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的财政性支农政策及战略目标

kuaidi.ping-jia.net  作者:佚名   更新日期:2024-06-15
我国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有哪些,如何投入?

加大对农业的投入,首先要继续增加财政对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投入。进一步调整国民收入分配结构和财政支出结构,依法安排并落实对农业和农村的预算支出,严格执行预算,建立健全财政支农资金的稳定增长机制。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业和农村的比例要保持稳定,并逐步提高

2009年至今,实行的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财政政策的目标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物价基本稳定方面发挥作用。措施是,努力扩大消费需求,继续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支持落实最低工资制度,促进增加农民收入,实现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和城镇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全覆盖,大力支持商贸流通体系建设;着力优化投资结构,保持合理的中央基建投资规模,主要用于支持保障性安居工程、以水利为重点的农业农村基础设施、教育文化卫生基础设施建设、节能减排和生态建设、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促进外贸稳定发展,稳定出口退税政策,支持劳动密集型和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大力发展服务贸易;发挥财税政策稳定物价的作用,努力保障实现粮食稳产增产,加强重要商品物资储备和投放,实施减轻物流企业税收负担的相关政策,健全社会救助和保障标准与物价上涨挂钩的联动机制。

农业发展政策的正确制定必须要有正确的农业战略目标,因为正确的目标是制定正确战略和正确政策的基础,同样正确的战略目标的实现需要有正确政策来支持。所以政策变量与战略目标这两者之间是相辅相成的,研究农业政策变量与其战略目标之间的相关性具有一定的理论和现实意义。一、现阶段我国农业战略目标的选择</b>一般来说,当前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有四个:一是农业的社会安全目标,即增加农产品产量、保障粮食安全;二是农业的盈利目标,即提高农民收入、保障农民利益;三是农业的社会环境目标,即保证环境友好、生态改善;四是农业的创新目标,即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本文认为我国农业发展的战略目标选择顺序应该如下,具体理由参见叶堂林博士论文《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下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研究》第七章相关内容(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6月):首先是实现农业的社会目标,确保我国粮食安全、环境友好和社会稳定,即农业生产上,要实现尽可能小的投入产出比,最大限度地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数量和质量需求。在农业可持续发展方面,保证农业发展要能吸引各种资源的持续投入,使农业具有自我发展与自我积累的能力。其次是实现农业的盈利目标,促进农民增收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实现。通过改善农产品流通尽可能充分地实现农产品价值,并尽快地使其转化为生产者的实际收入。最后是农业的市场目标和创新目标,这两个目标是为前两个目标服务,不管是技术创新、制度创新、管理创新还是市场竞争力提高都是为社会目标和盈利目标服务的。也就是说,现阶段我国农业保护必须以提高农业综合生产力、保证重要农产品(尤其是粮食)的安全供给、优化农村产业结构、支持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和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建立健全农业支持与保障体系(包括技术、生态环境、生产和流通的基础设施、农村信息网络、制度和法律等)为主要任务。二、本文研究中农业政策变量与其战略目标的</b>萃取在农业政策变量与其战略目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上,本文做了农业各政策变量与我国农业保护水平、农民收入、粮食产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及效果分析。其中农民收入数据指标采取的是“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原因在于本文对“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与“来自第一产业生产性纯收入”作了相关性分析,两者呈高度正相关,相关系数达0.98424,近似于线性,由此可见“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指标具有较强的代表性;由于同样原因,我国农业保护水平指标本文采取的是“农产品的名义保护率”(“农产品的名义保护率”与“农业平均PSE%”相关系数达0.9667);粮食产量指标采取的是“粮食作物总产量”。本文选取了三类政策变量,由于数据获取的原因,政策变量选取得不多,但这些指标都具有较强的代表性。政策变量共选取了13项,具体指标如下:国家宏观支农政策: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农业基本建设支出、农业科技三项费用、农村基本建设投资;市场价格保护政策:农产品政策
