量同转速同品牌的硬盘便宜80-150块钱左右,而且内置高速缓存通常都在8M以上,而普通IDE缓存都在2M左右,相差甚远;更大的区别在于:一、(SATA不依赖于系统总线的带宽,而是内置时钟。第一代SATA内置1500MHz时钟,可以达到150M字节/秒的接口带宽。
  • SATA模式和IDE模式的区别在哪里?
    答:IDE的英文全称为“Integrated Drive Electronics”,即“电子集成驱动器”,它的本意是指把“硬盘控制器”与“盘体”集成在一起的硬盘驱动器。IDE模式可以将SATA盘映射模拟成普通IDE硬盘,无需额外加载SATA驱动。但不支持任何SATA接口的新特性。两种模式最大的区别:是否支持本机命令队列(NCQ),理论上NCQ...
  • 硬盘接口SATA和IDE有什么区别?那个速度更快更稳定?
    答:SATA是Serial ATA的缩写,即串行ATA。这是一种完全不同于并行ATA的新型硬盘接口类型,由于采用串行方式传输数据而得名。SATA总线使用嵌入式时钟信号,具备了更强的纠错能力,与以往相比其最大的区别在于能对传输指令(不仅仅是数据)进行检查,如果发现错误会自动矫正,这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数据传输的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