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亩地是多少平方米?周长是多少?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一亩地的周长是多少米

一亩地的面积等于667平方米,如果是正方形的话周长大约是103米

一亩地的面积等于667平方米,如果是正方形的话周长大约是103米

一亩地的面积等于667平方米,如果是正方形的话周长大约是103米。
亩是中国市制土地面积单位,一亩等于六十平方丈。十五亩等于一公顷。
1、“亩”字来源于中国夏、商、周的井田制度所实施的井田模型,而夏、商两代的井田模型与周朝的井田模型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亩”字实际起源于夏、商两代的井田模型。在先秦一些重要文献中,“亩”往往是对“私田”的称呼;“田”往往是对“公田”的称呼。“一亩”按出土的“商鞅方升”测算约相当于0.2907市亩,那么,当时100亩就相当于29.07市亩。
如果从还原出来夏、商井田模型并加以分解,就不难看出“亩”其实是夏、商时代农户在井田所耕种的土地规划状态的符号化的表达方式。其实,“亩”字的繁体字为“亩”,其中“亩”部表形,“久”部是对“亩”的当时的实际存在状态或者说结构的进一步的解释,这样一来,只要认识到夏、商的井田模型或者说农户耕作的具体的土地规划形状,“亩”对于自身解释的对象是可以不言自明的一种字符或者符号。所以,这里,必须注意的是,“亩”在夏、商时代也许既是对一户农户所耕作的一块土地如夏朝50亩、商朝70亩的称呼。而夏、商井田模型与周朝井田模型是存在一定的结构性差异的,孟子正是把周朝井田耕作面积套入商朝井田模型中从而使得他的解释出现难以自圆其说的矛盾的。历史上许多关于井田制度的讨论也未能解决这一问题以至于无法把其中的矛盾性予以解决。可见,解决夏、商与周朝之间的井田模型实际上是进一步讨论井田制度的关键所在。
2、农业生产技术的一个重大进步便是垄作的出现。垄作的出现,可能与解决排涝和灌溉的问题。垄,时称为“亩”而凹陷的则称为畎。

一亩地是666.66⋯⋯平方米,即2000平方米是3亩地。
具体周长,和其形状相关,可以相差很大。

答:1亩≈667平方米
其周长是不定的,视地的形状。

get必备生活常识



一亩地是多少平方米?



  • 一亩地的周长是多少
    答:103米。一亩地面积是666.2/3平方米,是固定的,但是周长是由这块地的形状决定的,在所有形状中,正方形周长最小,等于103米。
  • 一亩地周长是多少
    答:一亩地是个面积单位,不是长度单位,所以说一亩地的周长是不确定的!如果一亩地是正方形的话,那么一亩地的面积等于667平方米,它的周长大约是103米。一亩地等于十分地。分是农村常用的面积单位,如一亩三分地等,比分更小的单位是厘,一亩等于十分,一分等于十厘。所以,一亩地等于666.67平方米...
  • 100亩地是多少平方?周长又是多少?
    答:1亩=666.67平方米,100亩=66667平方米;如果此面积为圆的话,周长=2*3.14*r,面积=3.14*r^2,所以周长=2*根号(66667*3.14)=915.0米;如果是方形,则周长=4*根号66667=1032.8米
  • 一亩地的周长是多少米
    答:一亩地的面积等于667平方米,如果是正方形的话周长大约是103米
  • 一亩地的周长是多少米
    答:以正方形为例是103.28米。一亩地的面积是666.67平方米,一亩地是面积单位不是长度单位,周长是不确定,一亩地有时候也是不规则的,一亩地以正方形为例,正方形面积是长乘以宽,正方形的长度约为25.82米,一亩地的周长就是25.82米乘以4,就是周长约为103.28米。
  • 园的一亩地周长能有多少米
    答:3亩=2000平方米,所以1亩=2000/3平方米,√(2000/3÷3.14)≈14.57(米),圆形1亩地,半径14.57米,14.57×3.14×2=91.5(米),周长91.5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