性补贴支出合计、粮棉油价格补贴、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农产品进口额占进口总额的比重(%);其他政策:农业各税、农村非农产业劳动力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中专程度及以上。三、农业各政策变量与其战略目标之间的相关性系数计算</b>本文采取的是从1985年到2002年期间的18年数据,原始数据见叶堂林博士论文《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下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研究》表4-12(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6月)。数据来源参见本文表1的注释。具体计算结果见表1表1相关性系数表 农业保护水平农民收入粮食产量农业保护水平农民收入粮食产量10.694970.686330.6949710.814790.686330.814791国家宏观支农政策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0.646190.937930.72088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0.684940.941870.64328农业基本建设支出0.523390.845050.62782农业科技三项费用0.525840.869440.65458农村基本建设投资0.555450.885010.62506市场价格保护政策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0.15063-0.39974-0.46779农产品政策性补贴支出合计0.566270.825840.58565粮棉油价格补贴0.538810.820770.57642农产品进口额占进口总额的比重-0.53623-0.89722-0.71474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0.00265-0.37527-0.30441其他政策农业各税0.661250.962430.68815农村非农产业劳动力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0.677100.877440.70617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中专程度及以上0.679670.959820.67572注释: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来自第一产业生产性纯收入、农村非农产业劳动力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以农产品为原料的轻工业产值占整个轻工业产值的比重(%)、农牧业税占各项税收的比重(%)、农产品进口额占进口总额的比重(%)数据来自《2003年中国农业发展报告》;国家财政用于农业的支出、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基本建设支出、科技三项费用、农业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重(%)数据来自《2002年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农产品政策性补贴支出合计、粮棉油价格补贴数据来自《2003年中国统计年鉴》;财政支援农业生产和各项农业事业费支出总额数据来自《2002年中国财政年鉴》;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数据来自《中国物价年鉴》;农业各税、农业基本建设总投资数据来自《中国农业发展报告》(各年);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中专程度及以上数据来自《中国农村统计年鉴》(各年)。中国农产品的名义保护率按生产者价格与口岸价格的差额计算, 农产品平均PSE,资料来自张莉琴博士论文《我国农业政策对农产品的有效保护效果分析》P73 资料来源:来自叶堂林博士论文《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下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研究》表4-13,中国农业科学院,2004年6月四、农业各政策变量与其战略目标之间的相关性系数计算的结果分析</b>1、从总体来看我们可以看出农业保护水平、农民收入与粮食产量三者都呈高度或中度正相关,其中正相关程度最高的是农民收入与粮食产量,相关程度达0.81479,原因在于自20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农民收入的增加主要依靠农产品产量的增加,由于篇幅所限具体这方面的阐述可以参见叶堂林博士论文《世界贸易组织规则下我国农业保护政策研究》第四章第三节。而农业保护水平与农民收入及农业保护水平与粮食产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差不多,这说明国家提高农业保护水平对农民收入的提高和粮食安全都是有好处的,所以我们不应该片面强调如何增加农民收入或强调如何实现粮食安全或强调农业保护水平的某一方面的提高,而应该看到农业保护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用系统的、长远的眼光来看待农业发展问题,任何局部的、片面的和“临时抱佛脚”的方法都是不正确的,只会导致事倍功半、资源浪费。2、从农业保护水平目标来看一是与其正相关性较高的指标有支援农村生产支出和各项农业事业费、平均每百个劳动力中中专程度及以上、农村非农产业劳动力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国家财政用于农业支出等等,这说明国家要提高农业保护水平则应该对农业和农村建设加大支持力度、加强农民的教育培训、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非农产业以及提高农村非农产业劳动力占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二是就其大类指标来看,国家宏观支农政策和其他政策对农业保护水平影响较大,而市场价格保护政策效果并不好。三是从负相关指标来看,总共有三个,分别是农产品进口额占进口总额的比重、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其中与农产品进口额占进口总额的比重负相关程度最大,这说明农产品进口额的多少将严重影响我国农业保护水平,所以这要求我们在加入WTO的同时必须加强农业支持和保护力度,否则就会导致农业保护力度下降,进而影响农民收入和粮食安全,2001年以来的农业减产就是例证(2001年底我国加入WTO)。四是我们可以看到农产品收购价格指数与农业保护水平呈低度负相关,这说明我们农产品收购价格提高对农业保护水平没有多大影响,原因在于我国农产品收购价格往往在粮食歉收时提价,以刺激供给,而在农产品供过于求需要价格支持时却降价,所以没有起到保护农业生产的作用,反而加剧了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对农业发展不利。张莉琴在其博士论文《我国农业政策对农产品的有效保护效果分析》第56页中,对1985~1997年间粮棉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价格波动进行了分析,也发现了国内市场价格的变异系数要远远大于国际市场价格的变异系数 (见表2),即国内粮棉市场价格波动幅度比国际市场价格波动幅度大。表2 粮棉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价格波动,1985~1997变异系数(%)世界市场价

  • 农村惠民政策有哪些
    答:现在的惠农政策主要有:良种的补贴,农资的补贴,农机的补贴,可繁殖母猪补贴。农业的补贴,其中包括粮食直补,奶的牛补贴等等;农村新型的合作医疗;农村新型的养老保险;家电下乡;汽车、摩托车下乡;林权改革;农业保险;农村最低生活的保障制度;农村的危房改造;农村的饮用水安全工程;;农村的路网工程...
  • 国家对农业标准化基地建设有什么扶持政策
    答:2008年,财政支农投入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国家固定资产投资用于农村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政府土地出让收入用于农村建设的增量要明显高于上年。耕地占用税新增收入主要用于“三农”,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农业综合开发和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城市维护建设税政策,各地预算安排的城市维护建设支出要确定部分资金用于乡村规划、基础...
  • 三农问题调研报告:实施乡村振兴战略 三农
    答:加强政府对农业的宏观调控和政策引导。在财政、信贷、税收等方面,切实体现对农业的优惠和支持政策。特别是要严格按照《农业法》的有关规定,确保财政支农资金的增长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切实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及农业科技的研发、推广和应用,为农业产业化的健康发展与农业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2、多行业、...
  •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主要措施
    答:当前,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乡村最为突出,主要表现在:农产品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农业供给质量亟待提高;农民适应生产力发展和市场竞争的能力不足,新型职业农民队伍建设亟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和民生领域欠账较多,农村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乡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国家支农体系相对薄弱...
  • 中级经济师农业经济考什么?
    答:4. 农村财政与农业支持保护政策。辨析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财政管理体制、财政政策,了解财政支持农业发展的必要性、农村财政政策工具和政策目标,分析我国农村财政政策的变迁、现状、成效与问题,了解我国农业重点支持政策,运用有效的农村财政政策和支农政策促进我国农业农村发展。5. 农村金融与农业保险。辨析...
  • 我国当前解决三农问题的措施是
    答:3,在发展战略上,要统筹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快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长效机制,全面落实强农惠农政策,加大对“三农”的支持力度,重点做到“三个倾斜”。二,加快改型进程 工业化、城镇化是改变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统筹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途径,也是衡量农业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当...
  • 中国国内目前的财政政策是什么?
    答:非凡是考虑到我国政府债务主要由中心政府承担,而且国家促进经济发展、继续深化改革和维护社会稳定的任务很重,我国财政,非凡是中心财政收支矛盾仍将比较突出。5.根据上述得出的几个基本结论。既要保持一定的财政政策扩张力度,确保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确定的目标实现,又要依据变化了的形势和政策环境条件,对积极财政...
  • 党和国家有计划,有组织的开展扶贫工作体现了我国坚持什么目标
    答:多年来,扶贫开发坚定地走搞好产业开发、多种形式、多业并举、增强活力的路子,发挥贫困地区经济、人文、地理、政策等方面的优势,进行项目开发、市场开发、经济开发、发展特色产品、特色品牌,创特色产业,推动经济快速发展。在扶贫工作的推动下,许多贫困地区充分发挥资源优势,注重统筹兼顾,协调发展,调动了...
  • 土地改革政策对中国农村经济的影响有哪些
    答:只有采取以促进农业发展的农业保护政策体系,完善以公共财政为基础的农村公共产品建设政策体系,逐步构建比较完善的农村社会保障体系,采取促进农村人力资源开发的政策体系和不断完善农民的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的保障政策体系,才能实现新农村建设的战略目标。 ’以上十项中国农村经济发展的基本经验和政策集合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
  • 如何缩小城乡收入差距
    答: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一项大政策。怎样把握时机用好这项大政策? *** 同志又进一步提出了“两个大局”的战略构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它依然是指导我国实践的重要指导思想。在区域协调发展上,要实行非均衡与均衡相结合的发展战略,通过积极的非均衡促进相对的均衡,即:一方面鼓励一切有条件的地区发展得更快...